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贝多芬耳疾严重(贝多芬1797年患什么病)

1. 1798年贝多芬耳疾严重

1. 1798年贝多芬耳疾严重

悲怆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98-1799年初创作的,该作品阐述了贝多芬二十八、九岁时对于生活的记录。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可以说是完美的音乐典范————它是日记式的生活状态的反映,而贝多芬在他的音乐声中告诉我们,他已超越了现实,摆脱了尘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胜利者。

2. 贝多芬1797年患什么病

2. 贝多芬1797年患什么病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9首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和2部弥撒曲。而他所创作的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一直以来都是小提琴演奏家们的挚爱,更是成为所有小提琴学习者的必修课。几乎可以说,10首奏鸣曲是按照贝多芬的生命轨迹、性格的变化形成了各自风格,其中,尤以第五号《春天》和第九号《克莱采》最为著名。

1797-1798年间,贝多芬创作了《第一小提琴奏鸣曲, op.12 No1, 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op.12 No2, A大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op.12 No3, 降E大调》,这是他的第一套小提琴奏鸣曲,三部曲目都是题赠给他当时的老师萨里耶里(Antonio Salieri, 1750-1825)。1798年,贝多芬曾与小提琴大师史邦齐希(Ignaz Schuppanzigh,1776-1830)举行联合音乐会,当时就留有贝多芬担任伴奏演出奏鸣曲的纪录。

那一时期,贝多芬受到莫扎特于1784年发表的《小提琴奏鸣曲K.454》的影响,创作小提琴奏鸣曲的手法也依循着其小提琴奏鸣曲形式作改良,虽然贝多芬早期承袭着莫扎特的创作手法,但其求新求变的创作力正开始萌芽。

“春天奏鸣曲”成第一创作期经典之作

贝多芬的《第四小提琴奏鸣曲,OP.23,A小调》创作于1800年,呈献给富利斯(Morita Von Fries)伯爵。富利斯是当时贵族中著名的音乐爱好者,其府邸沙龙曾是维也纳音乐交流的中心。这首第四号曲问世时,与第五号曲共同编号为23,后来才分开编号。

同一时期,最著名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OP24-春天,F大调》创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到维也纳最初十年中的作品,属于他早期稍晚一些时候的创作。这时贝多芬已经31岁,创作技巧已趋成熟,他的个性已基本形成。尽管这首乐曲写于贝多芬早期,但与海顿、莫扎特的真正古典主义音乐相比还是不一样,它充满自信乐观的精神信念,表达了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这首奏鸣曲一共有四个乐章。

实际上1801年,贝多芬的身体已很不健康,耳疾害了好几年一直没有治愈而且日益加剧,这给他带来痛苦。但贝多芬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正如他自己说过的那样:“艺术家是一团火,他是不哭的”,高尚的情操使他写出了充满青春朝气和乐观情绪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OP24-春天,F大调》。这部作品所有4个乐章的主题

3.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

贝多芬暴风眼是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是由著名的贝多芬撰写,本作品与以前的“悲怆”型作品有些不同的气质,正是贝多芬耳病加重,个人生活中又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甚至写下了遗言,曾想到死去的时刻,人生、艺术、理想、现实,肯定都是他思索得很多、很深的题目。

4. 贝多芬有耳疾

贝多芬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挠与命运,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斗争的一生。自小受到酗酒的父亲的虐待,以及急功近利的训练。又及长大后,母亲过身,家庭的重担落在作为长兄的贝多芬的身上。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及幻灭。中年时期出现的耳疾,侄子的不孝,生活拮据以及终身未婚,贝多芬都是逆来顺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心底里的抗争精神,从没有为三斗米折腰。他的名言“握住命运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实写照。

5. 贝多芬是哪一年患上耳疾的

生平

1770年出身于德国城市波恩一个平民家庭,祖父原籍荷兰,后移居德国,曾任当地宫廷乐长。他的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酗酒成性,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自小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

1774年他的父亲为了使贝多芬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强迫年少的贝多芬学习音乐和长时间的练习钢琴。

1778年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台演出。

1781年跟随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

1783年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

1787年在维也纳与莫扎特会面。

1788年在一支歌剧院乐队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在波恩大学学习

1792年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到奥京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1795年他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曲目是第二钢琴协奏曲,由他本人演奏钢琴。演出获得了成功。

1796年出现耳疾先兆

1803年完成划时代的《第三交响曲》,并准备献给拿破仑。

1804年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撕去了第三交响曲上写有献给拿破仑的扉页,而写上了一句话“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

1808年同时发表了第五交响曲《命运》与第六交响曲《田园》。

1809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5年-1819年经历4年的创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当时欧洲封建复辟的影响,情绪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欧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完成第九交响曲并在5月7日首演,盛况空前。

1826年侄子卡尔自杀未遂,贝多芬精神大受打击,健康日益恶化

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

1827年3月29日两万名维也纳市民参加了他的葬礼,当局要出动军队维持秩序。

死因

对贝多芬早逝的原因,众说纷纭。

当时的医生下结论,死因是浮肿病。

有人认为他是死于梅毒。

经后世专家对贝多芬遗留下来的头发进行的医学化验,结果显示,贝多芬死于汞中毒。虽然这一发现对梅毒致死的推测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现在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当时工业污染了多瑙河的鱼,而贝多芬又很喜欢吃该地段的鱼,因此鱼体内的汞在其身上沉积而致死。并非是贝多芬为了治疗梅毒而将含汞的药物服用到体内所致。贝多芬性格方面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泻和腹痛的折磨,都是由汞引起的。

性格

后人一向认为,贝多芬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挠与命运,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斗争的一生。自小受到酗酒的父亲的虐待,以及急功近利的训练。又及长大后,母亲过身,家庭的重担落在作为长兄的贝多芬的身上。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及幻灭。中年时期出现的耳疾,侄子的不孝,生活拮据以及终身未婚,贝多芬都是逆来顺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心底里的抗争精神,从没有为三斗米折腰。他的名言“握住命运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实写照。据说他临终前,雷电交加,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在直起了身,伸手抓向空中,好像要握住什么。这一情景,更是被后人认为是贝多芬自己对这句名言的形象化。

传说有一次贝多芬和歌德走在小路上,迎面开来一辆贵族的马车。他们两人只好靠边站。但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歌德对在身旁驶过的贵族鞠躬问好,而贝多芬则严肃傲然。车上的贵族也很彬彬有礼的向两人问好。后来贝多芬怀疑歌德的为人,两者的友谊也因此破裂。

贝多芬深受当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明显可看到“自由,平等,博爱”的倡导性主题。序曲科利奥兰,英雄交响曲和合唱交响曲,甚至在歌剧《费德里奥》里面囚徒合唱一景,直白地“唱出”了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噢,自由啊,自由,你什么时候重归到身边??”。

在行动上,有一次,贝多芬听到要举行音乐会为贫困的人民筹集捐款,就立刻带病上场演奏,为他所同情的人们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贝多芬虽然严肃傲然,但并非没有爱。他也谈过恋爱,虽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催生了第四交响曲和小提琴协奏曲。他对兄弟的儿子卡尔十分慈爱,甚至溺爱。有一次为了带后者回家,贝多芬冒雨出门,最后因为雨水透身,得了病,健康大为恶化。

音乐

很多人都认为贝多芬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无可否认,他的确是其中最出名和最受爱戴的。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等。其32首钢琴奏鸣曲,包括《悲怆》和《月光》等被尊为钢琴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为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他早期的音乐,有着海顿和莫扎特的宫廷音乐风格,注重形式美,如第一交响曲。越是后期,越是表现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甚至借音乐直白自己的理想和诉求。

6. 1796年贝多芬得了什么病

贝多芬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

医学史学家认为,导致贝多芬失聪的原因是他患有佩吉特病。

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贝多芬有硕大的脑袋和宽阔的额头,而这两项特征恰好是佩吉特病的特征性外貌。异常生长的骨质破坏了他的听神经并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聪。

客观的说个人体质或遗传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幼年被其父亲折磨所致。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7. 贝多芬从小就有耳疾吗

贝多芬因中年耳疾造成听觉被剥夺。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8. 贝多芬的耳疾是天生的吗

没有,有一个侄子,是他亲弟弟的孩子。。。。贝多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到了晚年,他把卡尔{他的侄子}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来疼爱。贝多芬,是世界级的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虽有多首名曲传世,但可惜的是,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 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由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他的心情,但她们接受他的音乐而拒绝他的爱。因此,贝多芬没有儿女。

9. 贝多芬身患耳疾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10. 贝多芬哪年患有耳疾

贝多芬听力残疾。

       1827年3月26日,57岁的贝多芬在雷雨交加中病逝于维也纳,与世长辞,这位伟大的、不屈不挠的音乐巨人结束了他苦难却荣耀的一生。

          回顾贝多芬的一生,他音乐艺术的黄金创作期正是在他失聪之后,《欢乐颂》是他在失聪之后的巅峰之作。他一生中的最后十年,正是处于双耳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穷困潦倒之中,精神上不断地受到折磨,可他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他那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不妥协的顽强精神,他为全世界人民作出了不灭的贡献,更为全世界的残疾朋友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11. 贝多芬的耳疾

贝多芬十大名曲有:

1.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2.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3.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4.A大调第七交响曲

5.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6.序曲《爱格蒙特》

7.《莱奥诺拉》

8.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9.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10.F大调第二浪漫曲

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

这部旋律欢快的作品,却创作于贝多芬健康每况愈下的时候。1801年,贝多芬的耳疾日益加剧,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他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在孤独并失聪的境况下,他顽强地遵循着自己艺术的箴言——“艺术家是一团火,他是不哭的”。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