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禁酒令?追溯影响后世酒政的西周《酒诰》

酒到底是何时、又是由谁发明,至今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人在上古时期就已掌握酿酒技术,且酒在祭祀、日常生活等场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酒虽能助兴,更可以带来文学艺术上的灵感,但也容易酿成大错,造成许多令人遗憾的意外事故,因此随着酒的普及,禁酒令也随之诞生。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禁酒成文法,是《尚书.酒诰》。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胜利后,周人总结商王朝亡国的原因之一就是太爱喝酒,不仅殷商贵族嗜酒,大臣也都酗酒成风、荒于政事。

周公旦之弟康叔封,因获封卫君将驻守管理殷商故地与遗民,而该地多承袭过去殷商以酒为乐的民风,因此周公特地写《酒诰》告诫他不可放纵饮酒,《尚书.酒诰》载: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音同币,诰毖指教训、告诫)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 『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周公在文中借父亲周文王(公元前1125-前1051年)告诫诸侯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且千万不能在喝酒时失去了道德(不得酗酒),否则上天将会降下灾祸,并要谨记殷商的教训、不要步亡国的后尘。

青铜酒具

古代青铜酒具

《酒诰》后半段则是要民众用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德将无醉」认为有德性的人是不会放纵自己喝到醉,以此整顿民风。并规定要减少、降低酒的生产量,因为先秦时代多用粮食来酿酒,这在生产技术还相当落后的古代来说,酿酒其实是一种浪费谷物的行为。文末更警告老百姓,要珍惜食物不要过度饮酒,如被发现聚众饮酒者,通通以死刑论处。

《酒诰》对于禁酒的规定,几乎被后世承袭下来,成为禁酒准则,往后的朝代所订定出的禁酒令,也多半在此基础上发展。如汉初丞相萧何(公元前257-前193年)曾「禁群饮」:「三人以尚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就是在整顿民风的基础上,避免民众因喝酒私斗闹事而制定。

到了东汉末年更是出现各种因禁酒令衍生的趣事,比如曹操(155-220年)同样出于粮食与民风考虑,下令禁酒,并与反对禁酒的孔融(153-208年)为禁与不禁写了多篇辩论文章。

不过相信比起《三国志》,民众还是更熟悉《三国演义》里张飞因酒误事的桥段,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第十四回:吕奉先乘夜袭徐郡(指徐州,今江苏省北部与山东省东南部)。刘备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并再三交代张不可喝酒。

但刘备离开后,张飞为避免饮酒失事,反而邀请下属一同饮酒后,再戒酒守城。但曹豹在酒席间触怒张飞到鞭打,于是心怀不满便派人将徐州军情泄漏给吕布,让吕布顺利拿下徐州。张飞饮酒误事不仅丢了城池,更让刘备家眷为吕布所得、成为人质,后果不可不谓严重。

受到胡风影响的唐代,禁酒令又有不同的新规定。唐高祖李渊(566-635年)虽「以谷贵禁关内屠配」,因粮食价格问题下令禁酒,不过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当政期间(626-762年),禁酒令各有松弛,但基本不禁止群饮。

不过据《唐令拾遗.选举令》载:「诸癫狂酗酒,皆不得任侍卫之官」,要是饮酒过度可是会影响仕途。安史之乱(755-763年)也影响唐代的酒政,朝廷一边禁止酿造、贩卖酒,另一边则是对酒课以重税,到了宋代,酒税成为朝廷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

现代政府为减少民众喝酒闹事、酒驾,也像过去般推出各种禁酒、限酒政策,比如嗜酒如命的俄罗斯人,在总统普京(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陆续推出严格的酒精限制政令,如禁止商店于晚上23时后售酒、限制酒精浓度不得超过40%以上等,已有效降低俄罗斯人年均饮酒量,酒后闹事的事件也有所减少。看来直到今日,如何在不影响民众喝酒自娱的限度下,有效控制因饮酒带来的社会问题,仍是政府在维持社会治安时的首要考量。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