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泡十斤酒要放多少花粉
十比一泡杨梅酒十斤酒可以放0.8斤-1斤冰糖:: 因为杨梅本身就含糖量较高,10斤白酒,一般就放1斤冰糖以内是合适的。 如果要放多了,太甜了也会影响口感的。{0}
2,10斤白酒泡多少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50克到100克左右即可,可单独浸泡,也可和其它材料一起搭配浸泡,比如【配方(仅供参考)】雪莲500克,鹿茸500克,冬虫夏草150克,冰糖100克【制作方法】将雪莲鹿茸切碎,与冬虫夏草一起放入白酒中浸泡,加盖密封3个月即可泡酒材料,得高品质药材,必须认准千龄山无添加药材,而且,泡酒要用土陶坛或者玻璃器皿,禁用塑料和金属器皿泡酒,度数在55°到60°之间为佳{1}
3,丽江位于哪它的特色是什么
处于的位置:丽江古城[5]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 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特色美食:“丽江凉粉”是传统小吃。味鲜美、韧性好,可口、价廉。原料主要有鸡豌豆、韭菜、绿豆芽、花椒油、油辣子、炒火麻子面、醋、酱油、姜汁、蒜泥、香油、盐等。制时先将鸡豌豆用冷水泡一夜,待豆泡软后磨成糊状,滤渣后把桨煮沸,再放进少许生桨或小粉搅拌,煮成糊状成黑色,这时盛入盆盘之类器皿中使其冷却即可成为凉粉。吃时将凉粉切成铜钱厚,1厘米左右宽的长条,放在碗内加上事先制作好的凉韭菜、绿豆芽和各种佐料,调料拌匀即可食用。冬天切成块用锅煎黄、热食。还可做凉粉炒韭菜、炒腌菜等多道菜肴。 “吹猪肝”是纳西族请客时必备的一道传统名菜。它制法特殊,色美爽口。主料猪肝配以芫荽、炒花生米、盐、醋、油辣子、芝麻等拌在一起。吹猪肝是要在农历冬腊月,将鲜猪肝吹膨胀后晒干。制作时将猪肝煮熟,冷却后切成薄片拌上上述配料、佐料,拌匀就可作盘菜食用了。 “粑粑”是纳西族的一大特色,有甜、咸两种口味,甜味粑粑受到很多青少年朋友的喜爱,而咸的却受成年人喜爱。当你去饭馆吃饭时,要一盘粑粑,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他们饭店自己做的,因为,会做粑粑的在丽江市里面没有几个人,那些买的粑粑都是少数人做好了以后批发出去的。 “岩巴玖”(即鸡炖豆腐)是传统佳肴,清香、鲜嫩、色美。原料有土鸡、火腿、豆腐、葱、姜、盐、味精、辣子等,制作时将1公斤左右的一只鸡、200克火腿(无火腿可用腌肉),切成块加水、生姜、盐适量炖熟后,再加进成块的豆腐,用小火炖15~20分钟,就成“岩巴玖”了。 “纳西火锅”这里指用火锅煮食品而言。铜制火锅,工艺精美,是纳西族人家喜爱的器皿。“纳西火锅”是在寒冷季节纳西人待客和春游野餐的佳肴。“火锅”原料主要有猪排骨、瘦肉、酥肉、马铃薯、黄豆芽、茨菇、红萝卜、芋头、大韭菜根、白菜帮、青菜帮、粉丝、粉皮、豆腐等10多种,还有生姜、草果等佐料。制作方法是先将马铃薯、芋头、胡萝卜、茨菇、大韭菜根分层放入火锅,最后放入排骨和排骨汤,燃起火锅煮至菜肴稍熟,再加浸泡过的粉丝、粉皮、青菜(稍煮过的)、豆腐、瘦肉片、酥肉等,煮15分钟即可上桌。 纳西族先民爱饮酒。东巴经书《耳子命(饮食的一历)》,是一部农业生产劳动的颂歌,长诗的第一部分,就描写了种麦、酿酒的全过程。说明纳西族在很早的古代就会酿酒。纳西族现代常饮的酒,有白酒、黄酒、窨酒,尤以窨酒出名,曾获中国首届黄酒节二等奖、全国旅游饮品优质奖。窨酒呈琥珀色,透明,味甘醇清香,含酒精20度,葡萄糖15%及多种脂肪酸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有良好的滋补作用。窨酒用大麦、小麦、高粱等粮食和特殊的丽江酒曲,玉龙山下的泉水酿造,酿好后入窖一定时间才算珍品,由于纳西人民好酒爱酒,甚至纳西族歌手肖煜光还创作出了一首叫纳西酒歌的歌曲。 “蒙自过桥米线”,(纳西古乐会边上)蛮正宗,比昆明桥香园的好吃,(10来元)。 “黄豆面”,大石桥小吃(新大街四方街5号)黄豆面可算丽江第一面。面条半透明,祖传秘方做成。建议吃小碗(2.5元/碗)。 “东巴烤鱼”大石桥小吃(新大街四方街5号)。 腊排骨火锅,(打车到象山市场市场,离新城挺远)店名:丽江第一腊排骨火锅。50元一份,汤里的蕃茄很好吃. “八大碗”,百岁坊的集贤小吃店(必须6-8人吃)。 “水焖粑粑”,价格四元、五元两种。 “酸奶”,5元的一种豆腐脑似的好好吃。 推荐美食 一)大石桥旁边的黄豆面。 推荐程度:*** 这属于招牌小吃了,有一份叫《行走丽江》的手绘地图上特别介绍。上面把这家叫“大石桥小吃”的店里的黄豆面说得是天上有地下无。个人感觉:汤底酸酸的辣辣的,挺开胃;里面的炸黄豆挺松脆,有口感;面就一般化了。 二)丽江粑粑。 推荐程度:*** 丽江的小麦挺出名的(哪个丫的再跟我说南方不种小麦,自己拿块红砖砸自己的头),所以粑粑的面皮挺有嚼劲的。有多种口味任君选择,咸的甜的,还有水焖粑粑是没有味道的,可以当成饭来吃。满街都有得卖,各有不同。 三)东巴烤鱼。 推荐程度:* 感觉像热的豆[豆支]鲮鱼,有点辣。 四)纳西烤肉。 推荐程度:***** 这是好东西来的。五花肉做的,猪皮金黄松脆,肥肉不腻,瘦肉嫩,脆。醮了当地的辣椒粉吃,一爽。吃了几家,感觉四方街农行对面那间分量少,但好吃点;大石桥小吃的相反。 五)纳西烧豆腐。 推荐程度:** 六)炸竹虫,炸水蜻蜓。 推荐程度:*** 丽江必吃小吃。谁造谣说广东人特别喜欢吃奇怪的东西,特别罔顾客观事实。卖相不好,感觉炸竹虫有点像炸白蚁,炸水蜻蜓更是丑陋不堪。味道,还行。 七)青稞酒。 推荐程度:**** 挺好喝的,甜,顺喉,10度左右,当成糖水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建议通行有坐月子的妇女多喝点。 价格:20rmb一玻璃瓶。(小瓶啤酒的那种size) 八)烤全羊。 推荐程度:**** 九)风味狗肉。 推荐程度:*** 十)鸡豌豆凉粉。 推荐程度:*** 鸡豌豆据说是丽江特有的一种作物。 十一)昆明烤鸭。 推荐程度:*** 在昆明吃的。石林那一边特别好吃。 十二)酥油茶。 推荐程度:**** 很浓郁的味道。第一次喝的人要喝甜味的才好,一般只有藏民才喝的惯咸的酥油茶。喝上雪山之前和它个半壶,能保持体力。但是喝多了要上火。 价格:15--20rmb一壶。 ***特别推荐:站在大石桥上,背对四方街,右手边有间叫“顺水楼”的馆子。里面的东西好吃,价钱便宜。住在丽江的时候,拿来当饭堂是不错的选择 十三)哈记牛肉。 新义街把口第三家,清真餐馆,素材一般,牛肉还中,主要是红烧(8)和清炖(6),其他的有炸牛肠,烩牛肚味道不错,如果你有的是时间,可以去忠义市场南门向西路北的永胜清真牛肉,味道比哈记还要好只是价格贵了点(贵2块平均每种) 十四)永胜驴肉 新义街把口第一家(呵呵偶的顺序是以我去的次数为原则),清炖的20一斤,火锅15一位,素菜免费,不够可以单添,人多的时候去比较至(4人一下) 十五)象山市场腊排骨,带皮羊肉,古城出门坐车9路象山市场下车进门50米路北,两家挨着,腊排骨50一锅单加20一斤,带皮羊肉20一斤主要是羊头肉和羊杂,两家的味道均好,过肉瘾的好地方 十六)拉市鲫鱼,忠义市场南门坐车3块,拉市海再往前3公里左右路南,15一斤,一般3斤5个人可过瘾,洗脸盆一样的锅里有无数半斤多重的鲫鱼7,8条和洋芋条无数,另外再加上正宗卤水豆腐,好吃的不得了 十七)丽江驴窝,嘿嘿,虽然有点王婆卖瓜之嫌,但我的手工水饺,烙饼,疙瘩汤在古城无出其右,另有自创的纳西火锅货真价实,拿手的却是当地素菜,一道扒三素,一道家乡豆米,一道素炒包包菜色香味据全,想换口味的朋友尽管来,不喝酒的情况下人均消费15就差不多了 **丽江粑粑以四方街仁义小吃 **鸡豆凉粉以古城水车向南第一家琴云为正宗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和.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黄,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 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丽江古乐》来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族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 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 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如有些乐器在演奏时加进了大跳跃的装饰音,和音程很大的滑音和颤音,冲淡了汉族原有的清秀, 典雅的丝竹乐风,变为粗犷有力,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乐曲了. 历时400多年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在民族音乐家宣科的推广和组织下,以将纳西古乐推向世界.宣科率该演奏团到挪威,英国等地的演出是这一古老的音乐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东巴仪式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祭天 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纳西人自称纳西祭天大,纳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在固定的祭天场举行。在祭天场中央竖立两棵黄栗树和一棵柏树,分别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树下插大香,置供品,献牺牲。由东巴祭司诵念东巴经《崇搬图》(人类迁徙记),缅怀祖先,歌颂英雄,赞美创造,用来传递历史渊源,加强民族团结,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祭署 祭署、纳西语称为“署古”。 据东巴经记载,署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署分管农耕畜牧。后来人不断地毁坏森林,污染水源和捕杀野生动物,导致署对人进行报复,使人发生病痛、遭受瘟疫、洪水、地震等灾难。为向署表示人的过错,祈求免灾赐福,人类请丁巴什罗协调,并跟建立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纳西人于每年农历二月举行祭署仪式。 祭风 祭风,纳西语称为“海拉里肯”目的在于超度殉情自杀和战争灾祸等丰正常死亡者的亡灵。 纳西族相信人死灵魂不死,非正常死亡的灵魂会被鬼魔所缠,变成恶鬼作祟于人, 因而要由东巴祭司进行招魂,超度,安抚其亡灵。殉情而死的亡灵被祭司超度到神秘的玉龙第三国,那里白云、蓝天、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草地鲜花,老虎当坐骑,白鹿当耕牛,男耕女织,谈情说爱,无忧无虑,是爱情的乐园,是幸福的天地。 祭丁巴什罗 祭丁巴什罗,纳西语称为“什罗务”。它是东巴祭司去世后举行一种开丧仪式。 届时在丧家屋内设神坛,持神象,置供桌,以铁犁铧代表居那若罗神山,设白牦牛、白马等神灵面偶、竹编、供酒茶等祭品。天井里置“标杆”,院内设鬼域、鬼寨,并从屋内灵柩前开始过院坝,至大门铺设神路图,表示亡灵将在东巴祭司的超度下顺着神路图达到祖先居住的天堂。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悲壮。 素神 “素祖”是纳西族传统的结婚仪式,又称“抱麻抱”。 纳西人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素神即供养在每个家庭的素篓里。举行这个仪式时,在东巴的主持下,将新娘的素神从其家庭的素篓里请出来,迎进新朗家庭的素篓里,与新朗家庭的其他成员的素神结合为一集合体,从此永不分离。在新朗新娘头上抹酥油是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祈寿仪式 祈寿仪式称为“汝众华”,是纳西族祈求风调雨顺,延年益寿的活动。是东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 在仪式中除了布置神坛,悬挂日、月、仙鹤、七星旗、摆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设一棵代表“迎华神”的华塔和一棵代表华神梯的柏树。主祭东巴为主祭人家迎华神,求寿缘、求神福泽。将酒、米撒向人群是仪式的最高浪潮。 占卜 占卜是纳西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传承有羊骨卜、鸡骨卜、海贝徙、巴格卜星卜、手指卜、左拉卜等数十种占卜。 白沙细乐 《白沙细乐》又名《白沙细梨》或《别时谢礼》.全曲分为《序》及《一封书》《三思渠》《美丽的白云》《公主哭》《云雀舞》《赤脚舞》《弓箭舞》《南曲》《北曲》《荔枝花》《哭皇天》等乐章.乐曲的来由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忽必烈南征大理过丽江时,受到纳西族酋长麦良的欢迎,并协助他征服了邻近地区.离别时忽必烈把部分乐队和一些乐章送给麦良作为纪念.忽必烈回京即位后,曾问询乐队的情况,麦良就将一个未定名的一个乐章寄给他.忽必烈回信说这个乐章就叫《一封书》.《一封书》是表现惜别后依恋之情的.另一传说是明代木天王想吞并西蕃人住的地区,先把女儿嫁给西蕃王子,之后又把女儿接回丽江,筹划杀害西蕃王子。女儿悉知其父用心后,就写封信套在跟随来的狗脖子上,放它回去告知王子。王子即带兵攻打木天王,但中了伏兵之计,战死在白沙。木天王便把女儿关在玉湖的龙亭中,活活折磨致死,《一封书》和《公主哭》这两个乐章就是描写这件事的.虽然乐曲的来由和传说解释不一,但其主题是表现人们悲壮激烈,缠绵娓婉,哀伤动人的内在感情的,因而,其中的一些乐章被后人用在办丧事时演奏,成为风俗音乐. 《白沙细乐》的各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但又可独立演奏.《三思渠》《美丽的白云》《云雀舞》等还有唱词和伴舞,《三思渠》由白沙的河渠得名,是表现纳西族在玉龙山下修渠,引水灌溉,获得丰收的劳动赞歌;《美丽的白云》则充满着高原生活的气息.演奏这套乐曲的农民,要着民族服装,即包头帕,穿长衫,细腰带,富有浓厚的民族风味 白沙壁画 明清寺庙壁画,就是著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它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纳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些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是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纳西族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江壁画"的中心,保存得比较完整,在十二堵壁画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汉,藏文的款识.其中有幅绘有一百个神像的大画,,中央为释迦牟尼的坐像,上列十八尊者,两侧画道教佛像,下端正中画着密宗三金刚,外侧画四大天王,是汉族,藏族画手合作的,绘制精细,用笔流畅,线条匀称,色彩鲜明,立体感强,有脏话的风格.建于明末,清乾隆时重修的白沙大定阁壁画,每一幅都是禅宗,密宗和道教佛像揉合在一起,人物的比例,构图,设色,变化等都与大宝积宫有别,作者多数为纳西族画家.但制作水平不及前期壁画."丽江壁画"珍贵之出还在于,汉,藏,纳西族画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写实手法,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情况,如乐舞,屠猪,木作,纺织,钓鱼,打铁,砍柴,以及官吏,差役,罪犯,刽子手,旅行人等的画像.其他如奔驰的骏马,展翅的孔雀,盛开的荷花,牡丹,山茶,梅花等,也都非常生动逼真 白沙位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显其富有,所有他大营宫室,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现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等庙宇均为该时期所建。 中所藏的明代壁画,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是丽江壁画收藏最多的地方。壁画融汉、藏、纳西文化为一体,众教合一,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清历时期的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弟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每天到此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纳西族建筑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 近年来,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纳西民众在民居修建时总体框架、建筑设计及风格等方面虽然仍保持传统风貌,但在房屋内部装修方面,却逐渐采用现代装饰手段和装潢材料。在这些民居里,你能真正感受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和谐的组合。 富有滇西北高原气息的纳西族民居建筑,常以“三房一照壁”的鲜明特点,赢得人们的赞美。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避免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高低参差,纵横呼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