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知县酒业有限公司,衡阳酃酒的大事纪

1,衡阳酃酒的大事纪

公元前202年 (衡阳)置酃县,县治附近居民善酿美酒,被后世称谓酃酒。(2003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深埋地下2100年之久的西汉凤鸟金锺美酒出土面世,专家认为,此酒就是产于湖南衡阳的贡品酃酒。)公元280年 司马炎建立西晋,举行开国大典,荐酃酒于太庙。约公元282年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著《吴都赋》,书中描写衡阳酃酒非常盛名,如:“飞轻觞而酌酃醁”。约公元290年 西晋大文学家张载为酃酒写《酃酒赋》,这是我国历史上为名酒作赋的最早文献资料。公元318—334年 南岳魏夫人饮王子乔琼苏绿酒,即衡州酃酒泡制的养生酒。(相传魏夫人饮此酒后飞天成仙。)公元369年 符坚灭燕国,降前凉,下代国,进西域,四方戎夷,望风而降,很快就“天下郡县十得其八”,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国力大盛。符坚每次出兵前都要狂饮酃酒,并说:“此乃酃湖之酒,真勇士方能饮之。”公元4世纪 罗含撰《湘中记》,书中介绍产自衡阳的酃酒为美酒。公元4世纪 庾仲雍撰《湘州记》,书中写道:“湘州临丞县(即衡阳)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公元432—445年 南朝范晔撰《后汉书》,该书卷三十二记载:“(衡阳)有酃湖周迥三里,取湖水为酒,酒极甘美。”公元450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入侵南朝时,俘获了南朝将领蒯应,后又将之释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立即派人送上等酃酒去北魏犒军。于是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公元6世纪 北魏郦道元的著名地理名著《水经注》卷三十七准确地记载了酃酒的产地和酃酒之美:“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资以给,酿酒甚美,谓之酃酒。”约公元630年 唐太宗盛赞酃酒之美:“酃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公元646—648年 唐代房玄龄等21人修《晋书》,书中记载了酃酒自晋代就开始为贡品的历史:“武帝荐酃酒为太庙” 。公元1060年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同宋祁等人撰《新唐书》,书中记载了产自衡阳的酃酒是美酒。约公元1063年 刘学士来衡州任知府,欧阳修在《送刘学士知衡州》诗中特地赞美了衡州的酃酒之醇美:“湘酎自古醇,酃水闻名久。”公元10世纪 北宋未年,宋徽宗予张皇后、张驸马(二张均系衡阳籍)家酿酃酒赐名,曰酃醁。公元11—12世纪初 北宋将贡品酃酒作为宫中诞育的犒赐,《武林旧事》之卷八载:“宫中凡阁分有娠……于内藏库取酃醁沈香酒五十三石二斗八升。”公元17世纪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仍将酃酒列为贡酒,称谓“衡酒”。公元1686—1743年 清朝廷编修《大清一统志》,该志书中记载:“酃湖在衡阳县东,水可酿酒,名曰酃酒。”公元1763年 清泉(衡阳)知县江恂主修《清泉县志》,卷二·地理志·风俗记载:“邑本汉之酃县,俗工造酒,盖酃酒之遗也,然味醇而值贱,饮者多不拘时,侨于旅而倦于游。”公元1805年 马倚元主修《衡阳县志》,县志记载酃酒历史悠久:“酃酒者,彰灼史传,取重仪狄,凡三千年。”公元1872年 清大臣曾国荃歧山进香,获仁瑞寺养生秘方——“酃酒百子汤”, 治愈不育之症。公元1889年 衡阳岐山仁瑞寺主持田静法师以酃酒神曲水治愈慈禧太后疑难之症。公元1935年 民国政府创办《中国实业杂志》,该刊为经济类刊物,刊登有关中国经济方面的论述和中外特优实业调查。衡阳酃酒书上有名:“湖南酒产以衡阳产者为最著,自来有酃湖美酒,古称酃酒。晋代用以祀太庙,清初作为贡品,其质冽,其味醇,为湖南省其他各县酒产所不及。”公元2001—2007年 湖南省酃酒酒业有限公司整理古代酃酒史料、工艺技术、收集酒器、酿造工具等600余件,建立酃酒文化博物馆。

衡阳酃酒的大事纪

2,舍得酒业的历史概述

舍得酒发展历史与酿造技术探析舍得酒发展历史与酿造技术探析舍得酒产于被誉为“海内文宗”、唐代着名诗人、文章家陈子昂的故乡射洪县南柳树镇 (今沱牌镇) , 地处古通泉县西郊, 涪江右岸, 一江曲绕潴聚, 两岸诸峰相环, 蔚然深秀, 苍翠相属, “有泉甚旺”, 具有得天独厚的酿酒“天赋”, 为名酒“故乡”。唐代诗圣杜甫到通泉县时, 赞咏“通泉山水”:“一川何绮丽, 尽日穷壮观”“驿楼衰柳册, 县郭轻烟畔”。并携“射洪春酒”泛江, 宴于东山野亭, 咏“狂歌遇形胜, 得醉即为家”, 遂令骚人墨客, 竞相“舟次通泉”, 诗酒唱和, 留连忘返[3]。此后, 历代相沿, 以诗咏酒。诗人们的浅吟低唱, 给中国酒文化留下了一种别样的风雅韵味, 也为舍得酒历史沿革留下了国宝级档案。也正是这些从唐代以来记载的历史文献和文人诗词, 演绎着舍得酒悠久的历史渊源。唐朝:文明元年 (<武周光册元年>684年) , 诗人、文章家陈子昂赴东都 (洛阳) 上书, 设春酒绮筵宴故老, 咏《春夜别友人》诗。之后, “射洪春酒”名入京华。代宗宝应元年 (762年) , 11月, 诗圣杜甫来射洪金华山凭吊陈子昂读书台遗迹, 题诗赞“射洪春酒寒仍绿”。又至通泉, 携酒泛江, 饮宴东山。宋朝:太平兴国年间 (977—984年) 射洪、通泉春酒作坊改进工艺, 酿成自春至秋的大、小酒, 以“清、醇、甘色味匀”闻名于世。绍兴年间 (1131—1162年) , 着名学者王灼诗赞“射洪春酒旧知名”, 射洪、通泉春酒仍以“酒质清冽甘美”, 以“寒”“绿”双绝着称。绍熙五年 (1194年) , 通泉、射洪春酒酿造兴盛, 县设酒丞管理酒政, 征酒税。元朝:至元二十年 (1238年) , 省通泉入射洪县。其间, 蒸馏酒技术传入县内, 一些酢坊将春酒传统工艺与蒸馏酒技术融合, 用初酿之“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 用器承滴露”, 酿成具有传统“春酒”风味的蒸馏白酒。明朝:成化中, 四川按察司范纯巡查射洪, 诗赞射洪春酒“工部能贫绿酒空”。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 后, 邑人谢东山引进山东“易酒法”, 创制工艺, 酿成“谢酒”, “浓香馥郁, 沁人心脾”, 微饮则如坐春风, 适饮则回香生津, 过饮则醉意熏人, 仿若醉仙, 世称“秘得仙曲”“人间仙酒”, 有“一酌饮来甘若醴, 浑然仿若酒中仙”的美誉, 明闻遐迩。万历中四川巡抚饶景辉诗赞“射洪春酿今仍在, 一语当年重品题, 向使少陵知此味, 也应随酒入新诗。”清朝: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 射洪知县唐麟翔赴任时, 诗赞“射洪春酒美”。乾隆年间 (1736—1795年) , 射洪县内谢酒酢坊达到一百余家, “县粮大半耗于酿酒”。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 柳树沱“吉祥太酢坊”每三五日一酢, 销售甚旺。是年, 旱甚, 日有引颈而望, 抢食酒糟饥民数百人。中华民国: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 , 7月, 柳树镇泰安酢坊主李吉安聘来蜀中名曲技师郭炳林, 创建曲酒酢坊。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 , 正月, 李吉安设春宴, 请地方士绅品尝新酿曲酒, 由前清举人马天阙命名为“沱牌曲酒”。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1951年12月, 射洪县泰安酢坊恢复沱牌曲酒生产。1989年, 推行“高温制曲, 中低温发酵”工艺, 提高曲酒质量, 38%vol、54%vol沱牌曲酒获国家名酒金质奖, 沱牌进入国家名酒行列。中国艺苑着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毓嶦诗赞“年丰雪瑞绽新梅, 欲祝新正酒一杯。漫请杜康新酿造, 射洪春酒进京来。”1989年, 香港大公报在《饮誉远乡三名酒》中, 赞评沱牌曲酒由“初尝者久思, 长饮者不腻”之奇美。2001年, 依托中国首家生态酿酒工业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集“射洪春酒、东山谢酒、沱牌曲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技艺之大乘, 采用“百斤好酒仅得二斤舍得精华”的独有酿造技艺, 酿成绝世佳酿——舍得酒, 其香气幽雅, 醇厚绵柔、细腻圆润、甘洌净爽、回味悠长, 有“中国第一文化酒”的美誉, 其所拥有延续千年的酿酒历史文化底蕴, 被誉为中国首批食品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文物见证。中国酒界泰斗周恒刚、秦含章、熊子书、沈怡方、曾祖训等鉴定后一致认为:舍得酒是香气复合幽雅的尊崇级标杆高端白酒, 开创性地进行了多种调味酒和浓香型基酒生产相结合, 实现了集合创新, 属国内首创, 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舍得酒业的历史概述

推荐阅读

关于酒诗句有哪些,描写迎接春天的诗句有哪些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