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绿鳍鱼图片
淡水像飞鱼一样的鱼是绿鳍鱼。
绿鳍鱼,俗称 绿翅鱼、绿姑、鲂鮄、国公鱼、绿莺莺、角鱼、红祥、大头鱼、蜻蜓角。体延长,稍侧扁,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14~30厘米、体重150~300克、头大近方形,吻角钝圆,两颌及犁角具绒毛齿。头部、背面与两侧均被骨板,体被小圆鳞、头部及背侧面红色,并有黄色网状斑纹。背鳍两个,分离。其两侧各有1纵列棘楯板;胸鳍长而宽大、位低,下方有3条指状游离鳍条,内侧为具斑点的艳绿色;尾鳍截形。后缘白色。
2. 绿鳍鱼的图片
学名是绿鳍马面鲀。
绿鳍马面鲀(学名: Thamnaconus modestus),硬骨鱼纲,单角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猪鱼、皮匠鱼。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其常生活于栖息水深50-1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
3. 白鳍鱼图片
白鳍鱼洗干净放盘,加姜配料辣椒上锅蒸熟后浇热香油既可
4. 红鳍鲷鱼图片
1.
红鲷鱼一条,因为是冷冻的,所以要在室温下解冻,将红鲷鱼开膛去鳞清洗干净,用盐腌一下。
2.
起油锅,猛火将鱼下锅煎。
3.
大约一两分钟后,将鱼翻个边,煎至两面金黄。
4.
沿锅边炝入料酒,加姜丝,生抽,清水将鱼焖5分钟。
5.煮熟的鱼加葱段,椒圈调味,用水淀粉勾芡就可以起锅了。
5. 红鳍鱼图片
用料:
红鳍笛鲷 1条、葱 2根、盐 半小勺、红辣椒 1根、生姜 两片、生粉 两小勺、蒸鱼豉油(生抽) 适量、调和油 少许
步骤 1
将红笛鲷双侧割“井”字纹,不要割到骨头那里,划开就好了。这里我用了拓牌的海鸥水果刀,刀刃的弧度贴合鱼身的弧度,轻轻一下就能够割开鱼肉。
步骤 2
再从鱼脊处割开,将鱼身片成两半。
步骤 3
由于海鸥水果刀的刀刃是尖尖的有弧度的设计,可以很轻松的将刀尖插入鱼脊中片开鱼身。刀身自重较重,切开连接处的鱼骨也是很容易的。
步骤 4
将鱼放入料理盆中,加入半小勺盐
步骤 5
再加两小勺生粉,抓匀腌15分钟。这里下生粉是为了蒸的时候能够锁住鱼汁,使鱼肉不会变柴。
步骤 6
鱼肉平铺在盘子里,辣椒,葱还有辣椒切丝。
步骤 7
蒸锅里水开后,将鱼放入,铺上辣椒丝跟姜丝。
步骤 8
蒸10分钟后,开盖铺上葱丝。
步骤 9
调和油加热后淋到葱丝上,要会滋滋响的那种温度喔~ 淋油后淋上适量蒸鱼豉油,完美~٩(๑´3`๑)۶
6. 绿鳍鱼百科
这个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鲂鮄科绿鳍鱼属的绿鳍鱼种,简称绿鳍鱼,可以吃的,但个人觉得不好吃太大鱼味,印度洋和渤海东海有很多。
7. 绿鳍金枪鱼
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建德县志》记载:硬骨鱼类有青、鳊、草、鲢、鳙、鲤、鲫、鲶、鳢、鲥、石鲋、鲈鱼、河豚、子陵鱼、弹涂鱼等。民国《萧山县志》记载: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鳊鱼、鳢鲿(即黄颡)、舌鳎(比目鱼)、沙鳢(土步鱼)。沿海有四鳃者(俗名火哲头),还有银鱼、鲥鱼、鲇、鲻、鳗鱼、鳜、鲦鱼、鲚餐、鱵鱼、嘉鱼、梅鱼(又称梅公头或日麋鱼)、石斑鱼、溪鳜等。
解放后,先后从国外和省外引进新品种近10种,形成规模养殖的有白鲫、革胡子鲶、加州鲈鱼、尼罗罗非鱼、虹鳟鱼、团头鲂(鳊鱼)等。
据80年代初调查资料统计,全市有鱼类142种,隶属于12目31科。其中鲤形目分3科83种,占总品种的58.19%,鲈形目占14.9%,鲶形目占10.6%,其余9目占15.6%。主要经济鱼类有40余种,养殖鱼类中主要有鲢、鳙、草、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鲤、鲫、白鲫、尼罗罗非鱼、黄尾密鲴、银鲴、鲻鱼、梭鱼、鳗、荷包鲤、青鱼等品种。
杭州水域天然鱼类组成有三个特点:一是江河缓流性和湖泊定居性鱼类,是鱼类主体;二是钱塘江咸淡水鱼类众多,淡水鱼类有119种,河口性鱼类有23种,其中洄游性鱼类有14种;三是运河段鱼类有80余种,仅次于钱塘江水系。东苕溪河床比降度大,溪短流急,多为山涧溪流性鱼,有纯淡水鱼56种。
水域和水文条件的变化,给鱼类种群带来较大影响。新安江水库自蓄水后,鱼类种群从江河型向湖泊型转化,光唇鱼(即石斑鱼)、刺纪(即军鱼)等山溪性江河鱼类,多栖息于水库支流的浅水区,由于上游两岸施放农药及炸、毒鱼事件不断发生,使这两种鱼类濒于消失。新安江、富春江水库先后建成,鱼类洄游通道被隔,鲥、鲚、鲈、鲻、鳎、鳗等河口性、溯河性鱼类及珍贵水产品子陵鱼在库区绝迹或濒于绝迹,鲃、鱼骨、鲴等溪间性、河口性鱼类因分布区域的变迁,在库区消失或减少。新安江大坝至马目23公里江段,据1958年建库前调查有61种,1975年建库后调查减少到39种。其中鲌、鳜、鲶、鱵等凶猛性鱼类,因栖息条件得以改善,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8. 绿色鱼鳍是什么鱼
绿色的海鱼叫绿背龟鮻。
绿背龟鮻(学名:Chelon subviridis)又称绿背鮻,俗名:豆仔魚、乌仔、乌仔魚、乌魚、白鮻,为鲻形目鲻科鲻属其中的一种鱼类。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水域,由红海、东非洲至萨摩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中国台湾四周海域除东部外均有。主要栖息于沿岸砂泥底质地形的海域,而河口区或紅树林等半淡咸水海域亦常見其踪迹,亦常侵入河川下游。以底泥中有机碎屑或水层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群栖性,常成群洄游,幼魚在受到惊吓时,会有跃离水面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