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洛在法国哪里(法国圣马可)

1. 圣马洛在法国哪里

1. 圣马洛在法国哪里

圣马洛位于法国西北布列塔尼大区伊勒-维莱讷省,是该省的副省会。

2. 法国圣马可

2. 法国圣马可

乔凡尼加卜利埃里

威尼斯乐派形成于16世纪代表人物:乔凡尼加卜利埃里。

约1490年生于布鲁日或鲁莱斯,1562年12月17日卒于威尼斯。初在巴黎学法学,后从J.穆东学音乐。1522~1527年曾在费拉拉宫廷和米兰大主教宫廷任职。自1527年在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任乐长直到逝世。维拉尔特是威尼斯乐派创始人,他的早期法国歌曲受穆东的影响

3. 法国 圣马洛

PHYSIOMER 菲丝摩尔是世界顶级的鼻腔清洗品牌。早在1845年,菲丝摩尔就发现,法国圣马洛当地的海水冲洗鼻腔后,能有效缓解鼻塞、鼻炎症状。

经过菲丝摩尔100多年对海水的研究,并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目前菲丝摩尔由法国海水实验室(Le Laboratoire de la Mer)可每年生产1.5亿瓶鼻腔喷雾器。如今,菲丝摩尔作为顶级鼻腔清洗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

4. 法国圣马诺

法国朗斯潮汐电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潮汐发电站之一,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二的潮汐发电站。

朗斯潮汐电站位于法国圣马诺湾朗斯河口,这里是世界上著名大潮差地点之一,平均大汛潮差10.85 m,最大潮差13.5 m。朗斯潮汐电站于1959年开工建设,1966年建成投产。

5. 圣马洛是哪个国家

在海湾或者一些河口,可见到海水和江水每天有两次的涨落现象,早上的称为潮,晚上的称为汐,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劳和晒盐提供方便,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太阳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效应所造成的,利用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就是潮汐发电。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潮汐发电,1913年德国在北海海岸建立了第1座潮汐发电站。

第1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国兰斯电站,该电站位于法国圣马洛湾郎斯河口,郎斯河口最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

6. 法国圣玛洛

大概50多岁。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年轻时于勒大肆挥霍,人财两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得扫地出门的地步。既至美洲,赚了小钱,两年后又发了大财,成为大家的“福星”。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钱的于勒归来.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兴,出国到哲尔赛岛的旅行,他们在船上却见到一个酷似于勒的穷苦的卖牡蛎的人,菲利普先生在船长那里得到了信息及验证.不但发财的梦想化为乌有,进入上流社会的美梦成为泡影,眼下二女儿的婚事也岌岌可危。

最后全家不动声色地改乘圣玛洛船回来,以免再次碰上于勒回来见他们。最后再也没见过他。

7. 法国圣马洛在哪个地方

展开全部

(1)首都巴黎:法国首都,有埃非尔铁塔的美景!

布洛涅(Boulogne)

  法国北部港口,位于英吉利海峡右侧,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以意大利的博诺尼亚城(Bononia)(今博洛尼亚)的名称命名。

德奥维尔(Deauville)

  法国北部卡尔瓦多斯省的一个游览胜地,名称很可能由拉丁语的de(属于……)加上德语的auwa(潮湿的平原)以及拉丁语的villa(村庄)组合而成,意为“潮湿的平原上的村庄”。

  (23)迪埃普(Dieppe)

  法国北部临英吉利海峡的一个港口和游览胜地的名称,此名称与佛兰芒语的dieb(深的)一词有关,系指该城所处的阿尔克河河口。

  (24)迪纳尔(Dinard)

  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北部的游览胜地,临英吉利海峡,该名由凯尔特语的din(山)和大概是布列塔尼语的arzh(熊)组合而成,为“熊山”的意思。(25)第戎(Dijon)

  法国中东部一城市,该名来自古罗马名第维奥杜努姆(Diviodunum),意为“第维奥的山”,名称的第二个部分dunumwei为凯尔特语。

  (26)都兰(Touraine)

  法国中西部历史上的一个省份,因在该地居住的都罗尼人(Turoni)而得名,都罗尼人是高卢人的一个部落,其名称很可能源于凯尔特语的tur(水),参看该省省会“图尔”条。

  (27)杜埃(Douai)

  法国东北部一城镇,位于里尔以南,名称的由来不甚明确,大概源于一高卢人名“杜斯”(Dous)。

  (28)敦刻尔克(Dunkirk)

  法国东北部海岸的港口,城名由佛兰芒语的duine(沙丘)和kerk(教堂)组成,意即“沙丘上的教堂”,该城是在公元7世纪时建于此地的圣埃卢瓦教堂周围发展起来的。

  (29)多尔多涅(Dordogne)

  法国中南部的一个省和一条河的名称,此名可能源于凯尔特语的dour,意为“河流”。

  (30)多芬(Dauphine)

  法国东南部历史上的一省,1349年,此地割让给了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其时这块领地成了王太子以及王位继承人,并拥有以“多芬”为其头衔的查理.瓦罗亚(即后来的国王查理五世)的法定财产(封地),故得此名,头衔名“多芬”源于瓦罗亚封地贵族的姓氏“多芬”(Dauphinus),意为“海豚”,这是由于该贵族家族成员的头盔上有海豚状的顶饰。(31)法兰西岛(Ile de France)

  法国北部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以巴黎为中心,该名称为法语,意为“法兰西的岛”,可能因为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马恩河、塞纳河以及瓦兹河等)流经此地,或是因为此地是古代法国国王统治全国的行政中心而得此名称。

  (32)凡尔登(Verdun)

  法国动部默兹河畔的一个城市,位于梅斯之西,其名称源于凯尔特语的dun(山或堡),但其前半部分含义不明,城名含义大概是“默兹河上的防护坝”或类似的意思。

  (33)凡尔赛(Versailles)

  法国巴黎西南部的一个城镇,为著名的凡尔赛宫所在地,名称系由拉丁语的versus(斜坡)加后缀alia组合而成。

  (34)菲尼斯泰尔(Finistere)

  法国布列塔尼半岛西部一省,该省名源于古法语,意为“大地的尽头”(拉丁语是finis terrae),即“海角”之意,它与菲尼斯特雷角(Cape Finis terre)以及英国康沃尔半岛的地角(Land End)同义。

  (35)枫丹白露(Fontainbleau)

  法国中北部城市,位于巴黎东南,其名原为Fons Bleaudi,第一个词是拉丁文“泉水”,第二个词源于印欧语的bla(喷出、喷水),因此整个名称就是“喷泉”的意思,该城因998年法王路易在这里建起的宫殿而著名,现城就是以那些宫殿为中心发展起来的。(36)弗朗什—孔泰(Franche-Comte)

  法国历史上的一省,与瑞士接壤,为法语名,意为“自由之乡”,9世纪时的法王路易一世的儿子罗退尔皇帝曾授此地以特权。 

  (37)孚日(Vosges)

  法国东部一条山脉和一个省的名称,源于凯尔特语的vos(山峰)。

  (38)格勒诺布尔(Grenoble)

  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原拉丁语名格拉先波利斯(Gratianpolis),意为“格勒先之城”(格拉先Gratian为古罗马皇帝,他在公元4世纪创建了此城),现名就是由原拉丁名来的。

  (39)圭延(Guyenne)

  法国西南部历史上的一省,该名原为拉丁语阿圭坦尼亚(Aquitania)的讹误,法语名为Aquitaine,12世纪时,此省曾是包括阿圭塔尼亚和加斯科涅两地的公爵领地(该名也被拼为Guienne)。

  (40)纪龙德(吉伦特)(Gironde)

  法国西南部的一省,加龙河和多尔多涅河在此河口湾汇合,“纪龙德”(Gironde)为“加龙”(Garonne)的异体,并与之同源。

  (41)加来(Calais)

  法国东北部濒临多佛尔海峡的一个港口城市,以今比利时地区曾居住过的一个高卢人部落加利蒂(Caleti)命名,该部落名为“滨海居民”,系源自高卢语的一个意为“海峡”的词“cul”。(42)加龙河(River Garonne)

  位于法国西南部,该名可能由前印欧语的karr(岩石、石头)与高卢语的onne(河)两词组合而成,纪龙德省省名(Gironde)就是由加龙河河名(Garonne)来的。

  (43)加斯科涅(Gascony)

  法国西南部历史上的一省,拉丁语名称为瓦斯科尼亚(Vasconia),它源于当地民族名Vascs(或Basques)(即巴斯克人),公元6世纪巴斯克人被西哥特人赶出南比利牛斯山。

  (44)戛纳(Cannes)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和游览胜地,该名很可能源自拉丁语的canna(芦苇)(Cannes为法语Canne的复数形式),也可能源自前印欧语的can(高地),因为戛纳老城座落在低矮的山丘脚下。

  (45)卡昂(Caen)

  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一城市,城名由高卢语的catu(战斗)和magos(场地)两词组合而成,即“战场”的意思。

  (46)卡尔瓦多斯( Calvados)

  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北部一省,18世纪末,因此海岸附近的暗礁而的名,暗礁名则由拉丁语的calvus(光秃秃的)和dossum(背脊,法语为dos)两词组合而成,所指的是暗礁的形状。(47)坎佩尔(Quimper)

  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上的一个城市,位于布列斯特东南,城名源于布列塔尼语cenbera(汇合点),该城位于奥斯特河和斯泰尔河的汇合处。

  (48)科多尔(Cote d‘Or)

  法国中部勃艮地地区的高原,为法语名,意为“金色的斜坡”,因该地区盛产葡萄而得名。

  (49)科特达尔冈特(Cote d‘Argent)

  法国西南部的一段海岸,在比亚里茨和阿杜尔河河口之间,为法语名,意为“银色的海岸”,因在阳光照耀下,沙滩和海水闪闪发光而得名。

  (50)科特祖达尔(Cote d‘Azur)

  法国南部临地中海的一段海岸,由意大利边界往西至马赛,意为“蔚蓝色的海岸”,因在阳光照耀下海洋、天空呈蔚蓝色而得名,又称(法国的)里维埃拉。

(51)科特代默罗德(Cote d‘Emeraude)

  法国布列塔尼北部的一段海岸,由迪纳尔至圣马洛,法语名意为“绿色的海岸”,由绿色的海水而得名。

  (52)科特德尼茨(Cote de Nuits)

  法国科多尔省的北部地区,此地名由法语的cote(山、坡)和城名尼茨圣乔治(Nuits-St-George)两部分组成,城名的第一部分Nuits的来源不明,它不是来自法语的nuit(黑夜),有可能来自拉丁语的nauda(沼泽地)。(53)科特韦梅勒(Cote Vermeille)

  法国南部与西班牙为邻的一段海岸,其名 为法语,意为“朱红色的海岸”,因鲜艳的红色岩石和土壤而得名。

  (54)科西嘉(Corsica)

  地中海一岛屿,位于撒丁岛的北边,该名确切的起源尚未查明,可能源自腓尼基语的horsi一词,意为“树木繁茂的地方”,(腓尼基人曾用科西嘉岛上的松木造船),也有可能来自其古希腊名基尔诺斯(Kyrnos),而这个名字则源自腓尼基语的keren(角、岬、岩石),还有可能得名于曾在此定居的科西部落(Corsi)。

  (55)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

  法国中部一城市,在奥弗涅地区,古罗马时代称奥古斯塔纳默顿(Augustus Nemetun),由古罗马皇帝的称号奥古斯都(Augustus)和当地高卢人的一个部落名称组合而成,该部落名源自高卢语的nemeton(教堂),公元3-4世纪又依据高卢人的阿尔费尼部落(Arvergne)的名称改为阿尔费尼,并成为该地区的首府,最后到中世纪又改称克莱蒙(Clemont,法语为Clairmont,意即“明亮的山”),这是一个常见的法语地名,此名 又连结了费朗(Ferrand),它是附近一个城堡统治者的名字。

  (56)兰斯(Rheims)

  法国东北部城市,位于巴黎东北,因高卢人中的兰米部落(Remi)而得名,恺撒在B.C51年曾经提及该部落,此城当初为其首府,该部落名称很可能是“统治者”的意思,B.C前1世纪,此地等有个罗马名称杜罗科托鲁姆(Durocortorum),它源于高卢语词durum(要塞)。(57)朗德(Landes)

  法国西南部一地区,与比斯开湾平行延伸,这是法语地名,意为“石楠丛生的荒地”、“荒芜的沙地”,它来自高卢语的landa一词,英语的land(土地)与之有关,该地区大部分为沼泽地和沙丘。

  (58)朗格多克(Languedoc)

  法国南部一地区和历史上一省份的名称,此名产生于13世纪末,其起源是法语的Langue d‘oc,意为“oc语” (奥克语),“oc”是法国南方法语用词,表示“是”,在北方是oil(后来则成为oui)。

  (59)勒阿弗尔(Le Havre)

  法国北部一港口城市,位于塞纳河河口,1517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创建此城,当时取名为勒阿弗尔.德.格拉斯(Le Havre de Grace),其中“勒阿弗尔”是港口的意思,整个城市为“仁慈的港”,这是因为该城座落处的渔村建有供奉“仁慈”圣母玛利亚的一个小教堂。

  (60)勒芒(Le Mans)

  法国中部西北一城市,位于巴黎西南,公元前2世纪时的古罗马名是温迪农(Vindinon),它来自高卢语的vindo(白色的),公元4世纪又取名塞诺芒尼(Cenomanni),这本是一个部落的名称,大约是“乡下人”的意思,该地曾是这个部落的首府,后来,城名缩为Celmans,其中第一音节被误写为法语的定冠词“le”,从而形成现名(参看“缅因”条以及“克雷莫纳”条)。(61)里昂(Lyons)

  法国第三大城市,位于法国中部地区的东南,罗纳河河畔,其罗马名是Lugdunum,可能起源于高卢语的dun一词(堡垒),其前半部分源于高卢语的lugus(小的),或源于异教徒凯尔特人的神名Lug(卢格),此城名也可能源于凯尔特语的lucodunos,意为“明亮的山”,此城建于公元前43年。

  (62)里尔(Lille)

  法国东北部城市,城名起源于古法语词I‘isle(岛),此城原是作为要塞建成的,周围尽是沼泽。

  (63)利摩日(Limoges)

  法国中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克莱费朗以西,因高卢人的莱摩维斯部落(Lemovices)而得名,(地名Limousin利穆赞也派生于该部落名),该部落名称大概是“榆树林居民”之意,该城曾名奥古斯都里通(Augustoritum),这是由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的名字与高卢语词rito(涉场)组合而来的。

  (64)利翁湾(Gulf of Lions)

  地中海一海湾,西起法国、西班牙边界,东至土伦,此名称与城名Lyons(里昂)无关,而与lions(狮子)有关,这是由于沿岸建有狮子雕像,更有可能的是由于凛冽的北风刮起时大海就象式狮子那样咆哮起来。

  (66)卢瓦尔河(River Loire)

  法国最长的河流,由法国中部流向西北,注入比斯开湾,其古罗马原名是Liger,系源于印欧语词lig(流动)。

  (67)鲁昂(Rouen)

  法国北部城市,位于巴黎西北,其古罗马名称是Rotomagus,很可能来自高卢一部落名或人名,也可能由高卢语的(城)和magos(田地)两词组合而成。

  (68)罗纳河(River Rhone)

  西欧一河流,发源于瑞士,经日内瓦流入法国,而后南流,注入地中海,该河名的拉丁语形式是Rhodanus,可能源于印欧语词erer(流动),也可能源于凯尔特语词的rho(水流迅速),这是与其主要支流、水流缓慢的索恩河相对而言的,该河名也可能源于印欧语以前的一种语言。

  (71)马赛(Marseilles)

  法国第二大城市,南海岸的一个港口,已知的此城名的最早形式是Massalia(拉丁语为Massilia),此城也许是腓尼基人于B.C1000年左右创建并以一个名为马西利(Massili)的部落名称命名的,但该部落的名称来源不清楚,不排除此城是在公元前600年由希腊人创建的可能性。

  (72)缅因(曼恩)(Maine)

  法国西北部历史上的一个省,在诺曼底以南,古名是塞诺曼尼亚(Cenomania),来自凯尔特语词cenn(山),部落名塞诺曼尼(Cenomanni)(山里人)是由它来的,而缅因这个名称则是由其后半部分演变而来的。

  (73)芒通(Menton)

  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港口城市和游览胜地,此名也许源于一古罗马人名芒托(Mento),或者更有可能源于凯尔特语的men(岩石),它与法语词的menton(即“下颚”)一词有关。

  (74)梅斯(Metz)

  法国东部洛林地区一城市,位于卢森堡以南,其高卢语名的罗马转写是Divodurum(迪沃杜伦),来自高卢语的diudur(两条河),后来的拉丁语名称是梅迪奥马特里库姆(Mediomatricum),意即“在马特里西(高卢部落名称)的中部”,其后又演变为Mettis,最终演变成现在的形式Metz。

  (75)蒙皮利埃(Montpellier)

  法国南部朗格多克地区的主要城市,在马赛的西北,公元975年,该城市的拉丁语名称是蒙斯皮斯特拉里(Mons Pestellarius),意为“大青山”,很可能因此地出产大青染料而得名,最后此名简化为蒙皮利埃(Montpellier)。

  (78)南特(Nantes)

  法国西部一城市,位于卢瓦尔河河畔,取名于高卢人的南内提部落,此城曾是该部落的首府。

  (79)尼姆(Nlmes)

  法国南部一城市,位于马赛西北,其古罗马名为“尼毛苏斯”(Nemausus),系由高卢语的nem(神殿)与拉丁语后缀-ausum组合而成。

  (80)尼斯(Nice)

  法国南部的海港与及游览胜地,濒临地中海,曾为古希腊殖民地,当时称Nikaea(拉丁语拼写为Nicaea),公元前3世纪,来自马西利亚(马赛)的希腊殖民为了纪念他们征服利古里亚人的胜利,将此城奉献给古希腊胜利女神尼斯(Nice),故有此名。法国介绍:地理位置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海岸线长约 两千七百公里,是西欧最大的国家。法国西北隔海( 英吉利海峡) 与英国相望。

8. 法国圣罗马

香榭丽舍——是巴黎最为繁华浪漫的街

西起戴高乐星形广场,东至协和广场,全长约1800米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最为繁华、浪漫的街道。始建于1616年的香榭丽舍大道,是皇后玛丽·德·梅德西斯将卢浮宫外一处沼泽地改造而成的一条绿荫大道,因此香榭丽舍又被称为“王后林荫大道”。“香榭丽舍”这个译名是由徐悲鸿先生在法国留学时所起,

既有古典的中国韵味,又充满浪漫的西方气息。 香榭丽舍大街的两端是一些历经沧桑的历史古迹。著名的凯旋门就矗立在大街西段星形广场的中央。大街的西段集中了法国航空公司、法兰西商业信贷银行,以及奔驰、雪铁龙等名牌轿车公司的展厅,此外还汇聚了一些著名的香水店、夜总会和快餐店,可谓商贾云集。

东段则是花园锦簇、乌语花香,协和广场与绿树成阴、艺术气息浓郁的卢浮宫毗邻,呈现出一派恬静自然的风光。街道两边还各有10-20米宽的步行道。茂密的梧桐树沿街排列,郁郁葱葱,在夹杂着浓烈的香水味的空气中,使人顿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此外,香榭丽舍大街上还保留有两个于1836-1846年修建的圆形喷水池。这两个喷水池模仿了罗马圣·彼得广场上的水池风格,造型独特,尤其是在夜晚灯光四射时,水池喷涌、五彩斑斓。喜好夜生活的法国人三五成群地聚集在番榭丽舍街边的咖啡厅或酒吧门前的小桌旁,倾心交谈。一些年轻时髦的金发女郎倚在橱窗边悠闲欣赏,恋人们则在街边相拥漫步。

香榭丽舍大道总长约2公里,大道的两侧分别是协和广场以及凯旋门,所以两侧各有一个地铁站,大道上又有3个地铁站,不过,衷心地建议大家从协和广场这一头开始认识香榭丽舍大道。这条大道在众人的印象中,一直都被视为花都最棒的购物大道,事实上香榭丽舍大道除了的确是条顶级的购物大道之外,还是大家漫步、体验花都都市之美的好地方。这条大道所在地,在16世纪时是人烟鲜见的沼泽区

17世纪在法国最杰出之园林建筑师的匠心巧手整治之下,才诞生了今日为人称赞的香榭丽舍大道。从协和广场这一端开始漫步,游客较有机会完整体验这栗树与梧桐夹道所营造出的悠闲之美。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