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宴群公,酒酣翻译
jiāng hǎi xiāng féng kè hèn duō , qiū fēng yè xià dòng tíng bō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jiǔ hān yè bié huái yīn shì , yuè zhào gāo lóu yī qǔ gē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翻译: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赏析:
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后半借酒消愁,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2. 侍宴诗译文
咏马 (唐)杨师道 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马,老肥御苑未曾驰。 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翻译:马儿披着玉做的马鞍和金丝的辔头经过宫殿前红色的台阶,它的骨骼清奇毛色美丽。世上有很多的千里马,在皇帝的后苑里变老变肥都不曾纵情驰骋过。这匹马羸弱疲惫,不堪运盐车的重量,伯乐看到了都要嗟叹惋惜。这匹马如果能够达成自由驰骋的心愿,那么它一定能像一阵风似的奔驰到天涯。 杨师道:字景猷,华阴人,隋宗室也,清警有才思。入唐,尚桂阳公主,封安德郡公。贞观中,拜侍中,参豫朝政,迁中书令,罢为吏部尚书。师道善草隶,工诗,每与有名士燕集,歌咏自适。帝每见其诗,必吟讽嗟赏。后赐宴,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师道再拜,少选辄成,无所窜定,一座嗟伏。卒谥曰懿。其诗题材丰富,咏物应诏诗相对较多;风格如溪流清音,澄澈明丽。代表作有《陇头水》、《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初宵看婚》、《春朝闲步》、《还山宅》等。其中《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二)借用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指出“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写得很是令人感伤。另外诗《春朝闲步》中的“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还山宅》里的“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等都是难得的佳句。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四)。
3. 景公饮酒全文翻译
景公喝酒,陈桓子(在一旁)陪侍,(陈桓子)看见晏子后对景公禀告说
4. 明帝会诸公饮酒翻译
原文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脩,脩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魏武征袁本初,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容得谢。”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脩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闲,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数十步,诸人莫之解。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回,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弈弈在前。其悟捷如此。
翻译
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建相国府的大门,刚架椽子,曹操亲自出来看,并且叫人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了。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轮到杨脩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说:“曹公教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脩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脩:“懂吗?”杨脩回答说:“懂。”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脩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脩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
魏武帝曹操要讨伐袁本初,修造军事装备,剩下几十斛竹片,都是几寸长的。大家说这全部用不上,正要叫人烧掉。曹操在想怎么利用这些竹片,认为可以用来做竹盾牌,只是还没有把这话说出来。他派人速去问主簿杨德祖,杨德祖随即答复了来人,结果和曹操想的一样。大家都佩服杨德祖的聪明和悟性。
王敦率领军队东下,将要逼近朱雀桥,晋明帝亲自出到中堂。温峤当时任丹阳尹,明帝命令他毁掉朱雀桥,结果仍旧没有毁掉,明帝怒目圆睁,非常生气,随从的人都很恐惧。明帝立刻召集大臣们来,温峤到后,没有谢罪,只是求赐酒肉请死。王导接着来到,他光着脚退到地上,谢罪说:“天子的威严就在眼前,于是使温峤吓得不可能谢罪了。”温峤这才退下谢罪,明帝也就心平气和了。大臣们都很赞赏王导的机敏而有悟性的名言。
司空郗愔镇守北府的时候,桓温不喜欢他掌握兵权。郗愔对情势的了解一向胡涂,还寄信给桓温说:“正想和您一起辅佐王室,修复被敌人毁坏的先帝陵寝。”当时他的嫡长子嘉宾正到外地去,在半路听说送信的人到了,急忙拿过他父亲的信来看,看完了,把信撕得粉碎,就返回去,又代他父亲另外写了封信,诉说自己年老多病,经不住世事烦扰,想找个闲散的官位来自我调养。桓温收到信非常高兴,立刻下令把郗愔调为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会稽太守。
东亭侯王珣任桓温的主簿时,曾经在春天和石头兄弟骑马到郊外游春。当时同游的名流都一起并马前进;只有王珣一个人总是走在前面,和他们距离几十步远,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缘故。石头等人已经玩得很疲倦了,不久就坐车回去。结果其他人都像侍从官一样跟在后面,只有王珣精神抖擞地走在前面。他就是这样的有悟性而且机敏。
5. 宴词原文及翻译
宴馀香殿会鸳衾,会待长风吹落尽。
宴馀香殿会鸳衾,会绩溪边去问津。
宴坐清香思自任,会稽愚妇轻买臣。
宴馀香殿会鸳衾,会待长风吹落尽。
宴罢风流人不见,会当小杀青瑶简。
宴残红烛长庚烂,会致名津搜俊彦。
宴坐黄花长满襟,会待长风吹落尽。
6. 公宴诗翻译
一、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文章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稚是洪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文章借此夸赞洪州人物俊美。
3、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文章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
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史记?贾谊传》记载,汉文帝时,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长安,召见于宣室。作者借此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了,不能做官了。又载,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文章借此表达年时易往,功业难就。
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史记?贾谊传》记载,贾谊曾任太中大夫,对当时国
家大事多所建议,一时深受器重,后受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7、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梁鸿,东汉人,因作诗讽刺君王,得罪了汉章帝,被迫逃到齐鲁一带躲避。文章借此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后汉书?孟尝传》记载,东汉人孟尝,为官清正廉洁,但不被重用,后来归田。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独自驾车出行,在无路可
走时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来反衬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
1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1、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12、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半句出自《烈女传?母仪传》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者借此表达有幸在宴会上结识了各位
名士。
1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史记?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即奏《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这两句是说,未遇推荐之人,只能赋凌云之赋而自惜。
14、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列子?汤问》记载的.高山流水的故事。这句的意思是说既遇知音,就在宴会上赋诗作文,不以为惭。
15、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的兰亭集会的情况。《晋书?石崇传》记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这句是说,名胜之地,终难免于荒芜。
二、出自文人词句的典故
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士的独乐。《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钟嵘《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曹植)。”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
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文章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
4、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作者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7. 帝宴群臣积翠池翻译
理解:皇帝在积翠池这个地方宴请群臣,席上酒酣乐起,(众人)赋诗作文(以为乐)。
8. 景公饮酒酣翻译
鲁国国君鲁昭公访问齐国来了,齐景公设宴招待鲁昭公。
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婴执礼仪,两国君臣四个人坐在堂上。 而堂下站着的,乃是齐国的三位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
这三位勇士,都是齐景公延续齐庄公的“勇爵”制度选拔出来的最为杰出的人才,他们个个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号称齐国“三杰”。
晏婴看到这“三杰”后,不由得心生一计。
酒至半酣,晏婴说:“园中的桃子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就派人去摘,晏婴借口仙桃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不一会儿,就带着人摘了六个大桃回来了。
齐景公问:“就结了这几个吗?”
晏婴回答说:“熟了的,就只有这六个,别的都没熟。”说完,毕恭毕敬地献给了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一个桃子。
鲁昭公边吃着桃,边夸奖着味道甘美,堪称天下极品。
齐景公就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啊,叔孙大夫天下闻名,理当吃一个。”就赏了鲁国大夫叔孙蜡一个。
叔孙蜡连忙谦让道:“我哪里比得上晏婴相国贤德呢?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子理应归他吃。”
齐景公见他二人相互谦让,便说道:“那你们二人,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于是,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就都把桃子吃了。
六个大桃,吃了四个,盘中就只剩下两枚桃子了。
这时,晏婴趁机说道:“请主公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
齐景公同意,马上传令下去,谁的功劳大,谁就可以吃了这盘中的桃子。
话音刚落,站在堂下的勇士公孙捷马上跑了过来,说道:“有一次我跟着主公外出打猎,在山上遇到一只猛虎,是我冲过去三拳两脚将猛虎打死,救了主公。如此大功,可以吃桃吗?”
齐景公点头称是。晏婴说:“可以。冒死救主,功如山高。赐酒一杯,桃一个。”
公孙捷喝了酒,吃了桃,十分得意。
堂下的古冶子见公孙捷吃了桃子,也大声叫道:“当年,主公过黄河的时候,一只大鼋把国君的马拖下水里,是我跳到水中搏斗,杀死了大鼋,才解救国君于危难。像这样的功劳,能不能吃桃?”
齐景公点头称是。晏婴说:“可以。赐酒一杯,桃一个。”就连忙把剩下的最后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古冶子喝了酒,吃了桃,也十分得意。
盘中的桃子已经吃完了。站在堂下的田开疆气急败坏的大声喊道:“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过关斩将,俘虏了敌兵五千多人,迫使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威震四方,就连附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之功,就难道不能吃到一枚桃子吗?”
晏婴赶紧说:“开疆拓土,盖世奇功,自然远在公孙捷、古冶子二位之上,理应吃桃。只可惜,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以后桃子熟了,才能再请您品尝吧。”
田开疆怒不可遏,手按着佩剑说:“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这样的功劳难道还比不上打虎杀鼋吗?我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般侮辱,我还有什么脸面站在这里?”
说完,竟挥剑自刎而死!
最先吃桃子的公孙捷见田开疆自杀了,顿时羞愧难当,说:“我因小功而食桃,田将军有大功反而吃不到桃,我又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说罢,他也拔剑自杀了。
古冶子大惊,也拔出剑来,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亲如骨肉,誓同生死,如今他俩人已死,我如何苟活?”说完,也割喉自尽了。
两位鲁国来宾目睹此景,目瞪口呆,过了半天,鲁昭公才说:“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一声,默默无语。
晏婴不慌不忙地说道:“他们都是些有勇无谋的莽汉,这样的人少几个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这就是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三个莽夫不知晏子之计,死的不明不白。
那么,晏子为什么要设局除掉这三位勇士呢?
据《晏子春秋》记载:三位勇士都有打虎的本领,狂傲的不得了,“晏子进而趋,三子者不起。”看到晏子进来了跟没看见一样,坐在那不理,毫无礼节,晏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晏子对齐景公说:“此(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齐景公爱惜人才,并没明确表态。于是,晏子就使出了上面的这个计谋,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一气之下都自杀了。
这三位勇士都是有勇无谋之辈,头脑简单,意气用事,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勇猛而登临高位的,所以个个恃功自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古代臣子是不能佩剑上殿的,像专诸刺吴王僚,只能光着身子靠近;荆轲刺秦王政,旁边的臣子都没有武器。这三位勇士凭着特殊的荣誉已经做到可以佩剑上殿的级别了,头脑又简单,态度又傲慢,一旦被人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齐国后期君权已经衰落了,庄公被大臣崔杼杀死,这个景公就是崔杼所立,君弱臣强的格局就此形成。庆封又杀了崔杼,田、鲍、高、栾四家又杀了庆封,这种混战让勇士们大有用武之地。
崔、庆两家被消灭后,田无宇家族“大斗出,小斗进”,暗中收买百姓,对国君公室的潜在威胁就更加严重了。而这个田开疆就是田氏家族的强人,除掉田开疆,就有去掉田氏臂膀的功效。
因此,从深处讲,晏子杀掉这样的勇士,是为了恢复正常的国家秩序。
9.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翻译
李世民年号: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