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礼标准动作(万福礼标准动作道别的礼节)

1. 万福礼标准动作

1. 万福礼标准动作

明代万福礼:行礼时两手握拳右手放在左手上,位于腹部正中央,两膝微曲,颔首低眉,口称万福,微微伏身而起。空手之礼,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为周礼九拜之一,跪拜礼的一种。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然后举手到地,接着俯头至手,头不至于地为空手。

2. 万福礼标准动作道别的礼节

2. 万福礼标准动作道别的礼节

不是成语,意思相近似的成语有“睹物思人”。睹物思人,汉语成语,拼音:dǔ wù sī rén,意思是看见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出处,唐·裴铏《传奇·颜睿》:“贵妃赠辟(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例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五出》:「妈妈万福,(外)孩儿,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3. 万福礼标准动作图解

万福礼是中国古代女子常见礼仪。寓意祈福安康,动作也是十分的典雅含蓄,所以是女子特有的礼仪之一。万福礼是右手放在左手上两手握拳,位于腹部中央。右脚向后撤一步,两膝稍微曲,颔首低眉,微微伏身。这种礼节遇见陌生袍子时,女性也可以使用。

4. 万福礼正确动作

唐宋时妇女与人减免行礼之时常口道“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5. 万福礼标准动作对男子行礼

不是的。

“万福礼”是女子所行之礼。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万福礼”,动作稍有不同,称呼也有不同。唐朝以前,人们只是语言上的“万福”以表达自己的祝福,而在唐朝肃拜时,专门为女子设立了礼仪,被历朝历届所延续。行礼时,右手放于左手上,再握拳,放于腹部正中央,然后屈膝。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女子行礼时,手会放在腹部偏左或偏右,这是不同朝代的变形。“万福礼”刚形成的时候,讲究中的“正”“和”,因此手会放在正中央,讲究平衡。

6. 女子万福礼动作视频

由古人记载可以得知,行拱手礼时,通常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中国古人以左为敬,故而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重,谓之“吉拜”,若遇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是谓“凶拜”,多用于吊丧。

而女子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若遇丧事行礼,则反之。历史上女子行此礼并不多见,从后来发展看,古代女子更多行的是“万福礼”。现代社会,偶尔也会见到女子行“拱手礼”。

7. 万福礼的手势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8. 万福礼标准动作现代

士相见礼_中国的礼制

周代,士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一个层次,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阶层,它联结着整个社会中的上下两大阶层,故而周代便以士阶层为基础,制订了一系列的礼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这便是士相见礼。

先秦时代人与人相见的礼节主要有跪拜礼和揖礼。据《周礼》记载,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在这些拜礼中,以稽首、顿首、空首、肃拜最为重要。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拜君之礼,其动作是屈膝而跪,两手相叠拱地,头慢慢俯及于地,停留片刻后起身。顿首用于地位相等者之间,其行礼形式与稽首同,但头顿地即起,故称顿首。空首是君对臣的回礼,其行礼形式也与稽首同,但头不及地,触手后即起,故又称为“拜手”。肃拜是拜礼中最轻的一种,其拜仪是屈膝跪地,头微俯,手举而下,使用者一是将士,因其身披甲胄,不便拜倒,二是妇女。揖礼比拜礼轻,多用于宾主相见之时。揖就是抱手为礼,对没有亲属关系的庶姓用“土揖”礼,推手时稍稍向下;对有婚姻关系的异姓,用“时揖”礼,平平推手;对同姓则用“天揖”礼,推手时稍稍向上;对于地位尊贵者,则用“长揖”礼,即两手合抱高举,自上而向下移。

唐宋以后,古人的居处方式有很大改变,由于桌椅等家俱的日趋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行跪拜礼比较麻烦,致使跪拜礼中的区别日趋模糊,稽首、顿首等混淆了;也使得跪拜礼的行使范围有了局限,主要用于对君父等尊长行礼,而其余则多用揖礼了。跪拜礼在后来也有所变化,如清代觐见皇帝,行的是“三跪九叩礼”:先将马蹄袖放下,然后双膝跪地,挺直上身,右手伸平举至鬓角处,手心向前,放下,再举起,再放下,如此三次,即为一跪;反复这一动作三次,即为三跪九叩。此外,又有“碰响头”,即叩头至地,并要叩碰出咚咚的响声,这大多用于请罪等特定场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繁复难行的古礼已很难适应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现实需要,因而日益趋向于简化。除易于行用的揖礼外,宋辽以后,请安和万福礼逐步盛行起来。请安礼用于下对上、幼对长的礼节,男子屈右膝半跪,口称请安,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万福,站立拢手,略提长襟,隋唐时称“敛衽拜”,后因妇女行此礼时口称“万福”,即随而称之为万福。元以后,敛衽万福为妇女专用之礼。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礼仪的传入,鞠躬、握手等又逐步取代过去了的揖、请安和万福等礼。

依照礼经规定,古人相见时要携带礼物,以表示敬意,称为“执挚”。士之挚为雉,即野鸡。古人认为野鸡雌雄交接有时,而又忠于伴侣,士人与人相交,也应当有此信义。其他各阶层之人也各有其挚。天子以鬯(一种酒)为挚,诸侯以玉为挚,卿以羔为挚,大夫以雁为挚,庶人以鹜为挚,工商之人以鸡为挚。后代的送礼之风,亦即渊源于此。(www.guayunfan.com)

士与士初次相见,主人要辞谢,表示才德浅薄不足以辱大驾之意。经来宾一再恳请后,主人方才敢见。主人迎出大门,与来宾互行拜礼,然后主人三揖,请来宾自左入门,自己则自右入门。来至庭中,宾客奉上礼物,主人要三次辞谢,然后方才受挚。受挚后主人要请求回访,到期要将来宾带来的挚还回。

士相见所谈的内容,在礼经中也有严格的规定:与君主谈话,要谈君使臣之礼;与卿大夫谈话,要谈臣事君之道;与老人谈话,要谈使弟子之礼,与幼者谈话,要谈孝悌于父兄之道;等等。言谈时的表情与态度也很重要,要求面容整肃,坐姿端正,十分认真而专心地谈话。谈话开始时要察颜观色,判断是否可以开始言谈;开始讲话后要将视线下移到对方的衣领处,不可一直盯着对方的脸看;讲完之后要抬目观察对方,看其是否赞同自己的看法;在不讲话时也要专心,不能懈怠,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视线,站着时看脚,坐着时视膝,千万不可目光游移不定。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敬。

在相谈一段时间后,来宾要随时注意对方是否有疲倦的表示,诸如呵欠伸腰、变换姿势以及问讯时间早晚等,这些动作表示着主人已有逐客之意,来客就应该马上知趣地起身告退。来宾退出时,主人要相送到门。相送时还有“三辞”之仪:一辞而许送,称为“礼辞”;再辞而许送,称为“固辞”;三辞而不许再送,称为“终辞”。终辞之后,相见之仪方告结束。

从礼经中的士相见礼看,是很强调双方间的尊敬和礼貌的,但其同时也很强调相见双方的尊卑等差。这两点对后代的相见礼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古代王朝中,直至宋代,才在礼典中出现了相见礼的内容,其后直到明清,皆有此礼。此时的相见礼,主要是根据官员的品级高下,确定其相见时所应执的礼仪,以及官员与庶人之间、庶人与庶人之间,根据其地位尊卑以及年辈高低,在相见时所应执的礼仪。这套礼仪,彻头彻尾都贯穿了等级特征。例如宋代规定,下级官员在路上遇见上级,须“敛马侧立”,候其通过或分路引避。又如明代规定,学生见老师,若是相别时间已久,须四拜行礼,若是近别,则行揖礼。与此同时,这套相见礼中也继承和保留了先秦时期重礼节、讲礼教的传统。例如清代规定:士庶相见之礼,主人出迎来宾,主客相揖而入,登堂再行拜礼。饮茶叙谈之后,客人告退,主人送至大门外,宾主相揖而别。这套礼仪程序,与先秦的士相见礼,差别并不甚大,这也说明了以礼待客、互相尊重的传统从未间断。

9. 清代万福礼正确动作图片

古代手礼种类1 

 1、稽首礼:稽首礼是几种礼节中被看作最高级、最隆重的礼节,用于古人拜天地,祭鬼神。行稽首礼时,要跪在地上头碰地面,并且这个姿势要保持很久,以此虔诚。  2、顿首礼:顿首礼是以下对上之礼,当晚辈看望前辈时就需要行顿首礼。行礼时,行礼之人跪下并将双手前拱形成半圆状,向前俯下身子,直到头与心平齐。行顿首礼时停顿时间稍长则表示其对前辈十分尊敬。  3、震动礼:震动礼是一种丧礼,当出席葬礼时,将两只手交叉放在胸前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与尊敬。有时要在顿首、跪拜之后哭着跳跃来表示自己内心极度悲痛,跳跃会使得胸腔内震动,因此叫做震动礼。  4、吉拜礼与凶拜礼。当出席喜庆的场合时会行吉拜礼,行礼时男性把左手放在右手上,而女性则把右手放在左手上;当出席沉重凶事的场合时则行凶拜礼,这时做法就完全相反,男性将右手放在左手上,而女性则把左手放在右手上。因此对于男女的左右手,是万万不可颠倒的。  5、肃拜礼:肃拜礼是九种拜礼中最轻的,也是妇女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行礼之人跪下,双手叠在一起放在胸前,头微微向下但不必碰到手背,这种礼节到后来慢慢演变成清朝的万福礼。  6、拱手礼:拱手礼也是有讲究的,行礼时,身体微微前倾,男子左手在前,右手握拳,而女子右手在前。左右手顺序不当就会贻笑大方,比如成龙在某年春晚上作揖时将右手放在了前面,行了一个女性拱手礼,实在尴尬。拱手礼在当代已经很少有人用了,它渐渐被握手礼替代,也逐渐被人们忘记。  7、叉手礼:叉手礼是下级对上级、卑者对尊者行的礼节。行礼时,女性将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翘起左手大拇指与小拇指,伸直右手四指,放在胸前。说起叉手礼,不得不提水浒传里的潘金莲,虽然在水浒传里她是个水性杨花、心狠手辣弑杀亲夫的主,但她也是个知礼懂礼的女子。潘金莲本是有钱老爷家的丫鬟,不愿做老爷的小妾才被老爷许配给武大郎,既然是有钱人家的丫鬟,礼节之事不在话下。水浒中有一回,潘金莲竹竿打到了西门庆,书中写她叉手深深道了个万福,西门庆见他这般,心想此女子居然知晓叉手礼,实在不一般,这才对其印象深刻。所以说知晓必要的礼节还是算作加分项。  8、寒暄:寒暄之礼保留至今,古人见面寒暄时会互相问候“无它乎?无恙乎?”这个也是有来历的,“它”字是古时蛇字的初文,而古人常认为蛇代表疾病,因此“与它乎”则是问候最近有没有生病,表示对身体健康的问候。  

  古代手礼种类2  

1、拱手礼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  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45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一般行一个,叫“拜”。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  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两德兼备而各有显。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 “兴。”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再行礼(再拜)。” “兴。” “额手。”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三行礼(三拜)。” “兴。” “礼成。”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 用于集体行大礼。 大礼站着行要行三个,叫“再拜额手”,相当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6、叩首礼  古人因为席地坐在小腿和脚后跟上,叫“踞”、“正坐”,行这个大礼很方便。 古人行的最大礼是“再拜叩首礼”。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来。先行拜礼,行两个。拜礼的动作是,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躬身,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第三个礼仪动作也可以双手不分开,额头叩至手心。这三个礼仪动作表示越来越敬。今人可以再拜叩首,也可以只行一个叩首礼。站着行就是“再拜额手礼”和“额手礼”。三,表示多,再多也还是三。 只用于特定大礼,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场合敬先师,特定场合敬亲生父母辈祖辈,结婚那一天夫妻对拜。不可以随便行。随便行是亵渎礼仪,亵渎对方。  7、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 家庭礼仪。结婚时夫妻礼仪。  8、交手礼  仅用于生向孔夫子行拜师礼时,师代孔夫子还礼。孔子像上,孔夫子用的是这个还礼动作。双手在胸前交叉叠并,推出,平示。 师不能随便还这个礼。  9、鞠躬礼  垂手,躬身。鞠躬幅度可大可小,越下越敬。 颔首、躬身,长者用于还礼。  10、附手礼  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 行大礼前站姿,升国旗站姿。表示诚意正心。 握手、挥手、摆手、招手、拥抱、起身、鼓掌、点头、躬身、应答、微笑、示请、示让,也是礼仪,属于“仪”、“貌”的范畴。

  古代手礼种类3 

 中国古代礼仪手势  两膝跪地,双手合抱放在地上,头低下触到手。

再拜 :拜两次叫再拜,是进一步表示敬意的行礼方式。  

跪:两膝着地,腰和腿伸直,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 

稽首:它是跪拜礼的一种,后来行这种礼不限于君臣之间。行这种礼时,跪在地上,伸出头在地上作较长时间停留。  

拱、拱手、作揖:这是三种相同的行礼方式。 

磕头: 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别号进斋,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内平磕了头,分宾主坐下。  

唱喏:古时男子行的礼。给人作揖,同时向人说致敬的话。 

道万福:特指女子与人见面时所行的敬礼。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在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寿:以酒或以物向别人祝福。  

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

10. 万福礼标准动作视频

万福礼一直以来都很是争议,在此做一些解读,以供大家参考。

万福:即为多福之意,因此被人们更多的用于祝颂之词。与现在见面问好异曲同工。

举例:《诗经·小雅·蓼萧》:“和鸾雍雍,万福攸同。”又《诗经·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一、万福礼之先秦、秦、汉、唐

万福礼,就是人们行礼时口道万福,便是万福礼。不特指行礼动作。而万福礼与深衣一样,最早都是不分男女,男女通用。因此在先秦、秦、汉、唐时代,我们可以想象人们是用所处时代的礼节来交流问好,口道万福祝之。因此这个时期用万福礼来指代某个礼节是不合适的,也会造成大家在用礼时候的混淆。

举例:《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王延寿万岁……觞酒既升,永受万福。”唐·韩愈《昌黎集》卷十八《与盂尚书书》:“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

行礼动作:秦、汉时期女子行礼多用肃拜(为跪坐时行礼,身体微倾,双手作揖)。到了唐代,武则天称帝时特地制定了女子相见礼,正身直立,上身微前倾,双手合拢在胸前,微曲膝,稍作鞠躬虚坐之势。

二、万福礼之宋、明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同后来深衣分为曲裾、直裾样式男女各有所好一样,万福在宋代开始成为女子行礼时特有的用词,故而妇女与人相见时所行的礼节也称之为“万福”。万福礼自此在宋、明开始成为女子礼节的代称。

举例: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 “陆象山家,……致恭于祖祢祠堂,聚揖于厅;妇女道万福于堂。暮,安置亦如此。”《水浒传》第三四回:“那妇人拭着眼泪,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潇湘雨》一折:“正旦做见科云:‘叔叔万福!”

行礼动作:这一时期,女子日常见面行礼的动作都可称为万福礼。而相关的礼仪动作也在时代的划分下有了不同的规定和表达。如:敛衽、抱腹、作揖;双手相交(右手在上,手势可掌、可虚握)至胸腹间,右腿 后曲,微曲膝,低头。

三、万福礼之清

关于清代的女子礼节,这一时期的女子行礼也是有口道万福、请安、吉祥之类的祝颂,因此清代的万福礼也有很多种类,有取自中原的,也有满族本身的礼节。其中一种是双手交叠放在身侧,因为服装与礼节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男从女不从”的前提下,这种礼节个人相信是属于汉族女子礼节的进一步变化,也是适合现代汉服女子行礼的动作之一。

总结,万福礼是女子日常礼节的集合代称。在女子行礼丰富多样的前提下,用万福礼来指代某个特定动作是很容易让大家混淆的。当然,大家用时代来区分不同的万福礼亦无不可。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