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阳冈三星50度 480ml 6瓶装 多少钱一箱
景阳冈三星50度480ml*6瓶装的价格为48元一瓶,每箱288元。景阳冈酒厂坐落在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阳谷县城内,可生产浓香、酱香、兼香、清香四大系列近100个品种的景阳冈系列白酒。其中景阳冈陈酿酒(兼香型)为山东省优质产品,赖茆酒(酱香型)为山东名酒,景阳冈酒(浓香型)为山东名牌产品。2007年1月,景阳冈系列酒被评为山东十大名酒,景阳冈牌白酒连续四届获山东省著名商标,2008年3月,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扩展资料:酒后注意事项:1、酒后不要立刻睡觉:酒精是靠肝进行消化的,如果在酒后立刻入睡,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变得非常缓慢,容易得酒精肝。建议酒后用冷水洗把脸醒酒,然后坐着休息一会儿,饮酒过量的情况更加不能直接入睡,可能会一睡不醒。这种情况下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一段时间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2、酒后不要吃醒酒药:尽管醒酒药可以让人暂时性摆脱醉酒症状,但实际上却会将醉酒时间延长。如果需要解酒,最好选用大量喝水的办法,还可以喝一些运动饮料来补充电解质。3、酒后别睡电热毯:饮酒过量时,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会失去平衡,热量散失增多会使人浑身发冷。此时需要增加保暖,但不要睡电热毯,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人。酒后血管扩张,心率、新陈代谢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等疾病。如果出现发冷的症状,可以用羽绒被或者热水袋保暖,多喝一些温热水。
2,武松景阳冈打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那么武松喝的酒放到现在究竟是多少度
古人有很多人都是海量,尤其是在武侠作品中很多英雄豪杰酒量都非常大,比如乔峰他喝酒基本不用碗,因为碗太小喝不过瘾,他喝酒都是论坛。喝一坛酒照样健步如飞,也不会出现舌头打卷的情况,喝两三坛酒照样谈笑风生。武松的酒量也不含糊,他在景阳冈打虎之前曾经在山下酒馆里足足喝了十八碗酒,而在去快活林打蒋门神的路上,他见一个酒馆就进去痛饮三碗,这一路上整整喝了三十二碗酒。那么武松等好汉喝的究竟是什么酒,跟我们今天喝的白酒或者啤酒有什么不同呢?其实,了解中国白酒文化的人都知道,追溯酿酒的历史那得是夏朝,杜康就是酿酒的祖师爷,他也被称为酒神。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指的这位酒神。虽然我国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古时候的酒和我们今天喝的白酒是不一样的,武松是北宋时期,北宋时期的酒其实是米酒,而我们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米酒和蒸馏酒最大的区别除了制作工艺不同当然就是度数喽!米酒的度数很低,由于没有蒸馏技术米酒无法酿造出高度数的白酒来。武松在景阳冈喝的米酒顶多十一二度度的样子,又甜又香跟饮料差不多,还具有解渴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杨志押运生辰纲到黄泥冈的时候大家伙要买酒解渴,因为那不是纯粹的白酒,基本上就是当水喝。为什么武松喝的酒发甜呢?酒味呈现为甜味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谷物原料充分糖化但未充分酒化所导致的结果,主要还是技术落后,制作工艺简单导致的。北宋米酒的制作工艺不复杂可以说是很简单,很多小作坊和家庭就能自行酿酒,以米为原料,把米蒸熟放凉,拌上酒曲发酵,米饭就变成了酒糟,用酒筛过滤后,放在在坛子里密封起来过段时间打开坛子就变成酒了。我们现在喝的白酒喝的是蒸馏酒,蒸馏技术起源于元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明确表明了中国蒸馏技术自元朝始创。可惜武松早生了那么一二百年没能喝到真正的白酒。通过介绍我们得知武松喝的白酒度数在十一二度,相当于喝了十八瓶啤酒和一斤五十度白酒的量。考虑到武松身材魁梧能吃能喝,又是重体力劳动,他一人能喝一斤五十度白酒是可信的,即使放到现在也属于好酒量了。
3,水浒传原著中武松景阳冈喝的酒度数真的很高吗
我是木子君,前来回答问题。 《水浒传》原著中,武松从柴进庄上回老家清河县,路过景阳岗时,看到有一个酒家,挑着“三碗不过岗”旗子,勾起了武松的酒瘾,他不听酒保的劝,本来一次只卖人三碗的酒,武松一下子喝了十八碗,这才醉酗酗地上了景阳冈,遇到了老虎,经过一番搏斗,赤手空拳,打死了为害一方的老虎。 成为著名的打虎英雄,可以说,打杀过老虎的人不管是 历史 中,还是演义小说中,并不少,但是有武松名气大的,真不多。 而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却是,武松景阳岗喝的酒,度数真的高吗? 先看一下,当事人,酒家怎么说吧: 而武松喝了十八碗,看他的反应。 一是不听酒家的劝阻,非要强撑着一个人过冈。这有一个喝醉人的反应,就是死倔。比如我们的身边人,有人明明已经喝醉,却一直自言自语,我没醉。 除了行为,从原著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 可以看出此时已有酒意上头。 此时已经醉了,步伐不稳,按现在的话来说,酒精已经在身体里发挥作用了。 武松好酒,对于酒精的容忍度已经是相当得高了。十八碗酒,我曾经试过,玻璃瓶的啤酒,一瓶可以倒一碗。如此算来,武松已经喝了十八瓶酒了。如果是现在的蒸馏白酒,早怕武松早已酒精中毒。 我们再看看武松喝的是什么酒, “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 这里倒酒前有一个动作“筛”,已经说明了酒的品类。 再说宋时的酒,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把米饭蒸熟,放凉,拌上酒曲,发醇至一定程度,米饭都变成了酒糟,用酒筛过淲一下,就成了酒。 而好酒则还要放在坛子里密封起来,少则三月,多则十年,而根据酒的贮存时间,就在了好酒。 而这种办法酿造的酒,最高不超过15度,一般也就在6度左右。 而我们所说的蒸馏酒,有认为是元代之前,也有人认为是元代之后,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其上,用器盛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 所以,武松上景阳冈,喝了15瓶啤酒,也比较合理了。 武松景阳冈喝的酒度数真的高吗? 第一,就像其他评论人说的那样,宋朝还没有能够做出来高度数酒的能力。 第二,这是小说。 那真假之事便由作者施耐庵去说了。若是施老先生说他喝的度数高,那我们反对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毕竟,这《水浒传》是他写的。 第一 :时代。 这作者施耐庵处的时代已经不是宋朝了,他是在明朝了。这明朝是什么情况呢?已经有了蒸馏技术了。 这烧酒是什么?就是这蒸馏酒了,也就我们后来的白酒的前身了。 施耐庵老先生若是按明朝酒的标准去写……只是不知道这武松的身体可否抗的住…… 第二:艺术效果。 这时的施耐庵在想要表现出武松打虎的勇武,做了一些夸张。 第三,有先例了。 这店家挂的招旗是什么呢?“三碗不过岗。”如果说这酒名不副实,那么他家的旗子哪里还能在风中去刮呢?不早就被别人给拆了旗子吗?小二的也说,以前有人也是喝不了三碗。 第四:你看那原著道: 武松他喝了一口,就忍不住夸赞道,这酒好生有气力。武松是什么人?那可是不知道喝了多少的人了。从小就是好酒,由后文他回家他大哥的话可知。 他又进过柴进家,柴进在他刚到时,也是好酒好菜招待。如果说这时柴进让他吃的酒一般。而且后来宋江又来时,也是好酒好菜的招待。所以说,这武松肯定是喝过好酒、或者说是喝过烈酒的。 当他在这景阳冈喝了一碗,就忍不住叫了这么一句:“这酒好生有气力。”所以说这酒的度数果然是不一般的。 第五,喝完酒之后他的表现: 原著道:“当他走到一个山神庙时,酒劲儿便上来了,他把毡笠背在身上。为何?热了。 这时已经是十月了,天气凉了,还能畅衣裸怀,这酒劲儿如何不大? 第六:秘方。 这古代中国有多大?自是不消说的,如果某些地方真的能有些秘方,有些高度数的酒,也是很难说的。万一这就是这景阳冈的这家店的秘方,是他家的特色呢?这谁也是说不清呢。 综上所述,这酒的度数还是不低的,所以还真的有可能是高的。 黄酒的后劲比较大,在《水浒传》的故事里,武松接二连三地狂饮,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喝了有十几二十碗酒。 古时候的碗可比现在的碗要大的多,一碗酒估计得有个小半坛,少说也得有个七八百毫升吧?那时候的酒又不像现在这样掺水,纯纯的十几碗下肚,那就相当于现在的人一口气喝上十几瓶八二年的拉菲一样,酒劲可着实不小。 不过,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区区黄酒怎么可能难得到武松这样的英雄好汉,他们可是把酒当水喝的好汉,所以武松喝的肯定是高度酒。 因为据说我们国家最早出土的高度蒸馏酒器出自西汉时期,也就是说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高度的蒸馏酒。只不过那个时候高度酒还不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大多数时候只是穷苦的劳工,体力劳动者和穷人才会喝,登不上大雅之堂。 这样说的话倒也合理,因为《水浒传》的故事里,像武松这样的草根好汉大多数都是生活困苦,不得不靠苦力,或者靠劫掠为生,他们可能一直以来都习惯喝这种廉价的高度酒。 武松过景阳岗喝了十八碗酒,去打老虎,我是表示怀疑的。 首先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用粮食酿酒,度数并不是很高,就我老家来说,他们现在还用米酿酒,度数也就在10度左右,那时候喝酒是一种享受,叫做微醺,微微的有点醉,正好让你飘飘然,忘掉生活中的烦恼。 蒸馏酒是在元代一族入侵的时候才带入中原的。 他们生活在北方苦寒之地,需要用高度的酒来驱赶身体内的寒气,当然为什么北方少数民族多次打败中原汉人,原因很简单,一个正常人VS一个酒疯子,结果很不妙,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原人的失败是在意料之中,因为来自北方的人,服用了兴奋剂,违规[害羞] 所以武松虽然喝了18碗酒,但是,实际上相当于喝了现在的18瓶可乐---还有一点必须要说的是,他端起酒碗一仰脖子,一饮而尽,按照我们现在看电视剧里面的场景,基本上咕噜咕噜咕噜,有一大半会撒在地上,所以真正能到了他嘴里的恐怕只有一小半。按照现代科学的计算方法,一小半相当与三分之一,那么18×1/3,实际上武松喝到嘴里了也就6碗酒。 按这个逻辑推理,6碗酒就已经醉醺醺了,如果18碗酒一点不浪费,喝到嘴里的话,武松早就趴在地上不省人事了,还打什么虎? 历史 老师教育我们,要回到时代看人物。 武松打虎绝对算得上是古代小说中最精彩的场景之一了,人物英雄气概,喝酒畅快甘冽,大虫虎虎生威,关键是喝酒的后果厉害了,武松把一头吊睛白额猛虎活生生的用拳头打死了。你看曹操“煮酒论英雄”,关键在于吹牛,酒是没喝多少的。关羽“温酒斩华雄”,斩了一员上将,还没喝酒啊,酒还温着呢。 还是得回到时代,宋代的瓷器那可了不得,马未都先生就曾评价过宋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宋代五大名窑“汝钧哥官定”放到现在各个价值连城。而在宋代出土的瓷器当中,就有很多酒器。 【图1】此藏品为宋代文物。口12.6cm,底2.4cm。现收藏于华夏酒文化博物馆。 【图2】宋代出土陶碗小盏, 高3.1cm口沿直径8.4cm。 看完这两张图明白了,武松喝酒的碗不是咱现在吃饭的大白碗,一碗能装200多ML那种,武松用的比咱平时喝的三两三的杯子略大点。看到这里又有人说了,那也了不得啊,一碗四两,十八碗是7斤2两,三十碗那就是12斤啊,武松家孩子过百日摆十桌,他自己就陪了。还真不是,第二个问题来了,武松喝的是什么酒呢? 再来看《水浒传》中的描写,每每提到酒时,用的不是倒酒、斟酒,而是“筛”酒,比如水浒中三位著名人物武大郎、潘金莲、武松一起喝酒时就是这样描写的“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三个人坐下,武大筛酒在各人面前。”这里就用了“筛”字。为什么用筛酒呢,据考证那是因为北宋时蒸馏酒技术还没有广泛普及,平民百姓制酒还是用酿造法,把蒸熟的米饭凉好,拌上酒曲发酵,等米饭发酵成酒糟,把酒筛出来,放到坛子里密封起来,少则数月,多则没法算了,都是陈酿。等要喝时,打开坛子,坛口还需蒙上布倒酒,这样酿出来的酒会有些许杂质,最高度数不过15度,一般度数也就6度左右,类似于现在的米酒。 当然了,景阳冈下的酒店敢打出“三碗不过岗”的招牌,说明他们有秘方提高了酒精度数,但估计也就10度左右。这样度数的酒,照三四两一碗,连喝十八碗,要是换成现在60度的白酒,武松估计也得有两斤的量。如此这般的酒量,放到现在也得算是好酒量了。 传统认知中水浒传中景阳冈酒的度数最高20多度,但武松喝了高度的蒸馏酒的可能还是有的。 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早在东汉时期蒸馏酒已经出现。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经过专家对青铜器的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 北宋高僧赞宁的《物类相感志》有载,“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如果此时的酒可以燃烧的化肯定事高度酒。 从水浒传原文: 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可以看出这里的酒比较独特有可能是还没有商业化的蒸馏酒。那是虽然蒸馏酒没有商业化但民间出现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武松真的有可能喝了高度酒。 《水浒传》第二十二回讲到,武松上景阳冈之前,在一家名为“三碗不过岗”的酒家喝了十几碗酒,有的说是15碗有的说是18碗。具体数字咋们这里不纠结,咋们先讨论下当时的碗有多大。水浒传的描写时间是北宋,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用的碗一般都是瓷器。就是烧窑的。宋代碗其型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釉色多为单色,如影青、黑、酱、白等,纹饰用刻、划、印等手法,将婴戏、动物、植物文字形象绘在碗的内外壁或内底心上。至于尺寸的大小,1980年,耒阳市坪田乡社员平整土地时,在掘开深80厘米的表土层中获得属宋代瓷制品的瓷碗二个。二碗同式,各重1300克。 高为8厘米、敞口微侈,口径17.8厘米, 深腹圆底,胎壁通施黄、绿色釉,均匀光润,外壁弧圆,自口沿下逐厚。其实这种碗在现在的农村也是能看到的,有的地方农村置办酒席就会用到那种碗。口径大概在15公分左右。基本上也与 历史 上的吻合。 这样的碗大概一碗就是三四两酒那样子,十五碗的话也就是五六斤吧!(此处数字为大概数字,若计较你就输了)不过不管小说是否有夸张的成分,这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5-6斤白水一般人喝下去恐怕也有点扛不住的,何况是酒。说到酒咋们就来说下宋朝的酒。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古代人饮用的都是谷物酿造的酒。也就是所谓的米酒,黄酒。在到宋朝的时候,一般人要酿酒就需要向官府购买酿酒所需的大曲,只有这个东西有了才能酿酒,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喜欢自己酿酒。水浒传武松景阳冈前曾这样说过: 大家仔细看下这里用的事筛,筛酒就是把酒过滤,就像过筛子一样,现在北方的有些地方还经常可以听到用网眼筛子垫布过滤,并随即加温。目的就是过滤掉酒水中的杂质,当酒加热到摄氏二三十度的时候便开始挥发成气体,飘逸到大气中去了,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这样来说的话,武松喝的酒就相当于现在的啤酒了。当然有可能跟醪糟的度数差不多,反正不可能再高了。假设白酒度数如今天一般,武松断然不可能喝十八碗的。当然这毕竟是小说,这里作者用的这种手法可能更是表达了,古代好汉吃酒吃肉的豪迈性格吧! 创作不易,不喜勿喷,谢谢 古时候的酒由于酿造技术的关系度数不高的。 18度,米酒的一种,普通的是10度左右,所以相对烈点. 宋代白酒仅见于考古发现,尚未形成规模,按照《本草纲目》的记载,施耐庵时代,民间普遍认为白酒始自元朝。 另外,武松也是人,真的喝掉十八碗烈性白酒之后,不要说打老虎,只怕不急性酒精中毒都困难。所以,施耐庵写武松喝酒,其饮用的,应该不会是白酒;宋代果酒酿造技术尚在起步,主要依靠自然发酵,口感较差,难以达到让武松如此赞美的水平,果酒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样,武松所喝的酒只能在黄酒、米酒之中选择。那么,究竟是米酒还是黄酒呢?且看《水浒传》店小二的一段话:“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老酒,便是长期存放的黄酒,从店小二的话来看,这店里的酒显然与黄酒是有区别的,是“村酒”。那么,按照排除法,这种酒显然只能是米酒了。假如认为这个证据不够可靠,书中恰好还有对于“村酒”的描述。第75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骂钦差”里面,提到阮小七用村酒偷换御酒。宋代御酒当是长期窖藏的黄酒,梁山将领后来一看便分辨出阮小七的西贝货不是御酒,显然这种“村醪水白酒”与黄酒外观区别很大。 村酒称为“村醪水白酒”,难道是白酒吗?其中一个“醪”字暴露了它的身份。今天陕西著名的米酒黄桂稠酒,就又叫白醪酒。其色白浊,味道甘美,确是一种另类的“白酒”。由此观之,武松打虎前豪饮的十八碗村酒,最大的可能是酿造较好的米酒。值得一提的是连喝十几碗酒的,水浒中颇有些人物,如鲁智深在五台山也有类似纪录。 武松景阳冈打虎,按原著《水浒传》描述是因为喝了十八碗酒,酒壮人胆,才能以超常的勇力打死了吊晴白额大虫,如此看来,这酒功不可没! 连喝十八碗酒,这酒力自是堪称海量。为什么能连喝十八碗还能赶路并打虎?尽管武松酒力过人,如若这酒度不低,也难以承受,除非碗小,然而以其山东威猛大汉且身为江湖豪杰来看,想必不至于小碗喝酒。再以常理来看,酒量大的人也通常不愿小杯饮酒,现实中很容易验证。对比现今常见的“啤酒桶”人士连喝十几瓶,倒可以印证武松那十八碗酒或许并非虚构!不过那个酒度数就值得推敲了…… 我们已知人与人酒力不一样,是因为个体的解酒能力有差别,再强大的解酒能力也有个限度。我们以现今最能喝的人对比武松之酒力,应该没有什么不妥,据此,我们有理由判定,景阳冈的十八碗酒,酒度不可能有多高! 为了论据充分,还可以从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南宋时期,中原尚不流行白酒,一般以发酵酒为主,发酵酒不需要蒸馏,直接将渣、汁过滤分离即可饮用,度数通常十几度,易于入口后劲大。现在很多农村还在沿袭这类古法酿酒,时常见到有不知酒性而酒后昏睡于田间地头的人…… 综合对比,不难得出结论:武松景阳冈打虎的酒,酒度不会超过十几度!十八碗酒,相当于十几瓶啤酒差不多吧。 关于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候所喝的酒究竟有多少度的争论,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普遍的观点认为在宋朝的时候,酿酒的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所以武松所喝的应该是黄酒一类的酒饮。如果是黄酒的话,那度数按照现在的标准,也不过十几二十度而已。 不过黄酒的后劲比较大,在《水浒传》的故事里,武松接二连三地狂饮,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喝了有十几二十碗酒。 古时候的碗可比现在的碗要大的多,一碗酒估计得有个小半坛,少说也得有个七八百毫升吧?那时候的酒又不像现在这样掺水,纯纯的十几碗下肚,那就相当于现在的人一口气喝上十几瓶八二年的拉菲一样,酒劲可着实不小。 不过,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区区黄酒怎么可能难得到武松这样的英雄好汉,他们可是把酒当水喝的好汉,所以武松喝的肯定是高度酒。 因为据说我们国家最早出土的高度蒸馏酒器出自西汉时期,也就是说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高度的蒸馏酒。只不过那个时候高度酒还不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大多数时候只是穷苦的劳工,体力劳动者和穷人才会喝,登不上大雅之堂。 这样说的话倒也合理,因为《水浒传》的故事里,像武松这样的草根好汉大多数都是生活困苦,不得不靠苦力,或者靠劫掠为生,他们可能一直以来都习惯喝这种廉价的高度酒。 如果真是这样,那武松喝了那么多高度酒,可就了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