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仫佬族
仫佬族,mù lǎo zú,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县。在贵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县。
2,仫佬族的特点
么佬族,有159000多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 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么佬族自治县。“么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么佬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难语、侗语非常接近。由于么佬族人民与汉、壮族人民交往密切,么佬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绝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话。么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么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么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小桂林”之称
3,我国少数民族仫佬族有什么特色活动有什么特殊的祭奠有什么古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难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指。男着对襟唐装。 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在“走坡”中恋爱成亲的,亦须经家长同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不落夫家”的习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与壮族、汉族通婚。婚仪繁杂,耗费颇大。也有入赘的。丧葬仪式隆重,墓葬信风水龙脉。
仫佬年
每年农历十月第一卯(兔)日,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男女青年到村寨附近山上聚会,唱歌游玩,谈情说爱。老年人向孩子们讲故事,介绍先辈的业绩。仫佬族还把这一天视为良辰吉日,青年男女多在这天结婚。
婆王节
仫佬族三月初三婆王节 ( 又称小儿节 ) ,其活动是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祭祀;
八牛节
仫佬族四月初八牛节,其活动是让牛休息,并拜祭牛栏神;
端午节
仫佬族五月初五端午节。除具有与当地汉族、壮族的端午节相同的内容外,各村寨还抬纸船巡田垌驱虫,以保丰收;
后生节
仫佬族八月十五为后生节,是各地青年男女开展 “ 走坡 ” 社交活动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