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镇(近代中国四大名镇)

1. 近代中国四大名镇

1. 近代中国四大名镇

1 丁堰古镇

丁堰古镇,三国时,东吴⼤司马吕岱曾于此囤戍,为防海潮侵⼊,筑丁字形堰堤,因名丁堰。唐时于此建有临河仓铺,亦曾以此为名。镇北郊有⼀⼟墩,名凤凰墩,传说曾有凤凰栖息,故丁堰镇曾名凤岗镇。

2 余东古镇

余东古镇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逐步发展形成,古称余庆,⼜名凤城,地处长江和黄海交接处,位于长江三⾓洲平原地带,境内陆势平坦,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中国历史⽂化名镇,是江苏省科技名镇。

3 余西古镇

余西古镇因城廓设臵形似龙,⼜名龙城(地),是⼀座有着1000多年⽂字记载的历史古镇,余西地处南北交汇要冲,历史上⾪属扬州、苏州,为江海名⾢,盐商重镇。历史建筑和⽂化设施均保存较好,⾄今依然保存着明清格局的街巷形态,原有的迎江、登瀛、对⼭、镇海四城门,虽只有南⾯迎江门两侧城门垛残存,但仍能保持明清时期余西城“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

4 曲塘古镇

曲塘古镇属千年历史名镇,公元前195年,西汉吴王刘濞开凿上官运盐河,因其靠江临海,沟塘如⽹,弯弯曲曲,故⽽才有了这么⼀个“象形”的名字:曲塘。

5 ⽯港古镇

⽯港古镇素有“京剧之乡”的美誉,是个有着悠久⽂化历史的千年古镇。南唐初,⽯港即为“静海都镇制置院”五处要塞之⼀。⽯港渔湾,⼜名卖鱼湾,因伟⼤的民族英雄⽂天祥复国南归途中驻民于此,并书有《卖鱼湾》三⾸⽽扬名。

6 吕四古镇

吕四古镇⼜名鹤城,地处千年古镇吕四港镇,紧靠南黄海畔的吕四渔场和吕四渔港,既有众多的海洋⽔产资源,⼜有⼗分丰富的海滨旅游资源。

7 ⼆甲古镇

⼆甲古镇由清代,开荒者来此烧盐垦荒,开设南北⾛向的⼆甲界河,故得名。位于长江三⾓洲东南部长江⼊海⼝北岸,是江苏省重点镇,随着时代变迁,民间艺⼈⼤胆吸收剪纸,刺绣等艺术图案等,⼆甲蓝印花布⼯艺更趋完美。

8 海安古镇

海安古镇,早在新⽯器时代,就有青墩先民⼑耕⽕种、繁衍⽣息。西汉吴王刘濞开凿的通杨运河横贯东西,港闸内满载粮盐的⾈船舳舻相继,昔⽇⽯板街两侧,店铺相连,商贾云集,时⾄今⽇海安⽯板街虽已冷落萧条,但昔⽇的繁荣,⽯板街的风情早就记载于史册,传承于千秋。

9 ⽩蒲古镇

⽩蒲古镇明清民居建筑群中⽬前保存较好的明清民居房屋共26户,位于千年古镇⽩蒲镇的秀才巷、市⼤街的两侧,保留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和古⽂化的不朽神韵。

10 栟茶古镇

栟茶古镇乃千年历史名镇,栟茶,⼜名南沙,由于古代海⽔冲击,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聚沙成陆,唐初为煎盐场亭,栟茶镇道路通达,河流纵横,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栟茶运河横贯东西,北凌河、江海河、浒洋河畅通⽆阻。

2. 中国历史四大名镇

2. 中国历史四大名镇

汉口镇(湖北),即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古代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因处于我国南北中间位置,与其他省市联系方便。汉口与北京、佛山、苏州并称为“天下四聚”。

清朝晚期,依清政府与外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汉口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外国人在此地大规模投资,有五个国家在此开辟了租界。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汉口英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和汉口日租界。周边破产农民更是大规模地涌入汉口。

3. 史上四大名镇

佛山,简称“禅”,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中部,毗邻港澳、东接广州,因建有佛教塔庙,被认为是“佛家之山”而得名佛山。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聚”,又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陶瓷之都、美食之都、武术之乡,诞生了众多著名的民营企业,如美的、碧桂园、格兰仕、志高、李宁、佛山照明等等。

近年来,佛山古镇(岭南文荟小镇)先后纳入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小镇规划片区东至市东路-普君北路,南至卫国路,西至汾江北路,北至文昌路,总面积约3.52平方公里,是佛山市唯一的“历史城区”,规划片区内聚集了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历史街区、65条风貌保护街巷。民间艺术闻名遐迩,粤剧曲艺、舞狮、剪纸、木版年画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此同时,小镇片区也是明清四大聚、佛山古镇的核心地带,如今小镇内依然拥有祖庙商圈、东方广场-国瑞升平商圈等佛山市两大繁华商圈,片区内商贸类、文创设计类、生活服务类产业集中,是市民游客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历史文化资源“家底殷实”,商业氛围得天独厚,都是佛山古镇(岭南文荟小镇)核心的区域优势。

4. 清末四大名镇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分别为晚清做了什么贡献?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2、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3、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4、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5. 明清中国四大名镇

明清时期文学社会价值最高的六大名著: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明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明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朝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朝

经过历史演变,《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被从“四大名著”除名,但这并不能证明它们不是好作品。只不过现在这两部作品从大众知名度讲,确实不如另外四部。另外,“四大名著”作品诞生于明清,但成为名著却在现代社会。

6. 中国明清四大名镇

1、兵马先锋剑

这把剑是一把具有实战性能的剑。先锋官以此剑为指挥剑,督战时用于砍杀临阵脱逃的士兵,在战场上极具震慑力。

2、西藏剑

为清朝皇帝赠予西藏的宝剑。剑柄和剑鞘都经过厚重的镀金、银线处理,并雕绿宝及镶嵌珊瑚,剑身没有任何装饰,剑鞘带有明显西藏风格,极显华贵。

3、兵部尚书剑

是清朝军方最高级别的佩剑。清朝晚期开始重视火器,剑已不再作为战斗兵器使用。这把剑的造型设计非常精美,兵部尚书前线督战,必佩此剑。它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权力和威仪的象征。

4、龙虎将军剑

此剑明朝万历皇帝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时所赐,为剑中上品,没有武士刀锋利,但敢与武士刀对砍,削铜断铁不成问题。

7. 明清时期中国四大名镇

对于福建这个省来说,在里面能够看到很多的古镇,更加凸显出它的特色之处,那么福建四大古镇是什么呢?分别是涵江古镇,金峰古镇,闽安古镇,安海古镇,其中涵江古镇在古代的时候就有许多商家聚集在此处,呈现出非常热闹的场面,而且一直以来还有些小上海的美誉。金峰镇这里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商业方面也比较旺盛。闽安是属于上千年时间的古镇,同时之前还是兵家争夺的地方,至今依然还能看到清朝或者是明朝等时代的古迹。最后安海古镇也有自身的特色之处,就在这里有很多商家修建了华宅,样式很有特色。

8. 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

米饭

哥伦布发现美洲,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新大陆”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进而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

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计有:玉米、马铃薯、番薯、番茄、花生、向日葵、菠萝、豆薯、木薯、南瓜辣椒、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

清以后:末年引进洋葱等“洋”系列:洋葱、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等。

9. 我国的四大名镇

我国古代四大名镇 1、汉口镇~今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四大名镇之首,处于长江中游,古代以水运为主,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因处于我国南北中间位置,与其他省市联系方便。

2、佛山镇~今广东省的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我国南方著名的手工业城镇。今为我国四大丝织业中心之一。3、景德镇~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以产瓷器闻名于世,生产瓷器已有1400多年历史。它是四大名镇中唯一不靠水运起家的城镇。4、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县西南,贾鲁河穿镇而过,唐宋以来成为水陆交通要冲和繁华的商业集镇。后因河道淤塞,水陆中断;平汉铁路(今京广线北段)通车,陆运转移而衰落。目前仍为一镇,是开封市西南的重要农贸市场

10. 近代中国四大名镇是哪四个

广西四大古镇分别是扬美古镇、黄姚古镇、大圩古镇、芦圩镇。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

黄姚古镇的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芦圩古镇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炮龙节,每到芦圩古镇正月十一的时候都举行,是远近闻名的,节日的晚上都很热闹,人山人海的。大圩古镇在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