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 张管凤,红楼梦香菱学诗

1,红楼梦香菱学诗

我觉得这样的排序的原因在于三个人的风格与我们学习的特点而定的,即这三个人的特点分别是王维的诗画结合,这是读诗的最好素材,有助于读者对于意象和意境的想象和把握,这是一种直观的学习素材。杜甫是有名的诗史,是一个写实主义者,这不同于王维的风格,是学习的一种过渡。再到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诗中充满想象,又是诗歌的另一个学习层次。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求的是形象生动,是基础; 杜甫字工句整,沉郁顿挫,特点是意境深远,是提高; 李白随意奔放,行云流水,可谓神来之笔,是升华。

红楼梦香菱学诗

2,香菱学诗情节简介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

香菱学诗情节简介

3,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相关情节

香菱学诗,可分三步,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然后香菱的第三首诗(即“梦中所得”的那一首),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求采纳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相关情节

4,香菱学诗全文翻译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精华欲掩料应难: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精华:月亮的光华;掩:掩盖、掩藏;料应难:想必是不可能的。 影自娟娟魄自寒: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 影:指月亮的外表;娟娟:美好的样子;魄:指月亮的本质和内在;寒:孤寂、无助等感觉。 一片砧敲千里白: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 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千里白:指月光一泻千里。 半轮鸡唱五更残:月半残,鸡鸣早,五更将尽,已是黎明。 半轮:指黎明时月影残淡;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残:将尽。 绿蓑江上秋闻笛: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笛声,想起了故乡。 绿蓑:渔翁,泛指江上的人;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 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 红袖楼头夜倚栏: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 红袖:代指女子;“楼头夜倚栏”:在楼头倚栏望月。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看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也不禁自问,“为什么不能使得人们团团圆圆,永不分离呢?”

5,香菱学诗

当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了,千古名句啊。  除了香菱说的“诗的好处”外,我的感受:  首先:用“大漠”“长河”四字对塞外广袤无垠地区空间进行高度艺术性的概括,极写大漠、长河的平坦空阔,显得雄奇而壮丽。“大”“长”二字,极常见的日用字,用来形容沙漠和黄河,则是非常贴切,试着想一想,任何别的字能像它那样表现出塞外的壮阔来吗?  其次:“孤烟直”“落日圆”,分别对“大漠”“长河”作形象刻画,“烟”和“日”都选用得好。  “烟”似乎是小的景物,与“大漠”不是一个等级,但实际上“烟”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不受狭小之地的限制,所以也就配得上“大漠”的分量了。正因为沙漠广阔无垠,所以视线所及的烽烟使人觉得笔直,诗人通过“孤烟直”衬托说明“漠”之“大”;若无“孤烟直”,“漠”之大无以名状。  “日”之于“长河”,作用近同。若无“落日圆”,“长河”其作用仅仅是“大漠”的衬垫而已,两大自然形象不能有同等的表现力;正因为“落日圆”,“长河”的形象才显得那么巨硕壮丽,与“大漠”相辅相成。  总之,十个字每个字都选用得好,极富表现力,字字千钧,不可替代。而这些字组合后表现出的境界阔大、丰富而深沉,可让人无限体味、叹为观止。  香菱的诗, 我喜欢这一句:“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有想象空间。闺中女子半夜由梦中醒来,隔着帘幕,看到月亮淡淡的残影;这时候,万籁俱寂,如水的月色漫入西楼,这位闺中女子想来心中会升起一些思绪吧?她会想些什么呢?......  画面感也很强。有闺楼、有月容、有梦醒人、有薄帘;除了景象,诗中还藏着淡淡的情绪,情景交融。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不仅是学好诗歌的根基,也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象。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象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象。”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大胆的想象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其它文体的创作也离不开大胆想象。 《香菱学诗》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