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三国里的易州是今天哪里
河北省易县.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今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2,三国里的易州是今天哪里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3,易州的简介
易州治所在今易县,后置易县为州治。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安新、满城以北,南拒马河以西。辽以后屡有改变。清雍正时升直隶州。辖境兼有今涞源、涞水两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县。境内有长城之险,为河北地区门户。五代、北宋初,常在此和契丹剧烈战争。明代和瓦剌等部相持,此地为节制紫荆诸关重镇。又以产佳墨著名,世称“易水法”。
4,易县属于河北哪个市
易县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东与涞水、定兴相邻,西与涞源接壤,北与涞水毗邻,东南与徐水接壤、南与满城为邻、西南一小部分与顺平县相接。易县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下辖9个镇、17个乡、1个民族乡,总人口为578167人(2017年末),其中有汉、满、回、蒙等22个民族。历史沿革战国时就成为燕国的下都。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易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7年)置易县,上属易州。五代时期属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属辽。宋代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改属武遂郡,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复归辽,改属高阳军。金天会(公元1133年)十一年归属金。元代太祖八年(公元1213年)属顺天府。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县升州,领涞水、广昌(今涞源)两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降州为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设易满徐县、定易涞县、易县、龙华县。1946年恢复易县。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易县
5,慷慨悲歌话易州保定易县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呢
一、易州战略评价易州控据西山(指易县西边太行山),指顾燕(今北京周边)、代(今蔚县一带)。东下则岐沟(即岐沟关,在今涿州)、督亢(战国燕的膏腴之地,荆轲持督亢图刺秦王)不可为固。西出则飞狐(太行八陉之一,即飞狐陉)、雁门(指雁门关,在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不足危险也。飞狐口是故燕、代有事,易州常为必争之地。于忠肃公(指明代于谦)曰:险有轻重,守亦有缓急。居庸、紫荆,并为畿辅噤喉。论者常先居庸,而后紫荆,不知寇窥居庸,其得入者什之三,寇窥紫荆,其得入者什之七(铁木真攻金中都(今北京),居庸关久战不下,绕道攻入紫荆关,然后内外夹击居庸关,遂据之)。紫荆关 河山带砺门正如秦人守函谷,而不知武关不固,咸阳遂倾。(指刘邦走武关而灭秦,定关中)蜀人守剑阁,而不知阴平已逾,成都先丧也。(指魏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刘禅遂降,蜀汉亡)欲保京师,则紫荆不可不防;欲防紫荆,则易州不可不守。二、易州(易县)历史沿革及文化易县之地,春秋战国时为燕地(燕下都)。秦属上谷郡。两汉属涿郡。晋属范阳国。北魏亦属范阳郡。易州城 靖远门1、隋隋初曰昌黎郡,不久改为易州(易州得名之始)。隋炀帝初年(604年),改称上谷郡。上谷郡(开皇元年(581年)置易州),治易,统县六:易(旧有故安县)、涞水(旧称遒县)、遒(旧范阳居此,俗号小范阳。开皇初年581年改为遒)、遂城(旧称武遂)、永乐(旧称北平)、飞狐(后周置,旧称广昌)隋 上谷郡2、唐唐复称易州(开元十四年(726年),置高阳军于城内),天宝初(742年),改称上谷郡。乾元初(758年),复称易州。易州(上谷郡),上。治易,领县六:易(上),容城(上),遂城(上),涞水(上),满城,(中,本永乐县,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五回。(中下。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析易置)易州刺史卢晖上奏分易县置城于五回山下,故名为五回县。二十四年(736年),迁于五公城。卢晖又奏置楼亭、板城二县,天宝之后二县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