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婚礼上的酒文化

鄂尔多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前身为伊克昭盟。市境东临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南邻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吴忠市,西界阿拉善盟、乌海市、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北接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为库布其沙漠,南部为毛乌素沙漠,东部为丘陵沟壑,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

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蒙古远古时期,成形于成吉思汗时代。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民族风格和情趣。  

鄂尔多斯婚礼集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的崇尚文化、祭祀文化、宫廷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习俗、民族歌舞之大成,以幸福、吉祥、喜庆、热烈的情绪贯穿始终,展示了民族魅力,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婚礼的程序包括提亲、订婚、宴请、送礼、求名、迎亲。  

鄂尔多斯婚礼的礼节,主要在一个“酒”字上,婚礼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酒,而且是大碗大碗的酒。上马酒、下马酒,无论如何也不能省去,婚礼的队伍中必须有几个善于豪饮的,酒碗接过来,要用手指沾了,上敬长生天,下敬黄土地,中间敬亲友,在自己的额头上轻轻地抹了酒痕,然后一饮而尽,如此要饮三碗。  

婚礼的高潮之一便是男方娶亲人向女方家献羊祝酒,气氛热烈,用美酒佳肴招待所有来宾,欢唱婚宴歌曲《祝酒词》,在草原上留下了一路欢歌笑语。  

女方婚礼主要场面有:奶酒迎宾挡门迎婿吉祥舞宴巧试新郎敬献羊背出嫁之前母女分离姐妹惜别。  

男方婚礼主要场面有:古号迎亲娶亲归来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新人献酒歌舞祈福洞房花烛放夜狂欢。  

鄂尔多斯风俗,台吉之间互不通婚,同族的兄弟之间不说亲,这是促进后代优生、健壮的优良传统。  

分辫出嫁  

迎亲的队伍将在傍晚时分出发。新郎身着红绸长袍,腰束金黄宽带,脚蹬高统马靴,由领头人、祝颂人陪同,来到蒙古包前象征蒙古族人民勇敢精神的玛尼宏棋杆下,由祝颂人领头,在场宾客和韵,唱起欢乐的迎亲歌:“成吉思汗时代许下的婚礼,是草原上最欢乐的时机。抬出那肥壮的牛羊,摆上那丰美的奶食,让我们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纵情欢乐”之后,迎亲的队伍扬鞭策马向新娘家驰去。  

配弓娶亲  

鄂尔多斯婚礼仍保留着男到女家娶亲的习惯。结婚那一天,男家附近另设一座披红挂绿的蒙古包,作为新房。包里包外都是穿着鲜艳的蒙古袍、欢声笑语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换上崭新的装束,忙碌着准备去迎亲。新娘则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内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来。  

闭门迎婿  

按照传统的礼节,迎亲队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骑马绕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马,欢聚在新娘家的亲友便迎上来,寒暄之间,迎亲的祝颂人还未来得及下马,他手捧的哈达就给新娘家的一位厨师用烧火棍接过去。这时,新娘的亲友们在包外围成一个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样子,还用一条丝带将迎亲者挡住,这叫“彩带隔门”。于是善于辞令的祝颂人便高唱鄂尔多斯民歌发问:“你家天天关门,还是见我们来了关门?是嫌我们来的人多,还是因为错过了时辰?”口齿伶俐的伴娘就会用民歌反唇相讥。这样,双方一唱一答,充满情趣,直到最后,伴娘才收起彩带,放迎亲者进包。  

献羊祝酒  

进包后,祝颂人拿出送给新娘的首饰和衣物,请女方父母亲友过目,并敬献上奶酒和全羊。之后,新娘家举行盛宴,招待迎亲的人。蒙古包内,男女老少围坐一堂,杯盏交错,歌声不,直到深夜。当年长客人走后,一位少女会端上一盘羊颈骨,要新郎从中掰断。为戏弄新郎,伴娘往往将一根筷子插进羊颈骨里,当新郎识破伎俩,终于把羊颈骨折断时,他要当众与新娘分着吃,以示全心全意的爱情像羊颈骨那般紧紧相扣。  

母女惜别  

第二天,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往往泪如雨下,似乎很伤心。其实这是鄂尔多斯婚礼中的“哭嫁”习俗。这时,祝颂人领新郎“抢亲”。陪亲的姑娘将新娘保护起来。男方好言相劝不成,便挤进人群中“抢”新娘,场面十分热闹。最后,自然还是“抢亲”的人获胜了。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