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骑马结束后怎么正确拴马
可以将马栓在围栏、柱子、金属环、树干等不易断裂的坚固物体上栓马时要注意检查栓马的支撑物是否结实,所用的用具是否结实牢固如果在马出现受惊挣扎时因不结实的物体断裂使马挣脱,那么马就会养成不良的挣脱习惯,同时也增加了人在马周围工作的危险性应当将马栓在马耆甲高度左右或稍高于耆甲的水平位置留出适当的缰绳距离让马可以稍适自由的移动太短会过于局限马使马很不舒服,太长会让马过分移动发生危险栓的过低或过高都会使马不舒适,容易出现挣扎反抗的情况特别是栓的过低,马有可能用腿勾住缰绳发生危险如果有多匹马需要同时栓在同一场地,需注意马与马之间要保持起码1马身的安全距离决不要将马(公马尤其要注意)与陌生的马栓的过近,那样很容易引起马和马的争斗!栓马时应使用笼头与牵马缰,决不可以使用配有衔铁的马勒与骑马缰在马挣扎反抗时,衔铁会严重的伤害马的嘴角!牵马缰应按标准的快松扣方式缠绕,以便在发生危险情况的时候可以迅速的解开缰绳释放马匹。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2,骟马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
阉割了的马称为“骟马”,也称 去势之马。蒙古民族在千百年游牧生活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马方法。马生下来一、二年间在草地上进行精心骑乘训练,使其饱食青草,膘满体壮。长出四齿即去势。蒙古语称去势之马为“阿塔思”,汉语叫骟马,或 马。这样早去势的马矫健勇壮,而且有力柔顺,能耐寒冷气候。去势后的马经二、三年在草地放牧后,再次骑乘,并像最初骑乘训练那样再次教练。经第二次教练,马的性情已较温顺,步法也很理想,不会咬人、踢人。骑马的人在马背上感到很平稳。下马后不用拴马,马也不会离开走远。另外,成百成千匹集成的马群也没有嘶叫的。在教练中,白天绝不给饲料,到了夜里在草地上放牧,拂晓又备起鞍子骑乘,虽然骑乘完了不用拴住,但做为养马法,必须拴在柱子上,使马仰起头,等到气息完全平静、四蹄冷下来之后,才开始在草地上放牧。因为马经过奔跑,疲劳还未恢复的时候就吃草、饮水是很有害的。战马在参加战斗后,必须在草地上放牧,使其饱食青草,饱饮好水,这中间绝对不骑乘,只有再次战斗临近的时候,才把马从牧地赶回营地,拴在马栓子上。然后,仅喂少量的草,经—定的时间以后,肥膘收缩,身体壮健,这时再继续乘骑数百里路。用这种养马法,马奔跑很远路也只出很少汗,任何远征都耐得住。行进中络不喂草饮水。因为劳累紧张中饮食,马摄入的东西不仅不能变成血肉,反而要生病。牧马中最强壮、最优良者留为种马而不去势,蒙汉混合话称种马为“移刺马”。移刺马外,大部分牡马都去势、病弱者很少。移刺马为官马,会如牧人管理马群那样巧妙地管理骡马群。骟马骒马各自为群绝不相混。骡马群一般由四,五十匹组成,一群骒马必须配备一匹种马(移刺马)。移刺马发现自己管辖的骡马中有寓群出走者,就立即追上,连踢带咬的赶回来。其它骒马群的移刺马奔到不属于自己的骒马群时,该群的官马会制止它,把它咬伤或踢伤以后赶跑。牧人经常手持铁鞭监督马群,马特别惧怕铁鞭。若牧人发现无视秩序争先喝水的马,就挥动恢鞭,立即制止。故即使在饮水时,马群也是整齐撑列,顺序喝完水高去。这样周到的饲养管理,就是蒙古人养马法比其他民族的养马法卓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