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临高香无量山,有谁可以帮我翻译一下王勃的临高台我在百度百科找不到

1,有谁可以帮我翻译一下王勃的临高台我在百度百科找不到

注迢递:高远貌。浮埃:浮尘。崔嵬:高大貌。旗亭:汉代市场上的标志性建筑,上插旌旗以招揽顾客。遂:通达,指道路。襞:原指折叠,这里是铺开的意思。大意:登临高台,高高的高台连浮尘都上不来,美丽的楼阁高又大,上面的鸾凤鸣声都清脆而悲哀(因楼阁太高大,连鸾凤都难飞上顶端)。从高台上可以俯瞰长安古道,还可看到宫墙外御沟里的萋萋芳草。高台斜对着通往甘泉宫的官道,另一边汉武帝茂陵是封树郁郁苍苍。从高台上四望都是一样的,周围帝王的龙气嘉瑞郁郁葱葱。紫色的亭阁和红色的高楼交相辉映,用玉璧和锦缎装饰成的房屋宫殿美观玲珑(璧指琉璃砖瓦,锦是指颜色)。东望是长乐观,西看是未央宫。红色的宫城辉映着朝日,碧绿的苑树摇曳着春风。旗亭下四通八达的地方是新开的市场,千万座高门府第是达官皇戚居住的地方。红轮马车翠盖伞争奇斗艳,胜过春天的姹紫嫣红,层层叠叠的楼台亭榭相对而起,如同雨后的春笋。还有那些青楼矗立在大道上,雕龙描凤的门窗是美丽玲珑。锦被夜里不用铺展开,罗帐里白天也是歌舞不空。歌女们室内的屏风朝掩翠眉,舞姬们的梳妆镜里暮映红妆。(她们)为您梳起漂亮的发髻,画好蛾眉离开姐妹们来陪你,和您缠绵在僻静的小路上,天色已暗日将落,再陪您到明月皎皎天色如水。鸳鸯池中的鸳鸯双飞双栖,凤凰楼下的鸾凤共度良宵,动物的本性尚且这样,我们的佳期您哪能不管不顾?可惜您又备好了银鞍绣车要去那繁华的青楼,今晚肯定是夜宿娼家了。我倒不嗔怪那些娼妓妖妇,她们就像东园里的桃李一样,霎时就凋谢了,您看以前高台那个地方,上面的柏木梁、铜雀标,已落满了黄尘。

有谁可以帮我翻译一下王勃的临高台我在百度百科找不到

2,李清照代表作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忆秦娥·临高阁? 多丽·小楼寒?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 念奴娇·萧条庭院? 清平乐·年年雪里?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梅?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瑞鹧鸪·双银杏? 长寿乐·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与秋光? 行香子·草际鸣蛩?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满庭芳·小阁藏春?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添字丑奴儿·芭蕉? 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诗? 醉花阴? 皇帝阁春帖子? 夏日绝句? 上枢密韩胄诗? 钓台
南宋词人李清照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李清照代表作

3,谁知道 李清照的忆秦娥 注释 和欣赏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景色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断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今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 “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着全词骤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寂寞”的寂静之中。这“静”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寂寞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暖与热闹,同时也似乎表明她失去亲人、故乡的寂寞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王国维说:“词以意境而自成高格。”相信你看完鉴赏,品味这首词的意境之后,译文自然可心领神会

谁知道 李清照的忆秦娥 注释 和欣赏

4,忆秦娥 李清照 赏析

忆秦娥 作者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李清照   (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 【赏析】  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景色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断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此时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   “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着全词骤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寂寞”的寂静之中。这“静”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寂寞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暖与热闹,同时也似乎表明她失去亲人、故乡的寂寞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首先,看背景: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然后感情基调肯定是——哀伤 滴 其次,通读,翻译下意思。意境:就是你的解释中描写的部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行了。意象就是 那些名词,摘出来就成。(恩,可以参考下 上面那篇的)再次,感情嘛,一般都是前边写景,后边抒情。读读后两句再结合背景,就是感情了(一般 背景 再加上修饰语就是)最后,手法嘛,诗词的手法就那几样,两类: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你自己套吧!一般学校老师都交。或者一些参考书也有哦……总是要自己动些脑筋嘛好了,我交给你怎么去做的思路了,以后这样对付诗词,保证OK啦!

5,翻译李清照的忆秦娥

忆秦娥·咏桐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译文登临高高的楼阁,那横七竖八的山峦、空旷的原野像是笼罩在烟雾之中,透出一点微弱的光亮,很稀薄。微光稀薄,乌鸦飞回巢穴以后,黑夜里听到传来的军中号角。香火就要熄灭,酒也所剩无几,这光景令人内心好不悲苦凄切。严酷萧瑟的秋风,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飘落。梧桐落,就是那种不愿见到的、一片衰败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独、冷落。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李清照《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译文: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断香几段和几杯剩下的小酒更让人心情糟糕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梧桐叶落了,秋天又来了,我的寂寞更浓重了。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这首《忆秦娥》就是词人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临高阁”,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烟光薄”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凄凄惨惨”,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景色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断香残酒情怀恶”,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情怀”,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断香残酒”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归路”。而今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恶”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 “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着全词骤然从“又还秋色”的有声,转入了“又还寂寞”的寂静之中。这“静”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寂寞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暖与热闹,同时也似乎表明她失去亲人、故乡的寂寞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王国维说:“词以意境而自成高格。”相信你看完鉴赏,品味这首词的意境之后,译文自然可心领神会
站在高高的阁楼之上,远处群山相叠,原野笼罩在薄薄的烟雾之中。在这烟雾之中,乌鸦从远处嘶叫着飞来,择枝而栖,更远处隐约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号角声。焚香兰已断,杯中只有喝剩的酒,(这往日情怀今日忆起)更增我感伤情怀。西风起,吹落梧桐叶满地堆积。梧桐叶落,带来了满眼的秋色,还有我的重重寂寞。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