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度,地震强度和烈度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1,地震强度和烈度是什么意思

强度是只一次地震震源所释放能量的大小,是一定的而烈度是这一次地震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地方不一样烈度自然就有差别

地震强度和烈度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地震烈度震级抗震设防烈度

一次地震释放的最大能量被定为震级-主阵。震级分为10级,人类记载以来最大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一次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称烈度。烈度与震中距,震源深度有关。抗震设防烈度是依据当地有史以来最大地震级设立的抗震标准。

什么是地震烈度震级抗震设防烈度

3,烈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什么是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那些?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称为地震烈度,它是用“度”来表示的。我国的地震烈度采用12个等级进行划分。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岩土性质等因素有关。

烈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4,什么是地震烈度

00:00 / 03:59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5,烈度是什么意思

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震动的激烈程度。这个概念的建立是和“地震烈度表”的编订联系在一起的。烈度表通常把在地面上感受到的地震强烈程度,从无感到毁灭,划分为若干“度”,以宏观的地震影响,如人的感觉,物体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地面景观的变化等现象,作为划分烈度的标志。因此也有人把烈度定义为地震破坏性的尺度,或为地震造成的影响的尺度。尽管提法不一,但其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6,烈度与震级有什么区别

地质灾害科普讲堂 00:00 / 04:03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7,谁知道中国震级与烈度表详细表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8,地震中什么是烈度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
是按能量的释放的高低定的

9,烈度的地震烈度表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评定烈度的高低,制订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中国地震烈度表 (简要)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早期的烈度表完全以地震造成的宏观后果为依据来划分烈度等级。但宏观烈度表不论制订得如何完善,终究用的是定性的判据,不能排除观察者的主观因素。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物理标准来评定烈度,这种物理标准既要同震害现象密切相关,又要便于用仪器测定。首先被研究的物理量是地震时的地面加速度峰值。因为一般认为地震引起的破坏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而惯性力又决定于地面加速度。这样就给烈度的每一等级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结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约增加一倍。后来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还有地面速度峰值。中国现行的烈度表已经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两项物理量数据。

10,震级和烈度的定义是什么

1 地震的震级 地震的震级M表示地震规模的大小,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来确定的。1935年里克特(C.F.Richter)给出浅源地震震级的定义如下: M=lgA 式中 A——在离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振幅),μm。 标准地震仪是指伍德—安德生(Wood-Anderson)地震仪,周期0.8s、阻尼系数0.8,放大2 800倍。 地震仪不会恰好设在离震中100km处,如果在离震中距离D处测定的震级为MD,需经过修正才是所求震级。 2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I)表示地震时在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这是我国1980年编制《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所作的定义,也就是1980年烈度表的认识根据。
里氏震级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为了使结果不为负数,里克特定义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之观测点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为1微米(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的最大精度)的地震作为0级地震。按照这个定义,如果距震中100千米处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为1毫米(10^3微米)的话,则震级为里氏3级。里氏震级并没有规定上限或下限。现代精密的地震仪经常记录到规模为负数的地震. 改进后的里氏震级直接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其中级能量2.0×10^13尔格(2.0×10^6焦耳),按几何级数递加,每级相差三十多倍(准确地说是根下1000倍,即差两级能量差1000倍)。 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另外引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美国一监测机构称里氏震级为9.0级。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