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入很多人酒成为会员一年的分红是多少
每年可共享有品牌销售额净利润 50% 的分红福利,具体能得到多少,需要到时候统计品牌的销售额度、
2,分红怎么算
(1)股票分红是怎么算的? 每年上市公司盈利的时候,也是投资者盈利的时候,因为投资者会收到上市公司的回报,通常有送转股和派息两种方式,较为大方一些的公司就会给予投资者两种分红方式。 比如我们常看到10转8派5元,意思就是如果你持有A公司10股的股票,那么在发布分红公告后你的账户里将会额外得到8股的股票和5元的现金分红。 要记得,在股权登记日收盘前购买的股票才能参与分红。 (2)股票分红前买入好还是分红后买入好? 不管是分红前买还是分红后买都没关系,对于做短线的投资者来说建议等个股分红后再入场比较合适。因为卖出红股还需要扣除相应的税,如果说,分红后没多久就把它卖了,这样算下来整体是亏钱的,而从价值投资者的视角来看,选对股票才是第一要领。 (3)对分红的股票后期要怎么操作? 通常来讲能够分红就表示上市公司的运营蛮好的,所以如果持续看好,则一直持有,等待分红后期的上涨填权。 但如果买在了很高的位置就有可能会面临回调。后期的时候,发现走势不对的话,应该提前把止损位准备好以便止损及时。
3,以前 我在月初盘点酒吧的酒水数量 然后到了月底做账面数的时候 我们
账面数没错的!所有入库数量减去所有出库数量等于账面数量,然后账面数量跟盘点量相比较得出盘点盈亏!
我是来看评论的
4,分红怎么算
分红方式如下:1、一般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红,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2、如果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只要不违反规定,即可按照约定的分红方案执行,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第三十三条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持股和控股的区别是什么1、概念不同,控股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份,以控制公司的业务,通过持有某一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而对该公司进行控制的公司。持股属于持有一定股份。当持有股份达到30%,持股可以称为控股,如果是最大股东还可以称为相对控股,当持股超过50%,持股可以称为绝对控股;2、发挥的作用不同,控股的作用主要通过持有某一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而对该公司进行控制的公司。持股的作用是当持股30%时可以称为控股,最大股东也可以称为相对控股,持股超过50%时可以称为绝对控股,表明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3、权限大小不同,持股需要持有某家公司一定的股票,控股就是持有的股票份额达到一定比例,能在董事会股东投票时起决定作用。
5,分红如何计算的
1。按份数分配: 每份分红:960/26=36.922。考虑出勤时间: 设标准出勤时间为:a(如每天要求出勤8小时,每周40小时) 则每人这段时期的出勤率为:实际出勤时间 / a3。所以每个人实际得到的分红为: 每份分红 * 应得份数 * 实际出勤率。
每10股送3股也算到分红里面啊,只不过公司送3股只是把应该要分的钱变换成股票的形式分给你,但对于公司的帐面来说,这些送的股实际上就是进行了相应的分红了,一般送股都会按每股面值1元计算的,如果你用29700*(2+3)/10=14850了,故此就会得出上述的结果。
6,分红率计算公式
分红率=全年股票现金分红金额总额/((最低价+最高价)/2)。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1月1日起对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红利所得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持股超过1年的税负5%,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10%,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20%。【拓展资料】股票分红注意事项分红除息后首日开盘前价格相对除息停牌前收盘价相比肯定是要低的。如果说后势,在分红前一般股价都有一定炒作,分红后短期走势看跌为主。因为股票分红时一般会进行除权处理,会使股票价格下跌。但是除权之后股票价格还会不会继续下跌,主要是看大市行情是否处于牛市。如果该只股票盈利能力很强,市盈率也较低,建议不管该股下跌的走势,耐心持有,反之则应逢高卖出。分红或送股后股价会下调,但并不是下跌,那叫除权或除息。分红率具体含义 投资者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对该公司进行投资,同时享受公司分红的权利,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分红有两种形式;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形式进行分红,也可以两种形式同时用。 分红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每股分红除以每股价格的百分比。此指标用来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赢利能力和回报能力。股息率和分红率到底区别:股息率,是一年的总派息额与当时市价的比例。以占股票最后销售价格的百分数表示的年度股息,该指标是投资收益率的简化形式。股息率是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比率。在投资实践中,股息率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尺之一。分红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每股分红除以考察期内公司净利润的百分比。此指标用来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赢利能力和回报能力。总结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1.计算方式不同分红率是将股票的每股分红除以分红日每股股票的价格得出的结果,股息率是将一年的总派息额除以当时股票市价得出的结果。2.参考意义不同分红率表示的是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股息率表示的是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3.计算周期不同分红率的计算周期通常为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如果周期跨度太大,计算的结果会失真,而股息率的计算周期一般是一个年度。
7,这几天接了一个和酒吧合伙的店谈了两次给我按百分之十五提成
你好,,,酒吧的烧烤相当好做,,怎么做都不会亏损,而且有个固定的落脚点 你是跟酒吧做 还是你自己做啊 怎么才%15啊 一般酒吧 的烧烤的金额是和酒吧对分的 就是客人开过单的烧烤 一天2000的话 你就可以拿1000 其实比外面摆摊好的多 酒吧稳定 天天有得做,酒吧比外面买的贵 而且没有点单的都是烧烤自己进腰包的 还有公司很多内部员工也会去吃 不知道你是哪里的 %15你还赚个屁啊 除非你是帮酒吧最 食物 工具都是酒吧 这样还差不多
1、酒类的话还是啤酒,但为了身体着想还是配与酸奶,烧烤容易上火,伤胃,而吃之前喝点酸奶可保护胃不受刺激。2、饮料的话选凉茶或者吃些水果,吃一顿烧烤人体需要清理一个月,但是香蕉可以分解致癌元素,加快清理致癌物质,所以任何含香蕉的饮料当然是最好的。
8,白酒分红是怎么分
白酒基金分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红利在投资”。对于具体怎么分,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进行具体分析:假如你买了基金A,10000份,买的时候净值是1元/份;持有1年后,净值涨到了1.5元,这个时候,你持有的1万份额的该基金就值15000元,多了5000元。如果你不打算卖出的话,这多出来的5000元,也只是账户上的数字。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基金公司决定分红,每份分0.2元,那你能分到2000元。这2000元,将实实在在的以现金的方式进入你的账户。 但是每份分了0.2元之后,你持有基金的净值也会减少0.2元,即只有1.3元。你最初持有的10000份额的基金,价值则为13000元。分出来的2000元,有两种分红形式,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红利在投资”。 选择“现金分红”的人,那你购买基金绑定的银行卡,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收到实打实的2000元现金,对应基金账户资产就是13000元,份额不变还是10000份。15000元的总额没变,所以说“基金分红”并没有让你得到额外的红利,也就是大家说的“赚到了”,只不过把我们左边口袋的钱掏出来放在了右边口袋,换了个位置。 选择“红利在投资”的话,你分红出来的2000元,就不是进入你的银行卡,而是直接转为基金份额,继续投资该基金。2000元,净值1.3元,计算下能增加1538份。这时候,你基金账户整体资产金额不会变,还是15000元,但是份额变了,增加了1538份,合计就是11538份。未来,该基金投资情况良好,净值继续上升的话,你持有份额更多了,盈利也相对会更多。相反,要是跌了的话,下跌的也会更多。【拓展资料】金百分红的原因:(一)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第一点是可以巧妙的减仓,公募基金一般都会被规定要持有一定的仓位,在合法的情况下,分红就做到了减仓。第二点是可以降低基金的净值,吸引投资者。有些投资者在购买基金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净值较低的,类似于我们股市中选择廉价的股票一样,那么分红就可以做到减小基金净值。(二)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熊市中帮助投资者减仓避险,因为他就相当于赎回不收手续费的嘛,在基金下跌行情中,我们的减仓顾虑最多的就是手续费,分红就做到这一点。如果是在牛市,分红可能使投资者错过获利。
9,农村合作社二次分红怎么分有谁知道急
下载文件: 合作社之所以要实行股金分红,主要原因有:第一,合作社成员的经济实力不同,或者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有的出资多,有的出资少,有的甚至没有出资。第二,在成员出资不同和合作社的发展又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筹集到合作社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适当按照出资进行盈余分配,可以使出资多的成员获得较多的盈余,从而实现鼓励成员出资,壮大合作社资金实力的目的。第三,在实行按交易量(额)返还为主的前提下,同时实行按股金分红为辅,这可以充分兼顾各方利益,在坚持合作社价值观和原则、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活力的同时,又可以解决出资人(包括公司、大户)的利益,并增强合作社筹集资金的能力。 某成员所得出资收入=合作社出资分配总额×某成员出资额÷合作社所有成员出资额 需要指出的是,成员出资包括以下三项:一是成员直接出资额;二是公积金份额;三是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数额。也就是说,成员出资不只是入社时的初次出资。
你说的二次分红是否是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这种情况肯定是盈利的,因为只要分红了,证明你的本金没有变动的前提下,多分了一次红,这种情况一般是在农商行从筹建到挂牌期间的盈利,应该是归老股东所有,才有了二次分红,希望能够帮到你,请采纳,
10,分红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基金分红计算方法:基金分红金额=持有份额*每份分红额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个投资者的持有基金是2000份,该基金每份分红0.4元,则分红金额为2000*0.4=800元的时候,份额额度是写为“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4元”换算成一份分红0.4元就可以了。另外,如果该基金分红日之前净值是1.4元,如果不考虑分红日当天市场波动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则分红后净值就应该等于1元(1.4-0.4=1)这样,2000份基金价值是2000元,获得800,相加还是2800元,与分红之前的总市值一致。其实基金分红并不是说额外的钱,这个钱就是自己的,只不过是分发到自己的账户了,基金分红的好处就是能够避免后续市场下跌带来的回撤。总结:基金分红计算方法:基金分红金额=持有份额*每份分红额度,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公式来随机应变,金额不同,可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拓展资料】分红:分红是股份公司在赢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投资者的红利。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分红是将当年的收益,在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益金等项目后向股东发放,是股东收益的一种方式。通常股东得到分红后会继续投资该企业达到复利的作用。普通股可以享受分红,而优先股一般不享受分红。股份公司只有在获得利润时才能分配红利。基本含义:分红,亦称利润分享,即分配红利的简称。1899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分红会议”中指出:“分红是指企业单位提拔一定比例的盈利,分配给该企业单位一般被雇员工的报酬,此种报酬按自由协约的计划,事先订定提拔的比率;比例一经决定,即不得由雇主变更”。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勃·桑纳德教授对分红定义为:“所谓分红,简言之,是指受雇员工在其正常薪资之外,分配一部分雇主所得的利润而言”。“辞海”对分红的解释为:“企业团体于每届决算时,由盈余中提出一部分分配于使用人或劳动者,谓之分红,亦称花红,含有奖励劳动补助工资之意”。陆光先生亦有类似的定义:“雇主为通过人性合作,提高生产,降低成本,因而根据一项自由的合约,将事业单位获得的利润,依照事先订定的比率,与被雇人共享”。此外李善勐先生所作的定义为:“一个经营业务的公司,于经济繁荣的年度中,获得盈利,在净得中提出一部分分配给员工,谓之分红”。又杜功璧先生亦曾指出:“公司每营业年度终了,经过决算,如有盈余,通例先缴纳营利事业所得税,提存法定盈余公积,提列定率股息后,余数即为股息及红利,是股东出资的报酬,若让出若干嘉惠员工,即系分红。”在台湾公司法规定,公司无盈余时,不得分派股息及红利。但法定盈余公积已超过资本总额50%时,或于有盈余的年度所提存的盈余公积,有超过该盈余 20%数额者,公司为维持股票的价格,得以其超过部分派充股息及红利。由此可知分配红利的限制。简介:分红有红利再投资和现金分红两种方式,这两种分红方式的差别是,一个是单利增值,而红利再投资是复利增值。所以大多数客户比较喜欢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方式。
11,相互宝分摊怎么越分越多我一个月就分了两次
越来越觉得是坑人的,以前分摊都是0.01,现在比以前得病的增加了150倍,以前几百万人,都是一个月只有几毛分摊费,现在几千万人,总人数增加了10倍人员,得病患者增加了150倍,就想他们是怎么啦。
19年1月份加入的相互宝,现在11月了,每月分摊两次每月分摊金额如下,1月分摊0.03元,2月0.03元,3月0.01元,4月0.07元,5月0.18元,6月0.84元,7月2.42元,8月2.91元,9月4.45元,10月6.07元,11月待支付3.03 元(第1期); 金额呈逐步递增趋势,帮助人数每月激增,人们这是咋了,帮助人数如下,1月2人,2月3人,3月1人,4月12人,5月42人,6月250人,7月782人,8月1115人,9月2213人,10月3449人,11月1736人 (第1期);
7月28一人分摊1.48了真心有点多了有想放弃的感觉
今天一次就扣了3元,还是8000多万人分摊的,感觉坑了,扣的越来越多。以后只会更多
7月份变成1元了,咋回事,原来都是1毛左右
你好!目前7562万加,这次更加分摊近1.5元,我觉得有坑,这是用1.5个亿来衡量了,果断弃坑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12,请问这道题如何算 月末分摊已销白酒的商品进销差价
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2000/(5000+0+0+5000)=2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商品进销差价率=5000*20%=1000http://baike.baidu.com/view/1001606.htm
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是商业企业核算存货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是指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由于此差价没有实际意义,为了与原售价核算法的内涵一致,进一步将差价分为进销差价和进项税额进行明细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商品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以及销售退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 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贷记本科目。 (二)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月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月末余额+本月“ 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贷方余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进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委托加工商品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企业无论采用当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还是上月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商品进销差价,均应在年度终了,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 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 [编辑]商品进销差价的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指售价(或码价)与含税进价之间的差额,这样一来使该明细科目核算内容与增值税实行前的商品进销差价核算内容一致,但不符合增值税是价外税的本质要求。另外发行企业以售价或码价核算采购的商品,商品的进价不再进行核算, 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的期末结转=(含税销售成本﹣含税进销差价)÷(1+17%)×17% 由于进销差价是根据综合进销差价率结转,而商品价格相差悬殊,各种商品的差价率各有高低,加上不同差价率的商品库存和销售比重不尽相同,必然导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期末分摊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出现,年终在调整进销差价的同时,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进项税额)。 为了克服上述核算存在的问题,建议: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不含税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核算。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是不含税售价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商品的销项税额。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的期末分摊: 本月进销差价率=月末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不含税销售收入+库存商品÷(1+17%)],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年终决算前应对各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调整,根据商品盘存表上出版物的售价或码价,与库存商品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剔出盘盈盘亏因素后的差额为多转或少转的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 本月已销售商品应分摊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本月不含税销售收入×17%。 将商品进销差价分为上述两个明细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个: 1、既保证了售价核算方法的实施,又符合增值税价外税的本质要求。 2、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较进销差价中含销项税额的做法更能确切地反映商品进销差价的本意,体现经营毛利的概念,便于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 3、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直接根据售价(或码价)结转,易理解,易操作,减少了会计核算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账和用账。 下面举例说明: 1、进货核算:某书店从甲出版社购入图书1500册,进价1万元,进项税为1700元,码价为2万元。根据图书调拨单、发票等帐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图书200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0000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7094(为不含税的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906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700 2、销售收入的核算: 本月进行打折销售,实现销售收入12000元,销售图书1000册,码价15000元。 借:银行存款12000 销售折扣与折让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 计提销项税额,销项税额=(15000-3000)÷(1+17%)×17%=1743.60 借:主营业务收入1743.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43.60 3、月末结转成本和商品进销差价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 贷:库存商品15000 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中(销项税额)是按码价计算出的销项税额。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15000÷(1+17%)×17%=2180 借: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180 贷:主营业务成本2180 假设图书类库存商品期初余额为35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期初余额为12250元,本月进销差价率为: 差价率=(7094+12250)/[15000÷(1+17%)+(20000-15000+35000)÷(1+17%)]=0.411,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15000÷(1 +17%)×0.411=5269.23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5269.23 贷:主营业务成本5269.23 注意:由于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根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计算的,所以分摊时采用的销售收入不是实际销售收入,而是已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因而为了核算方便,发行企业的销售核算是以售价或码价及折扣入账,期末一次计提销项税额。 4、假设年末进行盘点,根据图书结存数量扣除盘盈和盘亏因素后图书的码价为39948.70元,帐上结存的图书码价为40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少分摊40000 -39948.70=51.30元,调整: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51.30 贷:主营业务成本51.30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商品进销差价下设进销差价和销项税额两个明细科目,年终只需要根据盘点情况调整进销差价即可,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不再调整,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编辑]商业企业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结转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出来以后,要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调整,以正确核算财务成果。其结转方法有蓝字转销法和红字冲减法两种: 1. 蓝字转销法,即用蓝字转销“商品进销差价”和冲减“商品销售成本”账户。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商品销售成本 ××× 2. 红字冲减法,即用红字冲减“商品进销差价”和“商品销售成本”账户。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商品销售成本×××(红字) 贷:商品进销差价×××(红字)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都必须在月末财会部门计算毛利率时,将当期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调整为不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其计算公式为: 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当期应交的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的商品进销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