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如何制作成块状,醉鹅里面的酒怎么做

本文目录一览

1,醉鹅里面的酒怎么做

醉鹅的制作材料:主料:鹅1500克调料:白酒500克,盐5克,味精10克1. 鹅处理干净,至沸水中煮熟,捞起冷却,以盐抹匀(勿过量),剁成块状,放置盆中,加味精、绍兴酒、水500毫升,浸没全鹅。2. 放置冰箱冷藏24小时以后,即可取出食用。醉鹅的制作要诀:1鹅需冷却后才可剁,热剁鹅肉易散碎。2.酒可以红露酒、清酒替代、米酒、高粱酒不适用。
把勺子上的酒洒在锅盖上、4勺老抽、5颗冰糖提鲜调味充分炒匀后,倒入1/3的桂林三花酒倒一点酒在勺子里,用打火机稍微点一下,这一步一定要小心、红葱头切块,锅里的三花酒就会跟着燃起来了,盖上锅盖焖5分钟即可同上5分钟后、5颗丁香,小火爆香香料的味道出来后用料 鹅 半只 青蒜 香芹 独蒜 红葱 老姜 大料 八角 5颗 丁香 5颗 桂皮 一块 香叶 5片 沙姜 5颗 红腐乳 4块 冰糖 5颗 老抽 4勺 桂林三花酒 1/、红葱头;3 火焰醉鹅的做法 准备食材同上买鹅肉时要选颜色鲜亮,肉质摸起来比较紧实的这种就是新鲜鹅肉鹅肉切成麻将块大小,老姜、红葱和独蒜,倒入姜,香芹和青蒜切段备用,倒入鹅肉,转中火炒匀,然后加4块红腐乳,打开锅盖,放青蒜和香芹炒匀,还能锁住它的鲜味和水份鹅肉煸到两面金黄即可捞出备用,浓郁的酒香肉味侵蚀你的整个嗅觉。把锅烧热,将鹅肉下锅干炒,这样不仅能去掉鹅肉的腥臊味道,用鹅油小火炒1分钟然后放5颗八角、5片香叶,大火收汁,这道火遍全国的醉鹅就大功告成了同上鲜嫩的鹅肉煸成至金黄色、5颗沙姜、1块桂皮、独头蒜

醉鹅里面的酒怎么做

2,糯米白酒的酿制方法

1.选米淘洗:选上等糯米,反复淘洗几次,淘清白浆,清水浸泡。水层约比米层高出20厘米。浸泡时水温与时间:冬、春季15℃以下14小时,夏季25℃以下8小时,以米粒浸透无白心为度,夏季更换1~2次水,使其不酸。 2.上锅蒸熟:,将浸泡好的米沥干后投入蒸锅内进行蒸饭。在蒸饭时火力要猛,出大汽后10分钟,揭盖,向米层洒入适量清水。再蒸20分钟,饭粒膨胀发亮、松散柔软、嚼不沾齿,即已成熟,可下锅。 3 拌曲装坛:米饭出锅后,用凉开水均匀地浇在饭上,一来使饭粒不会粘连,二来降温,待饭温降至36~38℃不烫手,然后撒入酒曲。如果是块状的酒曲,需要先碾碎成粉末状再撒入,也可以先把酒曲放入凉开水化开再一起倒入。然后把放入的酒曲搅拌均匀。留少量的酒曲待用。(用凉开水处理过的容易搅拌,饭已经吸入了一定的水,头酵期间更容易观察渗出的酒液。拌曲时,要放一层饭,加点酒曲搅拌,层层加,层层搅拌) 4发酵压榨:将糯米压实,中间捣一个坑深至容器底(这个坑的作用主要是酿制过 程中便于观察酒液的渗出情况),再将剩下的酒曲调一点水,缉龚光夹叱蝗癸伟含连用手粘水拍到整平的糯米饭表面,然后盖上盖子。不宜将容器彻底封死,因为前期的糖化过程是需要一些氧气的,保持相对封闭即可。保持温度30度左右,夏季室温即可,冬季可放置于暖气旁或使用热水袋,棉被。最低也要保持20度以上,最高不能超过40度。最好用温度计检测温度是否合适。 2-3天后可开盖检查,如果发现坑中有大量酒液,按生米1:1.5加入33度左右的净水,搅拌,封存。喜欢浓酒,水加点水少。装坛后,由于内部发酵,米饭会涌上水面。因此每隔3~4天,要搅拌,把米饭等压下水面,并把坛盖加盖严。经20~25天发酵,坛内会发出浓厚的酒香,饭逐渐下沉,酒液开始澄清,说明发酵基本结束。此时可以开坛提料,将酒过滤压榨。 保温糖化: 5 2-3天后,窝中出现水,饭很甜。
糯米酿白酒的出酒率不高,一般会用大米、高梁等酿造白酒。如果一定要用糯米酿,就要在糯米中加入酒饼、酒曲来进行发酵,发酵时要保持常温,不能太热与不能太冷,经过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可以对发酵的醪液进行蒸馏,那么就可以出来白酒了。还有注意自酿的酒因酒饼菌种问题可能发酵时生成一些杂醇(包括甲醇),没有检测工具的,自酿的酒还是少喝些。

糯米白酒的酿制方法

3,酒糟是怎么做的呀

准备材料: 1.江米(糯米); 2.酒曲(酒药,在大型超市或一般的农贸市场卖调味品的小摊上都能买到,一包一包的,有粉状和块状 的两种,据说以苏州等地出产的品质较好.包装上有标使用比例的,不过一般来说应当比标定的用量再大些,做出的酒效果才好.不过妈妈也说了,不能用太多,这样做出的酒会不够甜.) 3.用到的工具:蒸屉和屉布(纱布),装米的容器(要求绝对不能沾到油,并有盖子); 操作步骤: 1.把米在自来水下淘洗3-5次,直到淘米水呈半透明的澄清效果,就洗干净了.然后把米放入干净无油的盆中,加入没过米面约3CM的凉水,盖上盖子放置一宿时间(至少12小时),使米粒吸饱水. 2.泡好的米再用清水冲洗2次. 3.蒸锅下层装入足够的水,取干净的屉布用水浸湿,铺在蒸锅上,把泡好的米捞出来平铺在布上,盖上盖子,保证密封严实,不要有多余水蒸气溢出,开大火蒸20分钟,断生即可.这样蒸出来的米七八成是熟的,不能蒸太熟烂. 4.把蒸好的米取出,投入干净的凉水盆中,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同时用手把米饭中成块状的部分捏散.只须冲洗一次即可将米沥干,要让米饭保持微温状态. 5.准备酒药(若是块状的,要事先碾碎.可将酒药块放入保鲜袋中,平放在砧板上,然后用擀面杖在保鲜袋外将酒药先敲成小块,再碾碎.建议使用比例为:每1000克生江米用20克酒药粉.) 6.冲净沥干水,并仍有微温的江米,放入带盖的容器中,把酒药撒入,用手充分抓拌均匀.全部拌好后,用手掌将米饭压紧,抚平,中间再挖个直径3-4CM的深窝(也可直达盆底).(这一步做好后,也可再在米表面及深窝里撒少量的酒药粉.) 7.把装米的容器盖上盖子,用毛毯或薄被子包裹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不能直接放在暖气上).杭州这两天的气温在20-27度左右,30小时左右就好了,打开盖子,能闻到酒香,中间的坑里出水了,倒一点出来尝,是甜的(补充一下,发酵时间夏季一般24小时,冬季48小时,春秋季36小时)当醪糟在容器中浮起,可以转动,醪糟中心圆洞内完全装满汁水即成。 8.这时还不能马上吃哦.倒一碗纯净水或凉开水,没过米面2-3厘米,继续包裹起来,再捂一天左右,就可以吃了. 保存:醪糟做好后的头三四天里,米中自然合成的糖分浓度最高,酒精浓度最低,是最好吃的时候.因为米酒的发酵一直都在持续的,所以做好后的醪糟可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控制发酵的速度.

酒糟是怎么做的呀

4,怎么做酒酿

准备材料: 1.江米(糯米); 2.酒曲(酒药,在大型超市或一般的农贸市场卖调味品的小摊上都能买到,一包一包的,有粉状和块状的两种,据说以苏州等地出产的品质较好.包装上有标使用比例的,不过一般来说应当比标定的用量再大些,做出的酒效果才好.不过妈妈也说了,不能用太多,这样做出的酒会不够甜.) 3.用到的工具:蒸屉和屉布(纱布),装米的容器(要求绝对不能沾到油,并有盖子); 操作步骤: 1.把米在自来水下淘洗3-5次,直到淘米水呈半透明的澄清效果,就洗干净了.然后把米放入干净无油的盆中,加入没过米面约3CM的凉水,盖上盖子放置一宿时间(至少12小时),使米粒吸饱水. 2.泡好的米再用清水冲洗2次. 3.蒸锅下层装入足够的水,取干净的屉布用水浸湿,铺在蒸锅上,把泡好的米捞出来平铺在布上,盖上盖子,保证密封严实,不要有多余水蒸气溢出,开大火蒸20分钟,断生即可.这样蒸出来的米七八成是熟的,不能蒸太熟烂. 4.把蒸好的米取出,投入干净的凉水盆中,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同时用手把米饭中成块状的部分捏散.只须冲洗一次即可将米沥干,要让米饭保持微温状态. 5.准备酒药(若是块状的,要事先碾碎.可将酒药块放入保鲜袋中,平放在砧板上,然后用擀面杖在保鲜袋外将酒药先敲成小块,再碾碎.建议使用比例为:每1000克生江米用20克酒药粉.) 6.冲净沥干水,并仍有微温的江米,放入带盖的容器中,把酒药撒入,用手充分抓拌均匀.全部拌好后,用手掌将米饭压紧,抚平,中间再挖个直径3-4CM的深窝(也可直达盆底).(这一步做好后,也可再在米表面及深窝里撒少量的酒药粉.) 7.把装米的容器盖上盖子,用毛毯或薄被子包裹起来.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不能直接放在暖气上).杭州这两天的气温在20-27度左右,30小时左右就好了,打开盖子,能闻到酒香,中间的坑里出水了,倒一点出来尝,是甜的(补充一下,发酵时间夏季一般24小时,冬季48小时,春秋季36小时)当醪糟在容器中浮起,可以转动,醪糟中心圆洞内完全装满汁水即成。 8.这时还不能马上吃哦.倒一碗纯净水或凉开水,没过米面2-3厘米,继续包裹起来,再捂一天左右,就可以吃了. 保存:醪糟做好后的头三四天里,米中自然合成的糖分浓度最高,酒精浓度最低,是最好吃的时候.因为米酒的发酵一直都在持续的,所以做好后的醪糟可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控制发酵的速度
酒酿制作标准方法: ? 1、浸泡:将糯米洗净,浸泡12到16小时,至可以用手碾粹即可 ? 2、蒸饭: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白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沥干的糯 米放在布上蒸熟,约一小时。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没有这层布,糯米会将 蒸屉的孔堵死,怎么也蒸不熟。这有失败的经验。尝一尝糯米的口感,如果 饭粒偏硬,就洒些水拌一下再蒸一会。 ? 3、淋饭:将蒸好的糯米端离蒸锅,冷却至室温。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却。在 桌子上铺上几张铝箔,将糯米在上面摊成两三寸厚的一层,凉透。在冷却好 的糯米上洒少许凉开水,用手将糯米弄散摊匀,用水要尽量少。 ? 4、落缸搭窝:将盆置于30度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24到48小时,如果米饭变软,表示已糖化好;有水有酒香味,表示已有酒精和乳酸,即可停止保温。最好再蒸一下,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和酶停止其活动。这样,甜酒酿就制作成功。 ? 5、培养成熟:将盆置于30--32度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24到48小时,如果米饭变软,表示已糖化好;有水有酒香味,表示已有酒精和乳酸,即可停止保温。最好再蒸一下,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和酶停止其活动。这样,甜酒酿就制作成功。 *注意事项: ? 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霉菌杀死了。结果 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没动静。 ? 2、一定要密闭好。否则又酸又涩。 ? 3、 温度低也不成。30到32摄氏度左右最好。 ? 4、做酒酿的关键是干净,一切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则就会发霉长毛。要先把蒸米饭的器、铲米饭的铲子和发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净擦干,还要把您的手洗净擦干 ? 5、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 ? 6、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 7、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得太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 就散 做甜酒如果希望得到更强的酒味,有两种方法: 1、适当延长甜酒发酵时间,比如在规定的温度下您一般放置24小时,现您可以适当长一些。 2、在制作过程中加拌甜酒曲时放少许酵母,但量一定要少。

5,酿酒的酒曲是怎么制作的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 制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时备用。 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 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药草粉用量为酒坯粉量的3%,陈曲粉为2%,水为60%,相混拌匀。 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养20小时后,霉菌菌丝生长旺盛,品温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过37℃,24小时后,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室温应控制在28~30℃,品温在35℃以下,保持24小时。入房共48小时后,品温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后在烘房干燥或晒干,贮藏备用。
一 酒曲的制作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二 酒曲的分类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酒曲生产技术的演变 一 原始的酒曲 我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几种形式:即曲,蘖,或曲蘖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 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 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二 散曲到块曲 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而不是块曲。 散曲,即呈松散状态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 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长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例如古代的"黄子曲",米曲(尤其是红曲)。 块曲,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 其制法是将原料(如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东汉成书的<>中有几个字,都注释为“饼曲”。东汉的<< 四民月令>>中还记载了块曲的制法,这说明在东汉时期,成型的块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时代,以<>中的制曲,制蘖技术为代表, 我国的酒曲无论从品种上,还是从技术上,都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境地。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块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导地位;酒曲种类增加;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国的酒曲制造技术开始向邻国传播。 散曲和块曲不仅仅体现了曲的外观的区别,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酒曲的糖化发酵性能的差异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 从制曲技术上来说,块曲的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工序较长, 而且制曲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酿酒前,还必须将块状的酒曲打碎。古人为何多此一举? 其中的道理是块曲的性能优于散曲。从原理上看,我国酒曲上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丝很长,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缠结,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块状。酒曲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如细菌,酵母菌,霉菌。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也不同。有专家认为,酿酒性能较好的根霉菌在块曲中能生存并繁殖,这种菌对于提高酒精浓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块曲的使用更适于复式发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时,将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转化成酒精)的工艺。 西汉的饼曲,只是块曲的原始形式。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时期,块曲的制造便有了专门的曲模,<>中称为"范",有铁制的园形范,有木制的长方体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中的"神曲"是用手团成的,直径2.5寸,厚9分园型块曲,还有一种被称为"笨曲"的则是用1尺见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脚踏成的。当时块曲仅在地面放置一层,而不是象唐代文献中所记载的那样数层堆叠。使用曲模,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统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质量较为均一。采用长方体的曲模又比园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积更节省空间。更为后来的曲块在曲室中的层层叠置培菌奠定了基础。用脚踏曲,一方面是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为紧密,减少块曲的破碎。总之,从散曲发展到饼曲,从园形的块曲发展到方形的块曲,都是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择优汰劣的结果,都是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观规律。

6,怎么酿酒 速回答

米 酒糟
酿酒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 由于酿酒用的原料不同,所用的微生物和酿造过程也不一样。以白酒、啤酒、葡萄酒为例加以说明: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称为糖化过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浓,主要是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较多的酯类、高级酯类、挥发性游离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以大麦为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麦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发酵制成。含有丰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发酵工艺与一般酒精生产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营养物,从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为15度,或更低。 葡萄酒:以葡萄汁为原料,经葡萄酒酵母发酵制成。其酒精含量较低(约9~10%)较多的保留着果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并带有特产名果的独特香味。在工艺上葡萄酒的酿制要经过主发酵和后发酵阶段,后发酵就是在上述主阶段酿成后要贮藏1年以上继续发酵的过程。 酒曲 知道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 但一直不知道曲蘖的本质所在。现代科学才解开其中的奥秘。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同时,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这显然是从生物工程技术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推断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所创立的方法将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酒曲的种类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 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 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以下是中国酒曲的种类: 一 酒曲的分类体系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二 酒曲的分类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酒曲生产技术的演变 一 原始的酒曲 我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几种形式:即曲,蘖,或曲蘖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 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 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二 散曲到块曲 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而不是块曲。 散曲,即呈松散状态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 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长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例如古代的"黄子曲",米曲(尤其是红曲)。 块曲,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 其制法是将原料(如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中有几个字,都注释为“饼曲”。东汉的<< 四民月令>>中还记载了块曲的制法,这说明在东汉时期,成型的块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时代,以<<齐民要术>>中的制曲,制蘖技术为代表, 我国的酒曲无论从品种上,还是从技术上,都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境地。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块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导地位;酒曲种类增加;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国的酒曲制造技术开始向邻国传播。 散曲和块曲不仅仅体现了曲的外观的区别,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酒曲的糖化发酵性能的差异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 从制曲技术上来说,块曲的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工序较长, 而且制曲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酿酒前,还必须将块状的酒曲打碎。古人为何多此一举? 其中的道理是块曲的性能优于散曲。从原理上看,我国酒曲上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丝很长,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缠结,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块状。酒曲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如细菌,酵母菌,霉菌。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也不同。有专家认为,酿酒性能较好的根霉菌在块曲中能生存并繁殖,这种菌对于提高酒精浓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块曲的使用更适于复式发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时,将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转化成酒精)的工艺。 西汉的饼曲,只是块曲的原始形式。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时期,块曲的制造便有了专门的曲模,<<齐民要术>>中称为"范",有铁制的园形范,有木制的长方体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齐民要术>>中的"神曲"是用手团成的,直径2.5寸,厚9分园型块曲,还有一种被称为"笨曲"的则是用1尺见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脚踏成的。当时块曲仅在地面放置一层,而不是象唐代文献中所记载的那样数层堆叠。使用曲模,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统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质量较为均一。采用长方体的曲模又比园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积更节省空间。更为后来的曲块在曲室中的层层叠置培菌奠定了基础。用脚踏曲,一方面是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为紧密,减少块曲的破碎。总之,从散曲发展到饼曲,从园形的块曲发展到方形的块曲,都是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择优汰劣的结果,都是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观规律。 三 麦曲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汉代以来,麦曲一直是北方酿酒的主要酒曲品种,后来传播到南方。<< 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进。

7,如何酿酒

  酿酒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   由于酿酒用的原料不同,所用的微生物和酿造过程也不一样。以白酒、啤酒、葡萄酒为例加以说明: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称为糖化过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浓,主要是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较多的酯类、高级酯类、挥发性游离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以大麦为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麦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发酵制成。含有丰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发酵工艺与一般酒精生产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营养物,从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为15度,或更低。   葡萄酒:以葡萄汁为原料,经葡萄酒酵母发酵制成。其酒精含量较低(约9~10%)较多的保留着果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并带有特产名果的独特香味。在工艺上葡萄酒的酿制要经过主发酵和后发酵阶段,后发酵就是在上述主阶段酿成后要贮藏1年以上继续发酵的过程。   酒曲   知道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 但一直不知道曲蘖的本质所在。现代科学才解开其中的奥秘。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同时,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这显然是从生物工程技术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推断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所创立的方法将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酒曲的种类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 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 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以下是中国酒曲的种类:   一 酒曲的分类体系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二 酒曲的分类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酒曲生产技术的演变   一 原始的酒曲   我国最原始的糖化发酵剂可能有几种形式:即曲,蘖,或曲蘖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 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 但曲和蘖起码在商代是有严格区别的。因为发芽的谷物和发霉的谷物外观不同,作用也不同,人们很容易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   二 散曲到块曲   从制曲技术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最原始的曲形应是散曲,而不是块曲。   散曲,即呈松散状态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压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温度, 空气湿度和水分含量情况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长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国几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来。例如古代的"黄子曲",米曲(尤其是红曲)。   块曲,顾名思义是具有一定形状的酒曲, 其制法是将原料(如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匀后,填入一个模具中,压紧,使其形状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湿度情况下培养微生物。   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中有几个字,都注释为“饼曲”。东汉的<< 四民月令>>中还记载了块曲的制法,这说明在东汉时期,成型的块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时代,以<<齐民要术>>中的制曲,制蘖技术为代表, 我国的酒曲无论从品种上,还是从技术上,都达到了较为成熟的境地。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块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导地位;酒曲种类增加;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国的酒曲制造技术开始向邻国传播。   散曲和块曲不仅仅体现了曲的外观的区别,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酒曲的糖化发酵性能的差异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   从制曲技术上来说,块曲的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工序较长, 而且制曲过程中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酿酒前,还必须将块状的酒曲打碎。古人为何多此一举? 其中的道理是块曲的性能优于散曲。从原理上看,我国酒曲上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丝很长,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缠结,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块状。酒曲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如细菌,酵母菌,霉菌。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也不同。有专家认为,酿酒性能较好的根霉菌在块曲中能生存并繁殖,这种菌对于提高酒精浓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块曲的使用更适于复式发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时,将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转化成酒精)的工艺。   西汉的饼曲,只是块曲的原始形式。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时期,块曲的制造便有了专门的曲模,<<齐民要术>>中称为"范",有铁制的园形范,有木制的长方体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齐民要术>>中的"神曲"是用手团成的,直径2.5寸,厚9分园型块曲,还有一种被称为"笨曲"的则是用1尺见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脚踏成的。当时块曲仅在地面放置一层,而不是象唐代文献中所记载的那样数层堆叠。使用曲模,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统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质量较为均一。采用长方体的曲模又比园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积更节省空间。更为后来的曲块在曲室中的层层叠置培菌奠定了基础。用脚踏曲,一方面是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为紧密,减少块曲的破碎。总之,从散曲发展到饼曲,从园形的块曲发展到方形的块曲,都是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择优汰劣的结果,都是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观规律。   三 麦曲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汉代以来,麦曲一直是北方酿酒的主要酒曲品种,后来传播到南方。<< 齐民要术>>中所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进。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