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政县属于哪个市
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2,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为了让大家更好记住他们有个顺口溜:韩(韩愈)柳(柳宗元)加欧阳(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并曾(曾巩)王(王安石)。韩愈(768-824)韩愈韩愈,字退之,号荆州。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他与欧阳修,苏轼等人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三苏: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特,优异的成就。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苏辙(1039-1112)【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佑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佑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佑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佑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王安石(1021-1086)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 东乡县 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白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
3,怀化到凤凰塘桥香薰山谷开车路线怎么走要多久时间那里景色怎样
怀化到凤凰高速,凤凰往阿拉方向走国道,就在路上,有牌子的。国道大概走30km左右
不知道,我们这就有人骑自行车去拉萨,用了半个多月,安全考虑,最好多找些朋友一起。
4,唐代地名和现在地名
唐朝行政区划简介 618年,改郡为州。 627年,根据山河走向,分天下为10道。 639年,唐朝有10道、358州、1551县。 713年,升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洛阳府。 中国从此为了府的行政区划建制。 府和州同级,但地位比州高。 733年,改天下为15道。 741年,唐朝有15道、328州(3府319州6都护府)、1573县。 742年,改州为郡。 758年,复改郡为州。 安史之乱期间,唐朝大量设置藩镇。 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一个藩镇也称为一道。 807年,唐朝有48道、295州府(288州7府)1都护府,1453县。 741年各道治所 京畿道,治西京(首都)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 关内道,治西京(首都)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 都畿道,治东都(陪都)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 河南道,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 河东道,治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西); 河北道,治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 山南西道,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山南东道,治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 淮南道,治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江南东道,治苏州(今江苏省苏州市); 江南西道,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黔中道,治黔州(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陇右道,治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 剑南道,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岭南道,治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 唐朝各州地名古今对照(741年,郡制地名以742年以准) 京畿道 辖1府4州 今属陕西省 京兆府京兆郡 西安市 华州华阴郡 渭南市华县 同州冯翊郡 渭南市大荔县 歧州扶凤郡 宝鸡市凤翔县 邠州新平郡 咸阳市彬县 关内道 辖18州2都护府 今属陕西省 陇州汧阳郡 宝鸡市陇县 鄜州洛交郡 延安市富县 坊州中部郡 延安市黄陵县 丹州咸宁郡 延安市宜川县 延州延安郡 延安市 盐州五原郡 榆林市定边县 夏州朔方郡 榆林市靖边县 绥州上郡 榆林市绥德县 银州银川郡 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 今属甘肃省 泾州安定郡 平凉市泾川县北 庆州安化郡 庆阳市 宁州彭原郡 庆阳市宁县 会州会宁郡 白银市靖远县 今属宁夏 *** 自治区 原州平凉郡 固原市 灵州灵武郡 银川市灵武市 今属内蒙古自治区 宥州宁朔郡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 胜州榆林郡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西南 丰州九原郡 包头市五原县南 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云中故城)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北 安北都护府(治所在中受降城) 包头市西南 都畿道 辖1府4州 今属河南省 河南府河南郡 洛阳市 汝州临汝郡 平顶山市汝州市 陕州陕郡 三门峡市陕县 怀州河内郡 焦作市沁阳县 郑州荥阳郡 郑州市 河南道 辖23州 今属河南省 滑州灵昌郡 安阳市滑县城关镇 汴州陈留郡 开封市 宋州睢阳郡 商丘市睢阳区古宋镇 许州颍川郡 许昌市 陈州淮阳郡 周口市淮阳县 豫州汝南郡 驻马店市汝南县 今属山东省 濮州濮阳郡 荷泽市鄄城县旧城镇 曹州济阴郡 荷泽市定陶县马集镇 郓州东平郡 泰安市东平县州城镇 济州济阳郡 聊城市茌平县曹集镇 兖州鲁郡 济宁市兖州市 齐州临淄郡 济南市 淄州淄川郡 淄博市淄川区 青州北海郡 潍坊市青州市 密州高密郡 潍坊市诸城市 沂州琅邪郡 临沂市 莱州东莱郡 烟台市莱州市 登州东牟郡 烟台市蓬莱市 今属安徽省 亳州谯郡 亳州市 颍州汝阴郡 阜阳市 今属江苏省 徐州彭城郡 徐州市 泗州临淮郡 淮安市盱眙县 海州东海郡 连云港市海州区 河东道 辖1府18州 今属山西省 云州云中郡 大同市 蔚州安边郡 大同市灵丘县 朔州马邑郡 朔州市 代州雁门郡 忻州市代县 忻州定襄郡 忻州市 岚州楼烦郡 吕梁市岚县北 石州昌化郡 吕梁市 汾州西河郡 吕梁市汾阳市 太原府太原郡 太原市 仪州乐平郡 晋中市左权县 隰州大宁郡 临汾市隰县 慈州文城郡 临汾市吉县 晋州平阳郡 临汾市 沁州阳城郡 长治市沁源县 潞州上党郡 长治市 泽州高平郡 晋城市 绛州绛郡 运城市新绛县 蒲州河东郡 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 今属河南省 虢州弘农郡 三门峡市灵宝市 河北道 辖24州1都护府 今属河北省 妫州妫川郡 张家口市怀来县狼山乡 平州北平郡 秦皇岛市卢龙县 定州博陵郡 保定市定州市 易州上谷郡 保定市易县 莫州文安郡 沧州市任丘市鄚州镇 瀛州河间郡 沧州市河间市 沧州景城郡 沧州市沧县旧州镇 冀州信都郡 衡水市冀州市 深州饶阳郡 衡水市深州市旧州镇 恒州常山郡 石家庄市正定县 赵州赵郡 石家庄市赵县 邢州钜鹿郡 刑台市 贝州清河郡 刑台市清河县西 洺州广平郡 邯郸市永年县旧永年镇 魏州魏郡 邯郸市大名县东北 安东都护府(驻平州) 秦皇岛市卢龙县 今属北京市、天津市、辽河省 幽州范阳郡 北京市 檀州密云郡 北京市密云县 蓟州渔阳郡 天津市蓟县 营州柳城郡 辽宁省朝阳市 今属河南省 卫州汲郡 新乡市卫辉市 相州邺郡 安阳市 今属山东省 博州博平郡 聊城市 德州平原郡 德州市陵县 棣州乐安郡 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 山南东道 辖16州 今属陕西省 商州上洛郡 商洛市 金州汉阴郡 安康市 今属河南省 邓州南阳郡 南阳市邓州市 唐州淮安郡 驻马店市泌阳县 今属湖北省 均州武当郡 十堰市丹江口市均县镇 房州房陵郡 十堰市房县 襄州襄阳郡 襄阳市 隋州汉东郡 随州市 归州巴东郡 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 峡州夷陵郡 宜昌市 荆州江陵郡 荆州市 郢州富水郡 荆门市京山县 复州竟陵郡 仙桃市沔城镇 今属重庆市 夔州云安郡 奉节县 万州南浦郡 万州区 忠州南宾郡 忠县 山南西道 辖17州 今属陕西省 凤州河池郡 宝鸡市凤县凤州镇 兴州顺政郡 汉中市略阳县 梁州汉中郡 汉中市 洋州洋川郡 汉中市西乡县 今属四川省 利州益昌郡 广元市 集州符阳郡 巴中市南江县 壁州始宁郡 巴中市通江县 巴州清化郡 巴中市 阆州阆中郡 南充市阆中市 蓬州蓬山郡 南充市仪陇县大寅镇 果州南充郡 南充市 通州通川郡 达州市 渠州潾山郡 达州市渠县 今属重庆市 开州盛山郡 开县 涪州涪陵郡 涪陵区 渝州南平郡 重庆市 合州巴川郡 合川区 陇右道 辖20州2都护府 今属甘肃省 秦州天水郡 天水市 武州武都郡 陇南市 成州同谷郡 陇南市礼县南 渭州陇西郡 定西市陇西县 岷州和政郡 定西市岷县 河州安昌郡 临夏州临夏市 洮州临洮郡 甘南州临潭县 叠州合川郡 甘南州迭部县 宕州怀道郡 甘南州舟曲县 兰州金城郡 兰州市 凉州武威郡 武威市 甘州张掖郡 张掖市 肃州酒泉郡 酒泉市 沙州敦煌郡 酒泉市敦煌市 瓜州晋昌郡 酒泉市瓜州县东南 今属青海省 鄯州西平郡 海东地区乐都县 廓州宁塞郡 海南州尖扎县 今属新疆 *** 尔自治区 伊州伊吾郡 哈密市 西州交河郡 吐鲁番市 庭州金满郡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庭州镇 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庭州镇 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镇) 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淮南道 辖14州 今属江苏省 扬州广陵郡 扬州市 楚州淮阴郡 淮安市淮安区 今属安徽省 滁州永阳郡 滁州市 濠州钟离郡 滁州市凤阳县 和州历阳郡 马鞍山市和县 寿州寿春郡 六安市寿县 庐州庐江郡 合肥市 舒州同安郡 安庆市潜山县 今属河南省 光州弋阳郡 信阳市潢川县 申州义阳郡 信阳市 今属湖北省 蕲州蕲春郡 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 安州安陆郡 孝感市安陆市 黄州齐安郡 武汉市新洲区 沔州汉阳郡 武汉市汉阳 江南东路 辖19州 今属江苏省 润州丹杨郡 镇江市 常州晋陵郡 常州市 苏州吴郡 苏州市 今属安徽省 歙州新安郡 黄山市歙县 今属浙江省 湖州吴兴郡 湖州市 杭州余杭郡 杭州市 睦州新定郡 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 越州会稽郡 绍兴市 明州余姚郡 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 衢州信安郡 衢州市 括州缙云郡 丽水市 婺州东阳郡 金华市 温州永嘉郡 温州市 台州临海郡 台州市临海市 今属福建省 福州长乐郡 福州市 建州建安郡 南平市建瓯市 泉州清源郡 泉州市 汀州临汀郡 龙岩市长汀市 漳州漳浦郡 漳州市漳浦县 江南西道 19州 今属安徽省 宣州宣城郡 宣城市 今属湖北省 鄂州江夏郡 武汉市武昌 今属江西省 洪州豫章郡 南昌市 江州浔阳郡 九江市 饶州鄱阳郡 上饶市鄱阳县 虔州南康郡 赣州市 吉州庐陵郡 吉安市 袁州宜春郡 宜春市 抚州临川郡 抚州市 今属湖南省 岳州巴陵郡 岳阳市 澧州澧阳郡 常德市津市市 朗州武陵郡 常德市 潭州长沙郡 长沙市 衡州衡阳郡 衡阳市 永州零陵郡 永州市零陵区 道州江华郡 永州市道县清塘镇 郴州桂阳郡 郴州市 邵州邵阳郡 邵阳市 今属广东省 连州连山郡 清远市连州市 黔中道 辖15州 今属湖北省 施州清化郡 恩施州恩施市 今属湖南省 辰州卢溪郡 怀化市沅陵县 锦州卢阳郡 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 巫州潭阳郡 怀化市洪江市 业州龙溪郡 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西 溪州灵溪郡 湘西州永顺县东 今属贵州省 夷州义泉郡 遵义市凤冈县 播州播川郡 遵义市 珍州夜郎郡 遵义市桐梓县夜郎乡 思州宁夷郡 铜仁地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费州涪川郡 铜仁地区思南县 充州平蛮郡 铜仁地区石阡县 今属重庆市 黔州黔中郡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南州南川郡 綦江区 溱州溱溪郡 綦江区狮溪镇 剑南道 辖35州 今属甘肃省 文州阴平郡 陇南市文县 今属四川省 扶州同昌郡 阿坝州九寨沟县 松州交川郡 阿坝州松潘县 当州江源郡 阿坝州黑水县 柘州蓬山郡 阿坝州黑水县南 悉州归诚郡 阿坝州汶川县西 茂州通化郡 阿坝州茂县 翼州临翼郡 阿坝州茂县维城乡 静州静川郡 阿坝州茂县西北 维州维川郡 阿坝州理县薛城镇 奉州云山郡 阿坝州理县北 恭州恭化郡 阿坝州马尔康县 巂州越巂郡 凉山州西昌市 龙州江油郡 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 绵州巴西郡 绵阳市 梓州梓潼郡 绵阳市三台县 剑州普安郡 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 遂州遂宁郡 遂宁市 汉州德阳郡 德阳市广汉市 益州蜀郡 成都市 彭州蒙阳郡 成都市彭州市 蜀州唐安郡 成都市崇州市 邛州临邛郡 成都市邛崃市 雅州卢山郡 雅安市 黎州洪源郡 雅安市汉源县清溪镇 嘉州犍为郡 乐山市 眉州通义郡 眉山市 陵州仁寿郡 眉山市仁寿县 简州阳安郡 资阳市简阳市 普州安岳郡 资阳市安岳县 资州资阳郡 内江市资中县 荣州和义郡 自贡市荣县 戎州南溪郡 宜宾市 泸州泸川郡 泸州市 今属云南省 姚州云南郡 楚雄州姚安县光禄镇 岭南道 辖73州1都护府 今属广东省 广州南海郡 广州市 韶州始兴郡 韶关市 循州海丰郡 惠州市 潮州潮阳郡 潮州市 封州临封郡 肇庆市封开县封川镇 康州晋康郡 肇庆市德庆县 端州高要郡 肇庆市 新州新兴郡 云浮市新兴县 勤州云浮郡 云浮市云安县富林镇 春州南陵郡 阳江市阳春市 恩州恩平郡 江门市恩平市 冈州义宁郡 江门市新会区 泷州开阳郡 茂名市信宜市思贺镇 窦州怀德郡 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 高州高凉郡 茂名市高州市东北 潘州南潘郡 茂名市高州市 辩州陵水郡 茂名市化州市 罗州招义郡 湛江市廉江市河唇镇 雷州海康郡 湛江市雷州市 今属海南省 崖州珠崖郡 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 琼州琼山郡 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 振州延德郡 三亚市崖城镇 儋州昌化郡 儋州市新州镇 万安州万安郡 陵水黎族自治县 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 环州整平郡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宜州龙水郡 河池市宜州市 融州融水郡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柳州龙城郡 柳州市 桂州始安郡 桂林市 昭州平乐郡 桂林市平乐县 贺州临贺郡 贺州市贺街镇 富州开江郡 贺州市昭平县 梧州苍梧郡 梧州市 蒙州蒙山郡 梧州市蒙山县夏宜瑶族乡 藤州感义郡 梧州市藤县 义州连城郡 梧州市岑溪市东南 郁林州郁林郡 玉林市兴业县 平琴州平琴郡 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 党州宁仁郡 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 牢州定川郡 玉林市 容州普宁郡 玉林市北流县 禺州温水郡 玉林市北流市东南 白州南昌郡 玉林市博白县 贵州怀泽郡 贵港市 浔州浔江郡 贵港市贵平市 龚州临江郡 贵港市平南县 绣州常林郡 贵港市桂平市罗播乡 严州循德郡 来宾市 象州象郡 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 芝州忻城郡 来宾市忻城县 澄州贺水郡 南宁市上林县 宾州安城郡 南宁市宾阳县 横州宁浦郡 南宁市横县 淳州永定郡 南宁市横县峦城镇 邕州朗宁郡 南宁市 田州横山郡 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 钦州宁越郡 钦州市久隆镇 陆州玉山郡 钦州市犀牛脚镇 廉州合浦郡 钦州市浦北县旧州村 瀼州临潭郡 防城港市上思县西南 笼州扶南郡 崇左市扶绥县 山州龙池郡 玉林市博白县龙潭镇 岩州安乐郡 贵港市港南区木梓镇 今属越南 峰州承化郡 福寿省越池 福禄州唐林郡 清化省清化市西北 武峨州武峨郡 太原省太原东北 汤州汤泉郡 谅山省谅山东南 古州乐古郡 谅山省谅山东北 交州交趾郡 河内市 武安州武曲郡 海防市西 长州文杨郡 南定省南定 爱州九真郡 清化省清化市 驩州日南郡 义安省荣市 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交州) 河内市 各州升府情况: 雍州 713年为京兆府 洛州 713年为河南府 并州 723年为太原府 益州 757年为成都府 歧州 757年为凤翔府 蒲州 760年为河中府 荆州 760年为江陵府 梁州 784年为兴元府 各州更名情况: 巫州 692年改为沅州,725年复为巫州,770年为叙州 业州 704年置舞州,725年改为鹤州,732年为业州,770年为奖州 粤州 668年前后改为宜州 南和州 691年改为静州 福州 711年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为泉州),725年改为福州 泉州 711年武荣州改为泉州 箕州 712年为仪州,883年为辽州 始州 713年改为剑州 隆州 713年改为阆州 豳州 725年改为邠州 奉州 758年改为保州 豫州 762年改为蔡州 括州 779年改为处州 淳州 805年改为峦州 恒州 820年改为镇州 武州 892年改为阶州 唐州 906年改为泌州 单于都护府 845年改为安北都护府(原安北都护府784年废) 安北都护府 663年燕然都护府改为瀚海都护府,669年为安北都护府,757年改为镇北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756年改为镇西都护府,767年复为安西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 757年改为镇南都护府,760年复为安南都护府 741以后增置各州古今地名对照 霸州静戎郡(742年置)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西北 麟州新秦郡(742年置)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北 临州狄道郡(744年置)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真州昭德郡(746年置)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西北 演州演水郡(643年废,764年复置) 越南荣市 保宁都护府(749年置) 四川省阿坝州境内 升州江宁郡(757年置,761年废,887年复置) 南京市 信州(758年置) 江西省上饶市 昌州(759年置) 重庆市荣昌县 池州(765年置) 安徽省池州市 磁州(765年置)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 乾州(768年置,后废) 四川省茂县西 涿州(769年置) 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澶州(772年置)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 顺州(773年置)广西玉林市陆川县 思唐州(初为羁麽州,780年为正州)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 景州(787年置)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交河镇 蔺州(806年置)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 宿州(809年置) 安徽省宿州市 孟州(843年置)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宪州(889年置) 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 祁州(892年置)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 乾州(895年置)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追问 京兆也就是说是西?! 那么比如说华洲华阳郡 那么说某某人今天去了华洲呢 还是说去了华阳郡 华洲是管华阳郡的吗 追答 618年,改郡为州
5,和政县在哪里
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东径103°5′-103°30′北纬35°7′-35°32′,东西宽37.5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正好是祖国版图的万分之一。县城距省城兰州12O公里,国道G213线贯穿于东西22公里,省道蒿临公路跨南北26公里。
在甘肃省
甘肃
6,谁是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生於长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三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 集》。苏轼(1037-1101),字子胆,号东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世称苏东坡。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於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 曾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於议论和记?。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永州八记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少精敏绝伦,为文卓伟精致,为时辈推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又中博学鸿辞科,授集贤殿正宇。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他和刘禹锡等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活动。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贬所。世称柳柳州或柳河东。有《柳河东全集》。 ? 柳宗元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其诗幽峭明净,"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散文则和韩愈齐名,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称柳"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宪宗在方镇和宦官拥护下,继立为帝,主持改革的顺宗被幽禁,永贞革新集团失败。王叔文、王被贬杀,骨干分子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均被贬为边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始被贬为邵州刺史,不半道,追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方徙为柳州刺史。 ? 永州,今湖南零陵,在唐时还是一个未经多少开发的地区,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柳宗元作为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革新家,在这样的处境里,还要时刻担心受更重的迫害,其心情之抑郁苦闷可以想见。可以说,在永州的十年,是柳宗元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但正所谓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穷蹙的十年,居然真正造就了一个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就在这种环境下,就在这种心情下,柳宗元的郁郁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以及记叙文都取得了整个一生中最光辉最杰出的成就。《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段太尉逸事状》……这些代表柳宗元最高成就,散文史上赫赫有名的篇章都莫不作于这僻远凄幽的永州。幸与不幸,曷可言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 安史之乱后至宪宗元和年间的六十年中,李唐王朝经历着盛极而衰的历史变迁,统治阶级为挥霍享乐和应付各种危机,不惜横征暴敛,恣意搜刮,致使民生日蹙,濒临绝境。即以永州而论,此地在玄宗天宝年间有户两万七千余,口十七万。而至肃宗乾元时期,竟骤减至户六千余,口两万七千。 ? 本文叙述了永州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当地农民为免输赋税而争相奔走捕捉毒蛇。借永州捕蛇者蒋氏所述三世的遭遇,用蛇的毒害和赋敛的毒害作比衬,尖锐揭露了天宝以来赋税的惨毒,官吏征敛的凶悍和人民遭害的深重。蒋氏三代甘愿冒生命危险捕捉毒蛇而不愿交纳繁杂的赋税,宁可被毒蛇咬死而不堪忍受征赋悍吏的欺凌,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侧面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作者把这种现实一言蔽之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 文章自始至终把毒蛇与赋敛联系起来,运用烘托和对比,逐层推进,突现主题。如文章开头交代异蛇之巨毒,突出了蒋氏三代捕蛇的艰险和不幸;作者出于同情,表示愿帮助免除捕蛇苦役而恢复交纳赋税时,蒋氏非但毫无欣喜之色,反倒"汪然而泣",痛陈捕蛇之不幸,不如输税之不幸。文章将蒋氏捕蛇之不幸,同乡邻遭受赋敛损害之不幸相对比;将征赋悍吏日日骚扰乡邻的情景与蒋氏献蛇之余"熙熙而乐"地苟延残喘的境况相对比。这样,文章不仅表现了异蛇毒,捕蛇者可哀,而且进一步揭示出赋敛比毒蛇更可怕,广大的普通农民比捕蛇者更凄惨。末段以议论概括中心,顺理成章地收结全文。全篇构思新颖自然,紧凑而有波澜。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永州八记》 ?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漫长的百无聊赖的待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著名的《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 ?《永州八记》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记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若断若连,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八记一方面精确准确再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忧愤心情编织进去,处处浮现着自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使永州笼罩上了一层浓郁的凄幽的情调。 ?《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从"始得"着意,以精练形象的语言,生动真切的描绘,通过对登临西山山顶所见所感的抒写,热烈赞美了西山的怪特,表现了作者挺立不群的高尚品格和在大自然中获得精神解脱的快感。 ?文章一开始,就从作者被贬之后的忧惧和漫游中透露了他在当时的处境和心境,使笔下的自然景物跟作者的身世遭遇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又与烦嚣丑恶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作者放迹山水之间,游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就"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然而却"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接下便写发现西山和始游西山的经过,着重写在山顶所见所感。登高眺望,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作者的描绘,没有直接着力于西山本身的景物,而是依据透视原理着力刻画登临眺望中收入眼底的远景,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映衬,以及生动的比喻色彩的渲染,构成一幅绚丽多姿萦青缭白的山水图画。作者本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他对西山怪特的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挺立不群的高尚品格的自我表现。面对如此美景,作者于是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直到"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当时常怀忧惧,满腔幽愤。而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暂时获得了莫大的解脱。 ? 《钴姆潭记》是《永州八记》第二篇。钴姆潭,形状象熨斗的潭。开端"钴姆潭在西山西",只用七字既点了题,又交代了潭的位置,而且与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连接了起来。 ? 作者写潭,先写潭的形成过程,重点在水与石的两次搏击。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使水获得了生命力,显得有声有色。水之来,不是流而是奔,写水之搏击,不用蚀而用啮,生动地表现了水对准山石,毫不放松的冲击。写水之去,不用流淌,而用徐行,仿佛可见那安详舒缓的漾漾漫流。潭水源于冉水,"奔注"而下,可见急湍似箭,直泻千里的气势。突然碰到了山石,于是两下抵住,石因有靠山,水只能"屈折东流"。旋即因"颠委势峻"的有利地形,水重新积蓄了力量,开始"荡击",咬啮着山石的边缘。柔能克刚,结果形成了一个"旁广而中深"的潭。它广阔近十亩有余,表面平静,纵深清澈,周围有碧树环境,高处有泉水流泻。其宁静幽雅与前之激烈的搏斗恰成强烈的对比。 ? 潭上美景,作者留恋不已,亟游不止,引起了要卖田的潭上居者的注意,因而上门来求售。作者"乐而如其言"。买下之后,动手改建,潭上景色尽收眼底,于是乐不思土。作者失意远贬,本来是"不乐居夷"、"不忘故土"的,现在却因为得到了这个潭,竟至乐于居夷,忘怀故土,充分表明了作者对钴姆潭的深厚感情和潭上景色的高度赞美。然而,作者只不过是苦中作乐罢了。表面上旷达闲适,内心却是沉痛悲哀,潭上美妙的景色处处透出凄清的意味。 ? 《钴姆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第三篇。钴姆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当然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居然是主人的"弃地"。弃到价止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小丘的遭际震动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怜而买之。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但又何尝不是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当铲刈焚烧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现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而且: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得意之余,回想发现和得到小丘的过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则为名胜,在远州则为弃地。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而这仅仅是偶然的机缘巧合,太难得了。如此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而已。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作者从钴姆潭西小丘,又西行一百二十步,忽然听到竹林后传来如佩环相鸣的淙淙水声,不由得"心乐之"。"伐竹取道"后又见到潭水清冽,潭石峥嵘,潭树青翠,蒙络摇缀,这是在心乐之下所见到的情景。文章在以引人入胜的笔墨点出小石潭之后,便紧紧抓住"水尤清冽"一句展开描写。首先它从石字上落笔,刻画"全石以为底"的小石潭的形状,从而写出潭水清澈的原因。然后再运用实中写虚、静中写动的手法,通过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的鱼,反衬出潭水清澈的程度。这里没有一字一句写水,只是借助客体去表现主体,使它象浮雕一般给人一种立体感。同时他描写潭水之清,又是为下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好铺垫,从而将自己当时那种抑郁失意的心情,巧妙地寄寓在凄清幽邃的自然境界之中。接着他细看清潭中的游鱼; ??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出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鱼数语,体物神妙。柳文峻洁清深,于斯毕现。此时此刻,宛若庄子观鱼时的那种物我同一,乐而忘形的境界。然而,这种怡乐的心境起了变化。当他抬头西南远望水源时,见到水流曲折明灭,岸势犬牙交错,"不可知其源",有一种变幻无定,深不可测的感觉,这时他仿佛受到了震动,四周的竹树再也不复是先前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生气勃勃的景象,而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以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而匆匆离去。?此文在游历程序上与前三篇相衔接,而在写景状物上更趋精粹,在心态表露上更趋隐蔽。尽管《小石潭记》在八记中算是色调比较明丽的一篇,然而读到最后还是能体会到凄冷抑郁的心绪。 ? 《袁家渴记》是《永州八记》第五篇。本文先从永州的全景全貌着笔,通过宾主之间的对比和映衬,突现出文章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袁家渴的景物,参差错落,色彩班驳。水有声,山有色,枝干扶疏,花叶摇曳。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皆成文章。如描写风从四面山上下来摇荡花草树木的景象: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勃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对树用摇动,对草用掩苒,对花卉用纷红骇绿,均是生动细致而传神,精妙而准确。 ? 《石渠记》是《永州八记》第六篇。此篇写泉水和泉上景物,各具特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谕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成百尺,清深多修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石渠、石泓和小潭,这三个方面的景物虽然同在一个画面里,但是它们的特点却又各不相同。石渠的特点是狭窄,所以渠中的泉水也就微弱,碰上石头,不是激起巨浪,而是伏出其下;石泓的特点是低洼,因此积水比石渠较深,被菖蒲青苔覆盖或环绕着;而小潭的特点则是清深,所以石渠的水流入潭中,并且可以看到里面鱼的情况。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侧重于风声的描绘上。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产生震撼崖谷经久不息的回响,从而使读者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画图似的景物,再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乐美。 ? 《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第七篇。本篇紧承上文,所写的景物仍旧是泉水、石头和树木,但作者善于捕捉共性之外的个性,如: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对水中石头,泉水都用"若"字表明,而对泉上的树和石,则用翠羽、龙鳞来直接比喻,"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由于采用了多种比喻手段来精确形象地进行描绘,所以毫无重复之感,反而觉得洞天之中又有无穷洞天 ?《小石城山记》是《永州八记》最后一篇。作者先着力描绘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和奇异的景色,然后转入到议论造物者的有无,用设疑的曲笔批判了天命观,同时倾吐了自己横遭贬谪、壮志难酬的悲愤。文章跌宕开合,尺幅千里,正如前人所说:"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作者写小石城山的景物,主要是在抒发一种感想。当时有人认为美好事物是天用来安慰被侮辱的贤人,有人认为美好景物是灵秀之气所造成的,作者都加以否定。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作者在这篇里发这种感想,是因以上各篇中所发出的身世之感密切结合着的。要是相信 天是有意志的,那么作者的被贬斥,是天意,也就用不到愁怨不平了。要是相信这些美好景 物是天用来安慰贤人,那就不免要自我陶醉,会忘掉自己遭受迫害的愁怨不平。正由于作者不相信 这些,所以把个人的身世之感同山水结合起来写,写得情景交融。从这些山水记中显出作者 不相信天有意志,感叹自己遭受迫害的思想情趣来: ?一腔心事付幽胜, ?多少凄楚烟水中!
7,从兰州市开车去和政县 具体路线怎么走
驾车路线:全程约118.1公里
起点:兰州市
1.兰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G109行驶6.0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G109
2) 沿G109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S103
2.沿S103行驶3.7公里,过晏家坪村,稍向右转进入兰临高速公路
3.沿兰临高速公路行驶57.1公里,直行
4.行驶260米,直行
5.行驶,过康家崖收费站(临洮)约140米后,直行
6.行驶6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S103
7.沿S103行驶1.2公里,稍向右转进入S309
8.沿S309行驶23.7公里,直行进入S310
9.沿S310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S309
10.和政县内驾车方案
1) 沿S309行驶19.3公里,左转
2) 行驶2.9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3) 沿环岛行驶60米,在第1个出口,直行
4) 行驶890米,左转
5) 行驶18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和政县百度地图
8,和政县离兰州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14.4公里
起点:和政县
1.和政县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行驶120米,左转
2) 行驶200米,过右侧的东升大厦,右转进入南街
3) 沿南街行驶660米,右转进入环岛
4) 沿环岛行驶260米,在第3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迎宾路
5) 沿迎宾路行驶2.9公里,右转进入S309
6) 沿S309行驶1.2公里,左转
7) 行驶220米,朝康家崖/兰州方向,稍向右转
2.行驶340米,在入口,进入兰郎高速公路
3.沿兰郎高速公路行驶43.3公里,朝兰州/G75方向,稍向右转
4.行驶770米,在入口,进入G75
5.沿G75行驶56.7公里,直行进入S103
6.沿S103行驶930米,直行进入兰工坪路
7.兰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兰工坪路行驶1.5公里,稍向左转进入硷沟沿
2) 沿硷沟沿行驶610米,朝青海/新疆/白银/银川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硷沟沿
3) 沿硷沟沿行驶190米,朝青海/新疆/白银/银川方向,稍向左转进入硷沟沿
4) 沿硷沟沿行驶200米,过小西湖立交桥,朝青海/新疆/白银/银川方向,稍向左转进入硷沟沿
5) 沿硷沟沿行驶340米,朝南滨河路(东)/城关大桥/西关什字/中山桥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 沿匝道行驶250米,直行进入G109
7) 沿G109行驶1.3公里,过右侧的石油大厦约250米后,左前方转弯
8) 行驶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G109
9) 沿G109行驶2.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兰州市鐧惧害鍦板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