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论文怎么写

1,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论文怎么写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经过实证分析,取得了影响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要信息,并给出了各公司对应的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公司的综合评分,据此判断上市公司的优劣,以其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及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加,对于上市 公司综合业绩的评价日益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上市公司的 经营业绩可以有很多指标来评价,但普通投资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 研究这些指标,如果只看部分指标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对上市公司 综合业绩的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迅速把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做出正确的 投资决策;同时,通过上市公司综合业绩的横向对比,可以让上市公司清 楚地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位置,这样可以对上市公司经营 者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也为经营者改善其经营业绩提供了思路。 本文首先对评价主体、评价目的及评价意义明确界定,然后追溯业绩 评价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现状特点进行评述;接着,对业绩评价指标 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论文怎么写

2,上市公司业绩怎么看 如何判断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

上市公司公司质地的好坏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及偿债能力,在爱股说数据分析平台评判公司质地的好坏就是按照这三个层面进行甄别,同时辅以运营能力及管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公司质地的好坏分为三个层级:公司质地较好、公司质地较差及公司质地一般,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公司质地定义表在这里,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及偿债能力通过相互组合,构成了评价上市公司公司质地的逻辑关系,例如公司质地较好的定义,必须是盈利能力强或者较强、且盈利质量好或者较好、且财务状况稳健才可称之为公司质地较好;而公司质地较差,必须是盈利能力弱或者较弱、且盈利质量差或者较差、且财务风险高或者较高才可称之为公司质地较差;而除公司质地较好及公司质地较差以外的上市公司股票统统划归为公司质地一般。投资者可能会问:如何获知上述公司质地的相关评价?大家可以到爱股说网站公司简报首栏处,找到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及财务风险等评价标签,或是通过一键诊股获得。当然投资者可以按照这些标签结合依据上述公司质地定义表得出结论,如果用户对这些评价标签有疑虑,还可以点击评价标签弹出指标数据图所展现的可视化数据。而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些指标发生变动的背后原因,则应该选择盈富分析功能对各指标层级变动的逻辑内在因素进行研究。==数据摘自爱股说

上市公司业绩怎么看 如何判断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

3,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找 了 好久才找到 记得 给我加分啊 对了 你没帐号注册个 就可以下载了 http://blog.vsharing.com/hpj168/A569523.html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0 2007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是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4号)等文件规定,以全国国有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数据资料为依据,并参照国家统计局工业与流通企业月报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对2006年度国有经济各行业运行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测算制定的。在具体制定过程中,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国有企业基础样本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少数不合理样本,并根据测试结果,对部分样本值进行了修正。 本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行业划分以《企业绩效评价行业基本分类》为基本依据,并根据评价工作需要,还制定了科研、外贸、高速公路、投资公司、大旅游、地方铁路、机场等行业的评价标准值,其中大旅游包括旅行社、景区、宾馆等行业。本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共划分了154个行业。对于一些小行业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可从附录三《企业绩效评价行业基本分类与代码对照表》中查找被评价企业的所属行业,以准确选择评价标准。 本套标准值包括27个财务指标的数据,其中以“补充资料”形式提供的5个指标数据,是为满足一些沿用1999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用户的需要。 本套标准值主要供国内各有关单位开展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财务分析工作时参考使用,不得携带出境。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pub.com/284858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4,如何评价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一般来说,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持续稳健的会计政策,该政策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净收益的确认是谨慎的;2、收益是由经常性发生的与公司基本业务相关的交易所带来的;会计上反映的销售能迅速的转化为现金;3、净收益的水平和成长不依赖于税法的变动;4、企业债务水平是适当的,并且企业没有使用它的资本结构来进行盈余操纵;5、稳定的、可预测的能够反映未来收益水平的趋势等。
1 舒晓惠;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研究 [d];暨南大学; 2005年 2 张明; 集团企业预算管理研究 [d];湖南大学; 2004年 3 孟艳琼;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及治理对策研究 [d];武汉理工大学; 2003年 4 李钊; 财务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研究 [d];湖南大学; 2003年 5 肖继五; 公路经营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d];长安大学; 2003年 6 孙峥嵘; 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经营者报酬问题研究 [d];湖南大学; 2002年 7 林敏;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股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d];四川大学; 2004年 8 马会起;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完善研究 [d];四川大学; 2004年 9 张航波; 企业财务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d];南京理工大学; 2007年 1 杨国彬; 中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几点比较[j];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44-46 2 杨志英; 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运用[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03期; 59-60 3 秦丽华;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构建[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03期; 125-127 4 齐少辉,罗红玮; 从价值增值出发改善企业绩效评价和财务决策[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22-26 5 宋先道,李涛; 企业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企业绩效评价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年07期; 122-123 6 廖颖杰; 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广东审计; 2002年07期; 30-32 7 王一农 ,陈婉青; 企业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集成研究[j]; 四川会计; 2003年10期; 3-5 8 何太平;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及其适用性[j];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3年01期; 34-37 9 李垣,冯进路,谢恩;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过程、动因与发展趋势[j]; 预测; 2003年03期; 35-39 10 康锦江,孙国忠,康峻青; eva——企业绩效评价的新方法[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4期; 33-35

5,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与一般企业的区别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强调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应重视现金流量的辅助作用,并阐述了现金流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业绩评价是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及结果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客观、公正和准确是对业绩评价的内在要求。但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会计政策变更等手段,玩会计数字游戏,操纵利润,粉饰包装财务报表,使业绩评价背离了这一要求。其中固然有人为的主观因素,但客观地讲,利润作为衡量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自身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做得很漂亮,造成业绩评价失真。为此,辅之以现金流量评价,有利于“无情”地剥去其虚增的面纱。  一、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系统是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和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专家课题组建立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系统。这一系统分层次设置了21个财务评价指标,以财务效益为核心,综合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情况对业绩进行评价。分析这一评价系统的应用,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一)不重视现金流量信息  该系统除盈利现金保障倍数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以外,基本上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系统。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利润是在核算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基础上产生的,这便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留下了较大空间,埋下了可能导致虚假利润的隐患。事实上,有的上市公司就是利用这种空间,如少计收入、多计费用或者相反,在会计期间转移利润或亏损,或隐瞒利润或亏损,从而导致虚假利润。  (二)企业对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助长了利用这种空间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而会计准则作为合约,具有刚性和不完全性,但它又是各方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为了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求得均衡,会计准则赋予了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使会计准则的具体应用实际上已转化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出现报表编制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利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使用这种选择权来调整财务数据。  (三)现行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标准值不能体现出行业差异  现行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标准值是根据全社会所有企业的当年实际运行数据测算而制定的一个统一的标准值,其用于所有上市公司跨行业评价的优点是:避免了制定评价标准样本少的不足,能够反映上市公司业绩在全社会企业中所处的水平,使业绩评价的现实意义增强;但其不足是:上市公司的行业特性和规模大小不同,其财务指标数值间会存在不小的差异,有的不具有可比性。譬如,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等部门组成的专家课题组评出的2005年业绩百强上市公司排行榜中,资源型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表现最为抢眼,一共有54家入选,占据了2005年业绩百强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其中有石油石化行业21家,金属非金属行业18家,煤炭采选行业8家,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7家。这些行业占据了资源优势,与不具有资源优势的其他行业,缺乏比较的基础。因此,以统一的标准值作为依据来评价基础差异较大的行业,其结果难以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经营业绩的真实排位情况。
上市公司业绩公开的,一般企业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

6,从那几个方面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1、每股盈利2、净资产收益率3、每股现金流4、盈利增长率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资料表明,有一个时期,美国每两个星期就有一部关于绩效评价的著作问世,相关的论文更是层出不穷。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证券交易所是在1990年以后才建立起来的,上市公司从当初的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一千二百余家,但有关上市公司综合评价和排名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联合,1996年始每年进行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上市公司》杂志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沪市50强上市公司”评选活动。此后,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建立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2月国家五部委对《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做了修订和完善。尽管如此,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步由成本管理向客户管理转变,单纯地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的弱点暴露无遗。具体而言,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 其一,单纯地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依据,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绩效。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容易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短期行为,为了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常常推迟资本投资,从而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战略性考虑,无法提供产品质量、顾客响应度等方面的信息;鼓励局部优化,而不是全局最优化;无法提供有关“顾客需求什么”、“竞争对手是如何运作的”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只能提供历史绩效信息,无法预测未来的绩效发展状况,应用的范围受到限制。鉴于财务指标自身存在的缺陷,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引入非财务指标。相对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具有评价更加及时、准确;与企业的目标和战略相一致,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适应市场和企业周围环境的变化等优点。 其二,未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从而导致经营利润的计算不正确。使用会计数据评价企业绩效,很可能会忽略机会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现有经济指标在计算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投资报酬率(roi)和每股收益(eps)时所用的净收益均未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因此,有些企业从财务报表和一些评价指标上看似乎是盈利,但如果将资本成本因素考虑进去,这些貌似盈利的企业就发生了实质性的亏损。 其三,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不够。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关注的焦点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关项目,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指标,如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却关注甚少,对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指标基本忽视。然而,现金流动的信息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般来说,与特定企业关系最直接的财务信息的可能使用者,最为关心的是企业创造有利的现金流动能力。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是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以及企业投资项目长期现金流量的综合。 其四,缺乏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项专门会计来核算人力资源起步比较晚。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人力资本绩效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在新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建立一套动态的符合企业竞争环境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十分重要。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笔者认为,创新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应着重考虑: ——建立基于企业经济增加值(eva)评价体系。鉴于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对资本成本评价不足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采用的eva方法是可行的。eva即企业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后净收益(nopat)扣除企业资产成本(包括权益资产成本和负债资产成本)后的差额,这种方法弥补了会计利润率在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不足,避免了忽略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从而使经营利润的计算更贴近实际。 ——建立基于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适应时代要求,建立一套符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增长,促使企业提升未来绩效的评价体系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问题。于是,创新一套基于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可能的选择。它一方面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的现金净流量状况,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情况,评价企业创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于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有助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弥补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中只注重过去经营业绩的不足。

7,上市公司绩效衡量标准有哪些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资料表明,有一个时期,美国每两个星期就有一部关于绩效评价的著作问世,相关的论文更是层出不穷。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证券交易所是在1990年以后才建立起来的,上市公司从当初的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一千二百余家,但有关上市公司综合评价和排名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联合,1996年始每年进行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上市公司》杂志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沪市50强上市公司”评选活动。此后,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和《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建立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2月国家五部委对《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做了修订和完善。尽管如此,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步由成本管理向客户管理转变,单纯地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的弱点暴露无遗。具体而言,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   其一,单纯地以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依据,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绩效。以财务指标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容易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短期行为,为了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常常推迟资本投资,从而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战略性考虑,无法提供产品质量、顾客响应度等方面的信息;鼓励局部优化,而不是全局最优化;无法提供有关“顾客需求什么”、“竞争对手是如何运作的”等方面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只能提供历史绩效信息,无法预测未来的绩效发展状况,应用的范围受到限制。鉴于财务指标自身存在的缺陷,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引入非财务指标。相对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具有评价更加及时、准确;与企业的目标和战略相一致,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够适应市场和企业周围环境的变化等优点。   其二,未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从而导致经营利润的计算不正确。使用会计数据评价企业绩效,很可能会忽略机会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现有经济指标在计算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投资报酬率(ROI)和每股收益(EPS)时所用的净收益均未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因此,有些企业从财务报表和一些评价指标上看似乎是盈利,但如果将资本成本因素考虑进去,这些貌似盈利的企业就发生了实质性的亏损。   其三,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不够。传统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关注的焦点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关项目,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指标,如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却关注甚少,对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指标基本忽视。然而,现金流动的信息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一般来说,与特定企业关系最直接的财务信息的可能使用者,最为关心的是企业创造有利的现金流动能力。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是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以及企业投资项目长期现金流量的综合。   其四,缺乏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项专门会计来核算人力资源起步比较晚。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人力资本绩效的评价指标,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   在新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建立一套动态的符合企业竞争环境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十分重要。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笔者认为,创新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应着重考虑:   ——建立基于企业经济增加值(EVA)评价体系。鉴于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对资本成本评价不足的问题,借鉴西方国家采用的EVA方法是可行的。EVA即企业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税后净收益(NOPAT)扣除企业资产成本(包括权益资产成本和负债资产成本)后的差额,这种方法弥补了会计利润率在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不足,避免了忽略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化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从而使经营利润的计算更贴近实际。   ——建立基于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适应时代要求,建立一套符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增长,促使企业提升未来绩效的评价体系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问题。于是,创新一套基于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可能的选择。它一方面可以说明企业经营的现金净流量状况,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情况,评价企业创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基于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有助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弥补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中只注重过去经营业绩的不足。   ——建立包含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新体系。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是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而建立的,缺乏对企业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网络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人力资本因素更加突出。而且这类企业在上市公司中也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企业的绩效评价应建立包含人力资本评价指标的新体系,如人力资本报酬率、人力资本成本率、人力资源价值等。   ——建立综合性评价体系。由美国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法”认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应源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将财务测评指标、顾客满意度、内部营运和公司创新与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可从财务、顾客、内部营运、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入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采取的战略,为每一方面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经营绩效。

推荐阅读

进口啤酒中国总代理(俄罗斯进口啤酒中国总代理)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