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琴琴子衿白兰地原浆精品好喝不上头是中国人自己酿造的吗
龙游天露醇贸易有限公司此次全新推出的“琴琴子衿”白兰地由浙江工业大学的赵培城教授历经数载研发而成。这款白兰地利用食品生物工程的知识和科学的技术,对果酒酿造中的微生物,就是酵母菌种进行改良,使其能够让葡萄皮内木质物质充分转化,成为酒类的芳香物质,提升了酒内芳香物质的含量。另一个方面对酿造的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对葡萄酒的蒸馏,使得其很多指标包括口感跟进口的白兰地非常相似。除了酿造技术方面的改进,“琴琴子衿”白兰地在酿酒原料的上也十分用心,其酿酒提子皆来自小南海镇团石农垦场。当地的红提种植方面引进先进大棚种植技术,其味道纯正、色泽鲜艳、果皮厚实、果肉脆硬,含有丰富的营养,葡萄糖和果糖、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蛋白质非常丰富。还含有钾、钙、钠、锰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话说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互联网+时代,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精准的品牌营销推广很快就会被淹没。为顺应“互联网+”趋势,龙游天露醇贸易有限公司与网库集团强强联手打造“中国白兰地交易网”,实现产品线上销售,利用互联网工具,更快速的将“琴琴子衿”这种优质国产白兰地品牌推广到全国各地。
2,轩辕酒的历史渊源
轩辕酒也称龙宴酒,是陕西黄陵县店头镇出产的名酒,最早叫“龙涎酒”,传说是龙的涎水酿成的,与轩辕酒相关的传说在黄陵有“杜康追酒”的传说、“杜康造酒醉刘伶”、 “拐角井的传说”等故事一直流传。“酒之所兴,肇自上皇” (晋,江统《酒诰》)相传五千年以前,黄帝即命其大臣杜康专司酿酒,据传说,杜康因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酿酒有功,黄帝又恢复了他的原职,让他继续当管理粮食的大臣。杜康在酿酒技术上年年都有新改进,酒的质量越来越高,随后,黄帝遂命专司造字的大臣仓颉为酒取名,由是便产生了酒文化。传说杜康有个好朋友叫刘伶,平生最爱喝酒,“杜康造酒醉刘伶” 的故事,就成为后世人的美谈。杜康和刘伶后来都成了酒仙,远走高飞了。但杜康的酿酒技术和配方却在河南、山东、陕西一带流传下来。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在他《短歌行》一诗中写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杜康酿酒名气之大。据说以后各朝代又将杜康的严龙涎酒”封为“龙宴酒”,只有在皇帝举行词宴的时候才允许动用。 拐角井位于距桥山30公里的店头镇,其水清冽清爽,宜于酿酒,相传黄帝为了庆祝胜利,设宴犒劳将士。酒刚端上来,一条巨龙从空中旋转而下。黄帝即从瓮中舀出美酒送到巨龙面前,巨龙闻得酒香不由流下涎水,龙涎不偏不倚落在拐角井内,后来用此井酿制的酒清纯透亮,甘甜爽口,成为酿酒的上等井水。唐朝诗人杜甫避居富州,寄寓黄陵羌村,常饮拐角名酒,清代诗人田龙游三川杜甫草堂,曾留下“问柳寻花为草堂,急呼村酒鄜诗王”,明代流有“店头拐角井,水质颇清冽。汲取酿高酒,香醇路人恋。”,可见拐角名酒盛及一时的景象。以上的传说故事说明了黄陵轩辕酒的生产历史已相当久远,酒的饮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轩辕黄帝时代据说就有饮酒的习俗。而自轩辕黄帝开国以来,历经秦、汉、唐、宋、元至明清时期,都只有历朝历代帝王享有拜祭黄帝的尊贵特权,所以朝廷都要派文武官员前来祭祀轩辕黄帝,而轩辕酒作为历代帝王在举国盛典及拜谒轩辕黄帝大典时所选用敬献臻品,献酒都选用杏城(店头镇)村酒,随之成为祭祀黄帝必不可少的贡酒,在历史的变迁中这一传统已被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认同,轩辕酒文化已于轩辕黄帝浩瀚功德融为一体,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陵较大的酿酒作坊就是七里镇(店头镇)拐角井的酿造厂,店头酒在陕西中部和陕北地区久负盛名。以其清醇、浓烈而著称。黄陵县生产的“龙宴酒”,据说就是根据民间挖掘出来的杜康酒酿酒的原配方寸,加上现代的技术酿制而成,它继续保持了香美甘醇、饮而得神的特色。
3,湖镇九之碑
龙游县湖镇有舍利塔,铁面御史赵抃曾为舍利塔撰《龙游县新修舍利塔院记》,并由京兆慎东美书,立碑于舍利塔下。因碑中的九个“之”字各异,故世人亦称此碑为“九之碑”。 后来,碑下落不明,直至清嘉庆间,湖镇江氏族人于白革湖中将碑捞出,碑已断为三载,后人称“三截碑”。清光绪间姜观海有诗“残碑三片石,野寺一声钟。”诗中“三片石”指的是“三截碑”,野寺指的是舍利塔院。 如今“三截碑”又不知下落,幸有衢州市博物馆、龙游县博物馆和北乡叶君藏“三截碑”碑拓各一幅。《龙游县新修舍利塔院记》文于三《府志》、明万历壬子《龙游县志》、民国《龙游县志》均有载。现将“三截碑”拓片与明万历成都知府詹思谦刊本所刊《赵清献公集》及各志所录比对,略有异同,辩之。 碑之名 詹思谦刊本《赵清献公集》,赵抃所撰文题为《龙游县新修舍利塔院记》,三《府志》、明万历壬子《龙游县志》、民国《龙游县志》也均以此题录之。据碑拓可见,此碑已断三截。衢州市博物馆与叶君所藏碑拓有碑额,碑额高33厘米,宽84厘米,左右两边为对称缠枝纹饰点缀,斜肩,中有篆书“新修舍利塔记”六字。衢州市博物馆碑拓总长172厘米(有误),宽91厘米。叶君所藏碑拓为挂轴,内芯长196厘米,宽84厘米;总长267厘米,总宽104厘米;龙游县博物馆所藏碑拓无碑额,碑拓长163厘米,宽90厘米。由此可推断,此碑长196~200厘米,宽84~92厘米。 碑拓右起第一纵行(以下称行),顶格起“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十七字。故《赵清献公集》所载《龙游县新修舍利塔院记》全名应为: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 那碑额上为何书“新修舍利塔记”六字呢? 这涉及赵抃的另一篇“铭”。《赵清献公集》载入赵抃的另一篇杂文《新建舍利塔铭》。《赵清献公集》所载“铭”题与《新建舍利塔铭》碑拓题一致。从衢州市博物馆另藏有的一幅《新建舍利塔铭》碑拓可知,此“铭”刻于“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碑碑阴,两幅拓片裂纹一致,同在“三截碑”上。由此可知,此碑正面为“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背面为“新建舍利塔铭”。 碑之文 “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碑拓中共十五行,行四十二字。正文:碑记大意是,佛教传入中国,始于汉明帝,历经魏、晋、宋、齐、梁、陈、周、隋,兴衰之间,只因佛法“源素深,根素固”。大宋国朝,百姓安居乐业,怎么会没有以前繁盛呢?古太末之地,有舍利塔院,只是年代久远,已残败不堪。有乡人江延厚,建释迦殿与其像,有法堂、方丈、门、廊和官院,花费四百万钱修之。 碑记右起第二行,题款:“承奉郎、守秘书丞、会稽赵抃撰”十二字。舍利塔院新修起始时间为1033年9月9日,竣工时间为1044年6月19日,历时11年,其落成时间与龙游城始创文宣王殿(孔庙)是同一年。赵抃撰《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时间为1045年10月12日。 从赵抃年谱看,宋庆历元年(1041),赵抃升宜州宣判。庆历三年(1043),继母越国太夫人逝,赵抃在墓地旁筑庐守孝三年,一起守孝的还有其弟赵拊。嘉靖《府志》载:“抃丧母,与弟拊庐三年。今过勖牓其里曰孝悌,筑坊立表。”守孝结束后,赵抃起泰州海陵知县。那么,赵抃撰《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时应在衢守孝期间,或为乡人江延厚所邀,也或为龙游县令丁璹所请。赵抃为西安人,其曰会稽者,当为沿用旧郡名称。 碑记末款题:“嘉祐壬寅春三月景寅,京兆慎东美书。”嘉祐壬寅年,是1062年,也就是说,慎东美作书时,已是赵抃撰《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的十七年后。 慎东美,名伯筠,字东美,西安人,豪于诗,是宋朝著名狂士、画家。《赵清献公集》之《龙游县新修舍利塔院记》中载的是慎东莱,即慎东美,“莱”字属笔误。余绍宋按:“尝为韩琦所荐,与林逋俱至师。有《东美诗集》,未知何故不署名而书号,且称京兆人。” 碑记左第一行,上款:“县令丁璹,监茶盐酒祝武继忠,尉兼簿谭执古”,余绍宋据此将丁璹、谭执古补录至《龙游县志》宋代职官表中。 “监茶盐酒”是宋代管理茶、盐、酒的监当官,如监酒税,官府就设立集中酿酒场所,官造官卖或置办酿酒器具,民众若自带粮食前来酿酒,官府可收取一定费用。从苏辙的《东轩记》可知,监盐酒税的职权包含了卖盐、卖酒、征收商税三种。而北宋时的龙游不止监盐酒税,还包括茶,这应该与当地产茶及衢江的水路有关,而湖镇是最繁华的商埠之一。 碑记左第一行,下款:“囗囗男囗重立,金华刘经刻。重立者为谁因字小且不清无法辨认。后刻者为刘经。另在碑阴《新建舍利塔铭》碑拓中,左第一行下款:“彭城刘经刻”,可见,碑正、背面均为刘经刻。刘经为彭城刘氏,金华人。 碑阴《新建舍利塔铭》拓片,右起第一行顶格“新建舍利塔铭”六字,右起第二行中起“右司谏赵抃撰”六字,右起第三行“京兆慎东美书”六字,正文: “嘉祐三祀,素秋之季。”时间为嘉佑三年(1058年)秋。《新建舍利塔铭》碑拓与明万历壬子《龙游志》记载有别,明万历壬子《龙游县志》是将记与铭合二为一,且铭后的时间是“嘉祐二祀”。詹思谦刊本《赵清献公集》将记与铭各分篇。余绍宋在《龙游县志》之《新建舍利塔铭》按:“两旧志连载,记后而加铭曰二字,殊不合。盖铭词明言嘉祐三年季秋所作,是后于作记十三年也。”民国《衢县志》卷二十九揖录,题作《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并注云:记文照原碑,无铭;铭依《清献集补》。 综上,赵抃所撰的应为两文,且时间上相距十三年之久,书者仍为慎东美。 《新建舍利塔铭》碑拓左第一行上款:“七祀季春甲戍江逵立”。“七祀”指的是嘉祐七年,即1062年,这与慎东美为《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作书时间是一致的,并且书后于当月立碑。立者江逵应即为江延厚,逵为名,字延厚。 嘉祐元年(1056),赵抃出知睦州;嘉祐三年(1058),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嘉祐五年(1060),赵抃召为右司谏;嘉祐六年(1061),出知虔州。嘉祐七年(1062),召为御史知杂事。慎东美书《新建舍利塔铭》时以“右司谏”冠之也是吻合的。 拓之时 衢州市博物馆、龙游县博物馆和北乡叶君所藏碑拓均源于“三截碑”,三拓片上限不早于嘉庆年间。细比对三拓片,衢州市博物馆、龙游县博物馆所拓碑裂纹基本一致,年代更为接近。而叶君所藏拓片新增数道裂纹,个别字甚至磨灭。现摘记如下: 1.碑额:新修舍利塔记,其中“新、修、舍”三字出现裂纹,“舍”字更明显。 2.右起第一行:“白”字中间从左至右裂纹贯穿,“新”字顶部从左至右裂纹贯穿,“革”模糊不清。 3.右起第六至第七行:自碑额起,从“新”开始由上至下,出现小裂纹,止于第一横断处。第六行“供、擎、祈、怖、心”字左侧均有小裂。第七行“不”字左上侧有裂。 4.第九行:“十”字下方有裂。 5.第十行:“既”字有残,“踣”字已失,“而”字不清。“兴”字上端有贯穿裂纹。 6.左起第三行:“繁”字下端有残。 据此推断,叶君所藏《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碑拓卷轴应晚于衢州市博物馆和龙游县博物馆所藏拓片。龙游县博物馆所藏拓片为原灵山乡李石泉所捐,当时一起捐的还有一幅唐徐偃王庙碑拓片。这幅徐偃王庙碑拓片拓于清晚期,那么衢州市博物馆、龙游县博物馆所藏拓片也应为同时期所拓,而叶君所藏拓片要晚一些,应拓于民国时期,并且根据其裂纹,可命名为“白”字版《大宋衢州龙游县白革湖新修舍利塔院记》拓本。 九“之 ” 别 2020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