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都喝什么酒
应该和现在的米酒黄酒差不多,或者果酒,度数低。所以古时候的人要是喝现在这样的高度酒,狂饮。估计杯具了
2,唐朝老窖是纯粮食酒吗
唐朝老窖是泸州大型老牌酒企,属于次高端名牌,采用的是纯粮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白酒,是纯粮食酒。
也许是的。
3,唐朝皇家最经常用什么饮酒
不知道你说的是酒还是酒具如果是酒,唐朝比较出名的有竹叶青、太原的葡萄酒等等如果是酒具,唐朝主要使用酒樽盛酒,酌酒用勺,高足杯(酒爵)饮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金樽玉露衔杯乐圣称避贤举觞白眼望青天三彩酒器、瓷酒器和金银酒器
杯具
4,唐代用谷物酿成的酒都是现代什么种类的酒我本来以为是黄酒可是
类似于现代低浓度的白酒 就是酒精含量比较低。所以才有 什么千杯不醉的豪饮 酒精少
你好!现在的品牌相近的,大概就只有九江双蒸之类的白酒了。那时的酒度数不高。因为蒸馏技术在哪朝出现还有代定论,目前对于推论来说比较让人信服的是宋元两朝才出现蒸馏酒。其实如果你不是想找牌子酒的话就在乡下找些农家自酿米酒,这样会更加接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5,李白喝的是什么酒
李白乃唐朝诗人,唐人诗词中多出现“烧酒”一词儿,该“烧酒”是指颜色发红的酒,而不是蒸馏酒。上至行政高层,下至黎民百姓,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还有发酵后只压榨不蒸馏的清酒。
剑南春《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浑。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诗中提及的白酒,由此可见李白家中常备酒为白酒。那么是什么白酒?据李白在四川长大的背景推段出为四川著名酒——剑南春。有此传闻:诗仙李白一生嗜酒,相传他早期的好些诗篇,便是由广代名酒剑南道烧春激发而成的。李白所居之地彰明青莲乡(分属江油市)与剑南道烧春产地绵竹县毗邻,那里至今流传着李白"貂裘换酒"的故事
6,唐朝人喝什么酒
应该和现在的米酒黄酒差不多,或者果酒,度数低。所以古时候的人要是喝现在这样的高度酒,狂饮,估计杯具了。当代人看唐朝人的记录,动辄「会须一饮三百杯」、「莫厌狂歌酒百杯」,固然有诗家夸张的成分,但其实背后也透露了一个事实——唐朝的酒,受限于酿造工艺,普遍度数不高——没办法,蒸馏酿酒法要在唐以后的宋元之间才发明。当时酿酒主要是靠酒曲然后谷物自然发酵而成——更像是现代的黄酒。
看唐朝人的记录,动辄「会须一饮三百杯」、「莫厌狂歌酒百杯」,固然有诗家夸张的成分,但其实背后也透露了一个事实——唐朝的酒,受限于酿造工艺,普遍度数不高——没办法,蒸馏酿酒法要在唐以后的宋元之间才发明。当时酿酒主要是靠酒曲然后谷物自然发酵而成——更像是现代的黄酒。 当时酿酒,通常是取粮食(通常是米)、水、酒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装入大瓮中密封,等待发酵完成。发酵时间往往从几天到几月不等。差不多时间打了,撒上石灰——里面还有微生物呢,要继续发酵酒容易酸了,撒石灰就为了结束发酵过程。最大的特点,大约就是浊了——没错,浊酒说的就是这种酒。你要是不挑,简单过滤下就能喝。这种浊酒,第一眼看上去,通常有点发绿,正如白居易所说的「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再如李白所说「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你会在很多当时文艺作品看到作者用绿来形容酒。没办法,还是因为酿酒工艺的问题,酒曲品质难以保证,往往混杂了其他的微生物,酿造过程中酒就绿了。再说口感,现代人第一次喝酒,往往都是「辣」,但唐朝人估计没有这种感受,因为当时的酒,往往是甜的,在诗文里,诗人们也经常用饧、饴((饧是唐朝时的一种甜味调料,相当于唐时的糖,饴也是一种麦芽糖浆)等来比喻酒,比如高骈的「花枝如火酒如饧」、刘禹锡的「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等等。这也是因为工艺的问题,导致发酵的时候谷物往往有很大一部分也糖化了——这也让唐时的酒粘稠度很高,「绿饧粘盏杓」。当然,这种绿色、度数低、浑浊、甜味,粘稠的酒就是当时最常见、随手可得的酒。也是被描写最多的酒,当然有低端的,就有高端的。刚刚的浊酒出来了,你要不心急,就先加热一下,彻底结束微生物发酵的过程,再过滤,得到酒的品质还会更高一些。而,通过用高品质的酒曲,对于酒的品质也很有影响,比如红曲——因为含有红曲霉素,发酵效果更好,直至今天都是非常常用食品添加剂。好的酒曲酿出来的酒,因为相对纯净,颜色就不再是绿色,而是从红到黄色(唐人喜欢称为琥珀色)——应该有点接近于现代的黄酒了,这种琥珀色的酒,在唐时就被认为是最高档的酒,还是有白居易的诗为证「世间好物黄醅酒」,白居易也是个酒鬼呀。
7,唐朝酒价知多少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首描述李白的诗,一直是我们心目中为之动情、超乎完美的故事,不需要过多的想像,大家都会被大唐时代诗人们,那种白衣飘飘豪爽畅饮的氛围所倾倒,惊叹酒仙的超俗才气和过人的酒量,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误解和后人虚构的成分。通过之前的考证,证实了李白的酒量并不大,同时又思考了另一个问题,唐朝时的酒价是多少呢?
据《玉壶清话》卷1记载,宋真宗宴请百官,问起唐朝酒价,大臣丁谓说:“唐朝一升酒卖三十钱。”真宗问有什么凭据。丁谓说:“我读过杜甫的诗,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一斗是10升,一斗卖300钱,一升自然卖30钱。”宋真宗听了很高兴,夸丁谓有学问,脑子好使。杜甫那首诗题目叫《逼仄行》,末尾两句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不过仅凭杜甫两句诗,就断言唐朝一升酒30钱,实在有些武断,李白跟杜甫是同时代的人,也有诗提到唐朝酒价:“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斗酒十千,跟杜甫喝的300钱一斗比起来,足足贵了30多倍,如果丁谓读的是李白的诗,他大概就会认为唐朝一升酒卖1000钱了。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唐朝的酒价到底是多少呢?
笔者查阅史料发现,唐朝酒名甚多,荥阳有土窟春、富平有石冻春、剑南有烧春、郢州有富水酒、乌程有若下酒、岭南有灵溪酒、宜城有九酝酒、长安有西市腔酒,还有从波斯进口的三勒浆、从大食进口的马朗酒等等,(参见《唐国史补》卷中)。其中剑南烧春、富平石冻春在唐传奇中屡屡出现,当属国产名牌,近似今天畅销的名牌茅台和五粮液,李白说“斗酒十千”,或许就是指的这类酒,而杜甫说的“斗酒三百”,应该是比较普通的牌子。白居易《闲赋诗》云:“共把十千共一斗,相看七十见三年。”,李白《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其《将进酒》亦云:“斗酒十千恣欢喜”,还有王维的“新丰美酒斗十千”,权德与的“十千斗酒不知贵”陆龟蒙的“若得奉君欢,十千沽一斗”,这么多的诗人笔径一至,当然不是无稽之谈了。由此可见,那些人一般都是达官贵人,享用的当然是上等好酒了。
李白诗曰:“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这首诗既说明了葡萄酒的诞生,也说明了葡萄酒的珍贵,它像金叵罗一样,可以作为少女出嫁的嫁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杜甫的“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的含义了,也就能证明杜甫用三百铜钱买的,都是当时很普通的米酒之类的酒,可见杜甫诗中没有表露浪漫情怀,甚至还泄露出他当时囊中羞涩的窘境。
换个角度想,如今的现实生活中,物价都会不稳,那么唐朝历史悠久,就算是同一个牌子的酒,时代变了,酒价也会跟着变。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政府酿酒专卖,每斗米酒的批发价是300钱,到了贞元二年(786),还是政府酿酒专卖,还是同一种米酒,每斗已经降到了150钱。这才四、五年工夫,酒价就降了一倍。唐《食货志》记载:“德宗建中三年,酒价每斛三千钱,正元二年,酒价每斗一百五十钱。”每斛为十斗,前后价格相当,而与前朝相比,显然差距确实不小,从中可以看出,整个唐朝将近二百九十多年的历史,酒价的上下起伏可想而知。其实无论酒价多少,那些陶醉在酒中的高风亮节无价,我们欣赏的是诗人们忧国忧民的胸怀,是何等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