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姓厉的名人
厉旭,厉娜。
厉以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
厉娜
2,历史上姓厉的伟人都有谁
厉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代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代诗人厉玄(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的厉文才;后梁时的大画家归真;宋代被百姓称为“历佛子”的著名好官厉汪,以及清代学者厉鹗,可以说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荣及子孙的人物:厉鹗:(1692 - 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厉志:字骇谷(1804-1861),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兰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眵,而书画益进。捉管疾扫,全以神行,故无不妙。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厉骇谷先生,实则籍居现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著有《白华山人诗抄》。厉仲芳:宋朝将官,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厉文才:(生卒年待考),浙江东阳人。著名唐朝大臣。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登进士第,是金华第一个文武进士,他的学、才、能皆出类拨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许。厉文才在唐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县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厉才子厉济侍御史,其厉乾耀初任主薄,后至翰林大学士。厉乾耀之子厉必达登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孙厉元在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厉元长子厉自南登光启乙巳进士,次子厉图南登大中年间进士,仕西川副节度史、天章阁御史。厉必达次子厉黄仕校修郎,其子厉休,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进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与祖文才公并称“厉氏两都督”。厉氏子孙在宋朝声誉更为显赫,厉仲祥,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年)中状元,右科第一,官至两淮安抚史,左领卫中郎将,他的刚毅好学,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永康人陈亮(癸丑科状元)看重,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婿翁均为状元历史上极为少见。厉仲祥、厉仲枢、厉仲诠三兄弟皆登进士。厉仲枢,文武双全,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文武进士第五名,其子厉伫、厉琮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同登进士榜,此即“父子进士”,“兄凝进士”坊之由来,两代五人登进士,《东阳隆庆志》记载:“兄弟同科,惟厉氏矣”。有厉蠲进士,子厉汪进士,孙厉模进士,曾孙厉文翁连续四代的“祖孙进士”,厉汪封西外宗正臣赠太师。厉文翁登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仕正议大夫,迁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在洋溪开厉府(现在后里村附近),居官四十年,《宋史·名臣传》有记载。
厉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代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代诗人厉玄(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的厉文才;后梁时的大画家归真;宋代被百姓称为“历佛子”的著名好官厉汪,以及清代学者厉鹗,可以说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荣及子孙的人物:
厉鹗:(1692 - 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
厉志:字骇谷(1804-1861),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兰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眵,而书画益进。捉管疾扫,全以神行,故无不妙。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厉骇谷先生,实则籍居现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著有《白华山人诗抄》。
厉仲芳:宋朝将官,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
厉文才:(生卒年待考),浙江东阳人。著名唐朝大臣。
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登进士第,是金华第一个文武进士,他的学、才、能皆出类拨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许。厉文才在唐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县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
厉才子厉济侍御史,其厉乾耀初任主薄,后至翰林大学士。
厉乾耀之子厉必达登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孙厉元在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厉元长子厉自南登光启乙巳进士,次子厉图南登大中年间进士,仕西川副节度史、天章阁御史。
厉必达次子厉黄仕校修郎,其子厉休,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进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与祖文才公并称“厉氏两都督”。
厉氏子孙在宋朝声誉更为显赫,厉仲祥,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年)中状元,右科第一,官至两淮安抚史,左领卫中郎将,他的刚毅好学,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永康人陈亮(癸丑科状元)看重,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婿翁均为状元历史上极为少见。厉仲祥、厉仲枢、厉仲诠三兄弟皆登进士。
厉仲枢,文武双全,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文武进士第五名,其子厉伫、厉琮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同登进士榜,此即“父子进士”,“兄凝进士”坊之由来,两代五人登进士,《东阳隆庆志》记载:“兄弟同科,惟厉氏矣”。有厉蠲进士,子厉汪进士,孙厉模进士,曾孙厉文翁连续四代的“祖孙进士”,厉汪封西外宗正臣赠太师。
厉文翁登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仕正议大夫,迁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在洋溪开厉府(现在后里村附近),居官四十年,《宋史·名臣传》有记载。
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记载,周代曾谥齐厉公,他的子孙便以谥号为姓,称为厉氏。据史料查证,春秋时期,即从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12诸侯各守疆土,共称周室,其中封于齐的厉公秉政于前824—前816年。厉公的后人不忘先祖,均以谥号为姓,形成厉氏。齐厉公被尊为厉姓始祖。“威弭郡盗,名重文坛。”厉氏中曾有唐代的道州刺史厉文才使一郡大治。清代的厉鸮工诗文,成为力主大江南北文坛20余年的先贤。云阳厉氏的始祖为汉魏郡(河北省临漳西南)太守义阳侯厉温,温公的儿子名友,寄志于山林之间,坚辞汉帝所封的谏议大夫,高隐养志,放浪形骸。温公的孙子有次宗和次元两个,其中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户,子孙世居北地。至宋靖康年间,北国尽陷金兵之手,厉温的裔孙厉介,字倬人,绍兴年间以举荐任至东京留守,南渡后,先随驾浙江,定居余姚,后来,又由余姚的东阳徙至丹阳,为丹阳厉姓始祖。厉氏在丹阳的繁衍发展中,由于天灾人祸,族中前谱荡然无存,以前的先祖无从考证,后于明正统年间,厉介的裔孙厉国华,任至福建布政使,致仕还乡后,致力于查询线索,征集资料,为辑谱做了大量工作。清乾隆年间,厉国华之后人厉靖,以国华搜集的资料为底本,辑成新谱,厉国华被尊为丹阳厉姓始迁之祖。国华的曾孙有永泰、永隆、永安、永志4个,从此开始,丹阳厉氏辟为4个分支。至清道光十七年(1827年),共历16世。厉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表现出色。除了汉代被封为义阳侯的厉温,像唐代诗人厉玄(贞观年间官拜道州刺史),治绩卓著的厉文才;后梁时的大画家归真;宋代被百姓称为“历佛子”的著名好官厉汪,以及清代学者厉鹗,可以说无一不是出类拔萃、荣及子孙的人物:厉鹗:(1692 - 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厉志:字骇谷(1804-1861),号白华山人,又名白华居士,晚年改名厉允怀,笔名景阳氏,诸生,诗、书、画三才齐备。工诗,善书画,行草,学明人。山水兰竹,有李檀园逸趣,中岁患目眵,而书画益进。捉管疾扫,全以神行,故无不妙。尝于西湖昭庆寺,指画巨松。厉骇谷先生,实则籍居现岱山县秀山乡北浦厉家村。著有《白华山人诗抄》。厉仲芳:宋朝将官,他文武双全,在朝廷的武学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发明制造了一种叫“九牛弩”的战车,上面有射箭的机关,非常适合实战,后来被人利用来大败金兵。厉文才:(生卒年待考),浙江东阳人。著名唐朝大臣。厉文才于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登进士第,是金华第一个文武进士,他的学、才、能皆出类拨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许。厉文才在唐贞观初年任道州刺史,当时荔浦县盗贼猖獗,厉文才威爱并施,到任仅一个月,就平息了郡盗,一郡大治。“弭”,谓消除,平息。厉才子厉济侍御史,其厉乾耀初任主薄,后至翰林大学士。厉乾耀之子厉必达登唐代宗大历间进士,其孙厉元在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厉元长子厉自南登光启乙巳进士,次子厉图南登大中年间进士,仕西川副节度史、天章阁御史。厉必达次子厉黄仕校修郎,其子厉休,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进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与祖文才公并称“厉氏两都督”。厉氏子孙在宋朝声誉更为显赫,厉仲祥,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年)中状元,右科第一,官至两淮安抚史,左领卫中郎将,他的刚毅好学,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永康人陈亮(癸丑科状元)看重,便把小女许配给他,婿翁均为状元历史上极为少见。厉仲祥、厉仲枢、厉仲诠三兄弟皆登进士。厉仲枢,文武双全,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文武进士第五名,其子厉伫、厉琮于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同登进士榜,此即“父子进士”,“兄凝进士”坊之由来,两代五人登进士,《东阳隆庆志》记载:“兄弟同科,惟厉氏矣”。有厉蠲进士,子厉汪进士,孙厉模进士,曾孙厉文翁连续四代的“祖孙进士”,厉汪封西外宗正臣赠太师。厉文翁登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进士,仕正议大夫,迁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封东阳郡开国侯,食邑千户,在洋溪开厉府(现在后里村附近),居官四十年,《宋史·名臣传》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