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放纸鸢的诗句是什么
1、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高鼎《村居》
2、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宋代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竹马踉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宋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代徐渭《风鸢图诗》
5、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代吴友如《题画诗》
2. 放纸鸢那首诗
古时候,清明放风筝是一种风俗,最重要的意思是“放晦气”赶走晦气的意思。古代在风筝上写上人的名字,飞到天上又特意剪断风筝线,让风筝自己风走,寓意放走晦气,人们能交上好的运气,还可以“消灾解难”平安健康。
因为是放晦气,所以不管你的风筝做的多么精致漂亮,放上天空都要剪断风筝线,任其飞走。
3. 带有放纸鸢的诗句
1、《村居》清代:高鼎
儿童散学归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清明日狸渡道中》宋代:范成大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翻译: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
3、《纸鸢》宋代:顾逢
只是凭风力,飞腾自不知。
翻译:凭借风的力量腾空而上,自己却还不知道。
4、《纸鸢》宋代:寇准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翻译:如果清风可以托付,我愿意和白云一起在天空中飞翔。
5、《纸鸢》宋代:王令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翻译:随着一根线被风儿遥放在天空,引得孩子争相仰头看着。
6、《观村童戏溪上》宋代:陆游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翻译: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
7、《风筝》邓拓
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翻译:此时此刻,正是春风送你上了天。
8、《怨郎诗》两汉:卓文君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翻译:二月的风筝断了线,飘零无依真可怜。
9、《神童庄有恭》未知:佚名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
翻译: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
10、《看美人放纸鸢》明代:杨宛
一自飞扬留不住,天涯消息向谁寻。
翻译:风筝随风飞走任谁也留不住,天涯海角,没人能知道他的消息。
4. 放纸鸢 诗句
《秋千》唐 · 韩偓
池塘夜歇清明雨,绕院无尘近花坞。
五丝绳系出墙迟,力尽才瞵见邻圃。
下来娇喘未能调,斜倚朱阑久无语。
无语兼动所思愁,转眼看天一长吐。
《纸鸢图》明.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5. 有放纸鸢的诗句
风筝真正的考起源,现在已无法考证。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墨子‧鲁问篇>中说,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鸿书>上说:“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6. 放纸鸢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村居
1.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3.文辞苦思徒妨睡,官职虚名不疗饥。
垂老始知安乐法,纸鸢竹马伴儿嬉。
4.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
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
5.百尺东风舞纸鸢,无端声到别离边。
人生自是无根蒂,却被功名一线牵。
7. 什么什么放纸鸢的诗
川上良人放纸鸢出自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春分》,是一首描写节气的古诗,原文是: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