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 为什么还包括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2002年的一道司法考试题啊。这个协议并非一个民事合同,是行政性质的。 这道题的原题是:某县政府为了鼓励县属酒厂多创税利,县长与酒厂厂长签订合同约定:酒厂如果完成年度税收100万元的指标,第二年厂长和全厂职工均可加2级工资。该合同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这道题考查的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终止变更民事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本题中:县长代表县政府与酒厂厂长签订奖励合同,由于政府是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者酒厂等企业(题目中也说了,是县属酒厂),因此签约主体地位不平等,因此该合同不是民事合同(即不是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另外,看合同的内容,合同内容约定,酒厂如果完成年度税收100万元的指标,第二年厂长和全厂职工均可加2级工资。“完成指标”“涨工资”这些概念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截然不同。所以,从缔约目的来看,不是为产生民事法律关系,而是行政关系。 (*^__^*) 最近准备司考刚好这道题做的时候注意了一下,这个答案希望满意!
2,这瓶是什么酒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名称:大将军 V.S.O.P(DROSSARC NAPOLEON V.S.O.P)产地:法国级别:V.S.O.P酒精度:40%vol.大将军(拿破仑)始终都是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因此,颇多法国人自傲的东西,均以拿破仑之名而称。比如三色蛋糕或雪糕便称为拿破仑。而与洋酒的关系就更为密切,尤其是白兰地酒为甚,有好几个牌子的酒瓶,索性更以拿破仑的肖像来设计。 白兰地之中除了强调拿破仑的形象之外,也是其中的一个级数,介乎于拿破仑VSOP与XO之间,便是拿破仑级。别以为此举与上述有矛盾,只因最初创作出三星与VSOP之后,拿破仑级的白兰地是最顶级的扩级数,只是后来为了市场策略与竞争,才陆续出现了XO与EXTRA等的级数,甚至还有一些不在传统排列级数的独特名称。葡萄白兰地是法国的名酒,这点我想楼主一定知道,但您也许不知道的是在法国的白兰地产区干邑地区,“大将军”(Courvoisier Napolone)这个牌子,其实并不是个特别好的牌子。这个牌子产的白兰地,60%都被法国人自己饮用掉了。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销往国外。在干邑地区,白兰地的生产厂家是这样排名的:1.轩尼诗 2.人头马 3.马爹利,很多年都是这3个牌子稳坐法国白兰地的前三甲,而Courvoisier Napolone这个牌子往往在第10名左右徘徊,每年都不固定。我想您应该能知道差距了所以世界上消费的主流白兰地牌子,还是这三个,其他的牌子,和它们的光环比起来,真的是太小众了。这一点是从“名气”这个角度说的,如果论酒质,虽说和这3个牌子比起来还是有差距,但我个人觉得Courvoisier Napolone也很棒,只是市场没有这么认为。。。很可惜。。。现在给您解答价格问题,现在Courvoisier Napolone V.S.O.P的网上售价为95元,Courvoisier X.O价格为500—600元。网上价格与门店销售的价格一般不会超过正负30元。。。但是楼主的这瓶是以前的老货,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早已不是这个包装了,现在的价格我上面也说了,很低。。。不过这款酒大概当时的价格是298元,所以现在的价格基本也差不多。。。酒这个东西,如果不是特别稀有的品种,能不贬值就不错了,所以,这款能维持现价就不错了。。。总得来说在专业的人眼中其实Courvoisier Napolone不是一个高端的牌子,而近几年,也在走下坡路。。。也许我上面说的这些会让楼主失望了,但,这就是事实。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3,跟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释义]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语出] 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正音] 待;不能读作“dǎi”。[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近义]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和寓言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很多,以下列举10篇:1、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2、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4、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比喻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5、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6、成语故事·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7、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8、成语故事·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9、成语故事·量体裁衣【成语故事】南朝齐国官员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10、成语故事·庖丁解牛【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鸡鸣狗盗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