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奠酒人作者
1.绍兴的祭社,为行按照绍兴的民俗,农民在每年播种或收获的季节都要祭祀土地神,每家每户出钱请戏班子表演,一方面是作为拜神祈福的封建习俗,另一方面为作为娱乐大众的活动。社戏一般在庙台上临时搭建,一种是建于庙宇大殿前的天井内,另一种筑于庙门的水上舞台,或称“水台”,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中“我们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的意思了。
社戏的举办是为了让“天、地、人、神”之间和谐,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农村组织社戏的特点是自上而下,按照长幼尊卑的等级秩序安排剧目的目的是强化家族权威;将鬼神加入到农民思想中,有利于调节和管理农村事务。
二、社戏中的婚礼习俗
《社戏》中写道:“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归省了。”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归,女嫁也。《礼记·礼运》中“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男子能娶妻,女子能嫁人。杜甫《新婚别》中也写道“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古人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孩生下来是给以后的夫家养的,娘家是自己被寄养的家,而不是真正的家,所以女子出嫁叫做:归。“归”分为两种,一种是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家看父母;另一种叫做归省,不限于出嫁女子回家探望父母。
三、社戏中的丧葬习俗
中国人历来讲究慎终追远,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传承至今,是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社戏》中出现的出嫁女儿在扫墓完毕后回家和母亲住几日中的“扫墓”是祭祀的一种民俗活动。中国的很多地方对扫墓都很有讲究,家中的男士在坟前摆放祭品、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家中有人结婚也要去扫墓告诉祖先家中人丁兴旺。在封建思想当中,祭祀与孝道紧密结合的,后辈不给祖先扫墓,被视为不孝顺的人。
四、社戏中的等级观念
儒家治国的手段是深入人心的等级观念,重视阶级尊卑的三纲五常,用“礼”维护社会秩序,强调尊卑有序。在等级伦理下,个人只有言听计从,毫无公平正义可言。但是,鲁迅笔下的平桥村所展现的是理想中的故乡。《社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年纪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太公,因为他们合村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而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平桥村是偏远的海边小村,较少受到世俗 的侵染,这里的人不讲究辈分高低,可以触犯长辈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他们不受礼教的束缚,不分辈分高低,平桥村是一个作者追求的民主、和平、美好的故乡,这里摆脱了封建文化的禁锢,人與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融洽。
2. 《奠酒人》故事梗概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曹操假病,吉平以药药之而不死,不知其假也;周郎真病,孔明以不药药之而得生,独识其真也。北军之病,病在畏水,庞统镇以金而平其水,至水症平而火症发,则水不能制矣;周郎之病,病在畏风,孔明顺其气而疏其风,使寒风息而温风生,则风适为用矣。病若周郎,人所莫识;医如孔明,亦世所罕闻。 吾尝读《易》,观风火之为《家人》,火风之为《鼎》,窃以为可与赤壁之战相况也。惟孙、刘合为一家,而鼎足之形成。孙之合于刘,亦如火之合于风,风因火力而风愈扬,火藉风力而火乃烈。瑜之不可无亮,犹亮之不可无瑜耳。 孔明之祭风,其孔明之用兵乎?杖剑登坛,号令严肃,仿佛与命将相似;按二十八宿与六十四卦,仿佛与布阵相似;下一层以青红黑白分列四方旗帜,仿佛与四路奇兵相似;中一层又以五色间杂分布八方,仿佛与八路奇兵相似;上一层以四人分左右两翼,又仿佛与两阵奇兵相似。虽未用兵,而有同于用兵者:只一百二十人,不异千军万马之势。其视彼八十三万大军,不啻如腐草败苇,继而折之,真不费力矣。 写周郎用兵,不于既战时写之,正于将战未战时写之:一写其东风未发之前,各处打点,各人准备,秣马厉兵,治舟束甲,未战而已勃勃乎有欲战之势;一写其东风既发之后,诸将听令,各军赴敌,按部分班,星驰电走,将战而已森森然有必战之形。盖用兵之胜,决之于将战未战之时,而不待于既战之后也。若但观其战,不过某人射某人于水中,某人砍某人于马下而已,又何以见江东士气之壮,周郎兵略之善哉! 周郎赤壁一战,未调破曹操之兵,而先调取孔明之兵;以水陆十二队分取八十三万人,而独以两队当孔明一人,盖以孔明一人为大敌,又在八十三万人之上也。乃八十三万人可胜,而孔明终不可胜。知其不可胜而欲杀之,人以病周郎之刻;知其不可胜而强欲杀之,吾以笑周郎之愚。 赤壁之火,不自赤壁始也,其下种在二回之前矣。以大江为灶,而黄盖其担柴者也,阚泽其送炭者也,庞统其添油者也;况更有蒋干之乞薪于人以佐其炊,二蔡之采樵于外以资其爨者乎!迨乎孔明执扇而从之,周瑜因人而热之,而风伯施威,祝融凭怒,殆又其后事云。 周郎调兵分作两段,诸葛调兵亦分作两段,如周郎于调兵之先另取孔明,而孔明亦于调兵之后别命云长是也。然周郎既不知玄德之当结,又不知孔明之不死,则不知人而亦不知天;孔明既知曹操之不死,而又知云长之必释,则能知天而更能知人:由是观之,则周郎之不及孔明也远甚。 写风写火,此回可谓奇矣。而定谋之初,则机密之至。周郎命各书一字于掌中,孔明亦暗写一方于纸上。而不知纸上之风,风之始也;掌中之火,火之原也。从来燎灭之威,必始于炎炎之细;土囊之口,必始于青苹之末,其犹此夫! 此回写风之将来,有无数曲折;写风之既至,又有无数点染。所云曲折者:如孔明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并无动静是也;又如等到天晚,不见风起,周瑜疑惑,言此时安得有东风是也;又如等到三更,先听风声响,出帐视之,旗带忽飘西北是也;又如周瑜叹诧为奇,而曹操一边见之,又以为一阳初生,偶亦有之,不足为奇是也。所云点染者:如丁奉、徐盛迎风而走,守坛将士当风而立是也;又如赵云扯篷,其船如飞,小校望见远帆,忽而孔明已到是也;又如曹操见月射波浪,金蛇万道是也;又如黄盖隔二里放火;又如风声正大,不听得弓弦响是也。至于此回有风,却于前回先写雾,于后回又写雨;其余写月、写星、写云,不一而足:俱与风相映像。吾尝叹今之薣画者,能画花、画云、画月,而独不能画风;今读七星坛一篇,而如见乎丹青矣。 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左右救回帐中。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报吴侯,一面求医调治。北军求医,周瑜又求医。 却说鲁肃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孔明,言周瑜卒病之事。孔明曰:“公以为何如?”肃曰:“此乃曹操之福,江东之祸也。”孔明笑曰:“公瑾之病,亮亦能医。”北军之病,庞统医之;周瑜之病,必须孔明治之。肃曰:“诚如此,则国家万幸!”即请孔明同去看病。肃先入见周瑜。瑜以被蒙头而卧。肃曰:“都督病势若何?”鲁肃是真问病。周瑜曰:“心腹搅痛,时复昏迷。”肃曰:“曾服何药饵?”瑜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肃曰:“适来去望孔明,言能医都督之病。现在帐外,烦来医治,何如?”瑜命请入,教左右扶起,坐于床上。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孔明是假问病。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一语道着心病。巧绝,妙绝。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孔明曰:“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瑜曰:“然。”孔明曰:“必须用凉药以解之。”瑜曰:“已服凉药,全然无效。”孔明曰:“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都是隐语、妙语。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曰:“欲得顺气,当服何药?”大家借病说哑谜,写来真是好看。孔明笑曰:“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此等顺气方,谅用不着陈皮几分,乌药几钱也。瑜曰:“愿先生赐教。”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直是四句药性歌,恐《难经》、《脉诀》,万病回春,未必有此奇方。 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此等病源,近世医家写不出。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特求急救良方。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云从龙,风从虎。孔明为卧龙,又为啸虎矣。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病贵驱风,今反以风治病,盖三日之风,胜于七年之艾矣。瑜曰:“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不欲迟而多,但愿速而少,今人服药,往往如此。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周以甲子兴,纣以甲子亡;赤壁之战,几同牧野之师。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只因“其风肆好”,遂尔“勿药有喜”。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孔明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东南巽地,与风相取;色尚其赤,与火相照。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前回曹操用兵,用五色旗号以按五方;今孔明祭风,亦用四方旗号以按列宿:前后正相映像。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曹操调兵,以黑、白、青、红列前后左右,而以黄旗立于中央;孔明祭风,以黑、白、青、红列台下四面,而以黄旗立于中层:前后又复映像。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曹操调兵,分水陆二处;孔明祭风,分上中下三层。曹操于水军五队、旱军四队之外,又添设两队;孔明于二十八宿、六十四卦之上,又设立四人。前后又相映像。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旄、白钺、朱幡、皂纛,环绕四面。第一层用四人,第二层六十四人,第三层二十八人,今又加以二十四人,恰好是一百二十人之数。看他调度,井然不乱,参差有法,或按八方,或按七星,虽一百二十人,如有千军万马之势。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反说一句,愈衬下文之奇。鲁肃别去。孔明嘱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嗄。不许交头接耳,嗄。不许失口乱言,嗄。不许失惊打怪。嗄。如违令者斩!”嗄。○孔明筑坛祭风,与韩信登坛点将一样声势。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先反写一句,妙。 且说周瑜请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写周瑜一面等候,十分声势。一面关报孙权接应。好。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又写黄盖一面准备,又十分声势。甘宁、阚泽窝盘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卒登岸。妙。周围尽是东吴军马,把得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又写甘宁、阚泽一面打点,十分周密,十分声势。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好音。”又写孙权一面等候,更觉十分声势。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号令一出,时刻休违。倘有违误,即按军法。”又写鲁肃传令遍告,又是十分声势。众兵将得令,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又写众兵将一句,加倍声势。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再反写一句,以见下文之奇。近日道士祈雨,反祈出晴来,此不能学七星坛上下半夜之孔明,只学得上半日之孔明也。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再借周瑜口中极力反写一句,以见下文之奇。○万一此时无风奈何?或笑曰:从来南风极盛,必不虑也。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将写风起,先写声响,次写旗脚,以渐而来,妙甚。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才借得风来,便欲杀借风之人,周郎可谓狠矣。不知风尚能借,杀岂不能远乎?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未调各路破曹操之兵,先调两路杀孔明之兵,周郎之视孔明,重于曹操,重于八十三万大兵也。○今日道士求得雨,便要谢将;孔明借得风来,周郎却以斩首为谢将:可发一大笑。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读书至此,为孔明捏一把汗。于路正迎着东南风起。但于有火处写风,不于无火处写风,则疏矣。今去杀孔明,初不赖风力,而于此处闲写一句,正见叙事笔法之密。后人有诗曰: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丁奉马军先到,见坛上执旗将士,当风而立。又写一句风,妙甚。丁奉下马提剑上坛,不见孔明,慌问守坛将士。答曰:“恰才下坛去了。”周瑜旱路一军无用。丁奉忙下坛寻时,徐盛船已到。二人聚于江边。小卒报曰:“昨晚一只快船停在前面滩口。适间却见孔明披发下船,那船望上水去了。”周瑜水路一军无用。丁奉、徐盛便分水陆两路追袭。徐盛教拽起满帆,抢风而使。遥望前船不远,徐盛在船头上高声大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读书至此,又为孔明一急。只见孔明立于船尾大笑曰:“上覆都督:好好用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写得孔明从容不迫,的是妙人。徐盛曰:“请暂少住,有紧话说。”孔明曰:“吾已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教赵子龙来相接。将军不必追赶。”第一次不说破,第二次方才说破。妙甚。徐盛见前船无篷,妙。只顾赶去。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孔明妙在第二次方说破,赵子龙妙在第三次方说出来。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更妙。乘顺风而去。其船如飞,追之不及。不是写篷,是写风。既借风破曹兵,又借风归夏口,可谓一事两得。岸上丁奉唤徐盛船近岸,言曰:“诸葛亮神机妙算,人不可及。更兼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阪时否?又将前事一提。吾等只索回报便了。”于是二人回见周瑜,言孔明预先约赵云迎接去了。周瑜大惊曰:“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周瑜第一次调拨两路军出去,而丁、徐二人空身来见,竟无成功。是曹操可胜,八十三万大兵可胜,而孔明一人必不可胜也。鲁肃曰:“且待破曹之后,却再图之。” 瑜从其言,此处按下孔明一边,以下单叙周郎调拨之事。唤集诸将听令。先教甘宁:“带了蔡中妙甚。并降卒沿南岸而走,只打北军旗号,直取乌林地面,正当曹操屯粮之所。深入军中,举火为号。第一队旱路火军。只留下蔡和一人在帐下,我有用处。”只蔡和、蔡中二人,分作两处用之。妙甚。第二唤太史慈吩咐:“你可领三千兵,直奔黄州地界,断曹操合淝接应之兵,就逼曹兵,放火为号。只看红旗,便是吴侯接应之兵。”第二队旱路火军。这两队兵最远,先发。又总叙一句,做一顿。第三唤吕蒙领三千兵去乌林接应甘宁,焚烧曹操寨栅。第三队旱路火军。第四唤凌统领三千兵,直截彝陵界首,只看乌林火起,以兵应之。第四队旱路火军。第五唤董袭领三千兵,直取汉阳,从汉川杀奔曹操案中,看白旗接应。第五队旱路火军。第六唤潘璋领三千兵,尽打白旗,往汉阳接应董袭。第六队旱路火军。六队船只各自分路去了。又总叙一句,做一顿。却令黄盖安排火船,使小卒驰书约曹操,今夜来降。以上先调旱路放火之军,此处却是水路先锋,第一个放火的。一面拨战船四只,随于黄盖船后接应。为下文黄盖下小船捉曹操张本。第一队领兵军官韩当,第二队领兵军官周泰,第三队领兵军官蒋钦,第四队领兵军官陈武:四队各引战船三百只,前面各摆列火船二十只。将水路火军四队一齐叙出,又换一样笔法。周瑜自与程普在大艨艟上督战,徐盛、丁奉为左右护卫。以上旱军六队。水军连黄盖与周瑜亦是六队,共是十二队;与前回曹操水军五队、旱军六队,正复相对。只留鲁肃共阚泽及众谋士守寨。程普见周瑜调军有法,甚相敬服。忙中又与前文映合。 却说孙权差使命持兵符至,说已差陆逊为先锋,直抵蕲、黄地面进兵,吴侯自为后应。此处写孙权又是两队。只五六万兵,叙得严整有法,隐然有百万之势。瑜又差人西山放火炮,南屏山举号旗。各各准备停当,只等黄昏举动。甲子日夜半有风,至乙丑日黄昏发火。黄昏以前,却是周瑜一一调拨。 话分两头。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忽见一队船到,乃是公子刘琦自来探听消息。玄德请上敌楼坐定,说:“东南风起多时,子龙去接孔明,至今不见到,吾心甚忧。”小校遥指樊口港上:“一帆风送扁舟来到,必军师也。”遥指而便到,是写风之顺也。玄德与刘琦下楼迎接。须臾船到,须臾亦是风顺。孔明、子龙登岸。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不说上项事,正作者补点上项事也。妙甚。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谓赵云曰:“子龙可带三千军马,渡江径取乌林小路,拣树木芦苇密处埋伏。第一队亦取乌林,与周瑜相合。今夜四更已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走。算定四更,则非周瑜之所及也。等他军马过,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一半。”第一队旱路火军。○说捉不得曹操,正为下文关公伏笔。云曰:“乌林有两条路:一条通南郡,一条取荆州。不知向那条路来?”孔明曰:“南郡势迫,曹操不敢往;必来荆州,然后大军投许昌而去。”料如指掌。云领计去了。又唤张飞曰:“翼德可领三千兵渡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去葫芦谷口埋伏。第二队亦取彝陵,与周瑜相合。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来日雨过,必然来埋锅造饭。预知有雨,更非周瑜之所及也。只看烟起,便就山边放起火来。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料也不小。”第二队旱路火军。○又说捉不得曹操,正为下文关公伏笔。飞领计去了。又唤糜竺、糜芳、刘封三人各驾船只,绕江剿擒败军,夺取器械。第一队水军。三人领计去了。孔明起身,谓公子刘琦曰:“武昌一望之地。最为紧要。公子便请回,率领所部之兵,陈于岸口。操一败,必有逃来者,就而擒之,却不可轻离城郭。”第二队水军。刘琦便辞玄德、孔明去了。孔明谓玄德曰:“主公可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前遣过两路旱军,两路水军,却于此处故作一顿,独留一队旱军在后,与前周瑜调拨大是不同。 时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本要重用他,却反不睬他。妙甚。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曰:“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待关公自问,妙甚。无此愤激,不见后文之奇。孔明笑曰:“云长勿怪!某本欲烦足下把一个最紧要的隘口,怎奈有些违碍,不敢教去。”不即一口说出,妙甚。然无此留难,却不见后文之奇。云长曰:“有何违碍?愿即见谕。”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言公必放者,不是激之使不放,正料定其必不肯不放也。云长曰:“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前既愤激,此又辨白,愈显后文之奇。孔明曰:“倘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此写关公之决。云长曰:“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孔明曰:“我亦与你军令状。”此写孔明之智。云长大喜。孔明曰:“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周郎既以火逐之,孔明又以火迎之。周郎善于用火,孔明更工于用火也。云长曰:“曹操望见烟,知有埋伏,如何肯来?”孔明笑曰:“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奇绝,妙绝。将军休得容情。”前既留难,此又切嘱,愈显后文之奇。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前写周瑜调拨,后写孔明调拨,至此方完。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不惟孔明料之,玄德已料之矣。孔明曰:“亮夜观干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孔明既知人,又知天。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孔明遂与玄德往樊口,看周瑜用兵,留孙干、简雍守城。此俗谚所云“云端里看厮杀”也。 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消息。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程昱亦甚精细。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若曹操见风而惊,便不奇矣。正妙在处之泰然,乃见后文之出其不意也。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操急唤入。其人呈上书。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火军当插红旗,而用青旗者何也?曰:水生火也。曹军黄旗居中,而以青旗胜之,木克土也。操大喜,遂与众将来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唤出蔡和,令军士缚倒。和叫:“无罪!”瑜曰:“汝是何等人,敢来诈降!吾今缺少福物祭旗,愿借你首级。”送箭人情,已令江东拜赐;祭旗福物,又承曹操馈来。和抵赖不过,大叫曰:“汝家阚泽、甘宁亦曾与谋!”可发一笑。瑜曰:“此乃吾之所使也。”蔡和悔之无及。瑜令捉至江边皂纛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望赤壁进发。周瑜既献了活三牲,黄盖便去烧顺风纸矣。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偏有闲笔写月、写波,以点染风势。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此时老奸尚在梦中。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北军未尝无人。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可惜知觉得迟了。操省悟,有曹操大笑,乃见下文之奇;有曹操省悟,更见下文之奇。便问:“谁去止之?”文聘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受了十万枝箭后,先有此一箭回礼。船上大乱,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写火猛、风猛、船猛、人猛,十分声势。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方见连环计之好。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适才见万道金蛇,此时却变作千条火龙矣。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前以五十只小船为往来巡警之用,至此却为曹操救命之用。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正写曹操被火,忽写黄盖落水。正快意时,又见此不快意事,令人阅至此,不得不急欲看后文也。正是:
3. 奠酒人为什么叫奠酒人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为祭祀祖先、求神拜佛、拜见父母长辈、举行婚丧礼仪活动时所行 。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1]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地区不同,具体的情况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前7 后8 中9拜 就是24拜,向左右顶谢者和司礼施礼之后,回到正位,在芦席中间站定,弯腰一揖,挺直身子,迈步右跨至祭桌右角,先作揖,再下跪,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然后站起作揖,算是完成一拜之礼。接着迈步,作揖,叩头,作揖。三拜之后,才行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上香,祭酒,叩头,起身,作揖,右侧身后退至祭桌左后角一礼,再退一步一礼,至祭桌左前角一礼,退回原位一礼。这样循环三个回合,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1、行礼者就位。拜、拜、拜。前进入香案前。叩、叩、叩、叩。平身。移至盥洗处。盥洗后。回到香案前。站。破供。三上香(由传递者甲将香案上的香分三次递给行礼者。行礼者接香供后。双手把香竖直由下而上举至胸口略停。在上举到与双眉平。稍停后。往下放至胸口略停。之后往左递给传递人乙(如此共三次);跪。献三爵。把酒杯端平。上举与口平(动作与三上香同);献面食。留箸;献羹汤。去箸;献铭宝。上举与心口平(动作与前同);起立。往右后方退一步拜、拜、拜。前进一步。拜、拜、拜。再前进一步拜、拜、拜。往左跨一步至灵前。跪。叩。复兴。再往左跨一步拜、拜、拜。往后退一步拜、拜、拜。再往后退一步拜、拜、拜;往右跨一步。到就位处。拜、拜。进一步至香案前。跪、叩、叩、叩、叩。拜。至灵前。痛哀。(叩是磕头。拜是作揖。叩拜礼主要是两个动作。)2、二十四拜又一种“请()府()亲戚棚下司光。”答曰:“有远客。”接曰,“皆是客。”“请,所有行礼者按序、列队就位。”“奠酒点火!”全体作揖下跪磕头。“请,请上香!”一人(或两人左右)出列(其余人跪着)向后转作一揖(队列里若有长者)再转过来向右跨一步,直向前每行一步作一揖,或者跪下磕一头,或每行三步作一揖叩三头,共行十二步扣头十二,至祭桌(十二步也可走成s型)向左跨一步至香案前,拜,叩、叩、叩、叩。平身,移至盥洗处,盥洗后,回至香案前。站,破供,三上香。(由传递者甲将香案上的香分三次递给行礼者。行礼者接香后,双手把香竖直由下而上举至胸口略停,再上举至与双眉平,稍停后,往下放至胸口略停,之后往左递给传递人乙,共三次。)跪,献三爵,把酒端平上举于口平。(动作与三上香同。)三献铭宝,上举与心口平。(动作与前同。)起立,往右跨一步,前进一步,至灵前,拜,叩、叩、叩、叩,痛哀三声!(莫过哀。)起立,往后退一步,再左移一步,至香案前,拜,跪,叩。往左跨一步,后退下,一步一揖或一跪一叩或退三步一揖叩三个头共十二步。再向右跨一步,回到原就位处,转向后作一揖。(入列)“请起”(全体)“典酒点火”拜,跪,叩。“请起”。孝子叩谢,待客的带进客屋。在淮北民间丧事,比较近的亲属有讲究的的如娘家侄子,闺女婿,拜把子的等等要会二十四拜先人,所谓二十四拜就是24个头,刚开始磕头的地方有6个,四个角12个,中间3个,上殿3个),只是二十四拜比较麻烦,要会拿架子,拜的要稳,有时候跪的膝盖疼,俗称赫兹身子,也叫斗身子,首先要先穿孝衣,接着摆合子,农村帮忙问事的要先喊棚宴齐不,里边的说齐,外边的老知喊请客烧纸,接着客人就进灵棚,先哭三回,(左手掌贴腹部,右手贴额头),随着老知的三声请,客人作揖下跪(作揖上不过顶,下部过膝),老知三声请,客人扣三头,(有的老知会喊首叩头,再叩头,三叩头,各地风俗老知懂的还不一样),接着主客起来,老知喊左上拜,客人向自己右右手上角斜走三步,老知三声请,接着叩头,手叩头,在叩头,三叩头,作揖后,老知喊左下拜,客人向后退三步接着同上,完毕后,老知喊右下拜,客人斜走三步,。。完毕后,老知喊右下拜,客人后退三步,完毕后,老知喊中拜,客人向自己最初叩头的地方向前一点位置斜走三步,礼毕后,接着就是上殿了,上殿三步,如果发现叩头的凳子靠近桌子太近,要用脚勾一下,防止磕头,头碰桌子,跪在凳子上,第一个老知会喊禀香,总共两次,旁边的人会递给你香筷,客人双手接过香筷,要敬一下两手从下举到额头,然后双手递给右边的人,总共两双香筷,接着是秉香烛两根,都是分批敬的,接下来是酒两杯,最后有的要秉拜合,礼毕,叩头三个,老知会喊首叩头,在口头,三叩头,作揖后,老知喊后退三步,接着在3个头就是24拜完成了,礼毕后客人从左边入灵堂,右边出来,,整个24拜需要1个小时左右,另外特别提醒一下如果和自己一起去的有自己的兄长或者父辈要在上殿之前给他们作揖或者叩头一下哦三六九类似,也就是九个头,上殿程序一样.二十四拜按步位分前中后三个步位,礼拜数分前七后八中九拜,前七拜中间第四拜时到贡案桌敬香,中九拜时第五拜时到贡桌敬酒,后八拜时第四或第五拜时到贡桌送纸钱。三里不同,十里改规矩,一家之谈,见笑。一般是儿女行的,兄弟姐妹12拜。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行礼时须有唢呐伴奏。行礼者面对供桌,从东南始,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後方退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後方退一步,作一姆,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方平迈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因其共叩拜二十四下,故称‘二十四拜’,由此可见清代礼节之繁缛。
4. 奠酒人原文
读宁国府祭宗祠这段原文时,祭祖的场地是进行过转换的,且祭祀的主位放置的代表祖先的灵物是不同的。
第一次祭祀,是在贾府宗祠的“正殿”里祭祖,祭奠的对象是“神主”,主祭人是贾敬,祭奠过程是“奏乐”“三献爵”“拜兴”“焚帛”“奠酒”等。
第一次祭祀完成后众人退出,又开始第二次祭祖,这次祭祀转换地点到了“正堂”,祭奠的对象是“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祭祀用品更换为“菜饭汤点酒菜”,主祭的人也换成了贾母。
5. 一奠酒二奠酒三奠酒
具体要求
地区不同,具体的情况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前7后8中9拜就是24拜,向左右顶谢者和司礼施礼之后,回到正位,在芦席中间站定,弯腰一揖,挺直身子,迈步右跨至祭桌右角,先作揖,再下跪,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然后站起作揖,算是完成一拜之礼。
接着迈步,作揖,叩头,作揖。三拜之后,才行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上香,祭酒,叩头,起身,作揖,右侧身后退至祭桌左后角一礼,再退一步一礼,至祭桌左前角一礼,退回原位一礼。这样循环三个回合,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
1、行礼者就位。拜、拜、拜。前进入香案前。叩、叩、叩、叩。平身。移至盥洗处。盥洗后。回到香案前。站。破供。三上香(由传递者甲将香案上的香分三次递给行礼者。行礼者接香供后。双手把香竖直由下而上举至胸口略停。在上举到与双眉平。稍停后。往下放至胸口略停。
之后往左递给传递人乙(如此共三次);跪。献三爵。把酒杯端平。上举与口平(动作与三上香同);献面食。留箸;献羹汤。去箸;献铭宝。上举与心口平(动作与前同);起立。往右后方退一步拜、拜、拜。前进一步。拜、拜、拜。再前进一步拜、拜、拜。
往左跨一步至灵前。跪。叩。复兴。再往左跨一步拜、拜、拜。往后退一步拜、拜、拜。再往后退一步拜、拜、拜;往右跨一步。到就位处。拜、拜。进一步至香案前。跪、叩、叩、叩、叩。拜。至灵前。痛哀。(叩是磕头。拜是作揖。叩拜礼主要是两个动作。)
2、二十四拜又一种“请()府()亲戚棚下司光。”答曰:“有远客。”接曰,“皆是客。”“请,所有行礼者按序、列队就位。”
“奠酒点火!”全体作揖下跪磕头。“请,请上香!”一人(或两人左右)出列(其余人跪着)向后转作一揖(队列里若有长者)再转过来向右跨一步,直向前每行一步作一揖,或者跪下磕一头,或每行三步作一揖叩三头,共行十二步扣头十二,至祭桌(十二步也可走成s型)向左跨一步至香案前,拜,叩、叩、叩、叩。
平身,移至盥洗处,盥洗后,回至香案前。站,破供,三上香。(由传递者甲将香案上的香分三次递给行礼者。行礼者接香后,双手把香竖直由下而上举至胸口略停,再上举至与双眉平,稍停后,往下放至胸口略停,之后往左递给传递人乙,共三次。)跪,献三爵,把酒端平上举于口平。
(动作与三上香同。)三献铭宝,上举与心口平。(动作与前同。)起立,往右跨一步,前进一步,至灵前,拜,叩、叩、叩、叩,痛哀三声!(莫过哀。)起立,往后退一步,
6. 《奠酒人》中文原文
七言新声•十月一
作者:观音
一盏心灯寄哀思,
万张冥币感恩意。
双膝跪拜送寒衣,
两手合十祷佛语。
奠酒散食问安逸,
举香叩首敬世礼。
天堂故亲无痛苦,
人间生灵有幸福。
7. 酒奠梁故事
祭奠意思: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词语】:祭奠【拼音】:jì diàn一、祭奠基本释义:为死去的人举行的仪式,表示追念,悼念。二、祭奠引证解释:指置供品于灵前或墓前祭祀。老舍《茶馆》第三幕:“四爷,让咱们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
三、祭奠用法示例:
1、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你的未来,你知道的,所有的浩劫,都是成长的祭奠。
8. 祭酒 作者 介绍
《入朝曲》的作者 -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入朝曲
南北朝 · 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9. 将敬酒的作者
将进酒
作者: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0. 《奠酒人》
奠酒的学名叫土吃干。是祭祀时的一种仪式,把酒洒在地下。表示对先人的怀念。奠酒要求:逝去的人须在家庭生活、社会地位都在中等偏上。时间在正吊晚上。重点参与人物:女婿、孙女婿、外孙。其最简单的形式为“二揖九叩”,丧棚设置 。奠酒过程,摆设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