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0年长江封冻(1670年属什么)

1. 1670年长江封冻

在五百年前的明朝时代,中国的气候曾经十分寒冷,这段时期在史料上的记载集中于15-17世纪,被史学家称为“明清小冰期”。

有些学者将这段时期又分为三个小冰河期。这三个阶段大致划分如下。第一阶段:1458年(明天顺二年)至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第二阶段:160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至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第三阶段: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至1880年(清光绪六年)。

在上述的第一个小冰河期,公元1512年,即明正德七年,冬季并不算严寒的江淮地区发生大风雪。据载,洞庭湖一带结冰厚达一尺。三年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7月,现在河北省廊坊市的文安一带,史料称当地曾形成高达五丈的冰柱。一丈约等于3.33米,五丈就大约有16米。虽然河北的冬天向来比较寒冷,但是在7月出现这种情况,不由令人乍舌。当时寒冷的程度大概就如同汉代《别诗·童童孤生柳》中所描述的:“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明代气候继宋元之后,不仅更加寒冷,并且比元代更加干旱。中国近代科学家竺可桢在《中国历史上的旱灾》曾提到:“除晋和南北朝以外,雨量特别少者为明代,当时旱灾之总数各世纪之冠”。其导致了明朝连年饥荒、起义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以说,这也是明朝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之一。

时间再往后推进,这种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的冬天在史书上被记载为“大寒”。这个“大寒”到底有多寒呢?长江封冻“匝月不解”,浙江嘉善地区冰天雪地,据传当时的河港冰厚三尺,人可以在河面行走。当年12月,浙江绍兴积雪高达数尺,有半人高。对于南方人而言,难得一见雪景。然而专家表示,这种严寒程度的“雪景”,恐怕绝大多数南方人都“无福消受”。

除了江南地区,气候更加温暖的西南地区,也曾经有史料记载严寒。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有记载称贵州西部出现过40天大雪不停。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也有记载说四川盆地大雪积雪达到三尺深。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著名的春城昆明也曾大雪封城,水面结成薄冰。

那么,明清时期气候如此异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气象学家和历史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后,给出了一些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这个时期的“小冰期”的形成原因与冰河期类似,由于宇宙中行星位置的变化导致地球磁场发生改变,而引发了这一气候变化。星体间的引力、宇宙射线、以及宇宙磁场等变化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地球。在历史上对于星座变化的记载和预测,也是同样的证明。还有学者认为,海洋环流以及大气变化也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纵观全球气候变化历史,当然不只是中国出现过异常气候。地理位置更接近北极圈的欧洲,也曾有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在12世纪以前,北冰洋封冻期没有现在这么长,欧洲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让粮食产量丰盛。连冰岛和格陵兰岛都可以大量种植粮食,渔业发达,斯堪的纳维亚、冰岛和格陵兰岛之间都可以通航。

在全球范围内,“小冰期”气温骤变带来的寒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结冰的海面和风暴让北极圈内的国家饱受侵袭。冰岛由于不通航,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畜牧业由于气温变冷而停止发展;原本富足的渔业资源由于鱼群迁徙也遭受重创。这一时期,对人们而言灾荒不断。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的全球气候也出现多次异常,那么现在会不会又是一个新的“小冰期”呢?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英国的《每日邮报》也因此宣称,2012年的寒冬显示“小冰河期”再次来临。

2. 1670年属什么

公元1670年属于17世纪和70年代。

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

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year of our lord),因此第一世纪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

3. 1670年属什么生肖

1747年,中国农历丁卯年,生肖兔年,属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第一天是星期日。

中文名

1747年

农历

丁卯年

年号

清朝乾隆十二年

大事记

巴赫成为音乐科学通讯学会会员

1747年三月

1747年3月,乾隆皇帝决定正式对金川用兵。1747年3月—1749年12月、1771年4月—1776年2月,乾隆皇帝先后两次派兵金川,共用兵27.5万人。

1747年五月

5月20日,苏格兰海军军医James Lind进行了著名的坏血病临床试验,开创了临床试验的先河。

1747年六月

1747年6月,巴赫成为“音乐科学通讯学会”第十四名会员。

1747年七月

7月17日,圣阿格斯蒂诺教堂重建工程开始,先是整修教堂的支柱部分。

1747年7月,法国和西班牙的私掠船在海湾出现。费城人为之恐慌起来。费城没有碉堡,没有炮台,没有军备,在州议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友会教徒不会投票同意拨款备战。

1747年八月

8月1日,费利佩城堡(秘鲁陆军军事博物馆)始建,是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修筑的最大、最坚固的城堡,为典型的16世纪中叶欧洲城堡建筑风格。

1747年出生

1月19日,约翰·波得(Johann Elert Bode,1747年1月19日—1826年11月23日)出生,德国天文学家,提出了提丢斯-波得定则,计算了天王星的轨道。天王星的名字Uranus也是由他取的。

1747年逝世

公元1747年历史年表 公元1747年历史大事 公元1747年大事记

7月9日,乔万尼·巴蒂斯塔·博农奇尼(Giovanni Battista Bononcini,1670年7月18日—1747年7月9日)逝世,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演奏家。音乐世家的成员之一。

11月14日,梅花拳大师杨炳辞世,终年75岁。杨炳自幼习练梅花拳,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梅花拳大师。在任御前侍卫时,他将梅花拳传入京城。

方贞观逝世,方贞观(1679——1747),安徽桐城人。 芦鸿博不就。 工书, 近汪退谷,有小行楷唐诗十二秩,江鹤亭刻於石。卒年六十九。著南堂诗钞。

颇罗鼐去世,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十五日,颇罗鼐死讯报闻京师。颇罗鼐,后藏人,雍正初年任噶伦,管理后藏事务。阿尔巴布事变发生后,清政府封颇罗鼐为郡王,命接替原康济鼐的职务,总理西藏事务。他在整顿藏政,训练藏军,维护国家统一,安定西藏局势方面,都作出了贡献。颇罗鼐死后,乾隆帝命其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袭封郡王

4. 1670年是多少世纪

牙买加国国庆日为每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牙买加是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首都金斯敦。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人口240万。它早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居住地。15世纪遭受西班牙的入侵,沦为殖民地。

1655年又被英国占领,1670年被指定为英国殖民地,至1834年一直是英国殖民者在美洲贩卖黑奴的主要市场之一。

1866年,英国将牙买加划为直辖殖民地。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牙买加人民向英国殖民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8年,糖业和码头工人举行大暴动,建立起全国性工会和民族主义政党,使民族解放运动更加高涨。

1953年,牙买加争得实行部分内部自治的权力。6年以后获得较完整的内部自治权。

1962年8月6日宣布独立,并将8月6日定为独立日。每年8月的第一个期一为本国的国庆日。

5. 1670年的欧洲

教育史上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教育学的真正奠基人是 夸美纽斯 。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

1670年11月15日带着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与世长辞,遗体葬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尔登。

6. 1670年是康熙多少年

1670年,清圣祖康熙九年;日本灵元天皇宽文十年,庚戌年(狗年)。

7. 1670年状元

康熙朝的状元,李蟠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

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一天三顿吃馒头,不仅是一种心志,而且是一种能力。

8. 1670年欧洲发生了什么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也是著名的古希腊文学集。

余兆平

它反映了古希腊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看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伊索寓言和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一样,成为世界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伊索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爱琴海的萨摩斯岛。据说他长得丑,但从小就爱讲故事,最后以他出众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演讲技巧赢得了自由。成为自由人后,伊索经常出入小亚细亚吕底亚国王克洛斯的宫廷。国王欣赏他的才华,并任命他为国王的全权特使,处理希腊各城邦的事务。在频繁的外交活动中,伊索的口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寓言越来越受欢迎和出名。不幸的是,有一次伊索被送到德尔菲,被指控偷窃圣物,被当地人杀害。虽然伊索的一生以悲剧告终,但他的寓言却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伊索寓言死后200多年,也就是公元3世纪左右,出现了他的第一部寓言集,里面收集了200多个故事。后来经过不断的剪辑,内容逐渐丰富。1670年,当奥格尔在《亚非利加》一书的序言中提到伊索时,他认为自己是“古希腊最古老、最睿智的圣贤”和“神话作家之王”。后人也称赞其为“希腊寓言之父”、“西方寓言鼻祖”。

伊索寓言大部分都是从动物的角度审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在他的寓言中,他赋予动物人类的语言、性格和情感。这些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在寓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个性鲜明,行为独特,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在《伊索寓言》中,有很大比例的寓言是以狐狸为主角的,如狐狸与葡萄、狐狸与乌鸦、狐狸与猴子、农夫与狐狸等。机智、机智、多疑、狡猾的狐狸成了寓言中的绝对主角。它有人类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思想,但它不是一个“扁平的人物”,而是一个多变的形象。《狐狸与葡萄》里的狐狸是个吃醋吃不到葡萄的人,《狐狸与乌鸦》里的狐狸是个拍马屁的人,《农夫与狐狸》里的狐狸是个双刃剑的伪君子……动物形象和人物的多样性增加了审美的丰富性。

《伊索寓言》中的动植物包括银鼠、海狸、蛤蜊、芥末、刺李等100多种形象,给读者增添了不少新鲜感。以寓言《银鼠与阿佛洛狄忒》为例。故事讲的是一只银老鼠爱上了一个英俊的年轻人,请求丘比特把它变成一个美丽的女人。但是当它的梦想实现后,这个年轻人用老鼠测试它,以测试它是否真的“重生”。但银鼠化身的美少女看到老鼠后瞬间恢复了本性,跳下床去吃。这个寓言不能为了说明坏人的本性不能改变而改变,即使改变了,也只会收敛在表面,很快就会暴露。

《伊索寓言》的独特之处在于《伊索寓言》的主角增加了许多希腊神话人物,如阿佛洛狄忒、宙斯、阿波罗等。,除了一般寓言中常见的拟人动植物,这使得这类寓言的内容超越了世俗,具有理性色彩。

在《伊索寓言》中,大多数寓言通常以一句充满哲学和深刻含义的格言开始或结束,目的是警示世界。然而,它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而不是那些令公众望而却步的深奥晦涩的词语。读起来幽默有趣,发人深省。像《宙斯与人》一样,宙斯要求赫尔墨斯向人灌输理性。结果矮个子被填满,成了聪明人;相反,高个子不满足于全身,只到膝盖,所以很笨。显然,这个寓言是针对那些发育良好但头脑简单的人的,是对他们的讽刺。

到目前为止,伊索寓言已经传入中国400多年了。利玛窦是第一个将《伊索寓言》引入中国并翻译成中文的人。在他的《十个陌生人》一书中,他将四篇《伊索寓言》翻译成了中文,如《肚皮狐狸》和《两棵树》。随后,另一位西班牙驻华传教士迭戈·德·潘托拉也在其最重要的著作《七克》中引用了六则《伊索寓言》。“当耶稣会士从西欧来到东方传教时,他们都带着《伊索寓言》这本书,并经常引用寓言作为教学和训诫。”162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伊索寓言集》--由法国吉尼格口述、中国张庚记录的《奕劻》,标志着《伊索寓言集》在中国正式完成。从那以后,伊索寓言的翻译在中国成了一大景观。随着白话文和西方文学的普及,《伊索寓言》越来越被视为儿童启蒙教育的读物。《伊索寓言》中的经典章节《乌鸦与狐狸》和《乌鸦喝水》已经正式进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小学生语文课本。

伊索寓言对世界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法国拉方丹和俄罗斯克雷洛夫创作的寓言中一些动物的原型和基本情节大多是以《伊索寓言》为蓝本的。阿里斯托芬曾经说过,如果人们不想无知和平庸,他们应该读《伊索寓言》。《伊索寓言》表现了古希腊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传达了古希腊人的文化经验和知识体系,体现了对现实理性的提倡和对智慧生命的崇尚,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品质上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启发意义。

书香南安

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近年来,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开展以来,全社会的阅读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影响日益深远。

目前,全民阅读在巴敏之地方兴未艾。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的书香氛围,号召更多的人加入阅读行列,以阅读开始更好的新生活,南安广播电视台的媒体整合平台和堤丰阅读APP平台共同打造了“书香南安”媒体整合和文化创作项目。

我们和堤丰一起学习,并计划每周提供2本新书。全年共有96本新书与市民和朋友分享。每本新书的音频制作都需要写作、校对、审计、录音和制作。每本新书的写作和审核都由知名学者控制,并邀请知名主播参与录制。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和叙事,南安人民可以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热情,进一步增强新时期开创事业的信心,推动南安率先在全省建设“全民阅读示范城市”。

9. 公元前1670年

 汤有七名

  汤又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甲骨文中称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称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后人祭祀汤时所称的庙号。在古书中还被尊称作武王。

  汤见伊尹

  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个曾做过奴隶的人。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他,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现在伊尹对于商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解网施仁

  商汤有一次外出,看见在一处茂盛的林子里,一个农夫正在张挂捕捉飞鸟的网,东南西北四面挂的都有。待网挂好后,这个农夫对天拜了几拜,然后跪在地上祷告说,“求上天保佑,网已挂好,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兽都进入中的网中来。”汤听见了以后,非常感慨说:“只有夏桀才能如此网尽矣!要是如此的张网,就会完全都捉尽啊!这样做实在太残忍了。”就叫从人把张挂的网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商汤也跪下去对网祷告说:“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飞,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飞,不听话的,就向网里钻吧。”说完起来对那个农夫和从人们说,对待禽兽也要有仁德之心,[39]不能捕尽捉绝,不听天命的,还是少数,中们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听天命的。诸侯听说这件事以后,都称颂说:汤真是一个有德之君。那个农夫也深受感动,就照汤的做法,收去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这就是流传到后世的“网开三面”的成语故事。

  左右贤相

  商汤的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是两个身世和经历完全不相同的人。

  仲虺是个奴隶主,从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做官。伊尹是个奴隶,从他少年时代起就过着流浪生活,后来成为商汤妻子陪嫁的奴隶。

  汤是个识才之君,任用了二人为左右相。商汤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辅佐,首先是治理好内部,鼓励商统治区的人民安心农耕,饲养牲畜。同时团结与商友善的诸侯、方国。在商汤的仁义以及仲虺、伊尹的鼓动下,一些诸侯陆续叛夏而归顺商,归商的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个,商汤的势力也愈来愈大。

  桑林祷雨

  汤十九年至二十四年,连续五年的大旱,粮食绝收,汤亲自在国都亳(今商丘)东部的桑林祈祷,以自身作牺牲来祈雨,剪发及爪,自洁,作在柴上,准备自焚以祭天。火将然,即降大雨。另有传说,说成是宋景公祷雨。《艺文类聚》卷六六引《庄子》云:“昔宋景公时,大旱,卜之,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为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雨,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大雨。”杨宽认为,“商汤”与“宋景”古音相近,可能是口传过程中的传讹。(载《古史辨》第七册上)

  商朝君主汤简介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百岁而崩,庙号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10. 1670年是什么朝代

康熙十年是公元1671年。

因为,康熙元年是1662年,所以,康熙10年就是:1662+10-1=1671年。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蕴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蒙古语为"平和宁静"。 从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