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中毒(甲醇中毒怎么办)

甲醇中毒怎么办


一.怎么可以甲醇中毒

1.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常温下对金属无腐蚀性(铅、铝除外),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30相对密度0。

2.792(20/4℃),熔点-98℃,沸点65℃,燃烧热7276KJ/mol,闪点122℃,自燃点4689℃,蒸气密度1蒸气压133KPa(100mmHg 2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6~35 %(体积比),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

3.甲醇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其毒性。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而被人饮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

4.甲醇的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5.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6.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7.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

8.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

9.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产生永久性损害。

10.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其原理是,甲醇本身无毒,而代谢产物有毒,因此可以通过抑制代谢的方法来解毒。

11.甲醇和乙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

一.怎么可以甲醇中毒


二.甲醇中毒怎么解?

1.这是因为白酒属于蒸馏酒,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还有微量的有害物质,如甲醇、杂醇油、重金属、铅等,这些有害物质在制造过程中,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2.白酒中的甲醇含量按国家标准,不得超过 0。04克 /100ML。如果白酒中有过量的甲醇(不法分子用廉价的甲醇或工业酒精制成的假酒),容易引起甲醇中毒。

3.治疗不及时,常能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或造成死亡。甲醇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而中毒。口服 5ML可致盲, 30ML可致命。

4.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反应也不同。急性甲醇中毒症状常发生于饮后的 8-36小时,病人常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肤痛,少数病人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呕吐物为咖啡色液体,视力逐渐减退,甚至失明,瞳孔扩大。

5.严重时出现幻觉、四肢麻木、神志昏迷而死亡。长期酗酒饮用高浓度劣质白酒或吸入高浓度甲醇蒸气或一贯地和皮肤接触的条件下,能引起慢性蓄积性甲醇中毒。

6.症状逐渐发生,病人常出现头痛、眩晕、失眠、易激动、多汗、手指震颤,并伴有视力减退和眼底出血等症状。急性甲醇中毒患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7.误饮甲醇者,早期可用苏打水洗胃,以排除甲醇在胃内的贮留。超过 3日者,可用发汗剂及泻药。遇到视力紊乱时,应反复进行腰椎穿刺,以预防视神经萎缩,并给以大量维生素 B族和血管扩张剂,或给以氧气吸入和少量多次输血。

二.甲醇中毒怎么解?


三.甲醇中毒有那些现象

1.• 声明: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2.作者不承担任何法律及其连带责任!甲醇(methyl alcohol)在工业上作为甲醛、塑料、胶片等的生产原料,并用于防冻剂及溶剂等。

3.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气味与乙醇相似,极易溶于水和体液。急性中毒以1%碳酸氢钠洗胃,严重者作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清除体内甲醇。

4.并以4%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以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防治脑水肿等措施抢救。

5.慢性中毒及视神经损害、视神经萎缩者,给予地巴唑10mg、烟酸10mg及维生素BB12等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每日3次口服治疗;必要时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口服治疗,保护视神经,促进其恢复。

6.甲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分布于脑脊液、血、胆汁和尿中且含量极高,骨髓和脂肪组织中最低。

7.甲醇在体内氧化和排泄均缓慢,故有明显蓄积作用。甲醇的主要毒性机理为:①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②甲醇经脱氢酶作用,代谢转化为甲醛、甲酸,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致需氧代谢障碍,体内乳酸及其他有机酸积聚,引起酸中毒;③由于甲醇及其代谢物甲醛、甲酸在眼房水和眼组织内含量较高,致视网膜代谢障碍,易引起视网膜细胞、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脱髓鞘。

8.急性中毒主要见于大量吸入甲醇蒸气或误作乙醇饮入所致。潜伏期8~36h。中毒早期呈酒醉状态,出现头昏、头痛、乏力、视力模糊和失眠。

9.严重时谵妄、意识模糊、昏迷等,甚至死亡。双眼可有疼痛、复视,甚至失明。眼底检查视网膜充血、出血、视神经乳头苍白及视神经萎缩等。

10.血液中甲醇、甲酸增高,个别有肝、肾损害。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气分析可见pH降低、SB减少及BE负值增加等指标的改变。

四.甲醇中毒的原理和解毒方法?

1.甲醇中毒原理: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2.甲醇的解毒方法:口服中毒者视病情采用催吐或洗胃。吸入或经皮吸收中毒者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并清洗污染的皮肤。

3.严重中毒患者及早采用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以清除已吸收的甲醇及其代谢产物。根据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测定结果及临床表然给予碳酸氢钠溶液,以纠正酸中毒。

4.口服乙醇。或将乙醇混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配成10%浓度静脉滴注,使血液中乙醇浓度维持在27~36mmol/L。

5.严重中毒者可连用数天。也有人建议可用叶酸每次50mg静脉注射,每4小时1次,连用几天。对症和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危重病人床旁应置有呼吸机,以备突发呼吸骤停时用;防治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意识模糊、朦胧状态或嗜睡者可给纳络酮;癫痫样发作者可用苯妥英钠;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增加营养,补充多种维生素;避免眼睛直接受光线刺激,可用纱布或眼罩遮盖双眼。

6.甲醇: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

7.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一般于口服后8-36小时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

8.重者有意识朦胧、瞻妄、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造成中毒的原因多是饮用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用其勾兑成的“散装白酒”。

9.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最早从木材干馏得到故又称木醇或木精。甲醇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熔点-99℃、沸点67℃、密度0。

10.7914克/厘米3(20℃)、能溶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甲醇有毒,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

11.禁酒的国家,把甲醇掺入酒精中成变性酒精,使其不能饮用。甲醇易燃,其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放出热量:2CH3OH+3O2=2CO2+4H2O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合成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备甲醇:甲醇可用做溶剂和燃料,也是一种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甲醛(HCHO):工业酒精里含有甲醇,但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还是乙醇。

12.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13.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14.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现力减退、消化障碍。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五.甲醇中毒的危害有哪些

1.甲醇中毒最易伤害眼睛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轻度中毒时,病人可呈现醉酒状态,有头痛、头晕、乏力、兴奋、、步态不稳等症状。

2.中度中毒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并发和,出现视听幻觉、视物模糊、四肢厥冷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可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和脉搏加快、出冷汗、意识模糊、昏迷、休克,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3.甲醇中毒的特别症状是视神经的损害,如复视、畏光、眼球疼痛、瞳孔扩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网膜炎、网膜水肿、充血或出血、球后神精炎,重者可因视神经缩萎而导致失明。

4.甲醇中毒会造成视网膜细胞性变,甚至会演变成视神经萎缩,甲酸导致的酸中毒则会使其损害加剧,并会发生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由于甲醇在体内的氧化速度缓慢,并有蓄积的作用,所以哪怕是很小的剂量,也会引起失明和瘫痪。

5.甲醇除了急性的中毒症状外,也可能产生永久的神经性后遗症,产生神经性后遗症的机率,主要与血中酸碱值及治疗时间早晚有关。

6.其中包括了巴金森氏症。因甲醇中毒导致的两侧基底核梗塞所致,约在中毒后8个月至2年产生。肢体多发性神经病变,可能与脑部损伤有关。

六.甲醇中毒的原理,和解毒方法?

1.甲醇主要经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含量与该组织器官的含水量成正比。

2.甲醇在体内氧化及排出均缓慢,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未被氧化的甲醇,主要经肺呼吸排出(约为进入量的14%,也可经肾(约为进入量的30%)排出,尚有小部分可由胃肠道缓慢排出。

3.人经口中毒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5~10ml即可引起严重中毒,最低7~8ml即可引起失明,致死量30ml左右。

4.中毒的后果不一致,有的口服20ml余致死;15ml导致永久性失明,但也有口服250ml而获救存活者。

5.其中毒机理主要为甲醇的氧化产物新生态甲醛或甲酸盐与细胞内的蛋白质相结合所致,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有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麻醉作用。

6.其麻醉作用虽较乙醇为弱,但由于它氧化代谢缓慢,蓄积性强,故毒害作用远较乙醇为大;其麻醉浓度与致死浓度较为接近,故危险性也较大。

7.②对视神经及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眼组织含水量高,故中毒后甲醇含量也很高,经醇脱氢酶氧化而生成的甲醛,毒性较甲醇大约33倍,它作用于视网膜上的糖原酵解酶,使细胞线粒体受损伤,细胞色素氧化酶被抑制,从而抑制视网膜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膜内不能生成ATP,致使细胞发生退行性变,招致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

8.此外,甲醇代谢所形成的甲酸,比甲醇毒性约大6倍,它可抑制某些氧化酶,并引起酸中毒;甲酸盐尚可致神经轴浆流障碍,也是使视网膜病变加剧的因素。

9.③代谢性酸中毒。甲酸在体内的积累,再加上甲醇在体内可抑制某些氧化酶系统,使糖的需氧分解及机体代谢发生障碍,导致乳酸及其他有机酸在体内积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10.急性中毒以1%碳酸氢钠洗胃,严重者作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清除体内甲醇。并以4%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以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防治脑水肿等措施抢救。

11.慢性中毒及视神经损害、视神经萎缩者,给予地巴唑10mg、烟酸10mg及维生素BB12等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每日3次口服治疗;必要时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口服治疗,保护视神经,促进其恢复。

七.甲醇中毒后应该怎么办?

1.处理 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口服者用 1% 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清除体内已吸收的甲醇。

2.透析疗法:中毒严重者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减轻中毒症状,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血液透析疗法的指征为: ①血液甲醇>16mmol/L;或甲酸>34mmol/L;②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③视力严重障碍或视乳头视网膜水肿。

3.解毒剂: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 促进甲醇排出。用10%葡萄糖液配成 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

4.国内临床经验不多。纠正酸中毒:根据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及临床表现, 及早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或乳酸钠溶液。

5. 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积极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眼底血循环, 防止视神经病变。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

6.给予大量B族维生素。有人建议用甲酸盐和4-甲基吡唑(4MP)治疗甲醇中毒, 在猴的实验研究中已证实,迄今尚未用于临床。

八.甲醇中毒后应该怎么办?

1.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2.很多劣质的酒都有可能是工业酒精兑水的。如果出现喝假酒引起甲醇中毒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给自身带来过大的危害。

3.急救措施口服中毒者视病情采用催吐或洗胃。吸入或经皮吸收中毒者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并清洗污染的皮肤。

4.急救措施口服乙醇。或将乙醇混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配成 10%浓度静脉滴注,使血液中乙醇浓度维持27~36mmol/L。

5.严重中毒者可连用数天。也有人建议可用叶酸每次50mg静脉注射,每4小时1次,连用几天。急救措施根据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测定结果及临床表然给予碳酸氢钠溶液,以纠正酸中毒。

6.急救措施严重中毒患者及早采用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以清除已吸收的甲醇及其代谢产物。希望能够帮助您,企聪甲醇控制器再这里祝福您,生活越来越好、工作越来越舒心。

九.甲醇中毒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1.皮肤污染用清水冲洗,溅入眼内,立即用2%NaHCO3冲洗,误服立即用3%的NaHCO3溶液充分洗胃后经医生处置。

十.甲醇中毒会出现那些现象

1.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醇,可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和视力减退、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视神经炎,以至失明。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