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虔州酒厂,赣州虔州艺校是高中吗

本文目录一览

1,章贡王酒的章贡王酒的由来

大凡,老赣州人没有谁没听过关于“杨救贫十字街口开井,缢颈卢王”的传说的。这个传说,说的是五代时,杨救贫为卢光稠占卜风水后,卢光稠担心杨救贫再为别人占卜风水而坏了自己称霸帝业之大事,遂以毒酒逼杨饮之,杨仓皇逃至于都药口,不想药性发作而死。临死前,杨救贫嘱徒弟回到虔州城,骗卢光稠要在城里几个十字路口掘井,杨救贫所占卜的风水方有灵验。卢果然上当,在四个十字路口掘了东门井、皇华井、四贤坊井、太阴井。传说的真伪我们没有必要去讲求计较,但,东门井却从此滋润虔州百姓千百年。民国时期,东门井有了一则更为生动的故事。这一时期,赣州城流行“大码头的水,二城门的风,营角上的嘴,忠节营的鬼,东门井的酒……”等“赣州之最”。“东门井的酒”说的正是今天赣州酒业公司的前身——源于清末、盛名于抗战时期的万源酒栈生产的佳酿。酿酒之源正是东门井水。那时,东门井,水涌如潮,甘洌可口。借着井水的美妙,做出的酒竟然清醇滋润,好喝得很。从此,赣州的白酒开始响名起来。1952年1月,在万源、文翰阁、老大成三家酒栈合股经营后改名为“万源协记”的基础上,国家以赎买形式,4000多元折价买下,创办了国营赣州酿酒厂,后为赣州酒厂,亦即今天的赣州酒业公司。据说,便是若干年后,赣州酒厂生产的老章贡酒用的水仍是东门井的井水。

章贡王酒的章贡王酒的由来

2,赣州虔州艺校是高中吗

属于半中专半高中类型,高中也是属于招收特长生的,是一所美术类职高学校,既招收高中生又招收中专生,可以参加统考的。

赣州虔州艺校是高中吗

3,赣州四大黑厂是哪四个

赣州,江西省下辖地级市,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世称“客家摇篮”。[1]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至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拥有八境台、郁孤台等景点。1971年1月,赣州专区改称赣州地区;1998年12月,经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2021年5月21日,“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发布,赣州位列第82位。建制沿革赣州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4]秦汉三国秦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赣南属九江郡。公元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南下五岭,其中一军驻守庾岭界,设立南壄县,隶属九江郡。这是赣州境内建立政权之始。两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南壄属楚。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县隶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灭楚,赣州开始被西汉王朝所管辖。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治南昌县,辖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雩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赣县、雩都县为新增设县。西汉末年(9~23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3县隶之。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改为南野,赣南3县仍隶之。建安五年(200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南3县隶庐陵郡。三国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雩都、赣县、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两晋隋唐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天佑元年(904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五代十国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两宋元明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南安府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清史民国清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康熙十年(1671年),置分巡赣南道,辖赣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此外,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赣州四大黑厂是哪四个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