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鉴别酒的生产年份
最新研究结果,利用酒精的挥发度来测定酒的生产年份,既精确有捷.
2,白酒可以不标生产日期吗
要标生产日期,但是保质期可以不标
按道理啊来说。我也是做酒生意的。我的话来说 白酒越放越好得 时间越长 价钱越昂贵 谢谢
3,白酒的生产日期与出厂日期是不是一回事
生产日期与出厂日期:
生产日期:就是这个酒灌装日期。哪天生产灌装的。
出厂日期肯定晚于这个日期,可以在库房、运输、销售商。
虽然不是一回事,销售良好的企业,日期不会相差2个月。
紧俏商品就另当别论,2~3天也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结论:不是一回事。
还是要按照生产日期计算的。
4,白酒生产日期见盒内怎样是不合格呢
贷款给客户计划覅和
是假酒吧,goodluck
白酒类就没有保质期的
根据预包装食品要求生产日期必须让顾客看的见的地方当消费者买了以后就知道有无过期不过像白酒类就没有保质期的
没遇到过这类情况,可能出厂的时候放错标示了
是假酒吧,假酒才会出现这样的事
5,为什么酒没有生产日期
好象大多数的酒是有生产日期的,有的在包装上,有的在瓶盖,有的在瓶身,有的在瓶身的标签上,还有的在标签反面(如五粮液).
酒怎么没有生产日期,你买的是假酒吧是酒都有生产日期的,有的白酒没有保质期,因为可以放好久,生产日期还是有的.
酒的生产日期在商标的后面,返过来看就知道了。
因为酒的保值期是很长的,酒放的时间越长越好喝 ,不信你试试
因为酒的保值期是很长的,,,酒放的时间越长//越好喝
6,白酒的保质期一般为多少天
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保质期在18个月以上和7天以内的食品,可以不标注保存日期或保质日期。而目前国家并没有针对白酒保质期的强制性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酒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普通香型的白酒到5年以后,口味变淡,香味会减弱;酱香型陈酒是好酒,而存放多年的浓香酒是否是好酒目前还无定论,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在这里也应该理清两个基本概念,这就是白酒的贮藏期和保质期的区别。无论是XO、人头马、路易十三还是陈年茅台酒,其贮藏期实际上是其生产工艺的组成部分;而保质期是指产品出厂后,在包装物内质量保证的期限。
借保质期说事是徒劳的,因为长期贮藏是茅台酒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浓香型白酒企业不明白这个道理,也纷纷打出陈年酒的旗号,因此才引出了白酒保质期的问题。浓香型白酒是没有也不可能有长期贮藏的工艺的。
7,白酒生产日期标注错误如何处罚
超前或错后标注生产日期都会被视为假冒伪劣,被查到或被投诉之后都会被处罚的。会根据数量多少数额大小处罚。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文件——“全许办(2002)86号”“关于印发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通知”及关联的《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可谓细致,而没有相关许可证的白酒生产企业(主要是作坊式企业)却不计其数;有许可证而不能达标的企业为数众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涉及散酒的规定有:只生产散装白酒的企业,不要求有灌装设备,生产许可证证书上加注“散装”;其产品标识,应当按照gbl0344《饮料酒标签标准》的规定,在包装物明显位置注明;同时,将生产许可证的标记和编号标注在适当的位置。 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对标准名称、饮料酒的酒精度范围、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的标注方法、啤酒的警示语、酒精度不超过10%vol的饮料酒免于标示的内容等方面都作了调整和明确,《食品标签的管理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限期改正,并可通报批评;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可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处以该批食品货值金额15%的罚款:饮料酒食品标签缺少酒名、配料表、酒精度、净含量、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以及应当标注而未标注的原汁量、保质期、产品类型或者糖度任何一项的;而行业内不按照上述要求执行的决不仅仅是小型酒厂或者小作坊。 从2003年至今,现行法规和行业标准中,与产品质量、规范标识有关的就有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的《全国白酒行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审定规则》等等,其中有利于企业借势发力的条款被各企业运用地淋漓尽致,而不利于自己的却避而不谈或束之高阁;对于白酒消费群体来讲,由于信息不对称,被生产企业和商家耍的团团转,甚至无所适从。 《食品安全法》中第四十二条规定: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二)成分或者配料表;(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四)保质期;(五)产品标准代号;(六)贮存条件;(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八)生产许可证编号;(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再看以往的部分国内新闻报道:1998年山西朔州地区发生震惊全国的特大毒酒事件,不法分子用含有大量甲醇的工业酒精,甚至直接用甲醇制造成白酒出售,造成20多人中毒致死、数百人被送进医院抢救。 2003年云南玉溪市50多名农民喝了工业酒精勾兑出的假酒后,有30多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 2004年广州市发生两起因饮用甲醇超标的散装白酒中毒事件,导致14人死亡、10人重伤。 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应该由哪个系统哪些部门采取哪些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管和保障呢?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后,我们盼望着白酒在《食品安全法》规范下有相关部门明确督管。