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竞争性拮抗药名词解释
非竞争性拮抗药:指与激动药并用时,使亲和力与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
这种拮抗药于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或者能引起受体的构型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正常结合,而且激动药不能竞争性的克服此种干扰。
2. 非竞争性拮抗药名词解释药理学
在化学反应中能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使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加快,而本身的质量和组成都不改变的物质。
如在化工生产中常用铁作催化剂来加快氨合成的速度。一般具有选择性。某些可抑制或延缓反应进行的物质,称“抑制剂”,也曾称“负催化剂”,如橡胶中加入抗氧剂以延缓老化。
3. 非竞争性拮抗药名词解释汇总
竞争性拮抗作用为拮抗剂能和激动剂竞争同一受体而使激动剂作用减弱或消失。如果这类拮抗是可逆的,即增加激动剂剂量,其拮抗作用可被克服,则称为可逆性竞争性拮抗作用(reversible competitive antagonism);如果是不可逆的,即拮抗剂与受体形成螯合牢固的共价键而不易解离,则即使增加激动剂剂量,仍不能克服其拮抗作用,称为不可逆性竞争性拮抗作用(irreversible competitive antagonism)。
4. 非竞争性拮抗作用名词解释
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2倍浓度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的激动药所引起的效应,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为拮抗参数。拮抗参数又称称为pA2值,pA2值的大小反映竞争性拮抗药对其激动药的拮抗强度。药物的pA2值越大,其拮抗作用越强。
5. 部分拮抗药名词解释
拮抗性是细胞因子功能特点之一。
细胞因子功能特点有:
1、多效性:一种因子可以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2、重叠性: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3、拮抗性:一种因子可抑制其他因子的功能。
4、协同性:一种因子可加强另一种因子的功能。
5、网络性:可以把整个免疫系统联系起来,免疫细胞、组织、器官等共同作用。
6.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名词解释
竞争性配体结合试验:
使用转染表达质粒的COS-7细胞裂解物对VDR 或RXRα进行配体结合。结合于4°C下在裂解物缓冲液中过夜进行,缓冲液中含有0.71 nM (18 Ci/mmol) [3H]1,25(OH)2D3 和胆汁酸竞争剂。未结合的[3H]1,25(OH)2D3通过吸附移除到葡聚糖被覆活性炭,取上层清夜进行闪烁计数。Ki值通过计算机重复3次拟合竞争曲线进行计算。
7. 竞争拮抗剂名词解释
竞争性配体结合分析是免疫原性评估的一部分,其针对用生物治疗剂治疗的患者进行。
中和抗体中和药物的功能从而负面地影响药物的效力。
可以使用几种免疫测定方法检测用特定生物治疗剂治疗的患者中NAb的存在,这些方法包括例如比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基于免疫荧光的受体结合测定法、可溶性和固相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和基于传感器的测定法。
8. 非竞争性a受体阻断药名词解释
受体是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生物大分子。位于细胞质、核质或胞内膜上的称为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膜上的称为膜受体。膜受体多为膜上功能性糖蛋白,也有由糖蛋白组成的,也有糖脂和糖蛋白组成的复合体。仅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称单体型受体,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组成的称聚合型受体。膜受体在化学信号的传递、入胞作用、细胞识别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根据受体分子的结构和信息转导方式的不同,可将膜受体分为名词解释:离子通道受体,如N-乙酰胆碱受体、甘氨酸受体;催化受体,如 胰岛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如 cAMP(环磷酸腺苷)和cGMP(环磷酸鸟苷)信使途径、磷脂酰肌醇信使途径、钙离子信使途径。
广义上,一个完整的膜受体包括名词解释:识别部位;转换部位;效应部位。
膜受体具有这些生物学特性名词解释:与配体结合的专一性;高亲和力;可饱和性;可逆性;信号的放大可将胞外信号放大,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9. 竞争性抑制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10. 非竞争性抑制剂作用名词解释
1、非优势半球指优势半球对侧大脑,与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有关,呈现差异化发展。
这表明优势半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主要是通过后天获得的。
2、优势大脑半球就是指语言中枢所在侧别,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对于右利手的人群左侧大脑半球就是优势半球,对于左利手的人群优势半球就是右侧大脑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