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喝什么白酒,清朝喝什么酒

本文目录一览

1,清朝喝什么酒

敬酒

清朝喝什么酒

2,清朝乾隆皇帝年间汾酒啥样

  和现在的一个样。  汾酒,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汾牌二锅头。  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历史上,汾酒曾经过了三次辉煌。汾酒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是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劳动成果。

清朝乾隆皇帝年间汾酒啥样

3,清朝人喝黄酒还是白酒

普遍的是黄酒,白酒虽然有,但粮食有限,很少酿制高度白酒供普通人群消费,那些电影中的大碗喝酒,其实在普通百姓中是少有的。
黄酒

清朝人喝黄酒还是白酒

4,清朝的皇宫御用酒是什么酒是那里生产的

世界科技报道[tech.icxo.com]消息:清朝皇帝平时吃饭称为“传膳”、“进膳”、“用膳”等。清朝历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场面、肴馔的数量差别很大,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康熙皇帝进膳时就比较简单;乾隆皇帝每次膳食的菜肴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一般而言,乾隆皇帝以后,历朝皇帝的日常饮食都在四五十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种。愈到清后朝,皇帝的膳事愈铺张豪华,至清代末年时,皇帝饮食的铺张程度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宫廷其他成员的饮食耗费也是十分惊人的。在鄂尔泰、张廷玉编纂的《国朝宫史》中,对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饮食原料额”作过以下的统

5,古时最好是清朝的女子饮得是什么酒那时应该没啤酒红酒难不成全

清朝的女子饮得是甜米酒,,就是醪糟水,比较著名的有绍兴黄酒。也有葡萄酒,不是有诗为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证明我国古时就有葡萄酒了。
白酒
古时候的酒和现在的酒不一样。白酒也有低度的。再说清朝有钱人家已经能喝上冰镇葡萄酒了。中国早在一千年前就有地窖存冰的方法了。没事多看看历史书……

6,中国古代宫廷贡酒有哪些

  古代流传下来的十大宫廷贡酒(依次为九酝春酒、鹤年贡酒、枣集美酒、酃酒、鸿茅酒、羊羔美酒、杏花村汾酒、五加皮酒、菊花酒、同盛金烧酒)更以其香醇宜人和益寿养生而流芳于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十大宫廷贡酒中的酃酒、羊羔美酒、五加皮酒、菊花酒及同盛金烧酒已很难在市场上找到,而另外的五种酒则或经改头换面,依旧畅销于世。  九酝春酒  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即古井贡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古井贡酒)成为历代贡品。  鹤年贡酒  创立于明朝永乐三年的北京鹤年堂在明、清两朝就专门为皇宫配制御用养生酒、养生茶等而扬名海内 鹤年贡酒  外,被誉为“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现专供于中央国家机关的《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系运用鹤年堂世传六百年御用养生酒酿制工艺精制而成,色泽瑰丽、口味醇香,酒性温和,营养丰富,养人养生,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上好嘉品。  枣集美酒  枣集镇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其酿酒历史久远,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产出的酒被宋真宗赵恒钦定为“宫廷贡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美句流传。公元前51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祖师孔子问礼拜谒于道教祖师——老子(李耳),老子奉上枣集酿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饮后遂留下“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赵恒于在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下诏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  酃酒  又名酃酉录酒。 酃酒  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而且还被历代帝王祭祀祖先作为最佳的祭酒。  鸿茅酒  鸿茅酒始创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产于内蒙古凉城县的鸿茅古镇。  羊羔美酒  唐代羊羔美酒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帝享用,唐玄宗李隆基给杨贵妃过二十岁生日时,从“沉香亭”贡酒中特意为杨贵妃选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贺,贵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酒兴排击奏乐。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同客人畅饮羊羔美酒时,挥笔写下了“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泻钱唐药王船”的精美诗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的滋补保健用品;清朝学者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记载羊羔美酒系栾城所产,并将羊羔美酒列为当时55种名酒之量。  杏花村汾酒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汾酒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宫廷贡酒。唐代大诗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汾酒  的千古绝唱更使杏花村和汾酒天下闻名,妇孺皆知。《唐国史补》、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窦革的《酒谱》、张能臣的《酒名记》、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明代王世贞的《酒品》、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都有关于杏花村美酒为历代名酒的记载。上世纪初的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优秀代表。  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堪称最古老的贡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关于它的配制有一段段优美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  ”。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菊花酒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 菊花酒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同盛金”烧酒  1996年6月9日,一项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在辽宁锦州面世。人们搬迁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老厂时,偶然在地下80厘米处发现了四个木制的酒海(古代酒的容器),酒海内竟然完好地保存着香气宜人的白酒。这些酒海以红桦构筑,长为2.62米、宽1.31米、深1.64米箱内裱糊以约1500层、内蘸以鹿血的宣纸。这些宣纸上用汉字,涝文书写"大清道光乙已年""同盛金"、"大清国"等字样。通过这些记载及其他遗迹、文物考古专家确认这是"同盛金"酒坊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封存的,这些酒不仅命长,而且十分好喝。 同盛金烧酒  "烧酒"属陈香型,色微黄,酒精度53%,理化和卫生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由于是贡酒,它用鹿血蘸宣纸封存,150多年的浸泡使鹿血渗入酒中,功效了得。 据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国食品工艺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反复考证后认为:这批清朝贡酒是世界上穴藏时间最长的白酒,它和盛酒器皿"木酒海"的发现,对中国酒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7,清朝皇族喝什么酒

清朝皇族人口众多,搬到宫外的诸王府宗族,朝廷虽然管生活费,但不会逼着你必须吃什么菜喝什么酒,宫外宗族的话买民间的酒也行。宫里的酒不是买的,所以没牌子(囧),算自家酿的:光禄寺下属良酝署就是负责给皇家酿酒的,每年春秋两季取京西玉泉水酿酒。用糯米加豆、麦曲、花椒、酵母、箬竹叶、芝麻制成。至于传说中皇帝们喝的养生酒(如“松苓酒”)、宫中节日用酒(如“雄黄酒”)等一般是在此白酒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相传,菊花白酒、莲花白酒是清末宫中两大名酒,清末民初徐珂编《清稗类钞》中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另外据说清末的宫廷也有了洋酒。

8,关羽温酒斩华佗时喝的什么酒

古人最喜欢的就是温酒,试想如果是白酒,喝完以后全身就会暖暖的,还用费那么多力气去温酒么?而小米酒正适合加热,原因是酒中含有极微量的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些物质的残留量,人们一般将酒隔水烫到60~70度左右再喝。醛、醚等有机物的沸点较低,一般在20~35度左右,即使甲醇也不过65度,所以其中所含的这些极微量的有机物,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黄酒中所含的脂类芳香物随温度升高而蒸腾。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热后饮用,会使小米酒变得温和柔顺,更能享受到黄酒的醇香,驱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 我一直认为关羽温酒斩华雄时,那个酒就是小米酒。题外话:华佗太冤了,华雄笑得诈尸了
三国演义中没有说明什麽酒。古代一般是粮食做的水酒。
哈哈哈,你笑死我了,哥真幽默

9,清朝时的酒是烧酒还是米酒

二者都有。元代出现酒精蒸馏技术,开始有了白酒。但蒸馏技术要求比较高,一般农村不具备条件,所以几百年来直到今天我国农村很多地区仍然有自酿米酒的传统。元代以后烧酒逐渐普及,在城镇经济发达的地区专业酿酒作坊发展起来,当时的城市中开始出现专门经营烧酒的店铺与酒馆。
烧酒
绍兴黄酒
烧酒,酒精蒸馏术在清代以前就有了
60多度也正常。为了提高酒度,酒度达到30度的酒尾进行截留回蒸,也可以做到原酒酒度达到65度以上。70多度是分级摘酒造成的,白酒蒸馏时候,前段流出的白酒酒度高,后段流出的白酒酒度低。前段白酒可以达到70度以上。白酒蒸馏的甑锅高度一般在70~80cm,这样的高度符合白酒蒸馏的高度,装甑高度达到这样的高度即可。
两者都有例如河北的老白干是烧酒,绍兴黄酒是米酒

10,古代人喝的是什么酒

在蒙元以前,我国古人喝得酒基本是未蒸馏的低度白酒及黄酒(南方人较多),也就是1楼‘九尾妖侍’朋友说的醪糟通过蒸馏工序获得的高度酒精烈性酒是元代通过蒙古游牧民族引入中国(中原本部)的---这么说的原因是迄今为止也只是北方人偏爱引用烈性酒,而南方人不甚习惯,这于蒙元统治重心在北方有很大关系。李时珍“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本草 纲目》但在唐时,我国也曾经一度流行西域(高昌)传来的蒸馏法葡萄酒(呵呵,亦即类如今日的干邑)。但自唐后,似乎此法失传(?)----或者说蒸馏出来的烈酒本就不符合国人中庸平和的性格,因此从唐到元,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酒的制造工艺没有太大改进,一直采用人工发酵的方式获得低度酒。
古人的酒一般都是通过用果子或者粮食直接发酵制成的。因此古人的酒其实就是我们现代的醪糟。
喝的时候90%以上都洒到地上了,真正到肚里没多少
洒精含量不高的米酒,因为蒸馏技术不行.
第一,最最古的古人喝的酒确实就是“醪糟”。但是后来发明了重复酿造的技术,就是用先酿出来的、含有一定酒精的醪糟汁来煮粮食,然后再让这样的粮食发酵,这样操作,最多据说可以重复九次,叫做“九重酿”,其酒精含量就比酒酿要高不少了。现在酿黄酒的,好象依然有使用这个方式的。这样获得的酒精浓度是有限的,因为究竟浓度浓到一定程度,酵母菌就罢工了。这样的酒才可以抱着坛子喝。第二,元朝以后,引进了蒸馏技术,从那以后的明朝清朝的古人,就可以喝白酒(烧酒)了。这样的酒就不能抱坛子喝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