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东东源(周小东东源简历)

1. 周小东东源

东源中学和东源实验中学都是非常优秀的中学,但是相比较而言,东源实验中学要好于东源中学,这主要是因为东源实验中学的教师个个都是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都非常出色,另外,东源实抢中学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年在全市统考中总成绩排名第一,受到社会的高度赞扬

2. 周小东东源简历

刘存周是个传奇的人物,1944年出身,研究生学历,历任哈药集团副总经理兼哈尔滨制药总厂厂长,1976年开始从事医药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1996年哈尔滨市劳动模范,199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8年全国医药系统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3. 周小东东源县

东源县主要土特产品有:上莞仙湖茶、康禾茶、蓝口礤头茶、霸王花米排粉、“望郎回”板栗、绿纯客家娘酒、黄田米酒、灵芝、五指毛桃、蜂蜜等。客家十大名菜有:东江盐焗鸡、红焖猪肉、东江酿豆腐、上汤桂花鱼、客家酿三宝、娘酒醉河虾、清煲草鱼、水晶鸡、薯丝煲、咸香鸭。

4. 东源刘小业

职工规模:50~100人

所属行业:家居/室内设计/装饰装潢

地址:济宁市高新区

公司介绍:本公司是一家生产及销售家居建材的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木门 钛镁合金门窗 断桥铝门窗 智能系统门窗。

5. 东源 张铭

简介:成都铭东源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2月2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销售:汽车零配件、轮胎、矿产品(不含国家专控产品)、机械设备、橡胶制品、日用百货、建辅建材、五金交电、服装、鞋、皮革制品等。 法定代表人:蒋东 成立时间:2014-02-24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10700073412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凉井二路20号

6. 周源东南大学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一、文学常识

  1.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2.记:古代一种文体,它用来记载事物或发表议论,有时也用于说明。

  二、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1)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2)数(3)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4)缤纷(5)。渔人甚(6)异(7)之,复前行,欲穷(8)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9)船,从口入。初(10)极(11)狭,才(12)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13)开朗(14)。土地平旷,屋舍(15)俨然(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阡陌(18)交通(19),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20)如外人。黄发(21)垂髫(22),并怡然(23)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24)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25)来问讯(26)。自云先世(27)避秦时乱,率妻子(28)邑人(29)来此绝境(30),不复(31)出焉,遂(32)与外人间隔(33)。问今是何世,乃(34)不知有汉,无论(35)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36)所闻,皆叹惋(37)。余(38)人各复延(39)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40)云:“不足(41)为(42)外人道也。”

  既(43)出,得(44)其船,便扶(45)向(46)路,处处志(47)之。及(48)郡下,诣(49)太守说如此(50)。太守即(51)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52),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53)士也,闻之,欣然(54)规往(55)。未果(56),寻(57)病终。 后遂无问津(58)者。

  三、注释

  (1) 缘:沿,沿着。(2) 夹岸:两岸。(3) 数:几。

  (4) 英:花。(5)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6) 甚:非常。

  (7) 异:感到惊异。(8) 穷:尽。这里指走到……尽头。(9) 舍:扔。

  (10) 初:刚刚。(11) 极:特别。(12) 才:仅仅。

  (13) 豁然:开阔的样子。(14) 开朗:开阔而明亮。(15) 舍:房屋。

  (16) 俨然:整齐的样子。(17) 属:类。(18) 阡陌:田间小路。

  阡:南北走向的叫阡。陌:东西走向的叫陌。(19) 交通:互相通达。

  (20) 悉:都。(21)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借指老年人。

  (22)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 髫:小孩下垂的短发。

  (23) 怡然:愉快的样子。(24) 要:通“邀”,邀请。(25) 咸:都,全。

  (26) 问讯:询问消息。(27) 先世:前辈,祖先。(28) 妻子:妻子儿女。

  (29) 邑人:同乡。(30)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31) 复:再。

  (32) 遂:于是,就。(33) 间隔:隔断,隔绝。(34) 乃:竟,竟然。

  (35) 无论:不要说。(36) 具言:陈说,叙说。(37) 叹惋:叹息,惋惜。

  (38) 余:其他的。(39) 延:邀请。(40) 语:告诉。

  (41) 足:值得。(42) 为:向。(43) 既:已经。

  (44) 得:找到。(45) 扶:沿,沿着。(46) 向:原先。

  (47) 志:标记。这里指做标记。(48) 及:到。(49) 诣:到……处所。

  (50) 如此:指发现桃花源的事。(51) 即:马上。(52) 志:标记。

  (53) 高尚:高洁。(54) 欣然:兴致勃勃的样子。(55) 规往:打算前往。

  规:计划,打算。(56)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57) 寻:不久。(58) 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 路 。津:渡口。

  四、译文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沿着小溪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的路。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其他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桃花纷纷落下。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就看见一座小山。山脚下有一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就扔下船,从这个小洞走进去。刚开始特别狭窄,仅仅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发现一下子就)开阔敞亮了。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周围)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桑竹环绕,田间小路互相通达,(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人们来来往往,在田间耕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看到渔人,竟十分吃惊,问(渔人)从哪儿来,(渔人)仔细地回答了他。(他们)便邀请(渔人)回到家中,摆酒杀鸡做饭。村里听说有这么一个人,都来询问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躲避秦朝时的动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就跟外界的人隔绝了。问现在是哪一朝,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都长叹表示惋惜。其他的人又一一延请(渔人)到家里,都拿出酒和饭菜。停留了几天,就辞别离开。这里的人告诉说:“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从前的路,到处留下记号。到了武陵郡城,(他)如此这般地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太守。太守当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桃花源),寻找以前做的记号,可不久就迷了路,再也找不到路了。南阳郡的刘子骥,是一个声望很高的人,听说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没实现,不久他就染病死了。后来就没有问路的人了。

  五、字词、句式

  1.字音、字形

  夹(jiā)岸 缤纷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 黄发垂髫(tiáo) 怡(yí)然 邑(yì)人 遂(suì) 叹惋(wǎn) 诣(yì) 遣(qiǎn) 刘子骥(jì) 问津(jīn)

  2.词类活用

  ① 林尽水源。尽: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② 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③ 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④ 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⑤ 不复出焉。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⑥ 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⑦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3.一义多词

  ① 缘溪行。便扶向路。缘、扶: 沿着。

  ② 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要、延: 邀请。

  ③ 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出酒食。悉、咸、皆: 都。

  ④ 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人语云。道、云:说。

  4.古今异义词

  词语古义今义词语古义今义

  交通互相通达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

  无论不要说用作连词,不译鲜美鲜艳美丽食物的味道好

  问讯询问消息询问,问候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间隔隔断,隔绝指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足不值得不够

  开朗开阔而明亮思想、性格、心胸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如此像这样这样

  既已经关系连词,既然俨然整齐的样子形容很像

  扶沿着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缘沿着缘故,缘分

  寻不久寻找延邀请延伸,延长

  5.本文出现的成语:落英缤纷、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不足为外人道。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无人问津】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

  6.一词多义

  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舍便舍船(动词,扔) 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中中无杂树(中间) 晋太元中(年间) 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之忘路之远近(的)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这件事) 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7.特殊句式

  ① 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② 省略句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c. 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

  d. 问所从来:问(之/渔人)所从来。

  六、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 山有小口;② 初极狭。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七、简答题

  1.本文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访问→离开→再寻)

  2.概括段意:

  第一段--渔人无意间发现了桃花源的入口。

  第二段--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

  第三段--写桃花源人热情接待渔人。

  第四段--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人也没找到桃花源。

  3.概括本文中心:

  桃花源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强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

  4.本文写法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充满了传奇色彩。

  5.本文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6.后世把“世外桃源”作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细读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

  7.作者写渔人以及后来许多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的意图是什么?

  桃花源只是作者以及无数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它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写桃花源无迹可寻,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8.作者虚构这样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有什么目的?

  作者虚构了这样的社会,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也表达了对人人平等、人人劳动、没有战乱、没有剥削、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尽管当时的社会无法实现,但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9.第一段景物的描写带有神秘色彩。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下文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10.渔人进入桃花源,见到了什么景色?说明了什么?

  景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说明:桃花源环境宁静优美,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

  11.为什么桃花源人“皆叹惋”?

  ① 为桃花源外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② 为桃花源外的人从没有过上安宁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12.桃花源人的人物形象:热情淳朴、热爱和平,过着安定美好生活的人们。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不希望外人扰乱这里和平宁静的生活。

  1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原因:桃花源的情况好,他也想让别人来这里过上好的生活。

  15.假如太守找到桃花源,后果是:桃花源人重新过上痛苦生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