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前天我在朋友家喝了一种名叫七斗金的酒不错请问那位朋友知
- 2,柒斗金包酒怎么样
- 3,醉一斗怎么样啊 喝过的说说
- 4,斗酒量什么意思
- 5,李白斗酒诗百篇中的斗酒是什么概念
- 6,揭秘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酒量到底如何
- 7,李白分酒问题
1,前天我在朋友家喝了一种名叫七斗金的酒不错请问那位朋友知
60快左右
50块左右
2,柒斗金包酒怎么样
楼主好:我个人认为还是柒斗金好喝,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3,醉一斗怎么样啊 喝过的说说
楼主绝壁要买!我当初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喝了之后很好喝,啤酒花丰富,口味醇厚,香!在家裹着棉被一边打游戏一边喝两口这个啤酒,那酸爽!哥们儿懂的!
夏季快到了,建议不喝酱香型的,喜事根据当地的风俗配酒,茅台招财进宝还可以,我感觉味道重了点,但还显档次,不错
4,斗酒量什么意思
斗酒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动宾短语,指相互斗酒,比酒量大。其中的斗读作去(四)声,动词。二是偏正短语,一斗的酒量,形容一个人的酒量大。其中的斗读作上(三)声,名词。
第一种解释:拼酒,看谁的酒量大,斗一斗。第二种解释:能喝一斗的酒,量大,斗,古代酒器,容量大。如都不合适,请提供一下这三个字的出处或具体语言环境。
意思就是比看看谁能够喝酒喝得多。
5,李白斗酒诗百篇中的斗酒是什么概念
斗就是古代的容器古代十升为一斗斗折合成现代单位,装米大概是12斤到15斤左右古代的酒度数很低,大概也就现在啤酒的度数。所以李白喝10来斤酒也就相当于喝一箱啤酒。
喝了酒才能作百篇诗 就是有灵感 李白一斗诗百篇 也是由这个世人传变成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同时,他又不愧于“酒仙”的称号。杜甫就曾经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自己也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但是,李白喝醉以后不同于其他人,他喝酒以后,诗写得更好。《清平调》三首著名的诗,就是他醉后写的,这里有个有趣的故事。
斗酒指斗卮饮酒。斗指的是当时盛酒的一种酒具*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认可是我前进的动力#O(∩_∩)O,互相帮助,祝万事如意!
6,揭秘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酒量到底如何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 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摘自《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 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摘自《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7,李白分酒问题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这得先从“斗”说起。 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 《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带着,体积也不是很大。 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诗经·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现在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一定还要小。从出土的青铜斗看,也就是现在家里饭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 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 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一瓶
假设这个量是未知数X 每天喝掉的酒的量是D1 D2 D3...D10则X=d1+d2+d3...d10d1=1/2x-1/2d2=1/2(x-d1)+1/2d3=1/2(x-d2-d1)-1/2d4=1/2(x-d1-d2-d3)+1/2......依次算出每天喝掉的酒的量的代数式,然后加加减减就会 发现很多代数都相互抵消掉了,很好算的,我也懒得算了,你自己看着办吧。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喝的剩余的量是总量减去前面所有天数里面喝掉的酒的总量,而不是前一天喝掉的量,这个在代数式计算里面容易被误算。所以我用D1 D2 D3来代表每天喝的量而不是用详细的代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