茅台镇核心区有哪些村落,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距今多少年

本文目录一览

1,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距今多少年

其年代距今约4700~5300年,先后延续达千年之久。
距今约5250─4150年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于1936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居多,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也有彩绘。玉器发现很多,有璧、琮、璜、环、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与良渚遗址同类型的遗址,在长江下游的苏南,直至钱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广,考古学界统称为“良渚文化”。据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700~5300年,先后延续达千年之久。1986、1987年,从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使世界上许多大博物馆对旧藏玉器重新鉴定、命名,使一些原被误认为是"汉玉"(实际上是良渚玉器)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1994年又发现了超巨型建筑基址,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确认是人工堆积的大土台,土层最厚处达10.2米,其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见。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距今多少年

2,茅台镇有多少个村庄

茅台镇桂花村邮编:564501茅台镇太平村邮编:564501茅台镇草子村、茅台镇椿树村、茅台镇代家坪村、茅台镇观音寺村、茅台镇桂花村、茅台镇棉农村、茅台镇坪子村、茅台镇沙坝村、茅台镇沙坎村、茅台镇上坪村、茅台镇太平村、茅台镇下坪村、茅台镇岩滩村、茅台镇杨湾村、茅台镇银滩村、茅台镇元木岩村、茅台镇中华村等。邮编:都一样

茅台镇有多少个村庄

3,什么是善文化

嘉善县地处浙江省的东北部,因“民风纯朴、地嘉人善”而得名。“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嘉善不仅因“善”而名,他还有袁了凡、陈龙正这样的劝善思想家和实践者,更有与人为善、戒恶扬善,以和为贵、以善为美的“善文化”的内在基因和历史积淀。宣传和弘扬“善文化”既是传承嘉善传统人文美德的需要,也是弘扬时代精神、引领道德价值取向、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近年来,嘉善大力弘扬“地嘉人善、嘉言善行、善气迎人”的嘉善传统美德,把“善文化”打造成为嘉善县域文化的标志,形成嘉善特有的人文精神。特别是通过对嘉善传统人文历史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综合和凝练,初步提炼了“勤、孝、谦、和、思”的“善文化”精髓。“勤”,即勤劳善良。嘉善地处江南水乡,千年的“稻作文明”孕育了嘉善人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性格,形成了温敦淳朴的民风。“孝”,即忠孝诚实。百善孝为先,尊师重长、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一直为嘉善人所推崇,古有“忠孝节义,甲於嘉禾”之说。“谦”,即谦让恭俭。嘉善的历史人文和地域特征形成了嘉善人谦虚、礼让、恭逊、节俭的个性。“和”,即仁爱宽容。嘉善人温良从容,以和为贵,不争强好斗,具有仁爱之心、宽容之度的风范。“思”,即好学善思。嘉善历史人文辈出,历来理学科名不断,新时期又有“争当示范、走在前列”的争先精神,与好学上进,善于思考的民风息息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人文宝库。
  内蒙古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文化。阿善文化,被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称为“包头源”。那是1979年,在大青山南麓台地上的古城湾、莎木佳、阿善沟等地又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10余处。其中,阿善沟遗址考古发掘面积最大。 阿善沟遗址大概有四五个足球场面积大小,属于人类活动的文明堆积层最厚达2米左右。科学家将其分为四个文化期。一、二、三期为新石器时期,四期为青铜时代。阿善文化进程分为四期。第一文化期,原始先民聚落分散,住房为半地穴式的方形间。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分析,人们从事原始农业,文化面貌与仰韶文化的早期形态相似。第二、三文化期,人口增多,住房密集,布局井然,房屋功能增加,生产工具种类繁多。有环绕村落建筑的用于防卫目的的石筑围墙。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筑围墙。第四文化期,已进入青铜器时代,这标志着包头地区的早期历史,结束了野蛮时代,同内地一起进入了文明时期。阿善文化主要还是以前三期为主。 在一期文化期间,包头这一带人不多,到二三期文化时,人口则大量存在。从阿善沟不同的土层堆积和实物勘察发掘分析,阿善沟先后存在过半地穴式、浅地穴式、槽沟木骨泥墙、石块砌筑等多种类型房舍,经过简单到复杂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 阿善沟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也和中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类似,最简单的一期文化为石斧、石刀、陶刀、骨制工具等。二期文化则是这些工具的大量使用,以及陶器质量品种的提高和增多。这时已经出现了细石器如铲、锥、针、匕等。陶器有折腹钵、小口双耳瓮和敛口侈沿罐。   三期文化最具代表性,而且有阿善沟自己的独特性,一是这段历史发展时间较长,达500年左右,生活手段更加成熟,阿善沟人的工具种类有极大的丰富。如用石斧砍树造房屋,石刀收割农作物,石磨加工粮食,并建有大量储粮、储水窖穴。陶器领域则开始使用高领广肩平底瓶,彩陶消失。二是狩猎业丰富,使用工具有角矛、鱼钩、石箭头、石网坠,猎取野物有鹿、狍子、獐、野山羊、羚羊、鱼、鸟等。这些都在遗址中拾到遗物和残骸。三是开始建造石头围墙作为防卫工程,可在遗址周边发现这种石墙基础,最高大约有1米左右。这是为了使定居地点更加安全采取的有利手段。可以想见,当时是否已经有了外来干扰或侵袭不得而知。但石围墙的出现,已成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防卫工程,为研究城堡式的居住区提供了实例。四期文化青铜器也有发现,但数量极少,阿善沟文化主要还是以前三期为主。

什么是善文化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