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米糠醛如何生成,酒精中的醛是怎样产生的

本文目录一览

1,酒精中的醛是怎样产生的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葡萄酒中的酒精是由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而来。葡萄榨汁后,葡萄皮上的酵母菌溶解在葡萄汁中,把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葡萄酒是天然健康的酒类饮料。

酒精中的醛是怎样产生的

2,糠酫在酒里有什么事用

辅料用量太大产生糠味,小曲生产辅料一般使用稻壳,由于稻壳含有大量的多缩戊糖及果胶质,在生产过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在生产中要尽可能少用辅料,不允许擅自增加辅料用量;清蒸不透也易产生糠味,清蒸辅料时穿气后清蒸时间必须达到30min,方能尽可能减少辅料中的多缩戊糖及果胶质,并排除异杂味;辅料变质后,清蒸不能排除辅料中的异味,在蒸酒时带入酒中,所以不得使用变质辅料。

糠酫在酒里有什么事用

3,白酒生产发酵问题同样条件下酒醅蒸馏前加糠辅料和蒸馏后

糠为白酒发酵的重要辅料,其自身可以提供发酵前期的氧气,并能起到填充,疏松作用。但是糠自身含有糠醛,果胶质,这些物质都是有害的,糠醛会让人上头,多的话还容易致使人中毒。果胶质含量如果过多的话会在后期发酵中产生一定量的甲醇。但是这两种物质都是会在高温下被分解。所以蒸馏前加糠拌料的同时加入熟冷糠,再进行二次蒸馏的话,可以明显降低以上两种物质的含量。对白酒的后期发酵有明显的帮助。至于入池酸度,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差别。但是糠经过两次蒸,糟醅的骨力肯定没有一次蒸好,只能从发酵工艺角度上讲一下蒸馏前加糠的作用!
白酒,红酒,啤酒,黄酒!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白酒生产发酵问题同样条件下酒醅蒸馏前加糠辅料和蒸馏后

4,糠醛怎么来的

糠醛,有机化合物,是呋喃2位上的氢原子被醛基取代的衍生物。分子式C5H4O2。又称2-呋喃甲醛。糠醛由农副产品中所含聚戊糖裂解后脱水而得[1]。糠醛是生产糠醇原料,糠醛在催化剂条件下加氢还原成糠醇。
由戊糖与烯酸作用,经水解、脱水和蒸硫而制得。也可用水解大麦壳、高粱杆、玉米芯等制备。现在工业上一般采用后者制备。 糠醛早在1832年由j.w.doeberiener首先发现,1922年美国已有工业生产,用以合成树脂。顾名思义,糠醛是以糠为原料制得的醛。实际上米糠、麦壳、棉籽壳、玉米芯等农产谷物之废料,都可以作为糠醛的原料。这类物料中的戊聚糖水解成戊糖,进一步脱水生成糠醛。

5,米怎么变成酒的酒精哪里来

通过酒曲,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能量,但有时也可能变成醋 求好评
发酵而来。
怎么会不含酒精,酒曲(酵母菌)很早就有被人收集了,酿酒时加一点就好了。酒精是酵母菌(或者其他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
是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大米中主要成分是淀粉。 淀粉 =(细菌水解)C6H12O6 糖类水解反映 葡萄糖 C6H12O6 = CH3CH2OH + 2CO2 ·
把米蒸熟,半温,加入酒曲,保温发誟就变成米酒。它产生微量酒精,度数不很高。
是米中淀粉在酒精发酵酶作用下生成

6,白酒酿制过程

糖化是将淀粉转化成糖,发酵是将糖分转化为酒精。不同香型不同曲种不同工艺发酵时间不同。不需要密封。
淀粉→糖→酒 拿我们做的浓香型白酒说吧,入窖温度控制在18°±3° 发酵45天 温度升到30多度正是糖化酒的理想温度,到40多就产酸了 还有固态发酵的话 一定要密封的!
糖化: 淀粉加水分解成甜味产物的过程。是淀粉糖品制造过程的主要过程。也是食品发酵过程中许多中间产物的主要过程。   糖化的方法,视要求产物的甜度以及相应的理化性质而定,基本上分为三类。   (1)酸法。系以无机酸作催化剂,使淀粉水解,先生成中间产物糊精、麦芽糖等类低聚糖——寡糖,最终生成葡萄糖等单糖。有批量作业的加压罐法和连续作业的管道法。   (2)酶法。系采用淀粉酶进行淀粉的水解。淀粉先经液化酶液化生成糊精等中间产物,再经糖化酶糖化生成麦芽糖以至葡萄糖。这样,由于全用酶水解故称全酶法。用液化酶和糖化酶,也称双酶法。   (3)酸酶结合法。采用酸法液化,酶法糖化,互相结合的方法。由淀粉糖化制取的产品为淀粉糖品。通常以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按葡萄糖当量计值(简称de值)为淀粉糖品的特征指标。淀粉糖品有糖浆、糖浆粉、结晶糖等。除高纯度结晶糖品外,多为各以葡萄糖、麦芽糖或果糖等为主的混合糖品。可直接作甜味剂食用,或用作食品工业的配料,作医药工业中工业发酵的糖原基料。 发酵:   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发面、酿酒等都是发酵的应用。也作酦酵。   汉词“发酵”作为名词表示一个过程,作为动词表示一种行动。   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   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   微生物生理学把生物氧化区分为呼吸和发酵,呼吸又可进一步区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此,发酵是生物氧化的一种方式。   发酵是这样一种生物氧化方式: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细胞对能源有机化合物的氧化与内源的(已经经过该细胞代谢的)有机化合物的还原相耦合,一般并不发生经包含细胞色素等的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传递和电子传递磷酸化,而是通过底物(激酶的底物)水平磷酸化来获得代谢能atp;能源有机化合物释放的电子的一级电子载体nad,以nadh的形式直接将电子交给内源的有机电子受体而再生成nad,同时将后者还原成发酵产物(不完全氧化的产物)。   细胞中的nad是有限的,如果作为一级电子载体的辅酶nad不能得到再生,就不能被回用,有效的电子载体就会愈来愈少,脱氢反应就不能持续进行下去了。因此辅酶nad的再生是生物氧化(包括发酵)继续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 主要区别:糖化属于化学反应,而发酵是生物化学反应。

7,谁知道糠醛的生产工艺啊

糠醛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中的主要原料之一。它的用途很广,可制造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农药、医药、涂料、化学试剂和各种助剂等。另外,糠醛生产中的渣滓可作肥料,对改良盐碱地和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良好作用。生产糠醛的原料充足。这些原料主要是农副产品,如燕麦壳、玉米芯、棉籽皮、稻壳、花生壳、荞麦壳、玉米秆和麦秸等。其中以玉米芯的出醛率较高,理论出醛率为19%,可以充分利用玉米芯生产糠醛。二、玉米芯制糠醛的制作工艺1.拌料: 玉米芯比重小,体积大,收获具有季节性。玉米芯必须贮存在清洁干燥的堆,并符合防火要求,否则会发生自然和霉烂变质,使其中主要成分多缩戊糖含量降低。玉米芯的物理性能,如含水量,颗粒大小,渗透性等对糠醛的生产有很大的关系。水分过大的原料要进行干燥。拌料的将玉米芯从料堆场输送至斗式提升机,经螺旋输送机送至混酸机,然后将浓硫酸由浓碱库压至碱计量槽,计量后慢慢加入已放好温水的配槽中,配成5%左右的稀酸,再在混酸机中以固液比1:0.4与玉米芯进行均匀混合。 2.水解: 拌料在水解锅内进行水解反应。这是制取糠醛的一道主要工序。玉米芯中的多缩戊糖以硫酸作为水解剂,经过水解成戍糖。再经过脱水环化生成糠醛。但以上两个反应在常温下不易进行,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高温高压的方法。一般在生产中采用的温度为145-230℃,蒸汽压力为0.8Mp。水解出醛时间(反应时间)要6小时,前3小时为串进时间,后3小时为串出时间。水解反应后生成的糠醛应该立刻用蒸汽把它吹出来,以免发生副反应。在水解过程中,蒸汽中的糠醛是不均衡的,因此在水解操作中要根据含醛量的变化而调节蒸汽。出醛量高时,阀门开大,出醛量少时,阀门开小。3.蒸汽处理及冷凝: 从水解锅排出的蒸汽(醛汽)中含有少量醋酸,进入蒸馏塔前要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处理是通过气相中和和管以针形阀控制纯碱液(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来实现的。中和液通过汽液分离器后送醋酸工段回收,醛汽进入冷凝器冷凝。4.蒸馏: 蒸馏的目的是浓缩稀糠醛溶液,从而提高糠醛的浓度。稀糠醛溶液从蒸馏塔的中部进入,塔底用间接蒸汽加热。糠醛和水的共沸点较低,容易蒸发。稀糠醛溶液经过蒸发,蒸汽就从蒸馏塔泡罩的缝隙冒出,分成许多水汽泡进行上层塔板,而上层塔板上的多余液体就由溢流管回流至下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经过多次蒸发而浓缩的馏分由塔顶引出。残液从塔底部排出。塔上部引出的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后进入粗糠醛收集器,收集器里的产品分两层:下层为油状糠醛,浓度可达90%,即粗糠醛;上层为糠醛溶于水的饱和溶液,内含糠醛7-10%。在操作中要保持塔顶温度为94-97℃,塔底温度为98-102℃,馏出液温度要低于55℃。5.中和: 中和一般采用加碱中和法,将粗糠醛送入有搅拌的中和锅中,加入10%碳酸钠溶液,用量为粗糠醛的3%(折合固体纯碱0.3%)。放入后,搅拌10分钟,静置10分钟后进行精制处理。6.精制: 一般采用减压蒸馏法或水蒸汽蒸馏法进行精制。精制后的糠醛纯度要达到99%以上,含酸在0.02%以下。 太多了,具体要求可来电或详谈。现在的精馏工艺已进行 变革,收率已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精馏前已不再加碱中和,以减少对糠醛分子的破坏。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