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收门票吗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不会收门票,2022年8月19日——21日,以“遥指杏花醉美吕梁”为主题的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将在我市杏花村举办。酒博会期间,我市将开设公交线路,免费为广大市民和客商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助力酒博会。不用门票就可以进入。所以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不会收门票。
2,杏花村酿酒的起源发展历史
杏花村汾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酒文化的代表 从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山西杏花村汾酒酿酒史可上溯到4000多年前的史前期的龙山文化时期。据可*的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载:公元561元北齐皇帝武成帝高湛劝侄儿河南康舒王孝瑜:“吾饮汾清两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可见在距今1500前的南北朝时候,“杏花村”汾酒早已成为宫廷御酒,应该说:“北齐宫廷酒,今日杏花村”。这是杏花村汾酒可*的第一次成名,汾酒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北周文学家庚信亦有“三春竹叶青,一曲鹍鸡弦”的名句赞誉竹叶青酒。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称赞竹叶青酒。 唐代与清代更是“杏花村”汾酒酿酒史上两个鼎盛时期,到唐朝杏花村酿酒作坊达70多家,出现了“长街恰副登瀛处,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杜甫也到此畅饮,李白前来“醉校古碑”写下:“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的诗句。唐代以前的酒是“浊酒”,“杏花村”汾酒于唐代在北齐汾清酒的基础上酿出了中国酿酒史上第一家“蒸馏白酒”成为“汾洲贡酒”,今天应该说“唐时宫廷酒,今日杏花村”。到了清代,杏花村的汾酒作坊多达200多家。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天途经汾阳寻踪唐代功臣郭子仪故居的那首“春天的歌”《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杏花村已成为美酒产地的代名词。诗以酒传名,人们以杏花村汾酒之名记住了《清明》诗,酒以诗飘香,人们以《清明》诗闻到了汾酒飘香。 杜牧对杏花村汾酒的赞歌成了汾酒魂,更是杏花村汾酒在中外历史上家喻户晓、脍灸人口、名扬天下的第二次成名,汾酒史上的第二座丰碑,她是中华民族古老酒文化的奇葩,中国酒文化的摇篮,名符其实的“千年佳酿”。 新中国成立后,具有悠久历史的杏花村汾酒,在全国白酒行业率先建立了“酒史博物馆”,记者参观了陈列于馆内的近1200件列代文物、酒器,上至夏、商、周朝年代,下至民国时期和解放后的考古文物及历史文化资料……1988年10月,首届中国酒文化节在著名古都西安举行,12月15日,杏花村汾酒厂在300余个厂家的激烈竞争中又获殊荣,首届中国酒文化节艺术委员会的负责人将一顶金光灿灿的最高荣誉奖“王冠奖”授予杏花村汾酒厂。“独占鰲头”、“千古酒王”、“中华酒王”、“酒中冠冕”的大幅牌匾赫然醒目。大会指出这是一次中国传统和现代酒文化成功的盛会,杏花村汾酒厂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经久不衰,不仅重视物质文明建设,本年利税突破两亿元,对国家的贡献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而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增强职工爱祖国、爱企业、爱本职工作的主人翁责任感,做出了显著成绩。杏花村汾酒厂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动手早,效果大,影响深远,成为全国轻工行业、特别是酿酒行业的排头兵。近年来,他们连续编写了《杏花村里酒如泉》、《汾酒的传说》、《杏花村酒歌》、《酒家杏花村》和《酒都杏花村》画册。同时,他们还兴建文化设施、美化企业环境,把工厂办成了酒、诗、书、画的人间乐园,杏花村汾酒厂的进步是全面的、多方位的、立体的,对中国酒文化的贡献是杰出的……不久前,记者又一次瞻仰了“中华酒王”的墨宝,她仍在杏花村汾酒集团的文化广场,左边的碑廊里熠熠生辉,闪闪发光,对照起杏花村汾酒厂“牌楼”上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史学家郭沫若的题词“酒都杏花村”,举世公认:杏花村汾酒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酒文化杰出代表,是中国第一文化名酒,自然顺理成章地奠定了杏花村汾酒“最早国酒”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
3,四天跑遍茅五洋泸凤李秋喜为何这么拼
为行业,更是为汾酒,李秋喜“拼”得很有理由。文| 云酒团队(ID:YJTT2016)8月5日上午在五粮液,8月5日下午在泸州老窖,8月6日在茅台,8月7日在洋河,8月8日在西凤,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用四天时间穿行四省,访问了五家名酒代表企业。每到一家酒企,李秋喜都会诚挚邀请对方参加2017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于是有人感慨,为了办好这个博览会,李秋喜真是太“拼”了。李秋喜确实很“拼”,以董事长身份,逐家酒企登门邀请,像这样做展会做活动的“拼劲”,在酒业几乎闻所未闻。但李秋喜的“拼”除了要把博览会做到完美,并借机与各大名酒企加深交流寻求合作,更是因为性格所致。_这究竟是个什么会?能够让李秋喜如此重视如此奔波,2017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肯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博览会将于今年9月27日至30日举行,期间将举行十余项重磅文化活动,汾酒方面表示,这是中国白酒行业集体对话世界的重要契机,希望借此机会,凝聚行业力量,持续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中国品牌在世界市场的话语权。可见,本次展会的站位很高,要想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使之成为一次行业性的亮相和发声,便需要“东道主”汾酒拿出足够的热情和诚意。李秋喜的登门邀请,无疑是汾酒所能拿出的最高规格邀请了。正是因为酒业之前未见像李秋喜这样请客人、办活动的做法,本次博览会也将受到来自行业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将成为白酒行业相互合作、开拓国际化的里程碑事件。当然,汾酒会是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实施改革之后,汾酒的市场表现有了爆发式增长,无论销售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汾酒更需要强化消费者、经销商对汾酒的价值认识,提升品牌形象和价格结构。通过牵头举办这样一次行业盛会,对汾酒品牌地位的表现与回归都是有直接帮助的。为行业,更是为汾酒,李秋喜“拼”得很有理由。_只做最好的性格,让李秋喜更能“拼”很多人以为最近几天的登门邀请,是李秋喜第一次到茅台、五粮液,其实早在十二年前,李秋喜刚刚来到汾酒的时候,他便已经去过了茅、五两家酒厂。由于之前对白酒行业缺乏了解,刚刚来到汾酒的李秋喜对企业发展情况颇为满意,对市场竞争持有很乐观的态度。但是2005年底,当李秋喜看到铺展在赤水河边山坡上的茅台酒厂,当他鸟瞰五粮液,感叹“十里酒城”之宏大壮观时,他被深深刺激到了。他觉得汾酒理应成为更好的样子,一定要做强做大,成为行业领先的强势企业。随后,李秋喜一头扎进市场里,一个县一个县地搞调研,他不光把当时有汾酒销售的县跑遍了,没有汾酒卖的县也跑了一大批,至于具体到过多少市场,他自己也算不清了,记忆中比较深刻的,则是对当时汾酒市场状况的不甘心,以及让汾酒成为最好的强烈愿望。当李秋喜成为汾酒董事长之后,人们发现汾酒渐渐变了,高调提出“中国酒魂”的文化定位,并结合“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系统论述,李秋喜在各种场合不断向外界传递这一系列信息,使汾酒的“老大”形象又渐渐清晰起来,至2012年,汾酒提前三年实现“百亿”目标。除了做企业就做最好的冲劲,李秋喜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上,也总是表现出做到最好的性格。比如对于汾酒的国际化发展,李秋喜一直强调的是标准问题,汾酒率先在业内提出并执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并致力于白酒物质和有益成分的研究分析,为了建立高于国内、严于国际的内控标准,汾酒由400多人组成专门团队,花费整整四年时间才宣告成功。在李秋喜看来,不把基础工作做到最扎实,白酒的国际化终究走不稳。而在企业文化研究上,李秋喜更是精益求精,2010年,汾酒提出“杏花村汾酒文化学”,随后开始了汾酒发展史上最大规模、最为系统的文化研究工作,整整七年之后,《中国汾酒史》面世,至此李秋喜才敢说:“杏花村汾酒文化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标志性、代表性成果。”做企业、搞生产、搞文化,“最好”既是李秋喜的目标,也是他的底线,那么为把2017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做到最好,李秋喜四天跑五家酒企的拼劲,也就不难理解了。_只做最好,汾酒需要这种性格耐人寻味的是,汾酒在2017年面临着酒类增长30%、利润增长25%的改革考核目标,从行业横向对比来看,该目标极具挑战性。但事实上,汾酒一方面积极实施推进改革措施,取得了销售和利润增长的突出业绩,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的60%,利润更是完成90%,另一方面,汾酒还搞了中国清香白酒品格论坛,发布了《中国汾酒史》,组织了核心经销商绿色汾酒体验之旅,包括李秋喜为之奔波的2017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在改革业绩考核的第一个年头,很多人为汾酒捏一把汗,汾酒为何却为考核之外的事情“分心”?想必这也与李秋喜只做最好的性格有关,改革的目的,同样在于做最好的汾酒,这其中不仅包括销售和利润数字,还包括汾酒的行业影响与社会地位,汾酒的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承,以及汾酒国际化发展的平台与通道。这些与考核并无直接关联,但要让汾酒成为最好的那个,确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按照李秋喜的性格,只要有助于做到最好,就会全力付出,这是一种果断而智慧的性格,对于汾酒,是需要这种性格的。李秋喜做就做最好,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