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酒厂坐落在什么村,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集团宿舍西2区这个地址在汾阳市那条路

1,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集团宿舍西2区这个地址在汾阳市那条路

不在汾阳市,也不在市区
不在市区,在杏花村汾酒集团厂区,从太原下高速直接在杏花村出口下了就差不多到了,一问人就知道了

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汾酒集团宿舍西2区这个地址在汾阳市那条路

2,杏花村是一种酒吗是什么档次的

有杏花村酒,价格高低都有杏花村”地名之迷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的307国道北侧,有青银高速公路过境,国家级东西铁路干线太中银铁路在这里建有客货两用站和大型集装箱货场,交通非常便利。以汾酒闻名天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我国著名文人、学者李白、杜甫、二牧、宋延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如今杏花村,厂景如画,酒如泉涌。名酒汾酒、竹叶青、白玉汾、玫瑰汾、北特加都已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酒中佳品。杏花村酒厂正经历着它的最为繁荣的时期。 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位仙翁老道,衣着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来,汾阳市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现在,酒都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

杏花村是一种酒吗是什么档次的

3,杏花村酒原产地在哪

常识了,山西汾阳市杏花村
杏花村
在地球
山西汾阳产的

杏花村酒原产地在哪

4,诗中牧童瑶之杏花村的村子具体位置在哪

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所指杏花村,现在比较多的学者认为是指安徽贵池秀山门外的杏花村。但据史书记载,唐宋年间,青龙镇是一个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商贾云集,周围寺庙亦多,现今尚存的青龙古塔保存完好。清康熙帝南巡时曾赐名吉云禅寺,故青龙塔又名吉云禅寺塔。历史上很多名流在青龙镇留下足迹。坊间流传有杜牧的《吴淞江夜泊》:清路白云明月天,与君齐卓木兰船,风波烟雨一相失,夜泊江头心渺然。其时杜牧任湖州刺史,但十多年前与他一见钟情的女子已为人妇。为此杜牧很是伤心,于是写下了《吴淞江夜泊》,其意境和心情与《清明》十分相似,而位于古青龙西面的杏花村,是前往青龙镇的人必到之处,村边有湖,水清如镜,时有白鹤在此越冬,有诗为证:早春淞江好时景,难比白鹤杏花村,鹤叹淞潮水沾污,喜觅杏水清如镜。因此杜牧《清明》诗中所指杏花村或为古青龙镇的杏花村。

5,杏花村位于哪个县

我国共有六处杏花村 山西杏花村 在汾阳县东部,自北朝以来,就以产“汾酒”著名。 山东杏花村 位于水浒英雄故地的梁山脚下,此处杏、桃、柿、梨间植,绵延十余里,村民散居其中,这便是《水浒传》中的“十里杏花村”。 徐州杏花村 在江苏徐州丰县,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作一首,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湖北杏花村 历史上也以产酒闻名。有人认为“杜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指湖北麻城杏花村,理由是杜牧曾任黄州刺史,亦有可能到麻城饮酒。 南京杏花村 位于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此处岗峦叠翠,绿色环绕,前临大江,下为秦淮,历来是风景名胜之地,又称“金陵杏花村”。 安徽杏花村 位于贵池县城之西,素以产酒闻名。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常来饮酒。而且,“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的江南景色,与安徽贵池天气相符,所以此处最有可能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杏花村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 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的太汾公路北侧,有青银高速公路过境,以汾酒闻名天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 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处在106国道和京广—京九汉麻联络线旁,民风淳朴,好客多礼,村民住房仍保持着古代建筑的风格。徐州古丰县有杏花村

6,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在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深深的疑问,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现有争议的关于“杏花村”归属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古人作诗填词时,贵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时候,往往以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所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诗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四库全书·杏花村志》中则点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必以一村以实之,则话句反为滞相矣!”杜牧的诗,既豪放旷达,又深沉悲慨;既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这种独特的诗文风貌,既彰显了诗人不凡的功底,也反映了诗人矛盾的一生。杜牧胸怀抱负,自诩有“济世之才”,但仕途上的不得志,却让他感到悲凉无奈。《清明》一诗,表象写景,实则抒情。“雨纷纷”、“断魂”和“酒家”,道出了诗人一直不被重用的愁绪和低靡;用“杏花”收尾,却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春天的憧憬和期待。“遥指”二字极其传神,点明那个理想的、缥缈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诗人的心中。

7,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地名

缥缈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诗人的心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在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深深的疑问,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现有争议的关于“杏花村”归属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 古人作诗填词时,贵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时候,往往以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所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诗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四库全书·杏花村志》中则点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必以一村以实之,则话句反为滞相矣!” 杜牧的诗,既豪放旷达,又深沉悲慨;既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这种独特的诗文风貌,既彰显了诗人不凡的功底,也反映了诗人矛盾的一生。杜牧胸怀抱负,自诩有“济世之才”,但仕途上的不得志,却让他感到悲凉无奈。《清明》一诗,表象写景,实则抒情。“雨纷纷”、“断魂”和“酒家”,道出了诗人一直不被重用的愁绪和低靡;用“杏花”收尾,却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春天的憧憬和期待。“遥指”二字极其传神,点明那个理想的、缥缈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诗人的心中
杏花村其实就在山西,杜牧这首诗也是写山西杏花村的,虽然杜牧没有去过山西,而描写杏花村情景中的水牛也是来自南方,北方虽然没有水牛难道不能发顺丰到付吗?当时顺丰快递已经很发达了
缥缈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诗人的心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在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深深的疑问,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现有争议的关于“杏花村”归属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 古人作诗填词时,贵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时候,往往以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所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诗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四库全书·杏花村志》中则点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必以一村以实之,则话句反为滞相矣!” 杜牧的诗,既豪放旷达,又深沉悲慨;既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这种独特的诗文风貌,既彰显了诗人不凡的功底,也反映了诗人矛盾的一生。杜牧胸怀抱负,自诩有“济世之才”,但仕途上的不得志,却让他感到悲凉无奈。《清明》一诗,表象写景,实则抒情。“雨纷纷”、“断魂”和“酒家”,道出了诗人一直不被重用的愁绪和低靡;用“杏花”收尾,却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春天的憧憬和期待。“遥指”二字极其传神,点明那个理想的、缥缈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诗人的心中
安徽池州1、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典型的南方气候特征,北方城市不具备2、唐人曾有一画家根据杜牧的这首《清明》诗作了幅画,画中牧童头带斗笠,身披蓑衣骑在水牛背上。斗笠、蓑衣是南方人才用的,北方人不用。而水牛也只有南方才有,北方都是黄牛。3、杜牧从未在山西做过官,历史上也查不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记载。而《清明》诗的创作年代,与杜牧任池州刺史是相吻合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杜牧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城边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地名。答案是杏花村。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现在在何处

可能的地方一、在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据传孔子问礼於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便在村上。还有「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常来此饮酒,素有「杏花飞霞」之称。二、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酿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驰名远近,也靠名将郭子仪(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说因杜牧的诗,而吸引多数人的注意。三、在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常到此买酒浇愁。四、在江苏省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杏花村」。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到此劝农,有诗句「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朱陈村在徐州丰县),进一步传说杜牧住在扬州很久,到过朱陈村。五、在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地临郊外,层峦叠翠,河水匝绕,下为秦淮。由於风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欢痛饮盘桓。《金陵历代名胜志》载有「杜牧沽酒处」,并附清人陈退庵诗云:「江南春雨梦无痕,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六、在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为隋唐时产酒盛地,以「杏花大麴」(麴=麦曲)誉满江南。《江南通志》记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筑杏花亭碑记〉也说:「自杜牧之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名。」山西汾阳,常有人提及这六处杏花村,虽然都可以和杜牧诗牵扯点关系,但如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只有一个,而非泛指栽有一些杏花的村落的话,当以山西省的汾阳县、安徽省的贵池县,比较有完整的史料佐证,又有遗迹可寻。先谈汾阳的杏花村,原名「茂林堡」,西依吕梁山脉,东临汾水,风光蛮好的。唐代才在堡侧的子夏山麓,植杏成林,广约几百亩,春暖花开,色香弥漫,所以更名杏花村。不过后来杏花消失了,因为几度被子夏山(相传孔子之弟子子夏,尝授徒於此)下来的洪水,不断冲击,累次为灾,杏树大多淹死了。当地的酿酒事业,由来已久。远在南北朝(西元五五○年)时候,就有了酿酒的酒烧锅,到了唐朝,尤其兴旺,已有六、七十家烧锅酒坊。地居交通要道,是一个著名的酒店闹市,有所谓「瓮头青更色香兼,处处街道揭翠帘」,也正如〈古碑记〉曰:「佳酿之誉,宇内甚驰,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晨,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游客云集,不在话下,听说李白、杜甫也都慕名而至,成为常客。饮誉的佳酿(即汾酒),清澈透明,色泽鲜美,气香味甜,入口绵软。余香长留舌底,令人心旷神怡。可是杏花村的酒为甚麼会这样好呢?当然是有得天独厚的好水,常人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村中不少古井,勺上来的水没有一点杂质,而且甘甜。另外,酿造的老师傅说有六大要诀:「人必得其精,粮必得其实,麴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汾酒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出类拔萃,绝非偶然。民间一样有歌谣:「汾县府,汾阳县,离城三十杏花村。杏花村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美人。」犹有传奇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九十多岁的酒坊掌柜的,乐善好施。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候奇冷,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投店要喝酒。喝得酒意阑珊,不付酒钱,便扬长而去。许多座客为店主抱不平,店主毫无愕然,委婉的回答:「富人饮酒为行乐,穷人饮酒为御寒,何必去为难他呢?」岂知第二天两人又来了,仍然衣不蔽体,浑身发抖,赶紧给他们两大碗酒,喝了后,踉踉跄跄便走。第三天也是如此,但却颓然醉倒了,迷迷糊糊。不得不留住脚步,扶上热炕,照顾他们入睡。翌晨,想要离开,掌柜的顺意扶持走出店门,门外有一口水井,贴近时,不料老人都哇的一声,把腹中的宿酒,全呕吐入井。几天过后,神奇的事出现了,打出来的井水,已经变成了酒,而且芳香凛冽。主人恍然大悟,知道这两位是神仙(有道是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遂将这口井,取名为「神井」。井水汹汹,汲之不竭,生意也就越做越旺盛了。可惜,老掌柜去世,继承父业的儿子是为富不仁、贪婪无餍的小人。数年后,老人又来到,不再被盛情招待,问生意如何,反而口出怨言,说是「井水变美酒,却没有留下酒糟来餵猪。」老人听了,一言不发,即在井傍念咒,用袖一拂,井中的酒,顿时变成原来的水了,并且留下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这是一个通俗风趣的神话,姑妄听之,却含有劝世(要行善积德,勿贪心不足)的意义和价值。安徽的池州,比较可靠如此述说汾酒出类拔萃,以及产地的风情风物,那麼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在山西汾阳了吗?不是,因为有人提出———根据史料记载,杜牧未曾到过汾州(今山西汾阳)。所饮的酒,更未指明为汾酒。山西汾阳属於华北,而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算是江南多雨的现象,不是黄河以北地区的气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春季开始,北半球白昼渐长,南方暖气团逐渐北移,在阳历四月清明前后,正好移至大陆的江南地带,与北方冷气团交会,造成这一时段的蒙蒙春雨。但在北方,清明时节仍为乾冷的天气,不会有「雨纷纷」的情形。因此,安徽人并「不甘示弱」。认为杜牧的清明诗,系在「池州」所作。「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就是此地。自古有酒肆,产名酒,盛名不衰。且看文献记载———《安徽风物志》:「杏花村在池州(贵池县)城西,有杏林百亩,春来杏花竞放,艳如锦云。……村中有黄公酒炉,自酿美酒,以飨客商,因此酒甘醇而远近驰名。」《池州府志》:「杏花村,在池州城西里许,杜牧『借问』句即指此。」贵池位於长江南岸,县城西郊秀山门外的地方,是杏花村的故址,北濒大江,南连九华,是个山奇水秀,风景迷人的胜境。至於杜牧曾到此一游吗?很可能的说法,到过。据《江南通志》记唐武宗会昌四年,牛李党争正烈,杜牧也身受其害,从黄州调任池州刺史,仕途不尽如意。以他的个性,公余之暇,到城外的野店喝上几杯,借酒浇愁,是必然的事情。他那一首诗,写时正当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桃李争妍。踏青、扫墓者络绎於途。在牧童的指引下,若是遥见杏林丛中飘点著酒帘,一阵酒香也随著斜风细雨传来,逸兴遄飞,信口而吟诗。如同他在池州亦写过秋,因为有黄公佳酿的杏花村,仅一箭之地即是一座美丽的齐山,九日重阳登高之际,便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似乎杜牧吟春或写秋,都离不开酒事。杜牧写下传世的诗篇,不但替杏花村扬了名,贵池也跟著出锋头。该城现在尚保存唐代「古井酒墟」的遗址,明天启年间、清康熙雍正时期,相继於此地筑亭榭、建碑坊、葺祠堂。明代著名诗人沈昌洛经池州时便有诗云:「杏花枝上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池州太守顾元镜也说:「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均可证明此处为杜牧诗中「杏花村」及「酒家」之所在。反正「杜牧之沽酒处」———杏花村,便与清明诗结缘,产生魅力,令人感到兴趣,闻其名而向往者,当然多了。唯年代既远,剪伐时侵,世俗不文,栽培绝少,导致「廉纤暮雨,止润桃花;摇曳东风,徒翻柳叶。寥寥村野,无枝留燕之飞;寂寂江城,何树听莺之语。」因此,清代贵池县的同知周疆是一位「惜花」雅人,发动村民遍种杏花万株,不几年后,杏花村又成为「长堤十里,灿若红霞;平野三春,纷如绛雪」之胜景。千古遗迹,遂维系於不坠,供人凭吊。参考资料: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110.htm
酒都杏花村,山西十佳旅游景点之一。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有事您说话!
位于贵池西郊,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读者也会有所想像,固然他状至喜悦,但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兴奋的找到了酒店?「遥」,字面上的意义是远,到底远在「云深不知处」,或远在「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文学艺术的「有余不尽」,为读者开拓了远比诗篇字句所展现更广阔的想像空间。……姑且不谈。 这里,比较令人好奇的是:杏花村究竟在那儿? 因为以往的探讨,有的说是诗人的虚构,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只需要说明指往那个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有的却认为是「实有其地」,那麼,你(你)可曾想过它是一个甚麼样的地方? 「问题」也不是轻易说得清楚的。从来诗家同样各执己见,众说不一。毕竟,大陆有好多个「杏花村」,坚持自己是正牌(即杜牧诗中所指)的,计有下列六处——— 一、在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据传孔子问礼於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便在村上。还有「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常来此饮酒,素有「杏花飞霞」之称。 二、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酿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驰名远近,也靠名将郭子仪(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说因杜牧的诗,而吸引多数人的注意。 三、在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常到此买酒浇愁。 四、在江苏省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杏花村」。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到此劝农,有诗句「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朱陈村在徐州丰县),进一步传说杜牧住在扬州很久,到过朱陈村。 五、在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地临郊外,层峦叠翠,河水匝绕,下为秦淮。由於风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欢痛饮盘桓。《金陵历代名胜志》载有「杜牧沽酒处」,并附清人陈退庵诗云:「江南春雨梦无痕,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 六、在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为隋唐时产酒盛地,以「杏花大麴」(麴=麦曲)誉满江南。《江南通志》记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筑杏花亭碑记〉也说:「自杜牧之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名。」 山西汾阳,常有人提及 这六处杏花村,虽然都可以和杜牧诗牵扯点关系,但如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只有一个,而非泛指栽有一些杏花的村落的话,当以山西省的汾阳县、安徽省的贵池县,比较有完整的史料佐证,又有遗迹可寻。 先谈汾阳的杏花村,原名「茂林堡」,西依吕梁山脉,东临汾水,风光蛮好的。唐代才在堡侧的子夏山麓,植杏成林,广约几百亩,春暖花开,色香弥漫,所以更名杏花村。不过后来杏花消失了,因为几度被子夏山(相传孔子之弟子子夏,尝授徒於此)下来的洪水,不断冲击,累次为灾,杏树大多淹死了。 当地的酿酒事业,由来已久。远在南北朝(西元五五○年)时候,就有了酿酒的酒烧锅,到了唐朝,尤其兴旺,已有六、七十家烧锅酒坊。地居交通要道,是一个著名的酒店闹市,有所谓「瓮头青更色香兼,处处街道揭翠帘」,也正如〈古碑记〉曰:「佳酿之誉,宇内甚驰,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晨,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游客云集,不在话下,听说李白、杜甫也都慕名而至,成为常客。 饮誉的佳酿(即汾酒),清澈透明,色泽鲜美,气香味甜,入口绵软。余香长留舌底,令人心旷神怡。可是杏花村的酒为甚麼会这样好呢?当然是有得天独厚的好水,常人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村中不少古井,勺上来的水没有一点杂质,而且甘甜。另外,酿造的老师傅说有六大要诀:「人必得其精,粮必得其实,麴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 汾酒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出类拔萃,绝非偶然。民间一样有歌谣:「汾县府,汾阳县,离城三十杏花村。杏花村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美人。」犹有传奇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九十多岁的酒坊掌柜的,乐善好施。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候奇冷,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投店要喝酒。喝得酒意阑珊,不付酒钱,便扬长而去。许多座客为店主抱不平,店主毫无愕然,委婉的回答:「富人饮酒为行乐,穷人饮酒为御寒,何必去为难他呢?」岂知第二天两人又来了,仍然衣不蔽体,浑身发抖,赶紧给他们两大碗酒,喝了后,踉踉跄跄便走。第三天也是如此,但却颓然醉倒了,迷迷糊糊。不得不留住脚步,扶上热炕,照顾他们入睡。 翌晨,想要离开,掌柜的顺意扶持走出店门,门外有一口水井,贴近时,不料老人都哇的一声,把腹中的宿酒,全呕吐入井。几天过后,神奇的事出现了,打出来的井水,已经变成了酒,而且芳香凛冽。主人恍然大悟,知道这两位是神仙(有道是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遂将这口井,取名为「神井」。井水汹汹,汲之不竭,生意也就越做越旺盛了。可惜,老掌柜去世,继承父业的儿子是为富不仁、贪婪无餍的小人。数年后,老人又来到,不再被盛情招待,问生意如何,反而口出怨言,说是「井水变美酒,却没有留下酒糟来餵猪。」老人听了,一言不发,即在井傍念咒,用袖一拂,井中的酒,顿时变成原来的水了,并且留下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这是一个通俗风趣的神话,姑妄听之,却含有劝世(要行善积德,勿贪心不足)的意义和价值。 安徽的池州,比较可靠 如此述说汾酒出类拔萃,以及产地的风情风物,那麼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在山西汾阳了吗?不是,因为有人提出——— 根据史料记载,杜牧未曾到过汾州(今山西汾阳)。所饮的酒,更未指明为汾酒。 山西汾阳属於华北,而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算是江南多雨的现象,不是黄河以北地区的气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春季开始,北半球白昼渐长,南方暖气团逐渐北移,在阳历四月清明前后,正好移至大陆的江南地带,与北方冷气团交会,造成这一时段的蒙蒙春雨。但在北方,清明时节仍为乾冷的天气,不会有「雨纷纷」的情形。 因此,安徽人并「不甘示弱」。认为杜牧的清明诗,系在「池州」所作。「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就是此地。自古有酒肆,产名酒,盛名不衰。且看文献记载——— 《安徽风物志》:「杏花村在池州(贵池县)城西,有杏林百亩,春来杏花竞放,艳如锦云。……村中有黄公酒炉,自酿美酒,以飨客商,因此酒甘醇而远近驰名。」 《池州府志》:「杏花村,在池州城西里许,杜牧『借问』句即指此。」贵池位於长江南岸,县城西郊秀山门外的地方,是杏花村的故址,北濒大江,南连九华,是个山奇水秀,风景迷人的胜境。 至於杜牧曾到此一游吗?很可能的说法,到过。据《江南通志》记唐武宗会昌四年,牛李党争正烈,杜牧也身受其害,从黄州调任池州刺史,仕途不尽如意。以他的个性,公余之暇,到城外的野店喝上几杯,借酒浇愁,是必然的事情。 他那一首诗,写时正当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桃李争妍。踏青、扫墓者络绎於途。在牧童的指引下,若是遥见杏林丛中飘点著酒帘,一阵酒香也随著斜风细雨传来,逸兴遄飞,信口而吟诗。如同他在池州亦写过秋,因为有黄公佳酿的杏花村,仅一箭之地即是一座美丽的齐山,九日重阳登高之际,便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似乎杜牧吟春或写秋,都离不开酒事。 杜牧写下传世的诗篇,不但替杏花村扬了名,贵池也跟著出锋头。该城现在尚保存唐代「古井酒墟」的遗址,明天启年间、清康熙雍正时期,相继於此地筑亭榭、建碑坊、葺祠堂。明代著名诗人沈昌洛经池州时便有诗云:「杏花枝上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池州太守顾元镜也说:「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均可证明此处为杜牧诗中「杏花村」及「酒家」之所在。 反正「杜牧之沽酒处」———杏花村,便与清明诗结缘,产生魅力,令人感到兴趣,闻其名而向往者,当然多了。唯年代既远,剪伐时侵,世俗不文,栽培绝少,导致「廉纤暮雨,止润桃花;摇曳东风,徒翻柳叶。寥寥村野,无枝留燕之飞;寂寂江城,何树听莺之语。」因此,清代贵池县的同知周疆是一位「惜花」雅人,发动村民遍种杏花万株,不几年后,杏花村又成为「长堤十里,灿若红霞;平野三春,纷如绛雪」之胜景。千古遗迹,遂维系於不坠,供人凭吊。参考资料:http://www.literature.idv.tw/news/n-110.htm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读者也会有所想像,固然他状至喜悦,但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兴奋的找到了酒店?「遥」,字面上的意义是远,到底远在「云深不知处」,或远在「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文学艺术的「有余不尽」,为读者开拓了远比诗篇字句所展现更广阔的想像空间。……姑且不谈。 这里,比较令人好奇的是:杏花村究竟在那儿? 因为以往的探讨,有的说是诗人的虚构,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只需要说明指往那个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有的却认为是「实有其地」,那麼,你(你)可曾想过它是一个甚麼样的地方? 「问题」也不是轻易说得清楚的。从来诗家同样各执己见,众说不一。毕竟,大陆有好多个「杏花村」,坚持自己是正牌(即杜牧诗中所指)的,计有下列六处——— 一、在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据传孔子问礼於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便在村上。还有「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常来此饮酒,素有「杏花飞霞」之称。 二、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酿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驰名远近,也靠名将郭子仪(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说因杜牧的诗,而吸引多数人的注意。 三、在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常到此买酒浇愁。 四、在江苏省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杏花村」。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到此劝农,有诗句「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朱陈村在徐州丰县),进一步传说杜牧住在扬州很久,到过朱陈村。 五、在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地临郊外,层峦叠翠,河水匝绕,下为秦淮。由於风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欢痛饮盘桓。《金陵历代名胜志》载有「杜牧沽酒处」,并附清人陈退庵诗云:「江南春雨梦无痕,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 六、在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为隋唐时产酒盛地,以「杏花大麴」(麴=麦曲)誉满江南。《江南通志》记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筑杏花亭碑记〉也说:「自杜牧之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名。」 山西汾阳,常有人提及 这六处杏花村,虽然都可以和杜牧诗牵扯点关系,但如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只有一个,而非泛指栽有一些杏花的村落的话,当以山西省的汾阳县、安徽省的贵池县,比较有完整的史料佐证,又有遗迹可寻。 先谈汾阳的杏花村,原名「茂林堡」,西依吕梁山脉,东临汾水,风光蛮好的。唐代才在堡侧的子夏山麓,植杏成林,广约几百亩,春暖花开,色香弥漫,所以更名杏花村。不过后来杏花消失了,因为几度被子夏山(相传孔子之弟子子夏,尝授徒於此)下来的洪水,不断冲击,累次为灾,杏树大多淹死了。 当地的酿酒事业,由来已久。远在南北朝(西元五五○年)时候,就有了酿酒的酒烧锅,到了唐朝,尤其兴旺,已有六、七十家烧锅酒坊。地居交通要道,是一个著名的酒店闹市,有所谓「瓮头青更色香兼,处处街道揭翠帘」,也正如〈古碑记〉曰:「佳酿之誉,宇内甚驰,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晨,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游客云集,不在话下,听说李白、杜甫也都慕名而至,成为常客。 饮誉的佳酿(即汾酒),清澈透明,色泽鲜美,气香味甜,入口绵软。余香长留舌底,令人心旷神怡。可是杏花村的酒为甚麼会这样好呢?当然是有得天独厚的好水,常人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村中不少古井,勺上来的水没有一点杂质,而且甘甜。另外,酿造的老师傅说有六大要诀:「人必得其精,粮必得其实,麴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 汾酒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出类拔萃,绝非偶然。民间一样有歌谣:「汾县府,汾阳县,离城三十杏花村。杏花村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美人。」犹有传奇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九十多岁的酒坊掌柜的,乐善好施。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候奇冷,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投店要喝酒。喝得酒意阑珊,不付酒钱,便扬长而去。许多座客为店主抱不平,店主毫无愕然,委婉的回答:「富人饮酒为行乐,穷人饮酒为御寒,何必去为难他呢?」岂知第二天两人又来了,仍然衣不蔽体,浑身发抖,赶紧给他们两大碗酒,喝了后,踉踉跄跄便走。第三天也是如此,但却颓然醉倒了,迷迷糊糊。不得不留住脚步,扶上热炕,照顾他们入睡。 翌晨,想要离开,掌柜的顺意扶持走出店门,门外有一口水井,贴近时,不料老人都哇的一声,把腹中的宿酒,全呕吐入井。几天过后,神奇的事出现了,打出来的井水,已经变成了酒,而且芳香凛冽。主人恍然大悟,知道这两位是神仙(有道是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遂将这口井,取名为「神井」。井水汹汹,汲之不竭,生意也就越做越旺盛了。可惜,老掌柜去世,继承父业的儿子是为富不仁、贪婪无餍的小人。数年后,老人又来到,不再被盛情招待,问生意如何,反而口出怨言,说是「井水变美酒,却没有留下酒糟来餵猪。」老人听了,一言不发,即在井傍念咒,用袖一拂,井中的酒,顿时变成原来的水了,并且留下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这是一个通俗风趣的神话,姑妄听之,却含有劝世(要行善积德,勿贪心不足)的意义和价值。 安徽的池州,比较可靠 如此述说汾酒出类拔萃,以及产地的风情风物,那麼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在山西汾阳了吗?不是,因为有人提出——— 根据史料记载,杜牧未曾到过汾州(今山西汾阳)。所饮的酒,更未指明为汾酒。 山西汾阳属於华北,而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算是江南多雨的现象,不是黄河以北地区的气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春季开始,北半球白昼渐长,南方暖气团逐渐北移,在阳历四月清明前后,正好移至大陆的江南地带,与北方冷气团交会,造成这一时段的蒙蒙春雨。但在北方,清明时节仍为乾冷的天气,不会有「雨纷纷」的情形。 因此,安徽人并「不甘示弱」。认为杜牧的清明诗,系在「池州」所作。「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就是此地。自古有酒肆,产名酒,盛名不衰。且看文献记载——— 《安徽风物志》:「杏花村在池州(贵池县)城西,有杏林百亩,春来杏花竞放,艳如锦云。……村中有黄公酒炉,自酿美酒,以飨客商,因此酒甘醇而远近驰名。」 《池州府志》:「杏花村,在池州城西里许,杜牧『借问』句即指此。」贵池位於长江南岸,县城西郊秀山门外的地方,是杏花村的故址,北濒大江,南连九华,是个山奇水秀,风景迷人的胜境。 至於杜牧曾到此一游吗?很可能的说法,到过。据《江南通志》记唐武宗会昌四年,牛李党争正烈,杜牧也身受其害,从黄州调任池州刺史,仕途不尽如意。以他的个性,公余之暇,到城外的野店喝上几杯,借酒浇愁,是必然的事情。 他那一首诗,写时正当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桃李争妍。踏青、扫墓者络绎於途。在牧童的指引下,若是遥见杏林丛中飘点著酒帘,一阵酒香也随著斜风细雨传来,逸兴遄飞,信口而吟诗。如同他在池州亦写过秋,因为有黄公佳酿的杏花村,仅一箭之地即是一座美丽的齐山,九日重阳登高之际,便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似乎杜牧吟春或写秋,都离不开酒事。 杜牧写下传世的诗篇,不但替杏花村扬了名,贵池也跟著出锋头。该城现在尚保存唐代「古井酒墟」的遗址,明天启年间、清康熙雍正时期,相继於此地筑亭榭、建碑坊、葺祠堂。明代著名诗人沈昌洛经池州时便有诗云:「杏花枝上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池州太守顾元镜也说:「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均可证明此处为杜牧诗中「杏花村」及「酒家」之所在。 反正「杜牧之沽酒处」———杏花村,便与清明诗结缘,产生魅力,令人感到兴趣,闻其名而向往者,当然多了。唯年代既远,剪伐时侵,世俗不文,栽培绝少,导致「廉纤暮雨,止润桃花;摇曳东风,徒翻柳叶。寥寥村野,无枝留燕之飞;寂寂江城,何树听莺之语。」因此,清代贵池县的同知周疆是一位「惜花」雅人,发动村民遍种杏花万株,不几年后,杏花村又成为「长堤十里,灿若红霞;平野三春,纷如绛雪」之胜景。千古遗迹,遂维系於不坠,供人凭吊。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