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里有多少微生物菌株,啤酒和白酒菌种有什么区别

本文目录一览

1,啤酒和白酒菌种有什么区别

啤酒用的是酒花与酒花精油。白酒用的菌种是大曲。它们之间的差别特别大,啤酒中加入酒花是可以增香,而白酒中的酒曲讲究非常大,它可以使其发酵,产生酒精、产生酒香,酒曲是网罗空间微生物,因发生多种化学反应,这样可以产生更多的香。一般白酒厂的环境比起啤酒厂那是差很多,因为它需要微生物。啤酒生产过程是不允许杂菌地。

啤酒和白酒菌种有什么区别

2,请问白酒中大曲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传统白酒按糖化发酵剂分类,有大曲酒、小曲酒和麸曲酒。 大曲白酒是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生产的白酒。大曲使用小麦、大麦、豌豆为原料 踩制或机制而成。因其块形大,故得此名。 大曲为自然发酵,周期长、成本高,酒质好。 国家名酒大多数是大曲白酒。
如同蒸馍一样,需要一个培菌发酵的过程,多种微生物富集培养,形成了曲。

请问白酒中大曲是怎么形成的

3,下列利用微生物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白酒的酿造过程中主要利用

A、酿酒时主要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使奶和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不符合题意.C、微生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因此,干制贮存食品的制作原理是除去食品中适合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水分,抑制其生长繁殖,利于食品的保存,不符合题意.D、贮存食品时要想办法抑制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利于食品的保存,符合题意.故选:D
搜一下:下列利用微生物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白酒的酿造过程中主要利用了酵母菌这类微生物 B.乳酸

下列利用微生物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白酒的酿造过程中主要利用

4,食物变馊的条件

因为热和潮湿。
引起食物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作祟。环境中无处不存在微生物,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只要温度适宜,微生物就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微生物自身需要。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分子量极小的物质,最终分解成肽类、有机酸。此时物质会发生氨臭味及酸味,食物也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及弹性,并使颜色异常。 食物变质的第二个原因是酶的作用。动物性食物中存在多种酶,在酶的作用下,食物的营养素被分决成多种低级产物。日常所见的饭发馊、水果腐烂,就是碳水化合物被酶分解所致的发酵。 食物变质的第三个原因是食物的化学反应,油脂的分子式中有不饱和的键,这种键很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氧化后的油脂有怪味,如肥肉也由白色变黄 酒越陈越好吧?这话并不全对。使酒陈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使乙酸乙酯增多。如果酒坛不经密封或密封条件不好,温度湿度条件不当,时间长了不仅酒精会跑掉,而且还会变酸变馊,则酸败成醋了。这是因为空气中存在着醋酸菌,酒与空气接触时,醋酸菌便乘机而进入酒中,在醋酸菌的作用下,酒精则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变成醋酸。尤其是啤酒、果酒更容易酸败成醋。 烧酒如茅台酒、西凤酒、汾酒等情况则不同。因为烧酒中酒精的含量为50%左右,这种浓度的酒精具有杀菌作用,醋酸菌无法在烧酒中生存和繁殖,酒精因此不会变成醋酸了
如果家中没有冰箱,夏季防止食物变馊可借鉴以下两种方法: 1.先在盆中放入冷水,把装有食物的容器置冷水盆中,然后盆上罩一个陶制容器,利用陶器质地稀松,容易吸水的特点,使陶器内的温度降低,食物就不容易变馊了。 2.先在盆内放进用食盐对水溶化成的浓盐溶液,溶液放到盆的一半为止,然后把盛食物的容器放在浓盐溶液中,上面再盖上通风罩就行了。 3.夏天煮米饭时,按1500克米加2—3毫升的比例加些醋,煮出后的米饭不易变馊

5,微生物发酵所用微生物对酿酒微生物有什么不良影响有多大影响

其它影响酿酒微生物(A)生产效果的微生物(B)不外乎:B产生的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如果AB同处一室,有可能会产生除了拮抗之外的其它竞争关系。你的提问不太详细,不太好回答。一般来说,任何其它微生物对目标微生物都是有影响的,因为至少存在营养竞争的关系。
影响极大,要不茅台酒就不会是独一无二的了,每个酒厂的酒曲都是绝密的核心
酒精浓度过高的话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存,比如酵母菌酿酒的话,酒精浓度不能超过4%,所以一般啤酒的酒精含量都比较低。
酿酒微生物参与发酵淀粉和糖类物质生产酒的微生物。酿酒微生物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酒化菌(酵母菌)、糖化菌(丝状菌)和细菌3大类。酒化菌酿酒工业中常用的有①啤酒酵母:分为上面酵母和下面酵母,虽然发酵能力和性能各异,但都适用于以淀粉为原料的糖化液,是生产啤酒、白酒、威士忌的优良菌种;②啤酒酵母的变种:挪威生物学家g.h.a.汉森从葡萄果皮中分离出来的。在麦汁中培养细胞呈卵圆形,有时少数呈腊肠形;能耐较高的酸度,耐乙醇的能力可达10%以上,能耐较低的二氧化碳;属于下面酵母,适用于葡萄酒发酵;③裂殖酵母:其特点是以分裂方法繁殖,细胞呈圆筒形、长方形或圆形;可发酵各种糖类;不同化硝酸盐,在乙醇中不生长;④生香酵母:以葡萄糖或酒精为碳源,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香味。糖化菌可将淀粉质原料转化成葡萄糖的菌类。糖化力强,繁殖速度快,热稳定性良好,耐酸,耐酒精,不产或少产可降低甲醇生成量的果胶酶。在酿酒工业中常用的有曲霉、根霉、拟内孢霉、红曲霉和毛霉等。细菌其代谢产物对白酒、黄酒和葡萄酒的香型和风味具有特殊作用。在发酵酿酒过程中,适当引入细菌还能克服白酒后味不足的缺点。在酿酒工业中常用的细菌有乳酸杆菌、醋酸菌、丁酸菌等。
处理废弃物是能够利用里面的有机物,许多微生物都可以的!当然要能在高渗透压下生长!而生产酿酒用酵母,是要能产酒精!杂菌污染了就会对酵母产生影响!

6,1斤高粱能酿多少白酒

1斤高粱(淀粉含量以65%计)的能酿320g的白酒。一般情况下,高梁含水13—14%,含淀粉64—65%,含粗蛋白9.4——10.5%等。理论界有个公认的数字,理论上每162.15公斤纯淀粉,可产纯酒精92.14公斤,则淀粉的理论产纯酒精率为56.82%,65度白酒的重量百分比为57.16%(w%),所以:65度标准白酒理论出酒率(%)=56.82/57.16×100=99.41%。1斤高粱(淀粉含量以65%计)的出酒率(65%的标准酒)是:1×65%×99.41%=64.62%拓展资料关于出酒率:影响出酒率的因素有很多种,如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很难下手,大部分朋友都是做酒卖酒的,如果出酒很低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利润损失,甚至还会亏本,出酒不好酒质也会到影响,从而影响白酒的销售,因为发酵异常会产生许多的邪杂物质影响酒质。1、酒曲菌种活性。2、发酵期间的氧气量控制。3、发酵期间的PH值和温度。4.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两可人可以亮个亮个酿酒的话,量白酒应该可以量个十克左右吧,十克到50克吧!
1、出酒率 这里涉及一个出酒率的概念。为规范起见,一般规定出酒率是用单位数量的原料酿造出65%(v/v)的酒的多少来表示的。 2、出酒率影响因素 出酒率的高低与原料粉碎度、淀粉含量、酿酒工艺、技术程度及要求等因素有关。 3、高粱成分 一般情况下,高梁含水13—14%,含淀粉64—65%,含粗蛋白9.4——10.5%等 4、1斤高粱能酿多少白酒? 理论界有个公认的数字,理论上每162.15公斤纯淀粉,可产纯酒精92.14公斤,则淀粉的理论产纯酒精率为56.82%,65度白酒的重量百分比为57.16%(w%),所以: 65度标准白酒理论出酒率(%)=56.82/57.16×100=99.41% 也就是说,1斤高粱(淀粉含量以65%计)的出酒率(65%的标准酒)是: 1×65%×99.41%=64.62%
一般来讲,可以做到50度以上,半斤多一点点,正常的出酒是53%左右。这以上较高的了,别听他们那理论出酒率。要看生产。

7,白酒上写的大曲二曲特曲的曲是什么意思

大曲,二曲,特曲等是指白酒生产过程中,在蒸馏时接酒时间不同而对不同馏分的酒的称谓。 也就是发酵、贮存时间长短的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也就是量质摘酒分级。其中规定特曲贮存三年,头曲贮存一年,二曲贮存半年等。大曲是用大曲作糖化发酵剂的白酒的统称,即大曲酒; 特曲是指特级的大曲酒,也就是特别好的大曲酒。
质量区分标准
特曲属大曲浓香型 大曲:以小麦为原料,经粉碎后制成曲坯,让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成,称为大曲. 一、大曲的特点 大曲是酿制大曲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在制曲过程中依靠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富集到用淀粉质原料制成曲坯上,经过扩大培养,形成各种有益的酿酒微生物菌糸和酶系,再经过风干、贮藏,即成为成品大曲。刚培养结束出房后的大曲,一般要经过三个有左右的贮存才能使用,每块大曲的重量在 2---3 公斤,含水量在 13 — 15% 左右。 大曲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生料制曲用来制造大曲的原料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及适量的无机盐等,以便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同时对微生物的富集和不同酶的产生起到筛选与诱导作用。我们可以把大曲看作一种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也是一种复合酶制剂的粗制品。生料制曲是大曲生产的一大特点,这不仅有利于保存原料中所含的水解酶类(如小麦麸皮中的β-淀粉酶)有助于大曲酒酿造进程中淀粉的糖化作用,而且有利于那些能在直接利用生料的微生物得以富集生长。一般我国南方的曲酒厂大多以小麦作为制曲的主要原料,北方常以大麦、豌豆为制曲原料。小麦制曲容易管理,淀粉含量丰富,还含有较多的面筋质,粘着力强,最适合于曲霉菌的生长。大麦皮多、粘性小、疏松,曲块成型后内部间隙大、上火慢、后火快,水分和热量散发也快,影响微生物在曲块内充分的繁殖;而豌豆粘着力强,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含有香草醛和香草酸等清香物质,有利于清香的形成。由于豌豆粉结块后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失,同样不利于微生物充分繁殖。因此制曲时大麦与豌豆必须进行适当的配比,才能制成好曲。有时用小麦制曲时,为了疏松曲块、提高微生物对酿酒原料的适应性,提高曲的质量,可添加 5 — 10 %的高粱。 2 、自然接种 大曲通过自然接种使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转移到曲块上繁殖,但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往往又受到季节的影响,根据经验一般春未夏初到中秋季节是曲的最佳时期,此时环境的温、湿度较高,有利于曲室培养条件的控制。自然接种不仅为大曲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类群,而且这些微生物所产生的各种酶类形成了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和酒精发酵力。在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原料所形成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阿魏酸等都是大曲酒香味成分的前体物质,它们与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其它代谢产物一起,构成了大曲酒的各种香气和口味物质。 3 、大曲既是糖化发酵剂又是酿酒原料的一部分 在酿造大曲酒时,依靠大曲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和酶,对原料成分进行糖化发酵,同时大曲本身所含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在发酵过程中也被分解利用。 4 、强调使用陈曲 大曲经过曲房培养后,即使成熟也不应立即使用,需要经过 2 — 6 个月的贮藏,成为陈曲后才投入使有。因为在制曲过程中潜入了大量产酸细菌,它们在干燥条件下会大部分死亡或失去繁殖能力,以减弱发酵过程中的产酸能力。同时在大曲通过适当贮存中酵母数量是也会减少,酶活适当钝化,在今后酿酒过程中可避免前火猛、升酸快的情况 ,使发酵升温减缓、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有利于酒的出率和质量的提高。贮曲场所应保证干燥通风,并保证曲块不发生霉变虫害,要特别注意在水分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曲块容易感染青霉菌,酿出的酒会产生不良苦味;大曲若受虫害使大曲质量严重下降,不但造成浪费,降低曲的效力,而且还会使酿出的成品酒产生难闻的虫粪臭味。目前已试制成功能防治曲虫的药剂,消除虫害,效果良好。 二、大曲的类型 根据制曲过程中控制曲块最高品温的不同,一般把大曲分为高温曲和中温曲。高温曲的最高制曲品温达 60 ℃以上,主要用于生产茅香型(俗称酱香型大曲酒)和泸香型(俗称浓香型)大曲酒。中温曲的最高制曲品温一般不超过 50 ℃,它主要用来生产汾香型(俗称清香型)大曲酒,某些泸香型曲酒为了提高曲和酒的香味,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将制曲温度升高订为 55 — 60 ℃,成为偏高温曲。为了提高酒的香气,除汾酒大曲和董酒麦曲外,绝大多数名、优酒厂都倾向于高温制曲。各有关酒厂制曲的最高品温控制如下: 茅台 60 — 65 ℃泸州 55 — 60 ℃五粮液 58 — 60 ℃全兴 60 ℃ 西风 58 — 60 ℃ 汾酒 45 — 48 ℃ 古井 47 — 50 ℃ 洋河 50 — 60 ℃ 双沟 60 — 63 ℃酒麦曲 44 ℃。 各厂除了在制曲温度的控制上不同外,在制曲原料的配比上也不一样,典型的高温曲常采用纯小麦制曲,而其他的大曲常以小麦为主、添加不同比例的大麦和豌豆,用以调节曲块的粘结性和增加香味;典型的中温曲常以大麦、豌豆作为制曲的原料。 高温曲的典型代表是茅台大曲,其显著的工艺特点是“堆曲”,即在制曲过程中,用稻草隔开的曲坯堆放在一起,以提高曲坯的培养温度,使品温度达 60 ℃以上,称为高温堆曲;而中温曲的典型代表汾酒大曲,制曲工艺看重于排列,操作严谨保温、保潮、降温各阶段环环相扣,控制曲坯品温最高不超过 50 ℃。 制曲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大曲中各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在曲坯上进行生长繁殖,有其大致的规律,前期以霉菌和酵母大量繁殖为主,中期是霉菌从曲坯表面向内部繁殖,而后期由于温度升高酵母和不耐热的细菌营养体大量死亡,而嗜热芽孢杆菌和少量的耐温红曲仍存活。因此,中温曲所含的微生物以霉菌、酵母为主,高温的茅台大曲中很难分离到酵母菌,而耐高温的芽孢杆菌较多。 对于成品大曲的理化性能的比较,可以发现高温曲水分偏低、酸度较高、氨基酸含量比较多、糖化力和发酵力弱、液化力稍强、出酒率低、酒质醇厚、酱香浓,中温曲相对水分稍高、酸度偏低、糖化力发酵力强、出酒率较高,而曲的香气较淡。不同类型的大曲在酿酒过程中表现不同的生化性能。因此,各类大曲可以分别制备混合使用来兼顾大曲酒的产、质量。 大曲酒——是指用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酿制的酒。大曲酒的曲呈砖块状,是选用小麦、大麦、豌豆等原料,经粉碎、加水搅拌、压制而成。然后在室温45-70度经过25-40天自然培养或加入曲母培养,使微生物相互接种最终制成。因其体积大、呈大砖状故得名“大曲”。大曲酒有: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风、杜康等等。 二曲酒(或称小曲酒)——是指用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酿制的酒.小曲酒的曲呈小方块状,是选用大米为原料,加入少量的辣蓼草粉末,在室温25-30度经7-15天菌种培养制成。因其体积小故名“小曲”。小曲酒有桂林三花、浏阳河、广东米酒等。 另外还有麸曲酒——是指用麸曲和酒母为糖化发酵剂酿制的酒。麸曲呈松散状,用麸皮制作,故称麸曲。如凌川白酒、六曲香等。 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而且中国的酒曲法酿酒对于周边国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国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讲述中国酒的品种及特征之前,有必要对中国的酒曲作一个较详细的了解。 虽然中国人民与曲蘖打了几千年的交道,知道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但一直不知道曲蘖的本质所在。现代科学才解开其中的奥秘。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同时,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这显然是从生物工程技术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推断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所创立的方法将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 酒曲的种类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以下是中国酒曲的种类: 一 酒曲的分类体系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二 酒曲的分类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