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尚书房是啥意思
“上书房”是“满清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凡皇子年界六龄,即入书房读书,一般派满汉大学士一人或二、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并设汉文师傅若干人,称为“谙达”的满蒙师傅若干人,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达之分,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骑射。
总师傅有事则来,不必日日入值。
师傅们轮流入值,与皇子皇孙们相见,仅以捧手为礼而不下跪。上书房行走,实际上就是清朝时候皇子师傅的副手。清朝人喜欢用“行走”这词儿,大约是就是供驱使的意思,例如提拔某人当大学士,让他在军机处当差,皇上的谕旨一般会这么说:着赐张三某某阁大学士,赏一品顶戴,在军机处行走。说白了,这“上书房行走”其实不是一个官职,只是说明这人在哪个单位上班.
2. 什么是尚书房
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清代的皇家“子弟学校”。
上书房,始建于雍正年间,坐落在今故宫内乾清门的左侧,共有“五楹,面向北”。至于你提到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因为在上书房上课的都是皇家子弟,最小的六岁,所以如果要拍这样的一部影视剧的话肯定都得用小孩子来演出,有因为是清朝时候的事情,所以才会有“少儿古装戏”的说法。如果你还有疑问,请追问。3. 尚书房在哪
德惠尚书坊不便宜,德惠尚书房分为东区和西区,东区为拆迁安置房,西区为商品房,因此东区的价格比西区稍微便宜一点,但是总体而言都会上租房,现在一平方也有一万七八了。
4. 上书房大臣
副总统,内阁首辅并无制度明文规定,而是政治实践的产物。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次辅不敢与之抗衡。
在内阁之外,内阁首辅也已成为文臣之首,并能有力影响六部,其中张居正通过考成法以使对六部的控制制度化。张居正之后,内阁首辅权力趋于衰落。
5. 尚书第是什么意思
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 郑谷 《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选举志上》:“通四经业成,上於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 胡文定公 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弱冠登第,文章丰采,倾动一时。”
6. 尚书房大臣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先说结论,清朝康熙时期的尚书房大臣主要有隆科多,马琪彤,国陈,陈廷敬,张国玉。隆科多玛奇等都是乾隆的爷爷康熙帝坠一种的大餐,而陈廷敬,张廷玉等都是文人中的顶流,他们都曾经是康熙年间的进士,他们的学问非常的大,康熙非常爱戴他们。
7. 尚书房相当于什么机构
清代翰林院的前身是关外设置的“文馆”,起初的功能是翻译满汉书籍,并记录本朝得失,天聪十年(1636年)文馆改名为内三院,顺治元年(1644年)沿明制始设翰林院,并定为正三品衙门。顺治二年,又并入内三院,改称“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升为从二品衙门。
顺治十五年七月,改内三院为内阁,复设翰林院。十八年裁内阁、翰林院,又设内三院。至康熙九年(1670年),再改内三院为内阁,翰林院成独立机构成为定制。
在官员设置上,顺治元年翰林院仅设汉学士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十五年,设满、汉掌院学士各一人,兼衔如故。雍正八年升掌院学士为从二品,由大学士、各部尚书内特简。乾隆五十八年定,不兼礼部侍郎衔。
翰林院为国家的储才机构,掌院学士之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满二人、汉三人,侍读、侍讲满二人、汉三人,侍读、侍讲由各衙门应升之郎中等官中选任。修撰(每科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无定员,编修(一甲二名、三名授编修)无定员,检讨(三甲进士散馆后授检讨)无定员。此外,翰林院官还兼日起居注官衔。
翰林苑的具体职掌是:
充经筵日讲:每年春秋举行经筵日讲,凡经筵应讲经书,及讲官职名由翰林院题请皇帝钦定。顺治十二年(1655年),定于文华殿举行经筵日讲之礼,十四年因文华殿未竣工,先于保和殿开讲。日讲自二月开始,夏至日止,八月经筵后始,冬至日止。日讲讲章由掌院学士会同值讲官先拟所讲经书,奏定后撰讲章,并以汉文进呈。翰林各官,即詹事府各官,均以原衔充任讲官。康熙十年定讲官兼起居注衔。
入值侍班:顺治十七年上谕,翰林各官,原系文学侍从之臣,分班值宿,以备顾问,并在景运门内建造值房,翰林官分班入值。康熙三十二年,令翰林院在尚书房侍值。五十三年,康熙帝驻跸畅春园时,翰林官四人一班,与南书房翰林一处行走,五日一更代,后于六十一年停止。雍正三年(1725年)定每逢奏事,著翰林院满汉编修、检讨四人侍班。道光八年(1828年)又定圆明园值班。
扈从:顺治九年,定皇帝外出京城内外、王府等处,翰林官都应随从。每岁木兰秋猎即巡幸各处,派翰林官随从。
暂摄批本:雍正八年起,如遇内阁学士奉使请假,需人代理,则以翰林院侍读、侍讲、詹事、少詹事及三、四京堂,曾任翰林者请简兼摄。
翻译:康熙十二年谕,满汉文义,照字翻译。道光二十五年奏定,由笔帖式中熟悉满汉文者,进行翻译。
撰拟册诰文:凡册立、册封妃嫔的册宝、印文、尊谥,册封王公贝勒、贝子、将军、公主、福晋、夫人的册诰文,祭告祝文,祭内外文武官员的祭文、碑文,封赠内外文武各官的诰、敕文等,皆有翰林院撰拟。
纂修书史:凡纂修实录、圣训,掌院学士充副总裁官,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充纂修官。修玉牒,以满洲、蒙古、汉军修撰、编修、检讨人纂修官。一切书史,掌院学士充正副总裁官,侍读学士以下,检讨以上充纂修官或提调官。对书史的编辑校勘,是翰林官的重要职务。
另外,遇各省文武乡试、文武会试、殿试充主考官、读卷官也是翰林院的主要职责。
从翰林院以上工作职责来看,大多是担任一些文字、学问性的工作,和重要的国政、军政并无太多联系。因此,翰林院官员向来不是京城内外大小官员拉拢、攀附的对象,所以也就少有油水可捞。不过,油水虽少,可翰林官们时常可以接近皇帝,也就有着更快捷的升官之路,前途也非一般正途出身的进士可比。
8. 尚书在上书房
没有最大。
历史上真正的“上书房”,其实只不过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所以,说它是“学校”倒还显得贴切一些。“上书房”,在道光帝之前,叫“尚书房”,是“尚”,而不是“上”,是在道光年间,才改作“上书房”的。如果真有“上书房大臣”的称呼,那么他们的实际身份,其实应该叫做“上书房老师”或者“上书房师傅”才对。
9. 尚书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尚书房也叫上书房,用通俗的话讲尚书房是皇家子弟读书的地方,专门负责各天子读书的部门,有时就像皇帝的书房,所谓上书房,即尚书房。省的高官是宰相,所以上书房的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皇帝出门所居并非皇城,但不能等同于一般地方,就叫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