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灌淋盐(漫灌淋盐是怎么进行的)

1. 漫灌淋盐

1. 漫灌淋盐

农村大水漫灌,会导致农田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在上升时会把土壤深层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水分蒸发以后,盐分留在土壤表面,形成土地盐渍化。

土壤的盐分是存在的,主要盐分不在地表面植物根系生长的土层就可以。夏季降水集中,有淋盐的过程,随着雨水下渗,盐分随着下渗到土壤深层,表层土壤盐分减少,土壤就不会盐渍化了。

2. 漫灌淋盐是怎么进行的

2. 漫灌淋盐是怎么进行的

1、喷灌:可以直接水管接喷头,依次喷洒均匀。

2、滴灌:直接20厘米使用软管间隔穿小孔5毫米左右,按行铺设在田间使用。这几种方法可以根据需水量来选择。

花生一般栽培在沙土中,需要透气的土壤环境,但是花生生长也是需要水分的,在自然水分不足情况下,也需要人为提供水分。所以花生灌溉有以下介绍:

一、原则:不能漫灌,就算是需要水分最多的花荚期,浇水始终要保持土壤的透气性,灌溉一直是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少的曲线灌溉方法。

二、生育期:这时候消耗水分不多,也就是播种到出苗期间,水分消耗很少,但是需要土壤足够湿润,保持高湿度,这样可以保持生长发育良好,但是当水分含量过低就要灌溉。一般是抓起泥土成团,放开散开就要灌溉了。如果抓起后成团不松散,就可以不灌溉。

三、花针期:这个时期有大量的花针形成,生长比较快,茎叶生长旺盛,每日的蒸腾量加大,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当花针开始下针,结出荚果以后需要的水分更多。这是消耗水分最多的时候使用滴灌,持续供应水分,一直保持土壤的湿润。

3. 漫灌淋盐什么意思

盐碱地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2、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

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

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4、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

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5、耕作管理的不当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如下:

1、洗盐。

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2、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深耕深翻。

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

翻耕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

3、适时耙地。

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

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4、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

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

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盐能力。

腐殖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强,有利于盐分淋洗,抑制返盐。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另一方面可加速养分分解,促进迟效养分转化,提高磷的有效性。

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5、非化学手段防治,可以用盐碱地专用土壤调理剂“治碱”对土壤进行有效改良,第一、能促进土壤中金属离子交换释放出来,降低盐分含量;

第二、内含一种植物源提取酸性物质,能有效中和土壤中碱性成分,并且对植物和土壤本身不产生任何伤害,符合未来绿色农业发展方向;

第三、这种植物源酸性物质本身对植物病毒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能有效防治植物苗期病害的发生。其具体使用方式简介如下:

漫灌:先将准备施用治碱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后将定量治碱加水稀释(稀释倍数不限,以省时、省力为宜),均匀喷于地表后再灌水,并且防止跑水、串灌。滴灌:直接将治碱加入施肥罐中随水滴施。先滴清水3小时左右,再加入治碱随水滴施。喷灌:有贮水池的,可以将治碱加入其中;没有贮水池的,可以将治碱先喷于地表,再喷灌。喷灌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至少湿润耕层30厘米以上,湿润层越深越好。施用时间:棉花:冬灌或春灌时施用;滴灌时可以在滴出苗水时施用,增加出苗率,也可以在苗期随水滴施,苗期施用时间越早越好;缺水地区可以穴施。水稻:水稻育苗时,苗床喷施,促使苗齐、苗壮;插秧前后在水田中喷施,秧苗返青快,分蘖率大大提高,成熟期提前一周左右。玉米、小麦、大豆等:播种前处理土壤,提高出苗率;苗期浇水时应用。经济林:树苗栽植后,随水穴施;树苗生长期应用;花期或果实膨大期应用,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4. 淹灌和漫灌

油菜二叶一心需抗旱越冬油菜苗不怕旱。

入冬期间,常常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地势低洼的田块易形成渍涝灾害,导致油菜缺氧烂根和弱苗,降低越冬抗冻性,加重菌核病发生,影响产量和品质。播种期雨水偏多,冬季可能出现干旱,一旦遇到强寒潮天气,可能导致旱冻叠加。因此在入冬期间要及早配套三沟,及时清理围沟,确保排灌畅通。对于旱情明显、油菜滞长的田块,要千方百计开辟水源,浇水灌溉,满足植株对水分需求,促进光合生长,加快苗情转旺,确保足够的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储备物质基础,实现后期稳产高产。无灌溉条件,可采取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生长调节剂等方式增强油菜抗旱能力。

在移栽油菜返青或直播油菜定苗后,增施腊肥是提升油菜越冬期抗寒能力的重要管理措施,也是保障油菜开春早发稳长的重要基础。要根据苗情长势看苗追肥,对基肥用量足、密度足、长势健壮的油菜可不追施苗腊肥;对于植株长势稳健但叶片尚未封田的,每亩可追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20公斤,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100克加芸苔素内酯促进生长;对于对未施基肥或基肥用量不足、播期偏迟的油菜以及长势特别差、株体特别弱小、缺肥明显的油菜,要适当增加追肥次数,可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或复合肥30公斤,同时喷施3%赤霉素50毫升加磷酸二氢钾100克促进生长,力求保苗成活;对田间长势不均的田块可酌情补施苗肥促平衡。对秋发不好或受冻害的大田,可在抽薹期间增施薹肥,亩用尿素5-8公斤追施,同时可用硼砂50-100g或速乐硼50-75g,配成0.1%-0.2%浓度的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5. 漫灌淋盐未能成功治理盐地的原因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的落基山脉,全长2330公里,其中大部分位于美国境内(美国段长2185公里,墨西哥段长145公里)。因为河流流经的美国七个州大部分都是比较干旱的,所以美国国内的这七个州开始争先恐后的开发科罗拉多河的河水。

但是随着20世纪初期的“西部大开发”,下游的三个州(经济比较发达,加州就是位于下游的三个州之一)完全不顾上游的四个州的意见,开始大幅度的增加河水的使用。

为了解决争端,1922年七个州签署了《科罗拉多河契约》,对水资源进行了分配(胡佛大坝等水利设施都是在协议签署之后建成的,这也可以看做是河水分配方案的一部分)。

但是协议忽视了对下游国家-墨西哥水量的保障,科罗拉多河三角洲地区是墨西哥重要的农业区,千万亩农田靠着科罗拉多河的河水生长。

可是随着美国七个州的经济不断发展,大部分的河水都被截流在了美国境内,流到墨西哥的水越来越少。这样长此以来河口三角州逐渐萎缩。

6. 漫灌淋盐是什么

苗床淋喷:每平方米用2-4g药剂,淋喷苗床上即可。

蘸根:兑水稀释20-80倍,然后蘸根或者球茎即可。

盆栽及苗床混土:每立方米用药110-220克,根据用水量先配置成母液,然后混匀即可。

灌根:兑水稀释1500-3000倍,每株浇灌200ml,根据植株的大小可以适当调节用量。

喷雾后漫灌:亩用量100-200克,兑水300倍喷雾后漫灌,水量宜浸到根部为止。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