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福缘堂合法吗
合法有,从第一个月一次性交9000多,然后从第二个月开始邻钱,每月240元,我已邻四年多了,每月240元到月打你卡上,要说本钱早就赚回来了,为什么很多人却不相信,说是骗人的,是不是上当上多了好坏也分不清楚了符靠网上买,绝对不行,那是借教敛财了。画符时必须请神、送神。财神符画时请财神临坛,婚姻符画时请月老临坛,符师得选好日子,九独日不画符,戊日不画符。画符前,你要当场焚香祝祷,然后符师打交,念咒,敕水、敕笔、敕墨、敕砚、然后敕符,念为某人某事画符,并送神回宫,念"有宫归宫......等词"。符师画符时,应一念不生,混沌开基,符头,符胆,符脚画全,这样才灵验。【拓展资料】随便照符书画一道符,网上去卖,全无用处。收赚此钱,是有报应的。有,从第一个月一次性交9000多,然后从第二个月开始邻钱,每月240元,我已邻四年多了,每月240元到月打你卡上,要说本钱早就赚回来了,为什么很多人却不相信,说是骗人的,是不是上当上多了好坏也分不清楚了四川福缘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2016-02-25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弘民美食城167号1层。四川福缘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10122MA61TKQE1H,企业法人袁贤芬,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四川福缘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电子商务的信息咨询与技术服务;计算机技术开发及应用服务;养老服务的信息咨询;健康管理咨询;会议接待;展览展示服务;企业管理咨询;销售:食品、家用电器、化妆品、农副产品、建辅建材、通讯设备、机电设备、五金交电、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办公用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汽车配件;广告业(不含气球广告);生活美容服务;按摩服务。(依法须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2,还我缘缘堂在作者心中什么样的形象
“缘缘堂”是作者于1926年在上海江湾永义里给自己所租房屋的命名。当时他同弘一法师 (李叔同) 一起,在小方纸上写了许多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文字,揉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两次拈阄都是“缘” 字,故称“缘缘堂”。后来,他继承母亲遗愿,于1933年春在故里嘉兴石门湾建造了一座三楹高楼,亦名 “缘缘堂”,并请马一浮先生题写了堂额。缘缘堂建筑在富有诗意而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作者对它的风格款式特别钟爱: “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深沉朴素之美”,“适合我的胸怀,可以涵养孩子们的好真、乐善、爱美的天性”,“倘秦始皇要拿阿房宫来同我交换,石季伦愿把金谷园拿来和我对调,我决不同意”。石季伦即石崇,西晋时富翁。作者在“缘缘堂”里安居五载,醉心于书画艺术和抚育子女。1937年秋冬,日本强盗对上海、杭州、嘉兴一带实行灭绝人性的大轰炸。11月,作者满怀悲愤,不得不携全家老幼十一口告别故土,告别 “缘缘堂” 向西仓皇流亡。1938年春,他在流亡途中闻石门湾失守,“缘缘堂”遭日寇焚毁,他愤懑之极,提笔写下《还我缘缘堂》,控诉了日寇的侵华罪行,表达他对家乡对故土沦丧的切肤之痛。文章以家常絮语起笔,勾画了作者全家在流亡途中的凄苦以及听到 “缘缘堂”被毁的消息时,他们为之悼惜的情景: 爱女林先于睡梦中回到缘缘堂而笑醒,她身着破衣烂衫,而思恋缘缘堂家中衣物的存放处; 有的孩子怀念大风琴和打字机,有的则思念秋千架和脚踏车; 其妻“独挂念她房中的一箱垫锡器和一箱垫磁器”。作者此时却“无余暇去怜惜自己的房屋”,而是“念着许多亲戚朋友的安危存亡”,想着中国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遭日寇残杀,许多抗敌将士阵亡。他觉得逃出战区实是万幸。作者“不为房屋被焚而伤心”,而为国土破碎、民众遭屠戮而悲叹,体现了他已置个人家财、生死于度外,并将以“破釜沉舟,断绝后路”的决心,用他那“五寸不烂之笔”去对抗暴敌,为拯救民族的生存而“一心向前,勇猛精进”。这是爱国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怒吼! 接着,作者以沉痛的心情道出他对“缘缘堂” 的思恋。当“灯孤人静”,躺在床上时,不免又想起“缘缘堂”建造的年代、风格、布局、室内陈设来,饱含着他对 “缘缘堂”的深厚情谊,体现了他为人为艺的率真、开朗的品格。他将“缘缘堂” 的被毁与“曾和我的父亲永诀,曾和我的母亲永诀,也曾和我的姐弟及亲戚朋友们永诀”并论,心痛欲裂! 作者想得更多的是“缘缘堂”遭毁的炮火: “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它“必然毫无恐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 “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那我很不甘心”,它“一定发出暗呜叱咤之声”。“缘缘堂”遭毁的不同英姿,充分坦露了作者爱憎鲜明的炽烈情感,对我军英勇抗战的热情赞颂,对日寇侵略暴行的愤怒斥责! 最后,作者满腔愤怒地指出: “无论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或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在最后胜利之日,我定要日本还我缘缘堂来!”全文笔调清朴自然,行文中虽无悲痛伤感之语,但字字句句都充溢着滚烫的泪。他的恨、愤、怒,缓缓地从腔内、从字里行间蹦出,极深沉地透露出他对国家,对民族的爱恋之情!
3,石缘堂记
山不在深,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早闻西安南郊有一石缘堂书画研究院,位于雁塔区兰桥圣菲小区。距我家较近,周末闲暇我便慕名前往。小区不大,很幽静,正值春暖花开之时,白的玉兰花、红的海棠花美丽绽放笑迎客,我沿着石头甬道,通过小桥流水,来到最南边的一栋居民楼,乘坐电梯到十二楼,门半掩,堂主王武剑闻声出来热情接待我。 一进门,立刻被满堂琅满目的书画作品所吸引,180平米的房间,墙上挂满了名家作品,有叶浓、钟明善、王安泉、肖云儒、吴三大等老师的作品。大小厅内分别有两个画案,大画案上围着三五个中年人正在研习作品,小画案上有两三个小孩正在临摹字帖,最里面的一间房是茶室,中式仿古家具、根雕的笔架、青花瓷的水秀潺潺流淌,很有禅意,堂主正和几位艺术家品茶论道。 我边喝茶边和堂主等朋友畅聊起来。要了解石缘堂,必须先说堂主王武剑。王武剑,年方三十七岁,祖籍陕西周至,受其舅舅影响,6岁就开始学习书画。其舅何其人也,乃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画家文史学家王安泉教授也。俗话说,外甥照舅,王武剑一方面自己酷爱艺术,一方面自身天资聪颖,再有舅舅的贴身教导,小小年纪,就练就了较为扎实的功底。后来顺利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得到西安美院车志胜等教授的悉心指导。作品主要以写意人物、山水、花鸟及书法见长。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展并获奖,许多作品在全国展出并被收藏。 石缘堂是王武剑的斋号。石者石头也,乃大自然散落在人间的美,硬朗、坚毅、挺拔,实在,富有内涵,正如清人赵继恒在诗中所言:“叠叠高峰映碧流,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画中国画经常画石,王武剑对石头情有独钟,他欣赏寂寞的、幽深的、苍古的石之美,人品如石品。缘者缘分也,共同志向共同爱好的朋友结缘同修共发展。 为了“笔墨传情,书画会友”,王武剑于2010年创建了石缘堂书画研究院,2016年正式注册,其目的在于为艺术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书画研究院;宗旨是让具有高品位、德才兼备的书画艺术家及其作品,通过规范的深度的交流,传承文化艺术之精髓,提高文化艺术之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此石缘堂特聘著名书画家叶浓老师、王安泉、范崇岷、王文业、李众斌等老师为名誉院长,把关定向,研究艺术,指导发展。特推出石缘堂书画家期刊和石缘堂书画巡回展览,展示作品,交流艺术,传播文化。 石缘堂一直把学术研究放在第一位,经常举办各种笔会,学习经典,研究笔墨技法,研讨花鸟鱼虫画法,特邀九十二岁著名书画艺术家叶浓现场指导,意象之道,物入意出。特邀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西北美术总编辑,著名艺术评论家,国画家应一平老师来石缘堂评品艺术。还有著名画家蔡嘉励、李乐见、刘海军,陕西英才张芙蓉等老师做客石缘堂,挥毫泼墨,传授经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石缘堂积极组织艺术家及学员到北京、广州、云南、等地采风,到青海、甘肃、西藏、内蒙古和秦岭写生,还大力开展慈善活动,节假日组织艺术家和学员到陕西省回归儿童救助中心、三原东周儿童村等看望孩子,给他们送去艺术作品,送去希望和快乐。创作抗战题材作品,看望抗战老兵,受到社会美誉。 传播艺术,服务大众是石缘堂义不容辞的使命,石缘堂经常举办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篆刻等课程的研修班,并在长安区开办分院,给当地书画爱好者教授书法和绘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石缘堂深知艺术无止境,需要静心研习、孜孜以求。“闲来无事多画画”是石缘堂的座右铭,每天石缘堂高朋满座,墨香四溢。经过多年的历练奋斗,石缘堂已经成为陕西唯一一家企业型书画研究院、陕西唯一一家独立法人自主投资书画研究院、陕西唯一一家以学术研究为主的书画研究院、陕西唯一一家在全国范围内有实体写生基地的书画研究院。 徜徉在石缘堂,仿佛漫步在艺术殿堂,怡心怡情,乐不思归。有一种爱好叫书画,有一种精神叫坚持,石缘堂为了心中的艺术梦想,潜心修炼,坚定不移,砥砺前行。 写于2017.3.20
4,泸酒老窖是哪个酒厂是哪个年代
一、“国窖1573”酒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1573国宝窖池”位于泸州市南城营沟头,即今天的“国窖广场”内。国宝窖池酿国酒。“国窖1573”是中国浓香型国酒。泸州古称江阳,名副其实的“酒城”。泸州老窖特曲(大曲)又是泸型酒的代表。泸州老窖特曲(大曲)的生产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扼长(江)沱(江)两江汇合处,位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四川盆地人类最早出现和聚居的地区之一,是有2130多年建置史的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四周丘陵凹凸,温热的气候和充沛的雨水,孕育出果中佳品桂圆、荔枝,特别是酿酒最佳原料糯高梁(红粮)与小麦。泸酒始于秦汉泸州是我国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根据泸州地区出土文物考察,泸州酿酒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泸州市博物馆陈列室里,有一只当地出土的“陶质饮酒角杯”,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为2000多年前秦汉之际的器物,专供饮酒宾客之用。1983年泸州市郊出土的第8号汉棺上的“巫术祈祷图”中,高举酒樽的两巫师,再次证明当时泸州不仅酒好,还有了“以酒成礼”的酒文化,也印证了中国酒文化中“无酒不成礼”的“酒道”。汉代著名词赋家司马相如的《凤求凰》中写道:“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悠思兮,落笔成赋”。是因为喝了泸州美酒啊。传说公元225年诸葛亮屯军泸州古城,在城幽势奇的忠山上匿军演阵,以备南征。当时泸州一带瘟疫流行,诸葛亮派人采集草药百味,制成曲药,用营沟头龙泉之水酿制成酒,令三军将士日饮一勺,兼施百姓,即避瘟疫。曲药制酒的方法也流传下来,成为泸州酒史上的荣光。泸酒兴于唐宋1999年2月3日,在泸州老窖特曲(大曲)窖池南侧约300米处基建工地发掘一古窖址,挖出一批陶瓷器皿文物,有壶、杯、罐、碗、盘等10多种类酒具200多件,经考古专家考证鉴定,营沟头古窖是一个隋末唐初至五代时期主要生产民间陶瓷的窑址。可见当时饮酒即在民间广为兴起。据史载,泸州在隋代升为总管府,唐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升为都督府,唐贞观盛世之年,唐太宗派开国元老程咬金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可见泸州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程咬金对泸南少数民族酿制黄酒和汉族传统酿酒术相互交流,促进各民族团结,进一步推动酿酒技术的发展有功。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2年)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侄儿柳玭移任泸州刺史,他刚进州境,就有当地豪酋拜迎,敬献美酒,他们以庄园酿酒作坊的生产方式推动着泸酒酿酒生产的发展。唐代诗人郑谷在《旅次遂州将之泸郡》中写道:“我拜师门吏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春,在古代是酒的别名。所谓荔枝春,就是以荔枝为主体香成分的酒,这表明在距今1000年前泸州荔枝已被作为酿酒原料之一,而且酒的质量较高,足以招徕郑谷这样的风流名士了。可见泸州酿酒的生产和消费在唐代已经相当发达了。北宋诗人黄庭坚曾遭贬谪,来泸州住了半年,他看到泸州农业经济比周围地区发达,遍地栽种高梁用来酿酒,不由深情吟唱道:“江安食不足,江阳(泸州)酒有余”。当时泸州官府人士,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糟床,家家酿酒。宋王朝在泸州设立市马场,每年冬至节前后,叙永、古蔺、黔边等地的少数民族按照部落头人与宋王朝达成的协约,都要到泸州交售战马和其它商品,在这马队后面,成千上万的各族男女,用竹筏运载白椹、糯米、茶叶、麻、兽皮、杂毡、蓝靛等农副产品,从江门峡、顺永宁河经长江达泸州,再购买布帛、食盐和大量泸酒,运回泸南山区,这种茶马盐酒的贸易一直保留到明清。据宋《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以前,宋王朝每年征收商税税额在十万贯以上的州郡,全国26个,泸州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泸州所设的6个收税的“商务”机关中,有一个是专征酒税的“酒务”,每年征收酒税在1万贯左右。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3年)以来,四川境内的奉节、泸州已出现小酒(米酒、黄酒)和大酒(蒸馏酒)。这种大酒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制曲蒸酿、发醇方式、贮存醇化以及酒的品质方面都已经与今天泸州酿造的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说是泸州老窖特曲的前身。宋代泸州城里已有酒窖。宋代诗人唐庚放饮泸州佳酿后,他的一首“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张扬出一幅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泸州风情胜景,成为讴歌泸酒的瑰丽杰作。遗憾的是泸州老窖文化的大批宋代遗存,却在宋元之际长达半个世纪的蒙古定蜀战争中毁坏。不过仅1984年在泸州小市城建挖方中,人们曾意外地发掘出五口年代不明的酒窖,据考证当为宋代遗存。泸酒盛于明清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起明王朝以后,酒城泸州的酿酒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结果之一就是现在泸州南城营沟头一排排整齐排列,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现存最完整、持续使用时间最长、具有431年悠久历史的老窖池群,“国窖1573”的奇迹。明代大诗人杨慎(升庵状元)对泸州酒城一往情深地写道:“花骋小市频频过,落日凝光缓缓归”。诗人是说在泸州小市饮泸州美酒后归家的情景。杨慎又有诗:“玉壶美酒开华宴,团扇熏风坐午凉。”杨慎常常在夏令时节小市半山上的一座小园林中果实成熟之际,枝头红绿相映,在此邀集诗友聚会。杨慎还在小园中独擅风流,开怀畅饮泸州小市美酒,唱出“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的醉时歌,吐露自己醉卧泸州的情愫,表现了自明代至清代的几百年间,泸州美酒曾以自己的高品质,赢得广泛的赞誉。还有民间传说农民起义英雄张献忠饮了泸州老窖大曲,连声赞叹:“好酒,好酒!”然后率大军破釜沉舟,兵分三路向成都挺进。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腊七月初九乘船到泸州城下,停泊一天,写了泸州酒城风貌,距今虽已有两百多年了,仍传颂至今,成为吟诵这座酒城的千古绝唱。其一七绝“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客橙。”词中“衔杯却爱泸州”中何等夸奖泸州老窖大曲啊!其二七绝:“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临行时,张问陶又买了满满几坛泸州老窖大曲,顺江而下,观景畅饮,欢愉不已,当他夜泊长江三峡时,写下:“涪州朱桔夔州柚,乍解筠笼看一船。口腹累人惭过客,山川迎我笑前缘。文章颇拟争千古,饮食何须费万钱。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诗人张问陶就着涪州的红桔与夔州的柚子,打开罐中泸州的“窖酒”,衔杯雅酌,乡思如缕。而他那“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的诗句,想不到却为泸州人留下了一条珍贵的史料。证明两百多年前,“泸州老窖”已有了“窖酒”之称,而且酒体“清绝”,具有泸州地方志书所称的“清洌甘爽”的特征,令人衔杯喜爱,眷恋不舍。清代光绪年间,泸州城下十余里江面上内七层外八层停泊着过往盐米大船。像树林一样的船桅,俨然城墙外的又一道木栅。张船山(即张问陶)“城下人家水上城”说的就是这种繁华景象。泸州城内旧有牌坊,署曰:“川南第一州”,其实合全蜀直隶厅州论之,其繁富亦当首屈一指也。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泸州可考的窖酒年产量超过10吨。到辛亥革命前夕,泸州城里已经遍布酒窖。曲酒酿造作坊可考者有温永盛、天成生、协泰祥、春和荣、永兴成、鸿兴和、义泰和、爱人堂、大兴和、新华等十余家,年产曲酒240吨以上。清代《阅微堂杂记》上载,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泸州已酿出了第一代泸州大曲酒,民间流传“酒窖比井还多”的说法,正是泸州酒业兴旺昌盛的又一见证。民国改元后,随着生产和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泸州老窖大曲远销省内外;广州、南洋等中外客商也来争相采购。抗战前夕,曲酒年产量达到达800吨。酒作坊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个在工艺质量上精益求精,曲酒品质不断的高,抗战期间泸州曲酒年产量达1800吨,冠甲全川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酒城”。1915年,翻开当年的《东方杂志》、《国民公报》、《大公报》、《申报》,可见号称“泸州第一”的温永盛糟坊生产的“三百年老窖”大曲(当时有342年,距今有431年的老窖池生产)夺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的图片和新闻报道。具有“窖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特点的泸州老窖大曲饮誉美国旧金山。为中华民族争得了又一荣誉,让人分享文化古国的文明,感受华夏酒文化的辉煌。《中国食品工业年鉴》记载说,这是我国浓香型国酒最早获得的国际金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